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3张PPT)的多种载体及其发展选择性必修三第六单元:文化的传承与保护第14课文化的传承与保护,最初以口头传说和史诗的形式出现。其后,学校、书籍,以及图书馆、博物馆等逐渐发展成为文化传承与保护的主要载体。——P76《选择性必修三》第6单元导语01020304目录/contents学校教育的发展印刷书的诞生图书馆的成长博物馆的建设与发展学习聚焦:学校教育在文化传承、科学研究、人才培养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学习聚焦:印刷书的诞生,极大地推进了文化的传承与传播。学习聚焦:图书馆的作用不仅限于保存古籍和文化遗产,而且逐渐发展出服务公众的职能。学习聚焦:博物馆全方位向公众提供关于自然、文化各领域的知识。课程标准:了解历史上学校教育、留学、书刊出版、翻译事业以及图书馆、博物馆在文化传承与传播中的作用。壹学校教育的发展▲北京国子监琉璃牌坊▲江西庐山白鹿洞书院官学私学?中国的学校教育(古代、近代、新中国)西方的学校教育(古代、近代大学)留学教育(P78略)中国古代学校教育——官学材料一:“惟官有书,而民无书;惟官有器,而民无器;惟官有学,而民无学。”材料二:“古之王者……莫不以教化为大务。立大学以教于国,设庠序以化于邑;渐民以仁,摩民以谊,节民以礼,故其刑罚甚轻而禁不犯者,教化行而习俗美也。”——《汉书.董仲舒传》思考1:材料1所示的先秦时期教育的主要形式是什么?先秦时期 “学在官府”思考2:汉代在中央与地方分别设置了什么教育机构?中央设太学;地方设地方官学▼汉朝设太学▼西晋开始设国子监古代中国的最高学府和教育行政机构产生何时?影响最大?中国古代学校教育——私学思考:阅读教材概括中国古代私学的发展历程?春秋时期唐朝宋代私学产生,改变“学在官府”的情形,儒家代表孔子影响最大。私学进一步发展,私人设立的学塾、村学和蒙学组成基层社会教育。书院制度推动私学发展,白鹿洞书院最著名,学规《白鹿洞书院揭示》。▼孔子“杏坛讲学”▼唐朝科举制度▼江西庐山白鹿洞书院中国书院发展史上一个纲领性学规从宋代的书院教育看中国古代学校教育的特点与作用?▲朱熹制定的《白鹿洞书院揭示》,亦称《白鹿洞书院学规》《白鹿洞书院教条》“始于唐、盛于宋,沿于明清”南宋时期的书院日益发达,几乎取代官学成为当时主要的教育机构,……宋朝的书院教育具有三大特点,第一,书院教育体系逐步形成,作为一种教育制度已经确立,第二,书院大力提倡兼容并蓄、百家争鸣的学术研究,注重性理教育,促进了南宋理学的发展和学术文化的繁荣,第三,书院已出现官学化倾向。——《简明中国古代学校发展史》特点:教学内容以儒学为主;教化功能;学校教育阶段性演进;官学、私学并立;日渐体系化、制度化;官学化趋势明显;与选官制度适应作用:①有利于保存与创新中国古代文化②有利于传承儒家经典③有利于科举制的不断发展结合P77教材近代中国的学校教育大学者,研究高深学问者也……果欲达其做官发财之目的,则北京不少专门学校,入法科者尽可肆业法律学堂,入商科者亦可投考商业学校,又何必来此大学?所以诸君须抱定宗旨,为求学而来。入法科者,非为做官;入商科者,非为致富。——蔡元培《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北京大学(京师大学堂):创建于戊戌维新运动中,既是近代中国第一所由中央政府建立的综合大学,又是国家最高教育行政机关,标志着中国教育近代化。1912年改名为“北京大学”,1916年蔡元培任校长,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中心和学术研究的重镇。清华大学:1911年创办清华学堂;1912年更名为“清华学校”。1925年清华学校设立大学部,第一批招生95人;1928年组建国立清华大学,延聘国内外著名学者执教,迅速发展成为全国高水平的大学。P78学思之窗:阅读材料概括蔡元培的观点?分科教育深受西方教育影响研究学问思考:近代中国教育有何特点?西方的学校教育古希腊:近代:产生了欧洲最初的学校形式,奠定了分科教学的基础大学逐渐发展成为保存、传播和发展人类文化的重要场所柏拉图创办的阿卡德米学院约12C,欧洲出现具有近代意义的大学拿破仑建立“大学区”制度,建立了保留至今的国民教育制度洪堡秉承“研究教学合一”的精神创办柏林大学,促成大学职能转变大学逐渐倾向于世俗化与商业化,使更多人有机会接受大学教育根据教材简述法、德、美大学教育概况?材料1:城市的兴起和繁荣,产生了市民日常需要的世俗文化和世俗教育,文化教育不再为教士所垄断,大学的兴起被认为是欧洲中世纪教育“最美好的花朵”。12世纪,西欧的教育与学术出现了新的气象,冲击着传统的教权主义、普世主义与禁欲主义的束缚,为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兴起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摘编自《世界中古史》材料2:在1100年至1200年,大量的新知识涌入西欧,这些新知识冲破了大教堂学校和修道院学校的束缚,产生了有学问的职业。——摘自《欧洲中世纪大学起源探微》思考1:根据材料与所学,分析12C欧洲大学兴起的原因?思考2:根据材料与所学,简要分析12C欧洲大学兴起的影响?城市的兴起;工商业的发展;对教会垄断教育的反抗等冲击了教会势力;推动科学知识的传播;促进城市的进一步发展与繁荣;为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兴起做了准备等知识拓展:欧洲近代意义的大学兴起的原因及影响新中国的学校教育思考:阅读教材概括新中国学校教育的发展历程?新中国成立初文革时期改革开放后a.1949年底,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b.提出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c.形成比较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培养大量德才兼备的建设人才教育事业受到很大破坏A.文革后,1977年恢复高考,教育重上正轨;B.1983年邓小平提出教育“三个面向”的指导方针;C.20C90年代,国家开始实施“科教兴国”发展战略,加大投入社会主义为国家建设服务独立自主▲埃及莎草纸书▲中国帛书▲中国竹简贰印刷书的诞生一般认为是书籍的雏形春秋战国-秦汉时期中国古代书籍普及的发展演变历程1·BC2C2·105年3·唐朝4·北宋甘肃放马滩地图纸东汉·蔡伦改进雕版印刷《金刚经》毕升与胶泥活字造纸业的发展印刷术的改进东汉蔡伦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改进制成“蔡侯纸”书写材料由竹木、缣帛逐渐过渡为纸促进文化的传播植物纤维制成的纸材料易得,造价低廉,易于推广从雕版印刷术到活字印刷术,印刷技术实现了一次质的飞跃一字多用,重复使用,省时省力省材料为批量印刷书籍打下基础但胶泥活字极易破碎,难以持久归纳印刷书诞生的条件“新一代的书籍”印刷书的诞生德国人谷登堡多技术整合金属活字印刷现代印刷术发展具有象征意义的重大事件直接催生了被视作“新一代书籍”的印刷书P79思考点:印刷书为什么被视作“新一代的书籍”?(结合教材P79-80内容)材料:培根说“知识即权力”,从技术进步的角度来看,掌握知识传播渠道的人才真正拥有权力,早在中世纪,教士的权力来自对《圣经》的解读权。然而谷登堡印刷术出现后,大众能够自行解读《圣经》,教士权力受到挑战。一是基于技术层面。印刷书是基于将多项技术整合后的产物,成为现代印刷术发展具有象征意义的重大事件,进一步推动了报纸、杂志的出版。二是立足于掌握知识层面。印刷书的诞生,之所以具有堪称具有革命性转变,是因为掌握书籍的不再是少数人,更多人可以阅读书籍,这大大有助于文化的大众化,对提高人们的文化修养和促进各民族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15C中叶谷登堡革命谷登堡革命:打破贵族对知识的垄断,打击了欧洲的教会神权,推动了宗教改革的发展,推动文化的大众化,提高人们文化修养,并促进了民族语言的统一,加快欧洲社会向近代化转型等叁图书馆的成长▲美国国会图书馆图书馆担负保护人类文化典籍的职责,起源于对文字资料的收藏。美国国会图书馆建于1800年,1800年4月正式开放,它设立在华盛顿国会山上,是世界上最大的图书馆。英美等国的公共图书馆19C下半叶各国出现具有近代意义图书馆,不仅保存古籍和文化遗产,还发展出服务公众职能。亚述巴尼拔图书馆建于BC7世纪,是古文明遗址中,保存最完整、规模最宏大、书籍最齐全的图书馆。“如果说这世界真有天堂,那么天堂一定是图书馆的模样”。——博尔赫斯巴尼拔图书馆想象图美国国会图书馆起源近代中世纪瑞士圣加仑修道院图书馆都柏林圣三一学院图书馆修道院、大教堂和大学图书馆在保存古典时期文化遗产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西方的图书馆阅读教材P80概述西方图书馆的演变历程?中国的图书馆P80史料阅读周道废,秦拨去古文,焚灭诗书,故明堂石室金匮玉版图籍散乱。于是汉兴,萧何次律令,韩信申军法,张苍为章程,叔孙通定礼仪,则文学彬彬稍进,诗书往往间出矣。自曹参荐盖公言黄老,而贾生、晁错明申、商,公孙弘以儒显,百年之间,天下遗文古事靡不毕集太史公。太史公仍父子相续纂其职。——《史记 · 太史公自序》结合材料与P80教材分析古代中国藏书的特点中国古代藏书历史悠久;藏书种类丰富;政府重视文献保存和典籍传承;设专门掌管典籍的官员;官藏和私家藏书并重趋向制度化规范化等——古代中国的藏书官藏:朝廷设有专门掌管典籍的史官,并建有“府”“阁”“堂”“室”等藏书之所;私家藏书:伴随私学的出现而发展,尤以明清两代突出,如明中期建造的宁波天一阁。故宫文渊阁南浔嘉业楼中国国家图书馆的前世今生截至2019年底,中国国家图书馆馆藏文献超过4000万册件,其中古籍文献200余万册件,尤以“四大专藏”即“敦煌遗书”、“赵城金藏”、《永乐大典》和文津阁《四库全书》最受瞩目。1909年1916年起新中国1998年清政府开始筹建京师图书馆凡在内务部立案的出版图书均交京师图书馆收藏,国家图书馆职能开始体现新中国成立后,改名为“北京图书馆”正式改称“国家图书馆”(是亚洲规模最大的图书馆)面向社会;服务公众;计算机技术广泛运用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图书馆事业发展,在全国范围内逐渐建立起各级各类图书馆。肆博物馆的建设与发展▲牛津大学阿什莫林博物馆▲中国最大的古代艺术博物馆古今中外著名的博物馆亚历山大博物馆阿什莫林博物馆自然历史博物馆南通博物苑国立北京历史博物馆国立南京博物院故宫博物院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中国国家博物馆6·BC290前后建立,一般认为人类历史上最早的博物馆5·1959年成立,中国第一个综合类军事博物馆1·2003年正式组建,世界上单体建筑面积最大的博物馆7·1683年牛津大学建立,被视为第一个具有近代性质的博物馆2·19C60、70年代法国人所建,中国最早出现的近代意义博物馆9·1905年张骞所建,中国人自建的第一个公共博物馆8·1925年成立,中国最大的古代艺术博物馆3·由1933年蔡元培所倡议修建的“国立中央博物馆”改名而成4·前身是1912年北京国子监筹建的国立历史博物馆改名而成连连看:根据教材确认博物馆地位徽标P82学习拓展1946年,国际博物馆协会在法国巴黎成立。1974年,该协会将博物馆定义为“一个不追求营利、为社会和社会发展服务的公开的永久性机构,为研究、教育和欣赏的目的,对人类和人类环境见证物进行搜集、保存、研究、传播和展览”。公益性成为博物馆的首要职责。1977年,国际博物馆协会又把每年的5月18日定为“国际博物馆日”,并且每年确定活动主题。2020年主题近代以来博物馆建立的意义1.博物馆是征集、收藏、展示、研究自然和人类文化遗产的重要场所;2.博物馆也是进行国民教育的重要场所,全方位向公众提供关于自然、文化各领域的知识3.以博物馆以一种特有的方式担负着文化传承和传播的使命。公益性、服务性、非盈利、公众性P82问题探究:结合本课谈谈各种文化介质在文化传承与传播中的作用?学校教育留学印刷书翻译图书馆博物馆感谢聆听,本课结束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图书馆.mp4 文渊阁.mp4 第14课.ppt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