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中考社会思品一轮复习精品课件系列——第27课 改革开放和“一国两制”、外交成就 (考点37、38、42)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13年中考社会思品一轮复习精品课件系列——第27课 改革开放和“一国两制”、外交成就 (考点37、38、42)

资源简介

(共74张PPT)
2013年中考社会思品
一轮复习精品课件系列
第27课 改革开放和
“一国两制”、外交成就
(考点37、38、42)
考点37:理解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和意义﹝b﹞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伟大转折,
它使中国的发展从此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即实现社
会主义现代化的时期,中国的改革开放由此拉开了序幕。
因此对于考点37应知道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时间;对其
内容不但要知道有哪些,更要清楚其作用;对其意义不仅
要知道,而且要清楚具有这些意义的原因。
考点分析
考点38:了解“一国两制”的含义及其实践﹝a﹞
“一国两制”是我国实现祖国统一,解决港澳台问
题的基本国策,在这一国策的指引下,香港、澳门已经
顺利回归祖国,台湾问题的解决也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
效。因此对于考点38要知道“一国两制”的含义,知道
这一政策在香港、澳门的实践,知道这一政策在台湾问
题解决中的重要作用。
考点42:知道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主要外交成就﹝a﹞
外交事关国家国际生存环境,特别是对于一个新建
立的国家,外交更具有重要性,所以新中国建立初期我
国的外交部长由周恩来总理自己兼任。考点42所述新中
国成立以来的主要外交成就有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万隆会议的参加,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与美国关系
的改善,APEC会议的举行,上海合作组织的成立。对于
这些成就学生要清楚地知道。
1、知道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要内容,历史性决策的内涵及意义;
2、知道“一国两制”的基本涵义;
3、知道“一国两制”的实践成果;
4、知道新时期两岸关系发展的新进展;
5、了解中国政府对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政策;
6、知道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实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及取得的主要外交成就。
复习目标
网络构建
1. 改革开放
(1)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时间:1978年12月。
内容(或是历史伟大转折的原因):
①思想上:重新确定了马克思主义路线;
②组织上:邓小平成为中国共产党第二代领导集体的核心;
③政治上: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
意义:是中国历史的一个伟大转折,中国的发展从此进入了
历史新时期,即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时期;中国的改革开
放至此拉开了序幕。
知识梳理
改革 开放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开始 1979年,首先在农村展开 首先从沿海地区开始
典型 安徽凤阳小岗村 广东的深圳、上海的浦东
内容 实行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 由单一的公有制经济转变成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 1980年在沿海设立深圳、珠海、汕头、厦门特区,逐渐形成全方位的对外开放新格局,2001年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
作用 “中国农民的伟大创造”,极大地激发了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业生产迅速发展,使中国很快解决了十亿人口的温饱问题 吸收外资,学习外国的先进技术和经营管理方法,扩大对外贸易
意义 使中国经济得到了持续、稳定、快速发展,使中国人民的生活水平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提高。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是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
(2)改革开放的进行
中国历史的伟大转折
十一届三中全会(时间、人物)
主要内容:
恢复了马克思主义路线
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
邓小平成为中国共产党第二代集体领导的核心
意义: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伟大转折,中国从此进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时期。
改革与开放首先开始的地方分别是哪里?
改革:农村
安徽凤阳小岗村
开放:沿海
广东:深圳、珠海、汕头
福建:厦门
四大经济特区
安徽凤阳小岗村
改革与开放的方式是什么?
改革:
1.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中国农民的伟大创造)
意义:
2.城市:
公有制经济为主、多种所有制经济并存
单一公有制
经济体制改革
开放:
设立经济特区
意义:以多种形式吸收外国资本,学习国外的先进技术和经营管理方法,扩大对外贸易
深圳、珠海、汕头、厦门
经济特区
沿海开放城市
沿海经济开放区
内地
开 放 格 局
逐渐形成全方位对外开放的格局
改革开放有什么重要的意义?
中国经济得到持续、稳定、快速的发展
人民生活水平获得前所未有的提高
近现代(20世纪)中国社会的三次巨变:
巨变 领导 指导思想 史实 成果
第一次 孙中山 三民主义 辛亥革命 推翻了清政府,结束了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统治。
第二次 毛泽东 毛泽东思想 建立新中国 1.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胜利的正确道路;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2.完成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第三次 邓小平 邓小平理论 改革开放 开创了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推动了经济发展。
2. “一国两制”
(1)提出
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后,邓小平从维护民族的根本利益出发,提
出用“一国两制”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
(2)含义
“一国两制”就是在一个中国的原则下,祖国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
度,香港、澳门、台湾保留资本主义制度。
(3)“一国两制”的成功实践——香港、澳门的成功回归
①回归时间: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我国在香港地区设立了
香港特别行政区;1999年12月20日,澳门回归,我国在澳门地
区设立了澳门特别行政区。
②自治权:香港和澳门回归后,现行的社会、经济制度不变,法
律基本不变,生活方式不变;香港和澳门回归后享有高度的自
治权,但外交权和国防权属中央政府。
③意义:香港和澳门的回归,是中国人民洗雪百年国耻的盛事,
也是完成祖国统一大业进程中的重要—步。按照“一国两制”的
方针,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一,巳成为不可阻挡的
历史潮流。
(4)台湾问题
①台湾问题的形成:
国共两党内战,1949年,国民党战败,退居台湾,建立政
权,人为造成台湾与大陆的分裂。台湾与大陆问题属于中国
的内政问题。
②解决的基本方针:“一国两制”。
③目前影响两岸统一的障碍:“台独”分裂势力(包括岛内分裂
势力和外国反华势力)。
④解决的进程:
自1987年开始,随着海峡两岸民间交往的坚冰被打破,回祖
国大陆定居、探亲访友、采访观光的人员不断增多,经济文
化交往日益频繁。而两岸直接“三通”的开启,使两岸人民彼
此的感情更融洽、合作更深化。尽管“台独”分裂势力仍不肯
善罢甘休,阻挠统一祖国的大业,但是我们坚信,海内外中
华儿女紧密团结、共同奋斗,祖国统一就一定能够实现。
“一国两制”的含义及其实践
含义:
最早的提出:
政治基础:
基本方针:
实践:
意义:
邓小平、台湾
一个中国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统一的有利因素有哪些?
从历史角度来看,台湾自古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随着两岸经济文化交流的日益频繁,统一是两岸人民的共同心声。
中国的经济迅速发展,综合国力日益增强,为统一奠定了物质基础。
“一国两制”的成功实践,为统一提供范例。
国际普遍承认一个中国的原则。
解决台湾问题存在着那些阻碍因素?
“台独分子”、国际反华势力
阿明的困惑?
来自台湾的中学生阿明,最近被一些关于台湾的报道弄得晕头转向。有的报道说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有的又说台湾是一个主权独立的“国家”。台湾是中国的领土吗?请你用史实告诉阿明,解除他的困惑。
1、三国时,吴国派大将卫温率船队到达夷洲(台湾)。
2、隋朝时曾三次派人去流求(台湾)。
3、元朝时设澎湖巡检司管辖包括台湾在内的一些地区。
4、清朝时福建省管辖范围包括台湾。
5、1662年郑成功从荷兰殖民者手中收复台湾。
6、1895年,中日签订《马关条约》,将台湾割让给日本。
7、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台湾回到祖国的怀抱。
关于香港
1842年8月29日:清政府与英国签订不平等的《南京条约》,割让香港岛给英国。
1860年10月24日:中英签订不平等的《北京条约》,割让九龙半岛南部给英国。
1898年6月9日:英国强迫清政府签订《展拓香港界址条例》,租借九龙半岛界限街以北地区及附近262个岛屿(新界),租期99年(至1997年6月30日结束)。
本政府为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的唯一政府。凡愿遵守平等、互利及互相尊重领土主权等项原则的任何外国政府,本政府均愿与之建立外交交系。
我国外交的主要成就及原因
时间 外交成就 影响
新中国成立初期
我国与苏联等26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
粉碎了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孤立新中国的图谋
1971年10月
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了再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新中国在国际上得到承认
1972年
美国总统访华,中美签署《联合公报》
结束了两国长达20多年的敌对、隔绝状态
1979年
中美正式建立了外交关系
美国承认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
2001年
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APEC)及相关会议在中国上海成功举行
这是中国迄今举行的规模最大、规格最高的多边外交活动
2001年
中、俄、哈、吉、塔、乌六国元首在上海签署了《上海合作组织成立宣言》
上海合作组织是第一个以中国城市命名的国际组织,是我国综合国力提高的标志,它进一步加强了我国与周边国家的关系。
2009年
我国已同171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
“另起炉灶”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一边倒”
1949年毛泽东提出三条外交原则
1953年12月31日,周恩来在会见印度政府
代表团时第一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1954年日内瓦会议——新中国首次以五大国之一的地位和身份参加讨论重大国际问题的会议。以周恩来为首的中国代表团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国际力量,为会议达成协议做出了重大贡献。
与会期间美国代表团,任何人不得和中国代表团成员握手。——美国著名的冷战骑士、国务卿杜勒斯
我方工作人员在任何情况下遇上美国代表团的人都不要主动伸手要求和对方握手;如果美方人员主动来握手,礼尚往来,我们不要拒绝。
——周恩来
1971年11月15日,以乔冠华为团长的中国代表团第一次作为新中国的代表出现在联合国舞台上。联合国大厅里出现了盛况空前的欢迎场面。当宣布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后,乔冠华激动的心情难以抑制,仰天大笑。新华社记者拍下了这美妙的瞬间。纽约某报对乔冠华这开心大笑倍加赞赏,称他为“大国家的大人物”,文章取名为《乔的笑》。
这样的“笑”包含了几层意思呢?
1972年2月,周恩来在机场迎接美国总统尼克松。
【活动答案】
说明了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周恩来总理的外交才能赢得了对手的尊重;同时国际形势发生了变化,两大制度的对立逐渐为美苏争霸替代,所以才出现了中美关系史上的这一难忘的镜头。
1979年邓小平访美与卡特拥抱告别
从两国领导人的握手到拥抱告别,仅是礼貌礼节吗?
中美两国领导人的拥抱告别符合当今世界的什么主题?
分析历史事件
中美关系演变:
材料一:1954年的日内瓦会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首次以五大国之一的身份和地位参加讨论国际问题。但美国国务卿杜勒斯规定美国代表团成员不能与周恩来总理握手。
材料二:1971年4月26日美国《时代周刊》封面
材料三:尼克松访华
材料四:中美建交
敌对→
接触→
改善→
建交
中美关系演变的原因:
国际局势的变化;
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
领导人的智慧;
谈到中美关系,有的同学认为美国经常给中国制造麻烦,还是不与美国建交为好;有同学认为,中美之间虽然有一定摩擦,但是双方有更广泛的合作空间,应该友好合作。请简要谈谈你对中美关系的认识。
中美两国是世界大国,两国关系直接影响到世界的和平与稳定;两国之间存在摩擦也是很正常的;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加强,两国之间应该加强合作与交流,发展友好关系。
为什么在20世纪70年代美国对华态度有所转变?中美关系出现好的势头?
(1)我国综合国力增强,国际地位提高;
(2)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3)我国是联合国常任理事国,一贯遵循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效力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PEC)是亚洲太平洋地区最重要的政府间经济合作组织、区域性经济论坛,成立于1989年。
1991年中国加入APEC后,为亚太地区经济合作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2001年10月更是成功举办了上海APEC会议。
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重要作用
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PEC)
亚太经济合作组织
这一组织的成立对国际形势产生了哪些影响?
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有利于维护地区安全与稳定。
它是第一个以中国城市命名的国际组织,是我国综合国力提高的标志;组织的成立进一步加强了我国与周边国家的联系。
“上海合作组织”对我国具有什么样的意义?
第一个以中国城市命名的国际组织——“上海合作组织”
2001年,中国代表签字,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重点一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
【解读】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中国历史上一个伟大
的转折点,它的召开摆脱了粉碎“四人帮”后两年徘徊
的局面,使中国进入了改革开放的新时期。我们现在之
所以能取得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如此巨大的成就,从根
本上来说,就是贯彻落实十一届三中全会所制定的路线、
实行改革开放政策的结果。因而我们要领会十一届三中
全会的内容与意义,理解党的改革开放政策是怎样在农
村和城市推进的。
重点解读
【例1】 (2012·湘潭) 20世纪30年代和70年代,中国共产
党召开了两次具有转折意义的会议。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两次会议的名称分别是什么?
遵义会议和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2)两次会议对中国革命或现代化建设最大的贡献分别
是什么?
遵义会议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党中央的正确领
导,挽救了党和红军。
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
思想路线;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
上来;提出了改革开放的总方针;形成了以邓小平
为核心的第二代领导集体。
(3)从两次转折中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中共坚持从国情出发,是一个有强大生命力的政党。
(其它答案言之成理亦可)
点拨 本题以比较的方式考查中共历史上实现了转折、具
有伟大意义的遵义会议与十一届三中全会。材料指出20世
纪30年代和70年代,中国共产党召开了两次具有转折意义
的会议,在这两个年代中共召开的会议很多,但有转折意
义的就只有这两次会议,所以第(1)小题答遵义会议和十
一届三中全会。
第(2)小题问两次会议对中国革命或现代化建设最大的贡
献是什么,实是考这两次会议的内容。
第(3)小题实际上考查了中共的实事求是原则,这两次会
议之所以能实现伟大的转折,是因为会议之前实行的路线
方针政策脱离实际,是错误的,这就需要制定一条符合实
际的正确路线。
1.(2012·苏州) 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
“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是改革开放。……从沿海到
沿江沿边,从东部到中西部,对外开放的大门毅然
决然地打开了。”我国对外开放的突破口是(  )
A.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B.兴建经济特区
C.建立国有企业现代企业制度 
D.开发上海浦东
B
重点训练
2.(2012·安顺)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58年,“放开肚皮吃饭,鼓足干劲生产”,成
为一时传遍大江南北的著名口号。
材料二:“包字万岁!早包早富,迟包迟富,不包永远不
能富。”这是20 世纪70 年代末广州郊区的宣传标语。
(1)材料一反映的是我党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过程
中发动的哪两次运动?
大跃进运动;
农村人民公社化运动(两个运动顺序可颠倒)。
(2)分析材料二得知,我国在农村实行了什么政策?这一
政策产生了什么影响?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促进农村生产的大发展,调动了
农民生产的积极性,使农村开始富裕起来。
(3)通过对以上材料的对比分析,你能得出什么认识?
制定政策要从实际出发,适合本国国情,不能违背客
观规律。(开放性试题,符合题意即可)
重点二 “一国两制”与台湾问题  
【解读】 世界上的大国,还没有解决国家统一问题的只
有中国,现在香港、澳门已经成功回归,而台湾与大陆虽
已实现“三通”,但台湾问题依然还没有彻底解决,且台
湾问题被外部势力所利用,成为别国牵制我国发展的一个
筹码。由此可见台湾问题的解决,形势逼人。对于用“一
国两制”解决台湾问题,不仅要了解这一国策的内容,而
且要知悉台湾与港澳不同之处在于还可以保留军队;同时
大陆与台湾现在已经实现了“三通”,双方的各方面的往
来也日益增多。
重点解读
【例2】 (2012·滨州) 《反分裂国家法》第五条:“……
以和平方式实现祖国统一,最符合台湾海峡两岸同胞的
根本利益。国家以最大的诚意,尽最大的努力,实现和
平统一。”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前提和基础是 (  )
A.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        
B.坚持互利互补原则
C.海峡两岸直接实现通航        
D.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D
点拨 本题以《反分裂国家法》为背景,考查坚持一
个中国原则是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前提
和基础这一知识。A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不符合“一国
两制”原则,因为“一国两制”原则规定港澳台保留资
本主义制度。B坚持互利互补原则,是两岸“三通”应
坚持的原则。C海峡两岸直接实现通航属于“三通”的
内容。所以选D。
2009年8月底之后,浙江往返台湾更方便,两岸直航
定期航班陆续开航,杭州往返台湾的航班大幅增加,机票
价格也更便宜。据此回答第3~4题。
3.两会商谈结硕果,两岸“三通”终实现。达成这一共识
的前提和基础是 (  )
A.遵循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  
C.贯彻“一国两制”的方针  
D.遵守合作共赢原则
B
重点训练
4.有人评价说:“两岸‘三通’缩短了空间的距离,更
缩短了心灵的距离。”这是因为“三通”的实现
(  )
①达成了两岸同胞的根本目标 
②推动了两岸关系的和平发展 
③增进了两岸人民的相互了解 
④结束了两岸敌对状态,实现了统一
A.①②③    B.①④  
C.②③④     D.②③
D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性质
【提示】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把原来生产队统一经
营管理,改为由家庭联产承包经营,这就改变了经营管
理方式,但土地等重要的生产资料还是归集体公有。所
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只改变了经营管理方式,没有改
变生产资料公有制的性质。
疑难解析
【例3】 建国以来,我国农村的土地政策经历了四次大
变化,其中没有改变生产资料所有制性质的是
(  )
①土地改革  ②农业生产合作化运动 
③人民公社化运动  ④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C
点拨 土地改革把地主土地私有制,改为农民土地私有制,
所以土地私有的主人变了,但土地私有制的性质没变。农业
生产合作化运动农民把土地都交给了集体,这就使土地所有
制从原来的农民私有变为集体公有,这就改变了土地所有制
的性质。人民公社化运动则把原来农业生产合作社规模扩大
为一个村甚至一个公社一个县,这使得经营规模扩大,但生
产资料依然是公有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则是把原来生产
队统一经营改为家庭联产承包经营,它使生产经营从原来的
生产队统一经营改为家庭联产承包经营,土地等重要的生产
资料还是集体公有的,由此可见它改变了经营管理方式,但
没有改变生产资料公有的性质。所以选C。
尼克松访华和中美建交
【提示】 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并发表了
《联合公报》,结束了两国的敌对状态。但当时两
国并没有建立外交关系,两国建立外交关系是在
1979年。因而要防止想当然认为尼克松总统访华,
就等于两国建交。
疑难解析
【例4】 美国总统尼克松回忆在1972年访问中国与周恩来
首次握手时说:“当我们的手相握时,一个时代结束
了,另一个时代开始了。”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
A.两国结束了敌对、隔绝状态
B.两国建立了正式外交关系
C.中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D.中国进入了改革开放的新时期
A
点拨 新中国成立后美国对中国执行敌视、遏制政策,
而美国总统访华就意味着敌对、隔绝状态的结束,但
并不等于两国已经建立了外交关系,两国建立外交关
系是在1979年,C、D本身与材料无关。所以选A。
1.(2012·武汉) 1978年9月,针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前途问
题,邓小平提出“归根到底要发展生产力”。不久,中
共中央召开重要会议,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路线,并
决定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这次
会议是 (  )
A.中共一大   B.遵义会议  
C.十一届三中全会
C
中考演练
2.(2012·武汉) 建国以来,祖国统一大业不断推进。西
藏和平解放,大陆基本统一;港澳回归祖国,统一进
程迈出重要一步。两岸和平统一,中华民族必将实现
伟大复兴。为了和平解决台湾问题,我国政府确定了
(  )
A.求同存异方针   B.一国两制方针  
C.对外开放国策
B
3.(2012·嘉兴) 右图是《时代》周刊1972年2月6日的
封面。作为史料,它直接反映的外交事件是 (  )
A.乒乓外交  
B.中国重返联合国  
C.尼克松访华  
D.中美正式建交
C
4. (2011·山东泰安)下表反映了安徽凤阳县粮食生产三年跨了三大步的
情况,这一变化主要得益于(  )
年代 粮食产量
1980年 5.02亿公斤
1981年 6.70亿公斤
1982年 7.15亿公斤
A. 乡镇企业的发展
B.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
C. 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
D. 经济特区的建立
B
5. 中国对外开放的进程中,二十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的典型代表
分别是(  )
A. 深圳和浦东 B. 海南和天津
C. 厦门和南通 D. 广州和连云港
6. “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作主站起来,我们讲着春天的故事,
改革开放富起来。”歌词中歌颂的两位伟人是(  )
A. 孙中山和毛泽东 B. 孙中山和邓小平
C. 毛泽东和邓小平 D. 刘少奇和邓小平
A
C
7.(2011·浙江嘉兴、舟山)嘉兴有一座南湖革命纪念馆,馆内三楼展厅里全方位的展示着自行车、收音机、电视机、手机等日常生活用品的发展历程。这直观地反映出改革开放以来(  )
A. 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B. 科技和教育事业的发展
C. 人民思想观念的变化 D. 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形成
分析 这是改革开放对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作用。
答案 A
8. (2011·天津)邓小平的语言简洁精辟,善于抓住问题核
心,传达出耐人寻味的深邃思想。下面与港澳回归有关系的是
(  )
A. “三个面向” B. “一国两制”
C. “第一生产力”  D. “发展才是硬道理”
分析 邓小平提出用“一国两制”的办法来解决香港、澳门、台湾问题。
答案 B
9. “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作主站起来;我们讲着春天的故事,改革开放富起来……”我们党和国家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的标志是(  )
A.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B. 中共十五大的召开
C. 邓小平南方谈话
D.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A
10.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凤阳县群众对“大包干“的赞扬是”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转弯,保证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大包干,就是好,干部群众都想搞。只要搞上三五年,吃陈粮,烧陈草。个人富,集体富,国家还要盖仓库。”
材料二:见下图
(1)全国农村率先搞“包产到户”的典型在哪里?
答案:安徽凤阳县小岗村。
(2)这种“包产到户、包干到户”的试验,形成了一种什么样的农村改革制度?
答案: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3)材料二中有A、B、C、D四个城市,其中哪一个是隔台湾海峡与台湾相望,为了吸引台资而设立的经济特区?(写出英文字母代号)
答案:D
(4)20世纪90年代后,我国形成了全方位的对外开放格局,请谈谈对外开放的影响。
答案:对外开放极大地促进了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对外开放还给我国带来了资金、先进的技术和先进的管理经验,有力的促进了我国经济发展。
11. 根据下图回答下列问题。(10分) (1)A处是中国的“东方明珠”(一座国际大都市),它见证了一个
多世纪以来中国巨大的历史变迁。请完成下面填空。(6分)
①90多年前,________在此成立,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②1984年成为14个沿海开放城市之一,它的______开发区已成
为国际化的经济中心和金融中心。
③10多年前,_________在此召开,这是我国迄今举行的规模最
大、规格最高的多边外交活动。
答案:①中国共产党 ②浦东 ③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
(2)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根据地军民开辟了广阔的敌后战场,图中  (处)是敌后战场的战略总后方。(1分)
答案:D
(3)根据上图,说出我国早期对外开放已形成了怎样的格局?(3分)
答案: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