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课元朝的统治 教案(表格式)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11课元朝的统治 教案(表格式)

资源简介

(
教学设计
课题名称:
元朝的统治
学科年级:
七年级历史(下册)
教材版本:
部编版
一、教学内容分析
《元朝的统治》是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
11
课。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民
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从第
6
课至第
13
课,共有
8
课,按时序分别讲述这一时期政治军事民
族史和经济文化科技史,其中第
6
课和第
11
课是政治史,分别讲述北宋的政治和元朝的统治
“元朝的统治”这一课第一目“元朝疆域和民族交融”介绍了蒙元统治全国时的国情:疆域
辽阔、民族交融。第
2
目“行省制度”和第
3
目“元朝对边疆地区的管辖”合在一起介绍了元朝实行的统治制度——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制度 ,分别突出其制度的创造性和因地制宜的特点。此外须知:元的疆域和对边疆的有效管理对今天中国的领土主权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所以,本课教学可紧扣“统治”主题,以蒙古贵族的统治制度为抓手,将“行省制
度”和“元朝对边疆地区的管辖”定为教学重点,又因“行省制度”并不是元朝统治制度的全部,只是元朝中央集权制度在地方上的行政管理制度,但其划分与运作极具统治智慧,应定为难点。本课内容介绍的是统治制度,相比较前几课的历史事件,比较抽象难懂,宜采用形象化手段帮助学生理解,所以我选用多个动态地图、视频、图示、思维导图,借助“易课
堂+希沃软件”的智慧课堂模式来完成本课教学。一节课完成教学任务,内容较多,课前学生需使用配套教学设计的导学案自学,先行探究,再进智慧课堂精彩展示,探究疑难。
二、教学目标
识记元朝的历史地位和疆域范围,了解回族的形成。通过构架时空和示意图,让学生
了解元朝的国情。
掌握元朝的中央集权制度,重点掌握地方机构的设置与影响。通过小组合作,合理运
用地图、视频、课本史料、智慧课堂等教学方法突破重难点,明确行省的设置情况与目的,
体会行省制度的深远影响。
通过小组合作,合理运用填表、地图、知识回顾、智慧课堂等教学方法突破重点,明
)。
确元朝对东南、西南、西北边疆的管理机构及其治理方式特点——因地制宜,明确这些边疆地区是我国神圣不可分割的领土。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史证实料技能和借古鉴今的意识。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七年级学生多数兴趣爱好广泛,情感丰富,喜欢群体活动。此阶段,形象思维发达,抽 象思维开发中,小组合作、智慧课堂等新模式是很受他们欢迎的。我校生源大多来自城郊农 村,小学基础薄弱,学习方法与学习习惯正在培养中,要注意在教学过程中要融入学法指导。对本课元朝统治制度的学习,学生的第一印象是比较枯燥难懂的。因此,兴趣引导尤为关键, 问题设置要有助于学生理解抽象的历史知识点。引导他们进行逻辑思维训练,多角度提升他 们的历史核心素养。
四、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预设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1、 视频导入,创设情境: 视频(《朝代图》):配乐呈现五代十国至清朝亚洲各政权版图的动态变化过程。 提问 1:版图面积占前三位是哪些政权? 复习旧知: 提问 2:蒙古政权等同元政权吗?充分利用手头资源,列出你的真凭实据。 这个让同学们惊叹自豪的元朝究竟有多大?境内各民族关系如何?蒙古贵族又是如何统治这个幅员辽阔、民族众多的大帝国的?让我们走进今天的课堂一探究竟!(出示本节课课标要求) 生带着问题,仔细观看生:蒙古、元、清 生:不等同,复习“政权三要素”:建立者、建立时间、都城,用它说理,并翻查配套历史地图册,找出《成吉思汗及其子孙西征形势》与《元朝疆域》两幅地图为证。 1、配乐动态地图视频导入:培养学生时空观念,营造教学情境。 2、针对学生普遍不清的问题进行答疑解惑,巩固历史学习技能,培养学生证据意识。
篇章 一:大元至大旷古今
1、 元朝的历史地位: 年代尺(夏朝至清朝):呈现政权更替与分合。 提问:中国封建社会有几个结束大分裂局面的大一统王朝?元朝的独特性在哪里? 生:秦、西晋、隋、元 生:元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贵族为主建立的全国性的统一王朝。(课本勾 画) 生:元朝的版图是我国历史上最大的。(课本勾画) 1、年代尺、地图 的多处不同方式的 运用:强化时空观 念,明确它们是历 史学习的必要工具;
2、 元朝的疆域: 动态地图、史料:呈现元朝疆域。 2、勾画重点,以
史料:北逾阴ft,西及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宋濂等《元史 地理志》 汉、唐、元疆域图:比较突出元朝疆域之大和元朝边疆地区,领会元朝对现今我国版图的贡献。 生齐读:北逾阴山,西及流沙, 东尽辽左,南越海表。(课本 勾画) 生:今天的边疆地区(新疆、西藏、云南、东北、台湾及南海诸岛等)都在元朝的统治范围之内。(课本勾画) 本为本。明确教材是历史学习的主要依据; 3、图史互证:历史地图时空的变化
3、 元朝再次出现民族交融高潮: 图片、动态思维导图:呈现回族的形成。 直观性强,史料多维,帮助学生多角
师简介元朝民族交融情况(不同民族、不同人种的交融),并让学生讲述回 族的诞生过程。(易课堂随机点名) 生课本勾画 生(上讲台用智慧黑板手动讲述):元朝时,波斯、阿拉伯人来到新疆,同汉、蒙古、畏兀儿等族长期杂居通婚,交融形成一个新民族——回族。… … 度认识历史史实; 4、视频、图片: 贴近学生心理特点, 提起学习的兴趣,
过渡:面对着铁骑踏下的疆域辽阔、民族众多的统一多民族国家,入主中原不久的蒙古贵族该如何治理呢?马上夺天下后,还能马上治天下吗? 深入理解历史,培 养历史解释的能力;
5、、动态思维导
篇章 二:行省创制传至今(教学 图:逐步养成由图
重点、难点) 1、 元朝的统治制度: 视频(节选自《中国通史》)、史料: 了解元朝的统治制度。 生带着问题,仔细观看视频、阅读课文 知史,由史绘图的能力。 6、小组合作:有 助于培养唯物史观、史证实料的历史思
(设疑):蒙古贵族一统中国后,是用蒙古的多位一体的千户制治理国家, 还是“遵用汉法”向汉人学习统治之术?最终采用了什么统治制度? (随机点名) (课件强调元朝统治制度名称) 生:“遵用汉法”,采用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制度。(课本勾画) 维方式,对提高历史解释能力和家国情怀很有益处。
2、元朝中央集权制的中央机构:
秦、唐、元中央机构示意图:呈现其统治制度主动学习汉人、“遵用汉 法”的特点。 生:中书省、枢密院、御史台。中书省下设吏、户、礼、兵、 刑、工六部。 生:中书省掌管全国行政事务, 枢密院掌管全国军事事务,御 史台负责监察事务。 生:中书省和枢密院是元政权的“左右手”,御史台是用来监察“左右手”的。 生:中央还设置了宣政院掌管西藏和全国佛教事务…… 生看视频后,小组讨论。约 3 分钟后依次口述展示成果,并将部分答案划在课本上、写在纸上,拍照上传。评价组同学点评,对精彩的答案或发言给与掌声鼓励。 生:行省,下设路、府、州、 县;行省制度, 生:由临时性的中央派出机构转变为常设的地方最高行政机构。共 10 个行省。 生:……依据“山川形变” “犬牙交错”原则划分;目的是为有效地管辖辽阔的国土, 加强封建统治。
提问:元朝的中央集权制度在中央设置了哪些主要机构?分别承担什么职能?相互关系如何?中央还有其他机构吗? (随机点名)
3、元朝中央集权制的地方行政机构和地方行政制度:(重难点) 地图(《元朝形势图(1330 年)》)、示意图、视频(《省界疆域的划分原 则》)、课本“相关史事”:呈现元 朝地方行省制度的形成、地理特征及 划分原则,体会行省制度的目的及深 远影响。
小组讨论:元朝的地方行政制度—— “行省制度”面面观(易课堂将班级学生分成 6 组,将 4 组问题分别推送到 4 组学生平板上,每组 1 方面问题, 余下 2 组作评论。4 组题大屏同时出示, 同时使用计时器 3 分钟报时): (1)元朝在地方上的主要机构有哪些? 实行什么制度?这个地方制度是如何 形成的?元朝全国共有多少行省? (重点)
(2)对照地图,结合地理知识说说具体行省的位置、范围及命名由来。回答行省是如何划分的?行省制度的目的何在?(难点)
(3)元朝的地方建制主要是行省,还有哪些地方行政区域比较特殊?比照今天的行政区划说说。 生:“腹里”地区,直属于中央的中书省,相当于今天的北京直辖市。 西藏地区,是宣政院直辖地, 相当于今天的直辖市。
(4)找找现在有哪些省的名称是沿用元朝的?有哪些省的位置与元朝时相近?总结一下元朝的行省制度对后世的影响。(重点) 材料一:各行省的重大民政事务,必须呈报中书省;军政要务则需呈报枢密院。没有中书省、枢密院转发的诏旨,行省官员既不能更改赋税,也不得调动军队。 ——白钢主编《中国政治制度史》 材料二:行省……在中央统一政策的基础上,独立处理本省内的政务。 材料三:其总政务者曰中书省 ……在外者,则有行省,有行台…… 其牧民者,则曰路,曰府,曰州,曰县。官有常职,位有常员……于是一代之制始备,百年之间,子孙有所凭藉矣。 ——宋濂《元史》 (课件展示行省制度的影响) 生:……行省制度便利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明清时期继续沿用,是中国省制的开端。
过渡:忽必烈统一全国后,对蒙古原 有的统治制度进行了较为彻底的改革, 一方面“遵用汉法”,实行中央集权 制,实现了少数民族的封建化。并在 地方建制上创造出行省制度;另一方 面因地制宜、发展创新。对边疆地区 进行有效治理。
篇章 三:中国塞外合一统(教学重
点) 1、元朝的边疆治理(重点)
动态表格、地图:呈现主要边疆地区的方位、管理机构及设置的意义 (元朝边疆设置机构表采用学生回答后,擦除呈现的方式) 生读课本 P53 后,抢答勾画。生 1:西北西域地区设北庭都元帅府。 生 2:东南台湾地区设澎湖巡检司,这是中央政府首次在台湾地区正式建立行政机构。 生 3:西南西藏地区设宣慰使司都元帅府,由中央宣政院直接统辖。从此,中央政府对西藏正式行使行政管辖 。
提问 1:元朝对边疆地区的治理方式有何特点? 生:因地制宜
提问 2:从元朝治理边疆的措施充分证 明了什么史实? 生:西域、台湾、西藏地区在元朝时都是中国神圣不可分割的领土。
2、 做游戏,反馈识记效果: (易课堂推送至全体同学平板上) 生做游戏,上传结果。大屏展示正确率和用时。
3、新疆、西藏、台湾是中国神圣不可分割的领土:(重点) 小组讨论 2: (设疑)能将结论中的“在元朝时” 改为“自古以来”吗?摆出你的真凭实据。(按时序写清时间、事件) 分西域、台湾、西藏各两小组 进行讨论,拍照答案抢先上传, 大屏展示,师使用易课堂正确 率图示作整体评价。
小结: 史实证明:新疆、西藏、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神圣不可分割的领土。这方面,元朝的贡献功不可没。 回顾本节内容,总结元朝在中国历史上的贡献,制成思维导图呈现。并付上简短的赞语表达自己对元朝的 情感。(大屏展示) 生制作思维导图,2 分钟后拍照上传,大屏展示。师对优胜
(
方位
元代名称
管辖措施
历史意义
归属史实
东南
西南
西北
)
(
师生齐诵赞语结束!
作业:
阅读课本 53 页“知识拓展”—
—四等人制,结合本节课内容,思考元朝的统治对今天的治国有哪些有益的启示?
答案使用易课堂赞扬。
生:敬礼元朝,功利千秋!
生:“大哉,乾元”!名副其
实。
五、教学策略选择与信息技术融合的设计
教师活动
预设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小组讨论
1:元朝的地方行政制度—— “行省制度”面面观(易课堂将班级
学生分成
6
组,将
4
组问题分别推送到
4
组学生平板上,每组
1
方面问题,
余下
2
组作评论。
4
组题大屏同时出示,
同时使用计时器
3
分钟报时
):
生看视频后,小组讨论。约 3 分钟后依次口述展示成果,并将部分答案划在课本上、写在纸上,拍照上传。评价组同学
小组合作融入智慧课堂(易课堂)分组推送模式,扩大
点评,对精彩的答案或发言给
了教学容量,且人
于掌声鼓励。
人参与,公平公正,
答案评价直观显示、
教学反馈及时准确。
小组讨论 2:新疆、西藏、台湾在元朝时都是中国神圣不可分割的领土。
(设疑)能将结论中的“在元朝时”
改为“自古以来”吗?摆出你的真凭
实据。(按时序写清时间、事件)
生分西域、台湾、西藏各两小组进行讨论,拍照答案抢先上
传,大屏展示,师使用易课堂
两次小组活动,和而不同,以达成思维训练和核心素养
正确率图示作整体评价

的养成。
六、教学评价设计
本课充分利用智慧课堂(希沃白板+易课堂)相关功能融合常规教学模式,完成教学任务教学评价环节除常用的师生口头评价、生生口头评价外,还可使用易课堂线上评价手段,如答案直接大屏呈现、正确率数据评价、游戏竞赛得分评价等。学生皆喜闻乐见。
七、板书设计
思维导图呈现:
)。
元朝的统治 国情 中央集权制度 疆域辽阔民族融合 中央 行省制度 地方 边疆治理 中书省枢密院御史台 腹里 行省 东南台湾地区西南西藏地区西北新疆地区 澎湖巡检司 宣慰使司都元帅府 北庭都元帅府
八、教学反思
本课设计目的是将“导学案+小组合作”教学模式与智慧课堂的呈现有机融合。充分利
用希沃白板软件上的海量资源高效备课,用“易课堂”上投屏、随机点名、灵活分组、计时
数据生成等多样功能呈现互动评价,展示成果。从而实现高效课堂,向“翻转课堂”迈进。
实际教学中分组推送问题、评价展示的确体现出智慧课堂的高效直观,但学生的兴致激昂并
不都是源于对历史的兴趣,更多的是对电子产品功能的兴趣,从某种意义上说,这并不真正
利于学习。
如何让学生兴趣实现理性转变,还得依赖教师科学设计每节课,依靠家长、学校、社会
齐抓共管。针对这种情况,个人觉得历史教学设计应从生活切入,带着解决现实问题的任务
进入课堂学习历史,将教学内容任务化,生活化,这既能很好地运用智慧课堂的各种功能,
更是体现出学习历史的实用价值。理论阶段,摸索尝试中。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