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机械能及其转化》教学设计课题 机械能及其转化 授课人课型 新授课 教学方式 引领、提问、启发、点拨、纠错时间 学习方式 合作、探究、演示、讨论、总结课标教材分析 能量是课程标准中科学内容的三大主题之一。能量的转化和守恒定律是自然界的基本和普遍规律。与人们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机械能的转化这一节内容在课程标准中要求理解机械能及其转化的原理,掌握机械能及其转化的应用。在物理学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在初中物理学习过程中属于综合性很强的一课。学情分析 1.能量的概念本身就比较抽象,学生容易将其与力、惯性等概念混淆。而本节课要求学生掌握机械能其转化的应用,难度则更上一层。 2.学生已经在上节课学习了动能、势能和机械能的概念。尚不能灵活运用于实际生活中,不了解它们之间可以相互转化。 3.抽象的知识需要用形象的实验来讲述。实验就是本节课的重点。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通过实例能阐述动能、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之间的相互转化过程与方法 通过合作探究,当堂演示掌握机械能之间的相互转化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合作探究、讨论交流、演示讲解,学会合作共赢,解决实际问题。达到知识共享、共同进步、锻炼能力的目的。重点 分析讲解机械能的相互转化难点 机械能有损失时,动能和势能的相互转化教具学具 玩具小车、斜面、小车、滚摆、离心轨道、小铁球、单摆、弹跳娃娃、自制蹦极、自动爬坡机和课件。教学设想 学生已经学习了动能、势能和机械能的概念,但是不了解它们之间的转化,并且不能准确描述转化的过程,分析不准确不到位。本节课宜采用探究实验与演示实验相结合的方式来形象的展示转化过程。学生的描述,老师的纠错,学生的总结,老师的点拨相结合。从而达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过程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引入 演示发条汽车、弹跳娃娃实验 现场演示发条汽车的运行和弹跳娃娃的弹跳以及播放滑板运动员腾空而起,引发学生的思考。 观察实验 思考实验 用实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热情。复习 动能、重力势能、弹性势能的知识。 播放课件引导学生复习动能、重力势能、弹性势能的知识。 回答问题 回顾所学 巩固上节课所学,为本节课的学习打好基础。新课教学 自学起疑 展示自学任务单,引导学生自学。观察学生预习情况。 根据任务单自学起疑,标记重点和难点,回答任务单问题。 通过自学让学生了解本节主要内容和学习任务。小组答疑 展示小组学习任务单,指导学生小组合作探究斜面小车、滚摆、离心轨道、弹跳娃娃实验 根据小组学习任务单完成实验,思考实验中动能、势能之间的相互转化。主动演示所作实验,引发全体学生思考。 指导学生合作探究,集思广益,手脑结合,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积极寻找物理客观规律。初步认识机械能转化的基本规律。老师质疑 1.板书机械能转化的实质。 2.展示课件讲清机械能转化的规律。 3.演示铁锁碰到鼻子吗实验,引导学生分析原因。 4指导乒乓球实验。 5.指导学生的自制学具“蹦极” 1观察实验分解动作,思考原因,回答问题。 2.掌握铁锁为什么碰不到鼻子。 2.复原乒乓球实验,理解其规律。 3.探究“蹦极”掌握“蹦极”的能量转化。 点拨迷津,画龙点睛。指导学生自制学具,应用自制学具解答迷惑,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拓展解疑 1课件展示和现场模拟人造卫星围绕地球旋转。 2.指导学生做自动爬坡机实验。 3.滑滑梯问题 1观察人造卫星运行实验分解动作,思考原因,回答问题。 2.合作完成自动爬坡机实验,理解原理。 3回答滑滑梯问题。 提高学生应用知识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当堂检测 出示本节知识的应用检测题 完成习题,回答检测题 当堂巩固,做到日清小结 思维导图 展示思维导图,归纳本节的知识点从而构建本节知识体系 掌握思维导图,理清本节知识体系。 建立知识结构体系。作业 课后做一做 引导学生思考所见所闻中还有那些现象里有机械能的相互转化并记录。 完成任务。 课后巩固,拓展知识。板书: 机械能及其转化实质:当一种能量增加时,必然是另一种能量减少转化而成。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