资源简介 第二课 保障宪法实施【知识网络】【知识梳理】一、坚持依宪治国1.我国现行宪法由哪些章节构成 我国现行宪法除序言外,设有第一章总纲,第二章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第三章国家机构,第四章国旗、国歌、国徽、首都,共四章一百四十三条。2.我国宪法的本质是什么 我国宪法是党和人民意志的集中体现,是国家的根本法。3.我国宪法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宪法规定了我国的国家性质、根本制度、根本任务、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国家机构的设置及职权等国家生活中的最根本、最重要的问题,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等各个方面。4.我国宪法规定的国家的根本任务是什么 实现这一根本任务的途径是什么 (1)我国宪法明确提出,国家的根本任务是,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2)中国各族人民将继续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改革开放,不断完善社会主义的各项制度,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治,贯彻新发展理念,自力更生,艰苦奋斗,逐步实现工业、农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的现代化,推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5.如何理解宪法是根本的活动准则 (1)必要性:宪法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威。宪法的权威关系国家的命运、社会的安定和人民的根本利益。如果宪法没有权威,法治的权威就树立不起来;如果宪法受到漠视,人民的权利和自由就无法保证。(2)要求:①坚持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依宪治国,坚持依法执政首先要坚持依宪执政。②任何公民、社会组织和国家机关都必须以宪法法律为行为准则。一切组织和个人都必须维护宪法权威,捍卫宪法尊严,保证宪法实施,依照宪法法律行使权利或权力,履行义务或职责,都不得有超越宪法法律的特权,一切违反宪法法律的行为都必须予以追究。6.我国宪法是如何规定宪法是根本的活动准则的 我国宪法序言规定:“全国各族人民、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党和各社会团体、各企业事业组织,都必须以宪法为根本的活动准则,并且负有维护宪法尊严、保证宪法实施的职责。”7.宪法在我国法律体系中的地位是怎样的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在国家法律体系中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法律权威和法律效力。8.宪法与其他法律的区别有哪些 (1)宪法所规定的内容是国家生活中带有全局性、根本性的问题,而其他法律所规定的内容通常只是国家生活中的一般性问题,是对刑事、民事、行政等国家生活和社会生活中某一方面的规定。(2)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我国宪法明确规定:“一切法律、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都不得同宪法相抵触。”宪法是其他法律的立法基础和立法依据,其他法律是根据宪法制定的,不得与宪法的原则和精神相违背。否则,就会因违宪而无效。(3)宪法的制定和修改程序比其他法律更加严格。9.宪法严格的制定和修改程序有什么意义 严格的制定和修改程序,一方面使得宪法的内容具有更广泛的民意基础,另一方面可保障宪法的长期稳定性,使国家长治久安,社会健康发展。10.宪法与其他法律有什么联系 宪法是国家法制统一的基础。全面依法治国,保障宪法实施,必须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宪法的规定具有原则性的特点,各种法律制度是对宪法规定的具体落实。宪法是对公民基本权利的根本确认和保障,其他法律也对公民基本权利的实现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二、加强宪法监督1.为什么权力行使需要接受监督 监督是权力正确行使的根本保证,不受监督的权力将导致腐败。2.如何保证国家机关依照宪法和法律行使权力 为了保证国家机关严格按照宪法和法律行使权力,需要建立健全完备的监督公权力行使的制度体系,在这一监督体系中,宪法监督制度具有基础性意义。3.人大如何监督宪法和法律的实施 宪法规定,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行使监督宪法实施的职权,全国人大常委会有权解释宪法和法律;地方各级人大在本行政区域内负有保证宪法和法律实施的职责。4.我国宪法监督的内容主要包括哪些 合宪性审查和监督,即审查法律、法规等规范性法律文件的合宪性,使其与宪法不抵触;审查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等的违宪行为,追究其违宪责任,维护宪法权威。5.如何加强宪法监督工作 (1)要完善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宪法监督制度,健全监督机制和程序,使其更好担负起宪法监督职责。(2)要健全宪法解释程序机制,推进合宪性审查工作,加强备案审查制度和能力建设,加强对宪法实施情况的监督检查,维护宪法权威。(3)对于各种违反宪法的行为,都必须予以追究和纠正。(4)加强宪法监督,既需要完备的制度措施,更需要人们增强宪法意识。6.增强宪法意识的重要举措有哪些 设立国家宪法日、建立宪法宣誓制度等,都是增强宪法意识的重要举措。7.增强宪法意识的必要性是什么 (1)宪法与我们每个人息息相关,我们的一生都离不开宪法的保护。我们要增强宪法意识,热爱宪法,捍卫宪法。(2)宪法的生命在于实施,宪法的权威也在于实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需要我们坚持宪法至上,自觉践行宪法精神,积极推动宪法实施。8.增强宪法意识的要求是什么 (1)学习宪法。我们不仅要了解我国宪法产生和发展的历程,还要在理解我国宪法主要内容的基础上,着重领会我国宪法的原则和精神。同时,还应积极参与宪法宣传活动,让宪法走近群众,深入人心,为增强全社会的宪法意识贡献自己的力量。(2)认同宪法。我国宪法符合国情、符合实际、符合时代发展要求,充分体现人民共同意志,充分保障人民民主权利,充分维护人民根本利益。我们要理解并认同宪法的价值,增强对宪法的信服和尊崇,自觉接受宪法的指引与要求,让宪法真正铭刻于心,让宪法精神在心中生根发芽,开花结果。(3)践行宪法。我们要将宪法原则转化为自觉的行为准则,落实在实际行动上。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严格遵守宪法和法律规定,学会运用宪法精神来分析和解决学习和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坚决维护宪法的权威,自觉抵制各种妨碍宪法实施、损害宪法尊严的行为。【知识拓展】1.误区警示:有人认为,宪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因此宪法在内容上是其他法律之和。这种观点是错误的。宪法规定了我国的国家性质、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还规定了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国家机构的设置及职权等国家生活中的最根本、最重要的问题。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它不可能面面俱到。国家生活中某一方面的具体问题,如刑事、民事、经济、行政等方面的具体问题都是由其他法律规定的。因此,不能说宪法在内容上是其他法律之和。2.误区警示:有人认为,监督权力行使只是国家权力机关的事情,与普通公民无关。这种观点是错误的。(1)权力行使需要接受监督。监督是权力正确行使的根本保证,不受监督的权力将导致腐败。我国宪法规定,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行使监督宪法实施的职权。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依据宪法和有关法律,对人民政府、监察委员会、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行使监督权。(2)监督权力行使离不开包括你我在内的公民的参与。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治理活动的共同责任承担者,更是权力监督的主体力量。人民监督权力,具有主动性、客观性、广泛性和及时性,监督范围最广、时效最长、成本最小、信息最真。只有发挥人民监督权力的天然优势,激发人民监督的正能量,才能打造牢固的制度笼子,实现更加科学有效地防治腐败的目标。对于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公民可以通过批评、建议、申诉、控告、检举等方式行使监督权。作为公民,我们要学好宪法和法律,通过合法途径和方式来监督权力行使。3.实行宪法宣誓制度有什么意义 (1)有利于凸显宪法最高的法律地位、法律权威、法律效力。(2)有利于推进依法治国的进程,坚持依宪治国。(3)有利于增强国家工作人员的宪法观念,激励和教育国家工作人员忠于宪法、遵守宪法。(4)有利于宣传我国的宪法知识,增强公民的宪法意识,自觉维护宪法的尊严。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