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金湖中学2012-201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初考试试题(9科9份)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江苏省金湖中学2012-201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初考试试题(9科9份)

资源简介


第I卷(选择题)
一、选择题
1.下列变化发生物理变化的是( )
A.氧气在放电条件下变成臭氧
B.加热胆矾成白色无水硫酸铜
C.漂白的草帽久置空气中变黄
D.氢氧化铁胶体加入硫酸镁产生沉淀
2.下列物质分别与100mL 2mol/L的盐酸恰好反应时,所得溶液的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的大小关系是:( )
①镁粉 ②氧化镁 ③氢氧化镁 ④碳酸镁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③
C.①>④>③=② D.④>①>②=③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二氧化硅易溶于水
B.硅单质常用作半导体材料、太阳能电池和光导纤维
C.金属钠常保存在煤油中
D.NaOH溶液通常保存在带玻璃塞的磨口试剂瓶中;
4.曾对化学平衡进行研究并提出平衡移动原理的化学家是( )
A. 勒夏特列 B. 门捷列夫 C. 道尔顿 D. 拉瓦锡
5.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Fe分别与氯气和稀盐酸反应所得氯化物相同
B. K、Zn分别与少量的稀硫酸反应所得溶液均呈中性
C. Li、Na、K的原子半价和密度随原子序数的增加而增大
D. C、P、S、Cl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逐渐增强
6.下列实际应用与胶体知识无关的是( )
A.工业制取有色玻璃 B.血液透析
C.原油的脱水 D.甘油加水作护肤荆
7.下列各种物理性质中,对氯气来说不正确的是( )
A.黄绿色的气体 B.密度比空气小
C.能溶于水 D.有刺激性气味
8.在一个密闭容器内有X、Y、Z、Q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
物质
X
Y
Z
Q
反应前质量/g
2
2
48
5
反应后质量/g
待测
24
0
14
试判断该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属于:( )
A、化合反应??? B、置换反应???? C、分解反应???? D、复分解反应
9.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CH4。在一定条件下,可与天然气发生化学反应的是( )
A.氧气(光照) B.氯气(加热)
C.高锰酸钾酸性溶液 D.浓硫酸
10.酸碱质子理论认为:凡是能够给出质子(H+)的物质都是酸、凡是能够接受质子的物质都是碱。下列微粒中,既可以看做酸又可以看做碱的是( )
A. HCO3- B. CO32- C. S2- D. NH4+
11.下列与氯有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通过化学变化可以实现35Cl与37Cl间的相互转化
B.向沸水中逐滴加入少量饱和FeCl3溶液,可制得Fe(OH)3胶体
C.HCl溶液和NaCl溶液均通过离子导电,所以HCl和NaCl均是离子化合物
D.电解NaCl溶液得到22.4LH2 (标准状况),理论上需要转移1mol电子
12.有8 g Na2O2、Na2O、Na2CO3、NaOH的混合物与200 g质量分数为3.65%的盐酸恰好反应,蒸干溶液,最终得固体质量为( )
A.8 g B.15.5 g C.11.7 g D.无法计算
13.我国所生产的碘盐中含有少量的碘酸钾(KIO3),以补充人体所需的碘元素而预防甲状腺疾病,而核应急专用碘片中含有的主要成分是碘化钾(KI),食用一定的碘片可以阻止放射性碘被人体甲状腺所吸收,那碘化钾中碘元素的化合价为( )
A.+5 B.+1 C.—5 D.—1
1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漂白精的有效成分是Ca(ClO)2
B.利用高纯硅的半导体性能,可以制成光电池
C.NO、NO2是大气污染物,能在空气中稳定存在
D. HCl、NH3、BaSO4都是电解质
15.下列有关概念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在101KPa下,1mol物质完全燃烧的反应热叫做该物质的热值
B.在化学反应中,能量较高、能发生碰撞的分子称为活化分子
C.具有相同质子数不同中子数的核素互称同素异形体
D.既可以与酸反应又可以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称为两性氧化物
16.通过高一化学学习,你认为下列对化学知识概括合理的一组是( )
①能与酸反应的氧化物,一定是碱性氧化物
②一种元素可能有多种氧化物,但同种化合价只对应一种氧化物
③根据是否有电子转移将化学反应分为氧化还原反应和非氧化还原反应
④根据分散系是否有丁达尔现象将分散系分为溶液、胶体和浊液
⑤在熔化状态和水溶液中均不能导电的物质称为非电解质
⑥氧化剂在反应中被氧化,还原剂在反应中被还原。
A.只有①②③ B.只有②③⑤ C.只有③ D.只有②④⑥
17.下列物质,不能由单质直接化合而制得的是( )
A.HCl B.FeCl2 C.NaCl D.Na2O2
1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同周期相邻主族原子序数一定相差一
B.生石灰与水混合的过程只发生物理变化
C.O3是由3个氧原子构成的化合物
D.可用丁达尔效应区分溶液与胶体
19.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酸酐一定是酸性氧化物
B.化学反应不能将一种离子转化为另一种离子
C.正四面体分子中的键角都是109°28
D.羊油和重油可用氢氧化钾溶液加以区分
20.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CH4O和C2H6O一定互为同系物
B.16 g CH4与18 g NH4+所含质子数相等
C.32S与33S的核外电子数相等,是同一种核素
D.质量相等、体积不等的N2和C2H4的分子数相等
第II卷(非选择题)
二、填空题
21.(1)在Fe(OH)3胶体中逐滴加入HI稀溶液,会出现一系列变化:
①先出现红褐色沉淀,原因是: ;
②随后沉淀溶解,溶液呈黄色,写出此过程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③最后溶液颜色加深,原因是: ,此过程的离子方程式是: ;④如用稀盐酸代替HI稀溶液,能出现上述哪些相同的实验现象: (写序号)。
(2)2.00gC2H2气体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和CO2气体,放出99.6kJ的热量,写出该反应燃烧的热化学反应方程式 ;
22.在下图转化关系中,固体甲的焰色反应呈黄色,M为常见的液体物质,酸G是重要的化工产品和化工原料;固体H能溶解在A溶液和酸G中,且H为良好的耐火材料(图中部分产物没有列出)。
(1)写出M和过量的固体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如图表示的是生产酸G的工业流程:
①设备乙的名称为 ;
②气体X的主要成分为 ;
③写出设备甲中常见的化学反应 ;
(3)固体乙与M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4.(1) 下列物质中:①NaCl溶液 ②氢氧化钠 ③二氧化碳 ④金刚石 ⑤水 ⑥酒精,属于电解质的是__________;非电解质的是_________。(请用序号填空)
(2)火药是中国的“四大发明”之一,永远值得炎黄子孙骄傲,也永远会激励着我们去奋发图强。黑火药在发生爆炸时,发生如下的反应:2KNO3+C+S===K2S+2NO2↑+CO2↑。其中被还原的元素是 ,还原剂是 ,还原产物是 。
(3)161g Na2SO4·10H2O中所含的Na+的物质的量是 SO42—的质量是 ,所含O原子的数目是 个。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5 DBCAD 6-10 DBCBA 11-15 BCDCD 16-20 CBDDD
二、填空题:
21.(1)①加入电解质,使胶体凝聚
②Fe(OH)3+3H+=Fe2++3H2O
③有I2生成; 2Fe3++2I-=2Fe2++I2
④(1)(2)
(2)C2H2(g)+O2(g)→2CO2(g)+H2O;△H=—1294.8kJ/mol(其它合理答案也得分)
22.(1)Na2O2+SO2=Na2SO4
(2)①接触室 ②SO2、O2、N2
③4FeS2 + 11O2 2Fe2O3 + 8SO2(其他合理也给分)
(3)Al2S3+6H2O2Al(OH)3↓+3H2S↑
23.

第I卷(选择题)
一、选择题
1.爱因斯坦说自己是站在牛顿的肩上取得了科学成就。下列关于牛顿经典力学与爱因斯坦相对论关系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牛顿力学是相对论在低速状态下的一个特例。
B.相对论出现后,牛顿力学体系失去了其存在的价值
C.相对论否定了牛顿力学体系的绝对时空观
D.相对论继承和发展了牛顿力学体系
2.与《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相比,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新特点是( )
? A.规定国家权力属于人民
? B.规定实行人民民主专政
? C.体现社会主义基本原则
? D.规定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3.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农村改革逐步进行,下列不属于农村经济政治体制改革的是( )
A.废除人民公社制度 B.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C.实行基层民主自治 D.进行土地所有制改革
4.西班牙在美洲进行殖民掠夺的方式是( )
①掠夺金银 ②建立商站 ③建立大庄园 ④屠杀土著居民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5.《礼记》记载:“天子六工,曰土工、金工、石工、木工、兽工、草工,典制六材。”这表明( )
A.我国官营手工业起源很早
B.西周天子善于手工制作
C.西周手工业者职业世袭
D.西周手工业分工细致
6.奠定我国古代中医学理论基础的医学著作是( )
A.《伤寒杂病论》 B.《神农本草经》 C.《千金方》 D.《黄帝内经》
7.制度的不断创新发展,是保持经济持续发展的动力,下列中外改革中,可能导致社会性质发生变化的是:①商鞅变法 ②戊戌变法 ③彼得一世改革 ④明治维新( )
A.①②  B.①②④    C.①②③④    D.①④
8.李大钊在《史学要论》中指出,“一时代有一时代比较进步的历史观,一时代有
一时代比较进步的知识;史观与知识的不断进步,人们对历史事实的解喻自然要不断的变动。”他在这里强调历史研究要( )
A.与时代同行 B.有历史观引导 C.为现实服务 D.充分掌握史实
9.1943年北非战争结束后,美英联军下一步的重大行动是( )
?? A.开辟欧洲第二战场??? B.在西西里岛登陆
?? C.在易北河与苏军会师? D.进行柏林战役?
10.对新航路开辟起决定作用的是( )
A.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 B.天文地理知识的进步
C.航海造船技术的进步 D.欧洲各国社会矛盾的激化
11.最能体现明治维新性质的改革措施是( )
A.废藩置县 B.富国强兵 C.“殖产兴业” D.提倡“文明开化”
12.曾几何时,通过“丝绸之路”的中华文明传播天下。但到了明清时期,中华文明对世界的影响逐渐降低。造成这种局面的主要因素是( )
A.海禁与闭关锁国政策 B.君主专制不断强化
C.封建制度日益腐朽 D.西方列强的侵扰
13.孙中山在三民主义中未能明确提出反对帝国主义,这说明 ①孙中山胆小怕事 ②孙中山对帝国主义抱有幻想 ③孙中山不是真正的爱国者 ④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 )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②④
14.1841年,英国辉格党政府首相墨尔本在一次内阁会议上就阁员之间的意见分歧表态说:“我实际上不在乎哪一个好,我在乎的是,不管我们对外说什么,我们要说同样的话。”后因托利党在议会选举中获得多数,墨尔本内阁辞职。这反映出,当时英国( )
A.内部意见一致是内阁制主要原则
B.首相与普通阁员享有平等权力
C.内阁集体责任制基本成形成
D.政党之间的斗争决定内阁政策
15.“中央诸要人于真相未全明了之前,遽于数小时内决定张学良之处罚,……然余个人实不敢苟同,因此立下决心愿全力以求不流血的和平与迅速之解决”。据此判断,该材料应出自:( )
A.张学良《东北易帜回忆录》 B.张学良《西安事变回忆录》
C.蒋介石《1936年日记》 D.宋美龄《西安事变回忆录》
16.二战后,运用货币供给学派理论解决“滞胀”问题,使经济回升的美国总统是( )
A.艾森豪威尔 B.肯尼迪 C.约翰逊 D.里根
17.胡佛说:“我们没有达到目标。但是,只要给我们机会,我们会继续执行过去八年的政策。”这里“过去八年的政策”是指( )
A. 国家干预经济的政策 B.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
C.解决经济大危机的政策 D.促进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措施
18.结束了一百多年来帝国主义奴役中华民族的屈辱历史的标志是( )
A.五四运动的爆发 B.红军长征的胜利
C.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D.抗战的胜利
19.唐太宗说:“以史为镜,可见兴亡;以人为镜,可见得失。”他在位期间能体现这一思想的重大举措是( )
①反复强调“存百姓”思想,励精图治 ②任用贤臣,善于纳谏
③戒奢从简 ④轻徭薄赋,劝课农桑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20.该图是南京下关的静海寺悬挂着一尊大铜钟,主体高1.842米,四周铸有许多“回”形图案。与图片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
A.第二次鸦片战争澳门回归
B.甲午中日战争香港回归
C.鸦片战争香港回归
D.中法战争澳门回归
21.毛泽东曾经高度评价俄国十月革命的意义,“十月社会主义革命不只是开创了俄国历史的新纪元,而且开创了世界历史的新纪元。”下列不能作为“世界历史的新纪元”依据的是( )
A.建立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B.打破了资本主义制度一统天下的局面
C.极大鼓舞了世界无产阶级和民族解放运动
D.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
22.下列历史事件与雍正皇帝有关的是 ( )
①废除“丞相”制度;②设立“内阁”;③设立“军机处”;④推行“密折制度”
A.①④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23.美国学者约翰·奈斯比特在他的著作《中国大趋势》一书中认为:“中国没有以民主的名义使自己陷入政党争斗局面,而是以一党体制实现现代化,发展出一种独特的纵向民主,形成稳定的关键。”“中国没有陷入……政党争斗”的局面的原因是中国实行了( )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依法治国方略
24.胡锦涛曾高度赞扬邓小平的南方谈话“从理论上深刻回答了长期困扰和束缚人思想的许多重大认识问题。”这是因为它( )
A 系统地阐述了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
B 正式确立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
C 深刻阐明了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D 正式提出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25.法国总统萨科齐曾在二十国集团金融峰会上表示:“这是一个有关判断力的问题(国际金融形势已经改变)对于1945年适用的政策不一定适用于今天。”他所说的“政策”是指( )
A.雅尔塔会议确立的国际关系新体制原则
B.《北大西洋公约》确立的集体防卫准则
C.国际金融会议通过的《布雷顿森林协定》
D.《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确立的贸易规则
26.《南京条约》《天津条约》《北京条约》内容的共同之处是( )
A.开放通商口岸,便利列强向中国商品输出
B.割地、赔款,使中国丧失了自主权
C.外国人可以在中国内地游历、经商、传教
D.外国军舰和商船可以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
27.梭伦改革的措施与商鞅变法内容截然相反的是( )
①农业政策 ②工商业政策 ③政治主张 ④历史作用
A.①②③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28.1921年3月上海《时事新报》刊登了一篇驻德国记者的特约稿,评论说:“爱因斯坦的革命事业,比之昔日的德国路德之宗教革命,其影响还要重大,这位先生把旧科学概念一起推翻。”材料中“旧科学概念”是指(??? )
A.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
B.牛顿的绝对时空观???
C.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 ???????
D.普朗克的量子理论
29.历史探究课上,学生以“穿衣”为喻,表达他们对诸子百家思想的理解。甲说:穿衣服应合乎大自然四季的变化;乙说:穿衣服要符合你的身份地位;丙说:讲究穿着是一种浪费;丁说:何必麻烦,由上面规定,大家统一着装不就行了吗?他们的描述所对应的思想是(??? )
A、甲—儒、乙—墨、丙—法、丁—道????B、甲—道、乙—儒、丙—墨、丁—法
C、甲—儒、乙—法、丙—墨、丁—儒????D、甲—道、乙—墨、丙—法、丁—儒
30.学者对古代某思想家有如下的叙述:“(他)想把濂溪、康节、横渠、二程种种意见都包容和会通,再加上通诸孔孟先秦儒学,兼及道释,而且组织一大系统……思想上还是沿袭二程,尤其沿袭伊川的多。”这位古人应该是( )
A. 李翱????? ?B.朱熹?????? ?C.陆九渊???? ?D.王阳明
第II卷(非选择题)
二、判断题
1.明太祖废丞相、设内阁,雍正帝设军机处,明清时期君主专制空前强化。( )
2.20世纪90年代,在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技术革命的推动下,美国、中国等签署了《关税与贸易总协定》。( )
3.北美自由贸易区是世界上第一个由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组成的自由贸易区。( )
4.义和团运动虽然失败了,但显示了中国人民的巨大力量,粉碎了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的狂妄企图;也沉重打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 )
5.洋务运动的主要功绩是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生产方式,中国近代企业诞生。( )
三、综合题
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中国政治经济的根本危机,在全国任何一处都是同样继续尖锐化,没有丝毫的差别,因此在中心城市爆发了伟大的工人斗争,必然形成全国革命高潮 ……争取一省与几省先胜利,无产阶级的伟大斗争决定胜负的力量,没有工人阶级的罢工高潮,没有中心城市的武装暴动,决不能有一省与几省的胜利。 
——1930 年 6 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决议
材料二 经过了一次大革命的政治经济不平衡的半殖民地的大国,强大的敌人,弱小的红军,土地革命……这是中国革命战争四个主要的特点。这些特点,规定了中国革命战争的指导路线及其许多战略战术的原则。第一个特点和第四个特点,规定了中国红军的可能发展和可能战胜其敌人。第二个特点和第三个特点,规定了中国红军的不可能很快发展和不可能很快战胜其敌人,即是规定了战争的持久,而且如果弄得不好的话,还可能失败。
——毛泽东 《 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 》(1936 )
请回答:
(1)材料一认为“全国革命高潮”必然形成的依据是什么?此观点是否正确?试结合材料二有关内容加以说明。
(2)材料一中认为中国革命应走什么道路?其依据是什么?是否正确?结合材料二有关内容加以说明。

(3)材料一材料二各自代表了怎样的革命道路?产生的思想根源各是什么?
37.如图,根据下列三幅图片回答问题:
图一:签订《南京条约》 图二:签订《马关条约》
图三:签订《辛丑条约》
请回答:
(1) 这三个条约签订的时间及背景各是什么?
(2) 这三个条约的签订对中国社会的发展历程有何影响?

(3) 图3之后中国社会主要矛盾有何变化? 为什么?
38.下列图表的内容与20世纪的国际格局有关,左侧是史实的陈述,右侧是对陈述的推论。判断这些推论正确与否,并在答题纸相应的序号中填上是或否。
史实
推论
①1882年三国同盟最终形成,1907年三国协约最终形成
英德矛盾是两大军事集团的主要矛盾
②1914年7月28日第一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是帝国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所造成
③《凡尔赛和约》把所有战争罪责推给德国及其盟国
是强权政治的产物
④英国的世界霸权在一战后遭到美国挑战
欧洲列强在世界舞台中已无发言权
⑤一战后形成“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新国际格局
为20世纪世界的相对平稳发展创造了条件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5 BCDCA
6-10 DBABA
11-15 CCDCD
16-20 DBCDC
21-25 DCBCC
26-30 ABBBB
二、判断题
1-5 ××√×√
三、综合题
1.(1)中国政治、经济危机的全面尖锐化。不正确。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失败,敌人力量相当强大,尤其在城市。另外,革命还处于低潮。
(2)发城市暴动为中心的道路。无产阶级斗争是决定胜负的力量。不正确。中国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在城市敌强我弱,必须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开展土地革命,国民革命的中心问题是农民问题。
(3)以进攻大城市为中心的道路和工农武装割据的道路。前者是“左”倾冒险主义,后者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国情的结合。
2.(1)1840年,鸦片战争清政府战败,被迫签订;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被迫签订;1901年,八国联军侵华,清政府投降。
(2)《南京条约》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马关条约》使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加深;《辛丑条约》标志着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3)两大矛盾汇流,集中体现为阶级矛盾。 中国已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清政府已成为列强在华的工具。
3.
① 是 ②是 ③ 是 ④否 ⑤ 是

第I卷(选择题)
一、选择题
图为“1271—1295年马可·波罗东行路线示意图”。回答下列各题。
1.关于马可·波罗东行途中经过的A、B、C三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A地气候夏季高温多雨
B. B地终年炎热干燥
C. C地气候的成因是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
D. 由B地到C地自然带景观差异体现经度地带性
2.马可·波罗乘船返回途中经过的D、E、F三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D处为沟通两大洋的麦哲伦海峡
B. E处位于亚欧和太平洋板块交界处附近
C. F处为霍尔木兹海峡
D. 此航线夏季行驶顺风顺水
3.太阳耀斑活动的周期约是 ( )
A.6年 B.11年 C.21年 D.76年
读图(阴影部分为夜半球,东西半球的分界为20°W和160°E),回答问题。
4.若此刻东半球为夜半球,太阳直射点的经度
A.东经70o B.东经90o
C.西经70o D.西经110o
5.此日在( )
A.3月21日前后 B.6月22日前后
C.9月23日前后 D.12月22日前后
6.以下有关地球上纬线和经线的叙述,错误的是
A.任何地方,纬度差1°的经线长度都相等
B.O°纬线的长度是O°经线的两倍多
C.经度差1°的纬线长度由赤道向两极逐渐递减
D.任何纬线圈都长于任何经线圈
该图是利用地理信息技术制作的某城市中心城区月交通事故次数示意图。
7.该图的制作与应用借助于
A.遥感技术获取道路网信息,测定监测点分布
B.全球定位系统确定事故的位置,预测交通流量
C.地理信息系统查询事故频次,分析出警最优路径
D.数字地球技术,实现道路与监测点的互换
8.根据图中交通网络,可以推断该地区
A. 甲地是城市商务区所在地
B. 乙地适宜建大型地面停车场
C. 对外联系主要通道在西北方向
D. 商业网点密度东部大于西部
读所给世界局部地区图,完成问题。
9.与图中①③两地比较,有关②地自然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A.河流流量最大 B.光照最弱
C.气压最低 D.气温最低
10.根据图中信息判断A地的气候类型是
A.热带雨林气候 B.热带季风气候
C.热带草原气候 D.热带沙漠气候
下图为我国某区域等高线地形图,据此回答问题。
11.关于该区域地形特点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地势中间低四周高 B.盆地地形为主
C.位于我国地势第二级阶梯 D.山高谷深
12.该地区以农产品为原料,最适宜发展的工业为 ( )
A.甘蔗榨糖工业 B.玉米深加工
C.鲜切花加工 D.有色冶金
读工业部门产品成本比例示意图,完成问题。
13.在我国,发展甲类工业最具优势条件的地区是 (  )
A.闽南三角地带 B.长江三角洲 C.山东半岛 D.辽东半岛
14.下列工厂布局与乙类工业的区位要求不相符的是 (  )
A.在广州建棉纺织厂
B.在上海建钢铁厂
C.在南京建石油化工厂
D.在舟山建水产品加工厂
读10月份我国部分省区的气象统计表。回答问题。
15.有关部分省区该月气象状况叙述正确的是
A.福建遇到冷锋天气 B.山东洪涝灾害严重
C.江苏不会出现旱情 D.浙江没有台风登陆
16.该表数据反映出我国的季风气候
A.大陆性强 B.海洋性显著 C.稳定性较差 D.区域差异不明显
该图为某区域年平均等温线图,读图回答问题。
17.该区域内相对高差最大值约为
A.1300~2000米 B.1000—1300来
C.500~1000米 D.200~500来
18.①②③④四地中,最易出现逆温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我国某河流源于山麓地带,其径流量自上游至下游逐渐减少,最后消失。回答问题。
20.该河径流量自上游至下游逐渐减少的原因可能是
①下渗 ②蒸发 ③降水减少 ④灌溉等引用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21.该河流的补给水源主要是
A.雨水   B.冰雪融水   C.地下水  D.季节性积雪融水
22.该河流可能位于我国
A.西北地区   B.东北地区   C.华北地区   D.西南地区
厂商选择工厂区位时,运输费用是其考虑的因素之一。回答问题。
23.为了减少运费,最需要接近市场的是(??? )
A.制糖厂 B.造船厂 C.瓶装饮料厂 D.高级时装厂
24.下列产品生产中运费对其工业区位选择影响最小的是(??? )
A.原材料重量轻,产品价值低???????????B.原材料重量大,产品价值高
C.原材料重量大,产品价值低??????????? D.原材料重量轻,产品价值高
25.工业区位受原料产地的制约越来越小,主要是因为(??? )
A.产品重量和体积增加?????????????????B.运输条件和生产工艺的改进
C.产品质量和价格提高????????????????? D.劳动力价格和产品需要下降
图是某城市社区在“十二五”期间不同年龄段的人口增长预测统计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26.据图分析,下列工程项目中该社区最应该增加的是
A.幼儿园 B.敬老院
C.科研机构 D.大学
27.从社区人口年龄结构和人口增长趋势看,该社区最宜位于城市地域中的
A.郊区 B.文教区 C.行政区 D.中心商务区
读图,回答27~28题。
28.如果该城市工业布局合理,则主导风向最可能是( )
A.西北风 B.东北风 C.西南风 D.东南风
29.关于图中工业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类工业可能为食品工业
②△类工业污染最大
③▲类工业迁移有利于改善城市大气环境
④▲类工业布局愈来愈受原料的制约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图2为某山地的局部等高线图,等高距为20米,AB为空中索道。据此回答2题。
30.乘空中索道上行的方向是
A.东北????? B.西南???? C.正北??? ? D.正南
31.图中有一瀑布,瀑布及其最佳观赏的位置分别是
A.甲、乙??? ? B.丙、丁?? C.丙、甲???? D.乙、丁

第II卷(非选择题)
二、判断题
32.地球的外部圈层包括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岩石圈。
33.外出旅游时,带上GPS信号接收机,就能随时知道自己所处的经纬度位置、海拔高度。
34.“多子多福”的世俗观念,影响了我国人口的发展。
35.“深处种菱浅种稻,不深不浅种荷花”反映了农业生产因地制宜的思想。
36.城市中的环境问题主要是生态破坏。
37.节约集约用地,事关中华民族的生存和发展根基。
38.当前,影响交通线路布局的首要因素是地形。
39.资源分布和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是人类活动产生地域联系的根本原因
40.若某地区的人口数量与环境人口容量相当,则表明该地区人地关系协调。
41.我国对于东中西部实施的“缩小区域差距,实现协调发展”政策,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三、综合题
42.读“我国部分地区春季某时天气系统图”,回答下列问题:(8分)
(1)图中甲、乙两处,高气压中心为 ,天气状况 。
(2)甲乙两气压中心控制地区,气温日交差较大的是 ,原因是 。
(3)图中①②两条锋线中,冷锋是 。锋线旁阴影为雨区,A雨区在锋 (填“前”或“后”),B地此时的天气状况
43.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
(1)说明a、b两河流河口处共同的地貌名称及成因。(4分)
?(2)说明a河下游最大城市的名称、分析其形成的优势区位因素。(10分)
?(3) 下表内容是图b中①河流域早期的开发利用情况,简述这种开发利用方式对地理环境的影响。(10分)
??
44.读图8,回答问题
(1)A区域著名的渔场是______________?,请分析其形成原因。(10分)
(2)B湖泊名称是_____????,形成原因是????_________???。其对当地地理环境有何影响。(10分)?
(3)请分析C区域农业产值构成及其形成原因。(10分)
纽约是世界的经济中心,也是世界三大金融中心之一。据财经日报辛科迪亚斯统计,截至2008年底,纽约控制着全球40%的财政资金,是世界上最大的金融中心。纽约证券交易所拥有全球最大上市公司总市值,全球市值为15万亿美元。有超过2800家公司在此上市。
(4)请分析纽约成为世界金融中心的原因。(6分)?
45.读“二分二至示意图”(从地球北极上空俯视)和“太阳光照示意图”,回答问题(14分)。
(1)图中D、B两位置代表的节气名称及日期分别是D ,日期是 ;B ,日期是 。(4分)
(2)在A、B、C、D四位置中,地球公转速度最快的是 ,速度最慢的是 。(2分)
(3)甲、乙分别处于A、B、C、D四点中的哪一点附近?甲图 点,乙图 点。在甲图中该日极夜范围是 ,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为 。(8分)
参考答案
1.D2.C3.B4.D5.C6.D7.D8.D9.B10.B11.D12.A13.B14.D15.D16.C17.B18.D19.B20.21.B22.A23.C24.D25.B26.B27.A28.D29.C30.C 31.D
32.错误
33.对
34.正确
35.正确
36.错
37.对
38.错误
39.对
40.错
41.正确
42.(1)甲 晴朗 (2)、甲 高压控制,天气晴朗。
(3)、① 后 连续性降雨
43.
(1)三角洲;? 流水的沉积作用,
(2)开罗
?区位因素:①尼罗河提供充足的水源? ②尼罗河河谷地带,地形比较平坦开阔,方便城市建设? ③气候区为地中海式气候向热带沙漠气候过渡地带,较为适宜? ④处于尼罗河冲积平原,土壤肥沃,地形平坦,农业发达,可为城市发展提供充足的农产品? ⑤尼罗河水运,交通便利? ⑥历史悠久,
(3)扩大种植面积,采矿乱开滥采,用木炭炼铜等会导致森林砍伐,植被破坏,造成水土流失加剧;河流含沙量增大;洪涝灾害加剧(生物的多样性减少);
?? 高强度利用土地导致土地退化;
?? 大量排放含二氧化硫的废气,会污染大气,形成酸雨,使土壤和水体酸化,影响生物生长44.
(1)纽芬兰渔场???位于温带海区,冬季表层海水和底层海水容易交换,下层营养盐类易带到上层;地处墨西哥湾暖流和拉布拉多寒流的交汇处;位于浅海大陆架,太阳光照充足;圣劳伦斯河有大量淡水汇入,带入的营养物质丰富。
(2)苏必利尔湖????冰川侵蚀作用????增加当地降水量;降低气温日较差和年较差;调节河流径流的季节变化;为工农业生产提供水源;提供廉价便利的水运交通等
(3)以畜牧业为主?????该区域气候温和湿润,适合牧草生长;附近有玉米带,为其提供精饲料;经济发达,人口密集,市场广阔;有便利水陆运输等。
(4)美国经济实力强;交通便利,尤其航空运输发达;文化教育发达,有大量的高素质人才,科技发达。
45.(1)秋分 9月23日 春分 3月21日
(2)A C
(3 )A D 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 南回归线

第I卷(选择题)
一、单选题
1.宇宙观
A. 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 B. 人们对整个世界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C. 关于宇宙和人生根本道理的学问 D. 经逻辑论证而形成的思想体系
2.岭南文化是指岭南地区的地域文化。它以本土农业文化和海洋文化为源头,在其发展过程中不断吸收和融汇了中原文化和海外文化,逐渐形成务实、开放、兼容、创新的特点。岭南文化的形成从一个侧面反映了( )
A、各地区的文化带有明显的区域特征 B、中华文化的包容性
C、不同地区的文化有鲜明的民族特色 D、中华文化源远流长
3.中国改革成功靠的是“靠两条腿走路”,一条腿是国有企业,通过股份制改革形成有效
的市场竞争格局,国企做大做强做优;另一条腿就是非国有经济。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A.我国公有制和非公有制经济地位平等、公平竞争
B.股份制改革是所有企业做大做强做优的必经之路
C.我国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
D.我国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非公有制经济
“家电下乡”是我国政府“谋发展,惠民生”的一个重要举措。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4.政府给予农民一定的家电购置补贴,会影响农民对家电的市场需求量。下列曲线图(横轴为需求量,纵轴为价格,d1为补贴前需求曲线,d2为补贴后市场需求曲线)能正确反映这一信息的是
5.我国政府实行“家电下乡”的经济学依据是 ( )
A. 生产和消费相互决定? B. 消费促进生产的发展
C. 消费是生产发展的动力? D. 消费是生产的目的
6.《人民日报》载文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一脉相承的,是在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创建起来的。这说明
A.文化具有继承性
B.中华文化是各个民族文化的总和
C.中华文化有区别于其他民族文化的特点
D.建立在传统基础上的文化是科学的文化
7.民生问题对任何社会来说,都是事关社会稳定的根本性问题。党的十七大把民生问题放在突出位置,彰显我党执政为民的宗旨。?
在建设和谐社会中,我党把民生问题作为根本,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A.事物发展离不开一定的条件
B.主要矛盾规定事物的发展方向
C.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是可以转化的
D.坚持重点论和两点论的统一
8.最近,国家为了促进农村的消费,开展了家电下乡活动,国家对下乡的家电进行价格补贴。开展家电下乡活动,有利于 ( )
①提高农民的消费水平 ②改变农民的消费结构 ③拉动相关企业的生产 ④扩大农民工就业,增加农民和农村的收入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9.宋代陆九渊说:“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这种观点是
A.典型的主观唯心主义 B.典型的客观唯心主义
C.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D.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10.广东省茂名市副市长陈亚春因有人在网上署名举报其违法违纪问题,被省纪委审查。公民网上署名举报违法违纪行为( )
①是公民实现监督权利的一个重要途径 ②是公民直接行使管理国家的权利
③是公民基本的民主权利 ④有利于维护国家利益和公民的合法权益
A.①③ B.①④ C.①②③ D.③④
11.在当今世界,联合国为人类和平与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下列关于联合国的说法正确的是
A.解决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政治纠纷的国际组织 
B.世界能否和平与发展,关键取决于联合国
C.联合国成立以来,一直发挥着不可替代的积极作用
D.联合国以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促进国际合作与发展为宗旨
12.“十五”期间,西藏的社会经济得到了巨大发展。在国家的扶持、各兄弟省区市的支援和西藏各族人民的努力下,西藏自治区按照“三纵两横,六个通道”骨干公路网的设想,投资100多亿元,建设近100个工程项目,特别是青藏铁路的建成,彻底改变西藏不同铁路的历史,这一事实表明
①民族团结和民族地区的经济繁荣是分不开的 ②我国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原则得到进一步贯彻和落实 ③经济发展是各民族平等和团结的充分条件 ④我国实行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得到贯彻落实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 D.②④
13.近年来,两岸文学进行了深层次交流。无论是《台湾》杂志发表《刘铭传》、《文天祥》和《阿芙蓉》,还是《“黄浦”五期》、《伏牛》、《汉家女》都凝聚着民族精神,只要认真阅读,都能受到它的熏陶。这段材料说明
①民族精神深深植根于中华传统文化之中
②弘扬民族精神需要创造优秀的文化作品
③我国的优秀文化作品中凝聚着中华民族精神
④民族精神的力量集中表现为中华文化的力量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 D.③
14.近年来,我国国债出现了热销的场面,这是因为国债( )
A.在各种投资方式中风险最小,收益最高
B.以定期获得红利为补偿条件,安全性强
C.具有拉动经济增长的功能
D.由国家信誉和财力为担保,信用度高
15.国家逐步推进房产税改革已成定局,但部分房东为“消化”房产税对自己出租房屋所带来的影响,部分房东酝酿加租,将自己应缴的房产税让租客买帐。这反映了市场调节的
A.自发性   B.盲目性   C.滞后性   D.计划性
16.“滞胀”现象的出现,促进了( )在西方国家的兴起
A.罗斯福新政 B.凯恩斯主义 C.新自由主义 D.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17.为我国公民有序政治参与提供动力机制的是 ()
A.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的不断完善
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
C.民主政治建设
D.依法治国
18.该漫画《“算人”易,算己难》启示我们要 ( )
A. 充分发挥科学预测的重要作用
B. 充分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
C.坚持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
D.坚持唯物主义,反对唯心主义
19.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它依靠科技加速了世界经济的发展和繁荣;另一方面它给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带来不均等、不公平竞争,扩大了贫富差距。在国际贸易中,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剥削的主要手段是 ( )
A.输出金融资本
B.进行不等价交换
C.建立跨国公司
D.倾销过盛商品
20.“泛珠三角”,简称“9+2”,是为了充分发挥广东、广西等九省和香港、澳门各自优势、实现资源优化配置而提出的发展构想。这一构想
①体现了市场的开放性特征 ②旨在通过港澳促进内地的开放
③旨在通过内地带动港澳产业升级 ④有利于形成有序的竞争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21.为防止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过快上升,以下可以采取的措施有
①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减少货币流通量 ②下调银行利率,增加货币流通量
③扩大财政支出,增加社会总需求 ④发展社会生产,增加社会总供给
A、① ② B、① ③ C、① ④ D、③ ④
22.李清照用“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表达对项羽宁死不屈的崇敬,反讽南宋徽宗父子的丧权辱国;而毛泽东则以“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提醒全军指战员占领南京后不可学贪图虚名、放纵敌人而致失败的楚霸王。对项羽的不同评价,是因为
A.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 B.认识的角度不同,价值判断也不同
C.评价历史人物应坚持一分为二 D.价值判断具有阶级性和社会历史性
23.下列对个人所得税的认识正确的是
A.它对调节个人收入有重要作用 B.有正当收入的公民都应交个人所得税
C.公民的个人所得都在纳税范围 D.实行累进税率不利于社会公平
24.轿车已进入寻常百姓家。一些人用现金购车,一些人贷款购车,还有一些人在持币观望,期待着汽车价格大幅度下跌,而没有能力购车的人只能望车兴叹。下列对这一现象认识正确的是
①从消费方式上看,购车的消费可分为钱货两清、贷款等消费
②对未来收入的预期影响着人们当前的消费水平
③物价水平是决定人们购买能力和消费水平的因素
④人们的消费结构日趋合理
A.①④ B.①② C.②③ D.①③
25.每当中华民族处于重大困难的当头,中华文化的力量就会突显出来。在外寇入侵时中华民族就会团结一致,用血肉筑起新的长城。在遭受巨大洪涝等巨大自然灾害时,中华民族就会“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并最终夺取胜利。这表明
A、文化是人所创造的
B、文化是社会实践的产物
C、文化力量决定综合国力
D、文化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
26.在不同的国家中,占统治地位的阶级是不同的,因此形成了不同性质的国家,或
者 说不同的国体。这说明国家性质是由________决定的。( )
A.生产资料所有制
B.占统治地位的阶级的性质
C.国家宪法
D.社会各阶级的性质
27.有人对现实生活中的“太平官”做了这样的描述:平平安安占位子,忙忙碌碌装样子,疲疲沓沓混日子,年年都是老样子。要消除这种“太平官”,政府及其工作人员必须( )
①把人民利益与谋求自身利益统一起来 ②树立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 ③坚持对人民负责的原则 ④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28.假定其它因素不变,食品价格不断上升,会导致:
A.食品供不应求           B.食品供过于求
C.恩格尔系数增大,生活水平降低   D.恩格尔系数减少,生活水平提高
29.一名从事农村工作的干部路遇一果农。果农问他一天吃几个苹果,他回答“一个就够了”。果农说,都说苹果能赚钱,可不管我们种多少,你们城里人每天总是吃一个,提高产量卖给谁啊?这位干部回答说,如果用3个苹果榨出1杯果汁,每人早晚各喝一杯没问题,一天就能吃6个苹果了。这一对话主要启示农民增收需要 ( )
①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 ②积极发展食品加工业
③大力种植经济作物 ④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30.做公务员的小王和在私企打工的小吴的工资水平相当,但小王的消费水平比小吴高出很多,而小吴则把大部分工资存起来,以备将来失业、养老。小王的消费水平比小吴高是因为(  )
A.当前的收入水平影响消费水平
B.过去的收入水平影响消费水平
C.前者比后者更崇尚物质生活享受
D.未来的收入预期影响消费水平
第II卷(非选择题)
二、判断题
31.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是公民当家作主,公民是国家的主人。
32.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是指司法平等和守法平等。 ( )
33.哲学的任务,就是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34.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意味着公民有相同的权利。
35.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是我国最基层的政府机关。
36.中国共产党对民主党派进行政治、思想、组织的领导
37.是否充分行使政治权利是判断公民有序与无序政治参与的标准。
38.股票是股份有限公司在筹集资本时向出资者出具的债务凭证。
39.在我国,人大代表是国家权力的直接行使者。
40.坚持民族平等原则就是要消除各民族的差别。
三、综合题
41.某企业对市场进行调研,发现某种商品的价格运行图:(如下图)
根据上图回答下列问题:
(1)价格变动是有规律可循的,这个规律是什么?其表现形式是什么(5分)
(2)商品价格不断下降的主要原因是什么?价格波动会给企业经营造成哪些影响(10分)
42.近一段时间,许多地区粮、油和副食品价格出现一定程度的上涨,引起社会的关注,牵挂着共和国总理的心,当然也牵动了同学们的心。为此巴中市某中学高一年级某班同学组织了一个“粮油价格波动研究”小组,并迅速开始了合作探究。研究小组在综合社会实践活动中,了解到许多值得深思的现象和观点:
①超市中,“金龙鱼、鲁花等食用油卖价已涨了8到10元”。目前每5升的食用油平均上涨的幅度都在10元左右。面粉价格也有所上调。“25千克装的面粉价格由原来的52元一袋卖到60元一袋。”大米每斤平均上涨3—4毛钱。
②我国粮食生产一方面实现连续3年丰收,但是,另一方面部分省市的自然灾害造成粮食的缺口不小,工业用粮增加,引起供不应求。
③同学们在采访农民伯伯时了解到:近年来粮食的生产成本上升,如农药、化肥、种子等生产资料价格上升,也造成了粮价上涨。
④本轮粮油价格上涨,国际市场影响是始作俑者,国内流通领域闻风而动,涨价获益中绝大部分落入他们的腰包。农民在此次粮油价格上涨中实际收益并不多。
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分析粮油价格上涨的原因。(8分)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5 BBCAC 6-10 ABAAB 11-15 DADDA 16-20 CBDBC 21-25 CBABD 26-30 BCCDD
二、非选择题
31.错 32.对 33.对 34.错 35.错 36.错 37.错 38.错 39.对 40.错
41.(1)价值规律。(2分)商品价格还受供求关系的影响,围绕价值上下波动。(3分)
(2)主要原因:①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价值量降低;②生产规模扩大,供大于求。(4分)影响:①调节生产规模;②提高劳动生产率;③生产适销对路的高质量的产品。(6分)
42.(1)价值决定价格,粮油的生产成本上升,农药、化肥、种子等生产资料价格上涨,因此粮油价格上升。(4分)
(2)供求影响价格,虽然我国粮食生产丰收,但自然灾害造成缺口不小,引起供不应求,所以粮油价格上升。(4分)

一、填空题
1.给出下列命题:①若是空间的一个基底,则也是空间的一个基底;②若所在直线是异面直线,则一定不共面;③对于空间任意一点和不共线的三点,若,则四点共面;④已知都不是零向量,则的充要条件是。其中正确命题的序号是 。
2.数列{an}满足an+1-an= (n∈N*),a1=,Sn是数列{an}的前n项和,则S100=_____.
3.已知平面上三点A,B,C满足则的值等于 .
4.已知函数,则方程的解为
5.长方体中,,则从点沿表面到点的最短距离为 .
6.某篮球队6名主力队员在最近三场比赛中投进的三分球个数如下表所示:
队员i
1
2
3
4
5
6
三分球个数
下图(右)是统计该6名队员在最近三场比赛中投进的三分球总数的程序框图,则图中判断框应填 ,输出的s= (注:框图中的赋值符号“=”也可以写成“←”或“:=”)
7.已知是以2为周期的偶函数,当,那么在区间内,关于的方程(其中为实常数)有四个不同的实根,则的取值范围是    .
8.7.已知函数,则的值为 .
9.已知数列满足,且,则 .
10.向量,,满足,,,,则=________.
11.若连续掷两次骰子,第一次掷得的点数为m,第二次掷得的点数为n,则点落在圆x2+y2=16内的概率是___________。
12.已知中,为边上一点,若

13.已知奇函数在R上单调递减,则f(-1) f(3)(用<、﹦、>填空)
14.对于函数,下列命题:
①函数图象关于直线对称; ②函数图象关于点对称;
③函数图象可看作是把的图象向左平移个单位而得到;
④函数图象可看作是把的图象上所有点的横坐标缩短到原来的倍(纵坐标不变)而得到;其中正确命题的序号是 .
二、解答题
15.若函数在和处取得极值,
(1)求的值;
(2)求在上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16. 已知:
(1)设的一个极值点。求在区间上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2)若在区间上不是单调函数,求的取值范围。
17.已知数列满足:,且存在大于1的整数k使。
(1)用表示m(不必化简)
(2)用k表示m(化成最简形式)
(3)若m是正整数,求k与m的值;
18.设平面内的向量,,,点是直线上的一个动点,且,求的坐标及的余弦值.
19.已知是一个公差大于的等差数列,且满足, .
(1) 求数列的通项公式;
(2) 若数列和数列满足等式: (为正整数), 求数列的前项和.
20.已知函数.
(1)若,求的取值范围;
(2)若是以2为周期的偶函数,且当时,有,求函数
的反函数.
参考答案
1.①③
2.2525
3.-169.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②④
15. 1)由题意, 由在和处取得极值得 解得
(2)由(1)知,故
由得或
在上当变化时,变化情况列表得
1

0
+
单调递减
极大值
单调递增
所以,当时,取得极大值
又,
所以在上的最大值为,最小值为
16.(1)

又 2分

由 4分

得在[-2,2]上的最大值为,最小值为
(2)由(1)知,
先考虑在[-1,1]是单调函数,则的符号在(-1,1)上是确定的
此时对于一恒成立
由二次函数性质,知 得:
在[-1,1]上不是单调函数时,
的取值范围是
17.(1)

(2)①

由①—②得

(3)由
又故此有
故k=7,m=49
18.解:设.
∵点在直线上,
∴与共线,而,
∴,即,有.
∵,,
∴,
即. 又, ∴,
所以,,此时.
.
于是.

19. (1) 解: 设等差数列的公差为, 则依题知 ,由且 得 ;
(2) 令,则有,,两式相减得:
由(1)得, 即当时,
, 又当时, ,
于是:

20.(1)由,得.
由得.
因为,所以,.
由得.
(2)当x([1,2]时,2-x([0,1],因此
.
由单调性可得.
因为,所以所求反函数是,.

第I卷(选择题)
一、选择题
1.两端封闭的玻璃管中用一段水银柱将空气隔成两部分,温度相同,如图(甲)、(乙)、(丙)所示,当把它们的温度升高相同值时,各图中水银柱的移动情况是( )
A(甲)图中不动 B(乙)图中向左移动
C(丙)图中向上移动 D(丙)图中向下移
2.在百米赛跑比赛中,测得一优秀运动员在5s末的速度为7m/s,10s末到达终点时的速度为11m/s,则他全程的平均速度为( )
A.7m/s B.9m/s C.10m/s D.5.5m/s
3.如图所示,A、B两个带电小球的质量均为,所带电荷量分别为和,两球间用绝缘细线连接,A球又用绝缘细线悬挂在天花板上,细线长均为L。现在两球所在的空间加上一方向水平向左的匀强电场,电场强度,由于有空气阻力,A、B两球最后会达到新的平衡位置,则在这个过程中,两个小球(  )
A、总重力势能增加了 B、总重力势能增加了
C、总电势能减少了 D、总电势能增加了
4.如图所示,一根条形磁铁水平固定放置,一环形线圈吊挂于磁铁的N极附近,当线圈中通以如图所示的电流时,从上往下看去,线圈将:( )
A、一边顺时针转动,同时靠近磁铁 B、一边顺时针转动,同时远离磁铁
C、一边逆时针转动,同时靠近磁铁 D、一边逆时针转动,同时远离磁铁
5.地球半径为,质量为,地面附近的重力加速度为,万有引力常量为,则靠近地面运行的人造地球卫星的环绕速度为( )
A. B. C. D .
6.质量为m的汽车,额定功率为P,与水平地面间的摩擦数为μ,以额定功率匀速前进一段时间后驶过一圆弧形半径为R的凹桥,汽车在凹桥最低点的速度与匀速行驶时相同,则汽车对桥面的压力N的大小为( )
A. B.
C.N=mg D.
7.如图所示,一固定斜面的倾角为α,高为h,一小球从斜面顶端沿水平方向落至斜面底端,不计小球运动中所受的空气阻力,设重力加速度为g,则小球从抛出到离斜面距离最大所经历的时间为( )
A. B. C. D.
8.如图所示,物块a放在轻弹簧上,物块b放在物块a上静止不动。当用力F使物块b竖直向上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在下面所给的四个图像中,能反映物块b从开始运动到脱离物块a前的过程中力F随时间t变化规律的是 ( )
9.如图甲是录音机的录音电路原理图,乙是研究自感现象的实验电路图,丙是光电传感的火灾报警器的部分电路图,丁是电容式话筒的电路原理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图中录音机录音时,由于话筒的声电转换,线圈中变化的电流在磁头缝隙处产生变化的磁场
B.乙图电路开关断开瞬间,灯泡会突然闪亮一下,并在开关处产生电火花
C.丙图电路中,当有烟雾进入罩内时,光电三极管上就会因烟雾的散射而有光的照射,表现出电阻的变化
D.丁图电路中,根据电磁感应的原理,声波的振动会在电路中产生变化的电流
10.一粒钢球从某高度处由静止自由下落,然后陷入泥潭某一深度,若钢球在空中下落时间为T,陷入泥潭中的时间为t,且T∶t=2∶1,则钢球所受重力G与泥潭对钢球的平均阻力f之比等于( )
A.1∶1 B.2∶1 C.1∶3 D.3∶1
11.一个物体以v0=10m/s的初速度作平抛运动,经s时物体的速度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g取10m/s2) ( )
A.30° B. 45° C.60° D.90°
12.一个物体向上竖直抛出,如果在上升阶段和下降阶段所受的空气阻力数值相等,那么在图中哪个图能正确描述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 )
13.从距地面h高度水平抛出一小球,落地时速度方向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θ.不计空气阻力,重力加速度为g,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  )
A.小球初速度为
B.小球着地速度大小为
C.若小球初速度减为原来一半,则平抛运动的时间变为原来两倍
D.若小球初速度减为原来一半,则落地时速度方向与水平方向的夹角变为2θ
1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巴耳末线系光谱线的条数只有4条
B.巴耳末线系光谱线有无数多条
C.当电子从n大于2的轨道跃迁到n等于2的轨道时,所得到的谱线都属于巴耳末线系
D.巴耳末线系在可见光范围内只有4条
15.在研究摩擦力的实验中,用弹簧秤水平拉一放在水平桌面上的小木块,小木块的运动状态及弹簧秤的读数如表格所示(每次实验时,木块与桌面的接触面相同)。则由表分析可知( )
实验次数
运动状态
弹簧秤读数(N)
1
静止
0.4
2
静止
0.6
3
加速
0.7
4
匀速
0.5
5
减速
0.3
A.木块受到的最大摩擦力为0.7N
B.木块受到的最大静摩擦力可能为0.6N
C.在这五次实验中,木块受到的摩擦力大小只有三次是相同的
D.在这五次实验中,木块受到的摩擦力大小只有两次是相同的
16.我国古代神话传说中有:地上的“凡人”过一年,天上的“神仙”过一天。如果把看到一次日出就当做一天,那么,近地轨道(距离地面300~700km)环绕地球飞行的航天员24h 内在太空中度过的“天”数约为(地球半径R=6400km,重力加速度g=10m/s2)( )
A.1 B.8 C.16 D.24
17.在高速公路上发生一起交通事故,一辆质量为1500kg向南行驶的长途客车迎面撞上了一质量为3000kg向北行驶的卡车,碰后两辆车接在一起,并向南滑行了一小段距离后停止,根据测速仪的测定,长途客车碰前以20m/s的速率行驶,由此可判断卡车碰前的行驶速率( )
A.小于10m/s
B.大于10m/s小于20m/s
C.大于20m/s小于30m/s
D.大于30m/s小于40m/s
18.伽利略以前的科学家认为:物体越重,下落得越快,伽利略等一些物理学家否定了这种看法,在一高塔顶端同时释放一片羽毛和一个玻璃球,玻璃球先于羽毛落到地面,这主要是因为( )
A.它们的重量不同 B.它们的密度不同
C.它们的材料不同 D.它们受到的空气阻力不同
19.如图所示,一小球以vo=10 m/s的速度水平抛出,在落地之前经过空中A、B两点,在A点小球速度方向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30°,在B点小球速度方向与水平方向的夹角6(空气阻力忽略不计,g取10 m/s2),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 )
A.小球通过A.B两点间用时t=s B.小球通过A、B两点间用时t=s
C.A、B两点间的高度差为h=l0m D.A、B两点间的高度差为h=m
20.一长直铁芯上绕有一固定线圈套M,铁芯右端与一木质圆柱密接,木质圆柱上套有一闭合金属环N,N可在木质圆柱上无摩擦移动.M连接在如图所示的电路中,其中R为滑动变阻器,E1和E2为直流电源,S为单刀双掷开关.下列情况中,可观测到N向左运动的是( )
A.在S断开的情况下,S向a闭合的瞬间
B.在S断开的情况下,S向b闭合的瞬间
C.在S已向a闭合的情况下,将R的滑动触头向c端移动时
D.在S已向a闭合的情况下,将R的滑动触头向d端移动时
21.如图所示,在水平放置的两条平行线光滑导轨上有一垂直其放置的金属棒ab,匀强磁场跟轨道平面垂直,磁场方向如图所示,导轨接有两定值,R1=5Ω,R2=6Ω,及滑动变阻器R0,其余电阻不计。电路中的电压表量程为0-10V,电流表的量程为0-3A,现将R0调至30Ω,用F=40N水平向右的力使ab垂直导轨的向右平移,当ab达到稳定状态时,两电表中有一表正好达到满偏,而另一表未达到满偏。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当棒ab达到稳定状态时,电流表满偏
B.当棒ab达到稳定状态时,电压表满偏
C.当棒ab达到稳定状态时,棒ab的速度是1 m/s
D.当棒ab达到稳定状态时,棒ab的速度是2.25 m/s
22.如图是电子感应加速器的示意图,上、下为电磁铁的两个磁极,磁极之间有一个环形真空室,电子在真空室中做圆周运动.上图为侧视图,下图为真空室的俯视图,电子从电子枪右端逸出(不计初速度),当电磁铁线圈电流的方向与图示方向一致时,使电子在真空室中沿虚线加速击中电子枪左端的靶,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真空室中磁场方向竖直向上 B.真空室中磁场方向竖直向下
C.电流应逐渐减小 D.电流应逐渐增大
23.假如卫星绕行星做匀速圆周运动,卫星离行星表面越近,则
A.周期越长 B.向心加速度越小 C.角速度越小 D.线速度越大
第II卷(非选择题)
二、填空题
24.图甲的螺旋测微器的读数是______mm;图乙的游标卡尺的读数是______mm。

25.(5分)如图所示为“探究加速度与物体质量、物体受力的关系”的实验中用打点计
时器打出的一条较理想的纸带,纸带上A、B、C、D、E、F、G为七个相邻的计数点,
相邻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是0.1 s,距离如图,单位是cm,小车的加速度是________m/s2.
图12
参考答案
1.AC 2.C 3.A 4.A 5.AD 6.A 7.A 8.C 9.AC 10.C 11.A 12.B 13.B
14.A 15.BC 16.C 17.A.18.D 19.AD 20.C 21.BC 22.AD23.D
24.2.326mm——2.328mm ; 11.04 25.1.60


第I卷(选择题)
一、选择题
1.用正常的黄瓜雌花验证生长素的作用,设计的做法是:将用于实验的雌花在开花前套上纸袋,然后分别作如下处理,①1号花开花后给雌蕊柱头涂一定浓度的生长素;②2号花开花后人工授粉。此设计的缺陷是:
A.1号花未进行人工授粉
B.2号花未涂生长素
C.缺乏自然传粉的雌花
D.缺乏只作套袋处理的雌花
2.下图表示人体生命活动调节机制的模式图,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A.该图若表示反射弧,兴奋都是以局部电流的形式传导
B.该图若表示突触的结构,则图中的b代表突触间隙
C.若图示甲状腺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则d代表促甲状腺激素
D.若图示细胞免疫的过程,则b为效应B细胞,c代表抗体
3.下图为人体内血糖平衡调节的部分过程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激素甲是人体内唯一可以降低血糖浓度的激素
B.下丘脑还可产生某种释放激素直接促进激素甲的分泌
C.该调节过程包含了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两种方式
D.缺乏激素甲的病人体内蛋白质供能的比例会增加
4.下列关于细胞分化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细胞分化是一种持久性的变化 B.分化后的细胞丧失了全能性
C.分化的结果是形成不同的组织 D.细胞分化发生在生物体的整个生命进程中
5.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纺锤体的形成和染色体的出现发生在()。
A 分裂间期 B 分裂前期 C 分裂中期 D 分裂后期
6.摩尔根将白眼果蝇♂与红眼果蝇♀杂交,F1全部表现为红眼。再让F1红眼果蝇相互交配,F2性别比为1:1,红眼占3/4,但所有雌果蝇全为红眼,白眼只限于雄性。你认为最合理的假设是
A.白眼基因存在于X染色体上
B.红眼基因位于Y染色体上
C.白眼基因表现出显性遗传
D.红眼性状为隐性性状
7.右图表示某种鱼迁入一生态系统后,种群数量增长率随时间变化的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在t0~t2时间内,种群数量呈“J”型增长
B.若在t2时种群的数量为N,则在t1时种群的数量为N/2
C.捕获该鱼的最佳时期为t2时
D.在t1~t2时,该鱼的种群数量呈下降趋势
8.某遗传病患者与一正常女子结婚,医生告诫他们只能生男孩。据此推测该病的遗传方式为:
A.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B.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C.X染色体显性遗传 D.X染色体隐性遗传
9.下列元素中,都属于大量元素的是:
A.C、H、O、B B.N、P、S、Cu
C.C、H、O、Ca D.N、P、S、Fe
10.一株粉红色(Rr)的紫茉莉花自交后,F1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红花∶粉红花∶白花=1∶2∶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红色为显性 B.白色为显性
C.R相对于r显性 D.R、r位于常染色体上
11.假如一个种群的出生率很大,那么,这一种群最可能( )
A.属于增长型              B.种群密度越来越大
C.刚迁入到新环境,天敌少        D.不足以作出判断
12.已知信使RNA中,A占b%,U占a%,则转录该信使RNA的DNA分子中,C+T占(? ?)
A.(a+b)%?? B.(a+b)/2% C.1-(a+b)%? ?D.50%
13.哺乳动物的红细胞能直接从下列哪种液体中吸收葡萄糖?( )
A.消化液 B.组织液 C. 血浆 D.淋巴
14.烟草、烟草花叶病毒这两种生物中,构成它们核酸的碱基种类依次是( )
A.4、4 B.8、4 C.5、4 D.7、4
1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血浆是血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
B.在人体的体液中,细胞内液约占1/3,细胞外液约占2/3
C.组织液是体内所有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
D.血浆和组织液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而淋巴中蛋白质较少
16.下图是[H]随化合物在生物体内的转移过程,下列对其分析错误的是
A.[H]经①-②转移到葡萄糖首先[H]与C3结合
B.[H]经②-①转移到水中的过程需要氧气参与
C.[H]经②-④过程一般在缺氧条件下才能进行
D.②-①产生的[H]全部来自于葡萄糖
17.某蛋白质由2条肽链、n个氨基酸组成。该蛋白质至少含有氧原子的个数是
A.n-2 B.n-4 C.n+2 D.n+4
18.下列有关实验的叙述正确的的是( )
A.提取叶绿体中的色素,所用酒精纯度越高则提取效果越好
B.检测蛋白质时,先加入NaOH溶液,摇匀后再滴加CuS04溶液,然后水浴加热。
C.不可用绿色叶片作为DNA提取和分离的实验材料
D.小鼠的卵巢可用于观察动物细胞减数分裂各个时期的特点
19.毛细血管壁细胞所处的内环境是:
A.血浆 ? B.血液和淋巴 C.?细胞外液和体液? D.血浆和组织液
20.下列关于细胞膜的功能,错误的是( )
A.功能特性是具有选择透过性,可以控制物质进出,但这种功能是相对的
B.功能越复杂的细胞膜,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越多
C.功能特性是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D.作为系统的边界,维持细胞内环境的稳定
21.下列有关DNA和RNA的比较正确的是( )
A.分布上,真核细胞中的DNA全部存在于细胞核中,RNA全部存在于细胞质中
B.从化学组成上,DNA与RNA的碱基完全不同
C.结构上,DNA多为双螺旋结构,RNA通常为单链结构
D. DNA和RNA的基本组成单位相同
22.下列图示的生理过程(图中④代表核糖体,⑤代表多肽链)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图中所示的生理过程主要有转录和翻译 B. 图中所示全过程可发生在人的线粒体中
C.遗传信息由③传递到⑤需要tRNA作中介 D.图中①在该过程中起模板作
23.现有三个番茄品种,A品种的基因型为aaBBDD,B品种的基因型为AAbbDD,C品种的基因型为AABBdd,三对基因分别位于三对同源染色体上。若要获得aabbdd植株至少需要几年
A.4年     B.3年   C.2年     D.5年
24.在一个DNA分子中如果插入了一个碱基对,则 ( )
A.不能转录 B.在转录时造成插入点以前的遗传密码改变
C.不能翻译 D.在转录时造成插入点以后的遗传密码改变
25.小方(女)患有某种单基因遗传病,下表是与小芳有关的部分家属患病情况调查结果。下列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A.该病的遗传方式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B.小芳母亲是杂合子的概率为1/2
C.小芳舅舅和舅母再生一个孩子患病的概率为3/4
D.小芳弟弟和表弟的基因型相同的概率为1
26.洋葱根尖细胞的细胞周期为12.7h,其中分裂期为2.3h,周期大多开始于22:00,如果要观察有丝分裂过程,取材的最佳时间是( )
A.22:00至次日0:18 B.次日0:18至10:42
C.次日8:24至10:42 D.次日10:42至13:00
27.细胞中有许多具有膜的细胞器的在化学组成上很相似,其中与高尔基体的化学组成相似的是( )
A.线粒体 B.叶绿体 C.内质网 D.液泡
28.关于下图说法错误的是 ( )
A.丙为记忆细胞,当受1再次刺激后,再迅速增殖形成丁
B.图中反映的是体液免疫,病毒、细菌等都可能成为1
C.浆细胞中与2产生有关的细胞器有: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等
D.B淋巴细胞表面的受体能识别多种抗原
29.下列相关实验现象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
A.CO2可使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由蓝变绿再变黄
B.在可溶性还原糖溶液中加入斐林试剂,未加热前溶液呈蓝色
C.浸润在清水中的洋葱表皮细胞会因为吸收过多而涨破
D.人的口腔上皮细胞经健那绿染色后,可以看到呈蓝绿色的线粒体
30.下列有关人体体温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适宜的体温是新陈代谢的条件 B.肾上腺素分泌增多可导致产热增加
C.对高烧不退的人应加盖棉被增加排汗 D.肾上腺和立毛肌是体温调节的效应器
31.对于多细胞生物而言,下列有关细胞生命历程的说法正确的是
A.细胞衰老时细胞呼吸的速率增强 B.细胞衰老只发生于生物的老年阶段
C.细胞凋亡是由基因所决定的 D.细胞死亡是细胞癌变的结果
32.豌豆是自花传粉植物,而且是闭花受粉。豌豆的红花与白花是一对相对性状(分别由A、a基因控制),现有一批基因型为AA与Aa的红花豌豆,两者数量之比是1∶3。自然状态下其子代中基因型为AA、Aa、aa的数量之比为[ ]
A.25∶30∶9 B.7∶6∶3 C.5∶2∶1 D.1∶2∶1
33.下列关于细胞内化合物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由葡萄糖合成的糖原作为储能物质存在与动物细胞中
B、由氨基酸缩合形成的蛋白质是细胞和生物体功能的重要体现者
C、含有三个高能磷酸键的ATP分子可直接为细胞的生命活动供能
D、多种无机盐离子对维持细胞和生物体的生命活动有重要作用

第II卷(非选择题)
二、综合题
34.[生物——选修1:生物技术实践](15分)
(1)微生物接种的方法很多,最常用的是平板划线法和____,平板划线前要对接种环进行灼烧,原因是为了 __________。
(2)用培养基培养微生物时,培养基中应有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 和 等营养,同时还必须满足微生物生长对 __________ 、 __________ 、 __________ 的要求。
(3)用唯一碳源培养基分离微生物的主要操作步骤为①原料称量、溶解②__________③分装、包扎④灭菌⑤倒平板⑥ __________⑦培养。
(4)将月季的花粉细胞通过无菌操作接入对应的培养基中,在一定条件下诱导形成幼苗,最适合进行培养的花药时期为 __________,选择花药时,一般要通过镜检来确定其中的花粉是否处于适宜的发育期,最常用的方法为 __________。
(5)PCR技术中的引物是__________,DNA的解旋不依靠解旋酶,而是通过温度控制来实现的。一个循环包括 __________ 三步。
35.(5分)镰刀形细胞贫血症是一种单基因遗传病,是由正常的血红蛋白基因(HbA)突变为镰刀形细胞贫血症基因(HbS)引起的如下图所示,该基因突变是由于_ ____碱基对变成了__ ____碱基对,这种变化会导致血红蛋白中__ _______个氨基酸的变化。
HbA基因突变为HbS基因后,恰好丢失了一个MstⅡ限制酶切割位点。用MstⅡ限制酶切割胎儿DNA,然后用凝胶电泳分离酶切片段,片段越大,在凝胶上离加样孔越近。加热使酶切片段解旋后,用荧光标记的CTGACTCCT序列与其杂交,荧光出现的位置可能有下图所示三种结果。若出现_ _____结果,则说明胎儿患病;若出现__ ___结果,则说明胎儿是携带者。
36.五彩缤纷的花卉装点着我们的祖国。请完成下列与花色有关的问题:
(1)花色的浓淡往往与花青素和类胡萝卜素含量多少有关,请指出这两类色素在细胞中的分布位置:花青素________,类胡萝卜素________。
(2)花青素在酸性环境中显红色,碱性环境中显蓝色,中性环境中显紫色。喇叭花的花瓣清晨是红色的,其原因是植物晚上进行________,产生大量的________与________液中的水发生化学反应,使溶液呈酸性。
(3)甜豌豆的紫花对白花是一对相对性状,由非同源染色体上的两对基因共同控制,只有当同时存在两个显性基因(A或B)时,花中的紫色素才能合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
A.AaBb的紫花甜豌豆自交,后代中紫花和白花之比为9∶7
B.若杂交后代性状分离比为3∶5,则亲本基因型只能是AaBb和aaBb
C.紫花甜豌豆自交,后代中紫花和白花的比例一定是3∶1
D.白花甜豌豆与白花甜豌豆相交,后代也可能出现紫花甜豌豆
37.为探究促甲状腺激素(TSH)分泌的影响因素,研究者从刚宰杀的家兔体内分离新鲜的下丘脑和脑垂体,然后把这些结构单独或一起培养于含有或不含油甲状腺激素的培养液中,培养后测定培养液内TSH的浓度,结果如下:
(1)上述五个实验可分为_____组对照实验,根据实验结果可说明影响促甲状腺激素分泌的因素有_______________。
(2)D瓶中甲状腺激素能与垂体细胞的细胞膜表面的_____结合,能体现细胞膜具有__________功能。
(3)为进一步探究在活体实验条件下,甲状腺激素含量对TSH分泌的影响,某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
Ⅰ实验方案:
①挑取生长期、大小、性别一致的实验家兔各5只随机分成两组;
②依次测定和记录10只家兔血液中_______________的含量,每天1次,连续3天。
③第4天开始,一组正常饲养;另一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一段时间后,依次测定和记录10只家兔血液中促甲状腺激素和甲状腺激素的含量。
Ⅱ预期实验结果及相应结论: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8.生命活动的调节通常是一种反馈调节机制,比如在大脑皮层的影响下,下丘脑可以通过垂体,调节和控制某些内分泌腺中激素的合成和分泌,而激素进入血液后,又可以反过来调节下丘脑和垂体中有关激素的合成和分泌。下图表示下丘脑神经分泌细胞、垂体细胞、甲状腺细胞及它们分泌的激素之间的关系,据图回答有关问题。
(1)激素B是 。
(2)人情绪激动时,血液中的激素C的含量将会 ,这种生理过程的调节方式属于 调节。
(3)如果激素B合成量增多,激素A合成量变化趋势是 ,激素C合成量变化趋势是 。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5 DBBBB 6-10 ABCC D 11-15DDCCA 16-20 DCACD 21-25 CDADD 26-30 CCDCC
31-33 CBC
二、非选择题
34.(每空1分,共15分)
(1)稀释涂布平板法 灭菌
(2)碳源? 氮源? 水? 无机盐? 特殊营养物质 pH 氧气?
(3)调节pH 接种
(4)单核靠边期 醋酸洋红法
(5)人工合成的单链DNA 变性、复性和延伸(答全,顺序不错给分)
35.T-A A-T 1 B C
36.
(1)液泡 叶绿体(或叶绿体的囊状结构) 
(2)呼吸作用 CO2 细胞 (3)AD
37.(8分)
(1)7 甲状腺激素、下丘脑、垂体 (2)受体 细胞间的信息交流
(3)促甲状腺激素(TSH)、甲状腺激素 家兔注射等量的甲状腺激素(家兔饲喂含有等量甲状腺激素的食物)
Ⅱ①甲状腺激素含量和促甲状腺激素含量都增加,说明甲状腺激素含量增加促进促甲状腺激素的分泌
②甲状腺激素含量增加,促甲状腺激素含量减少,说明甲状腺激素含量增加抑制促甲状腺激素的分泌
38.(1)促甲状腺激素 (2)增加 神经—体液 (3)逐渐减少 增加

第I卷(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
1. — I didn’t do well in the exam. What about you?
— I did _____ you. Maybe even worse.
A. not better than B. not worse than C. as well as D. no better than
2. ----- I’d like to invite you to dinner this Saturday, Mr smith.
-----________.
A. Oh, no. Let’s not  
B. I’d rather stay at home
C. I’m very sorry, but I have other plans  
D. Oh, no. That’ll be too much trouble
3..The day — my birthday — I had been looking forward to _______ at last.
A. come B. coming C. has come D. came
4.____ he has been chosen to work as a teacher in the mountain village ____ him feel very proud.
  A. That, make   B. Whether, makes C. That, makes   D. Where, make
5.His bright clothes were not______a funeral.
A.fit B.appropriate of C.appropriate for D.suit
6.---I like football. ---___ my sister and me.
A. So do B. So are C. So did D. So it is with
7.___exceptions, the rule may stand.
A. Allow for   B. Allowing for
C. To allow  D. To allow for
8. To get to the top of the mountain, we had to _______.
  A. go some walking   B. do a lot of climbing
  C. walking a long way   D. doing a lot of climbing
9.—I came here by taxi and the driver ________ me 50 yuan.
—Really? You ________ by bus.
A. paid; should come B. cost; should have come
C. charged; ought to have come D. spent; ought to come
10.Keep in mind: your efforts will ______.Don’t let one or two failures over the year get you down.
A take off B. put off C. pay back D. pay off
11.If you need help , for example , money or _________ , let me know , will you ?
A. anything B. something C. everything D. nothing
12.Because of the rise of sea level, some islands will disappear. _____ people of certain countries will have to look for new places to live.
A. Otherwise B. Yet C. Thus D. Though
13.—I quarreled with my deskmate yesterday. It’s all my fault.
—Look, she is just over there. —go and say “sorry” to her.
A.You know the drill B.Believer it or not
C.To be exact D.It all depends
14.They wanted someone with _____ for this job, so as a freshman I had _______ that day.
A. experiences; unpleasant experience
B. an experience; an unpleasant experience
C. experiences; an unpleasant experience
D. experience; an unpleasant experience
15.Whoever helps the poor, I’ ll be______ him/her.
A. in place of B. in favor of
C. in common with D. in search of
二、完型填空
About five years ago I began to study at a new school, when my family moved to Iowa. I was just a little 1 ,wondering whether I could get on well with my classmates.
Lucy, a girl in my 2 , who I thought wasn’t ready to accept a 3 girl, didn’t like me from the start. 4 ,I was pretty sure she hated me. When I asked her a question, I could __5__ she thought I was a total fool.
My teacher made us 6 next to each other for the last term. Lucy was not happy. However, I kept 7 at her, though she rolled her eyes, and I kept telling her that she was beautiful.
Finally, Lucy let me 8 to her, even when her friends were around. She ___9___ telling me how beautiful I looked. I still remember the ___10___ time when she smiled at me and said that, and I smiled right back, saying 11 to her. One day Lucy invited me over to her house, and talked to me all the time 12 her other friends. That day Lucy , the girl who had hated me, called me her best deskmate. After that, we 13 friends for years.
I moved to Arizona later, but I will never 14 Lucy. I still remember she considered me her 15 at first. During that time it felt like I was 16 my time, and losing my dignity(尊严),but I still smiled at Lucy even when she 17 me. I’m not stupid; I didn’t think she was 18 in doing those things, but I still put up with it. And finally we became great friends.
Not long ago, I read the 19 of Abraham Lincoln, “Am I not destroying my enemies when I make friends of them?” I smiled, thinking of Lucy. It just 20 me how great a friend I used to have.
A. sad B. surprised C. worried D. eager
A. school B. class C. team D. city
A. positive B. successful C. new D. common
A. Usually B. Actually C. Finally D. Fortunately
A. describe B. prove C. tell D. accept
A. sit B. speak C. stand D. live
A. shouting B. laughing C. pointing D. smiling
A. write B. reply C.talk D. listen
A. started B. minded C. considered D. avoided
A. rare B. next C. last D. first
A. hello B. thanks C. sorry D. bye
A. according to B. thanks to C. except for D.instead of
A. served B. appeared C. seemed D. stayed
A. forget B. leave C.miss D. teach
A. enemy B. hero C. friend D. leader
A. changing B. managing C. wasting D. enjoying
A. took care of B. took the place of C. made fun of D. get away from
A. right B. proud C. interested D. busy
A. books B. words C. stories D. experiences
A. taught B. advised C. warned D. reminded
三、阅读理解
A
The International Space Station,one of the most ambitious space projects ever and a key launching board for exploration of the solar system,turns l0 years old Thursday.
On Nov.20,1998,the first part of the space station was launched by the Russians from Kazakhstan.NASA followed up two weeks later with Piece No 2 carried up by a space shuttle.[来源:21世纪教育网]
The space station has grown into a giant outpost(前哨)355 km up,home to three people at any given time—soon to be six.
Thanks to the newly arrived shuttle Endeavour,the space station now has five sleep stations,two baths,two kitchens and two mini—gyms.Ahogether, there are nine rooms,three of which are full scale labs.
The United States has financed the main part of the project,estimated to cost some 100 billion dollars.Fifteen other countries have also contributed, including Russia,Japan,Canada,Brazil anti eleven nations belonging to the European Space Agency.
’Fhe space station has traveled 2.1 billion km,orbited Earth more than 57,300 times,hosted 167 people from 15 countries,and served up more than l 9,000 meals
”The ISS is the largest ever expenmeni in international technological cooperation,’’ said John Logsdon。a historian at the National Air and Space Museum in US.
“1 think it’s a necessary stepping stone to long—term human activities in new Areas of operations,”Logsdon said.The station is“off the planet and it’s the first Step outward—not all end in itself,but a step along the way.’’
1.The passage is mainly about .
A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International Space Station.21世纪教育网
B.the history of the International Space Station.
C the tenth anniversary of the International Space Station.
D.the eountries that help establish the International Space Station.
2.Piece No 2 of the ISS was put into orbit oil
A.Nov.6,1998 B.Nov.24,1998
C.Dee.8,1998 D.Dec.9,1998
3.Which of the following is true about Endeav our according to the passage?
A.Endeavour is a newly built shuttle.
B.Endeavour is part of the space station,
C.Endeavour didn’t get close to the space station.
D.Endeavour carried a lot of equipment for the apace station.
4.Which of the following country has not made a contribution to the eonstruction of
the International space station according to the passage?
A.USA. B.Japan. C.Korea.D.Spain.
B
Reading to oneself is a modern activity which was almost unknown to the learned in the early days of the history, while during the fifteenth century the term “reading” undoubtedly meant reading aloud. Only during the nineteenth century did silent reading become popular.
One should be careful, however, of supposing that silent reading came about simply because reading aloud is distraction(分散注意力)to others. Examination of reasons connected with the historical development of silent reading shows that it became the usual mode of reading for most adult reading tasks mainly because the tasks themselves changed in character.
The last century saw a gradual increase in literacy(读写能力)and thus in the number of readers. As readers increased, so the number of listeners dropped, and thus there was some reduction in the need to read aloud. As reading for the benefit of listeners grew less common, so came the popularity of reading as a private activity in such public places as libraries, trains and offices, where reading aloud would disturb other readers in a way.
Towards the end of the century there was still heated argument over whether books should be used for information or treated respectfully, and over whether the reading of material such as newspapers was in some way mentally weakening. Indeed this argument remains with us still in education. However, whatever its advantages are, the old shared literacy culture had gone and was replaced by the printed mass media on the one hand and by books and magazines for a specialized readership on the other.
By the end of t he century students were being advised to have some new ideas of books and to use skills in reading them which were not proper, if not impossible, for the oral reader. The social, cultural,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in the century had greatly changed what the term “reading” referred to.
1.Why was reading aloud common before the nineteenth century?
A. Because silent reading had not been discovered.
B. Because there were few places for private reading.
C. Because few people could read for themselves.
D. Because people depended on reading for enjoyment.
2.The development of silent reading during the nineteenth century showed_______.
A. a change in the position of literate people
B. a change in the nature of reading
C. an increase in the number of books
D. an increase in the average age of readers
3. Educationalists are still arguing about__________.
A. the importance of silent reading
B. the amount of information provided by books and newspapers
C. the effects of reading on health
D. the value of different types of reading material
4.What is the writer of this passage attempting to do?
A. To explain how present day reading habits developed.
B. To change people’s way to read.
C. To show how reading methods have improved.
D. To encourage the growth of reading.
C
The necktie looks set to follow the top hat in being handed over to the fashion museum by office workers within the next 50 years, according to research.
Nearly three quarters (74%) think the tie will not survive within British firms beyond the next half a century with the popularity of the open-collared shirt. Its demise is being blamed on the boom in creative businesses, such as Facebook and Google, and online trading companies where formal dress codes tend to be avoided in favour of a more casual approach.
Once considered an important part of business dress, the tie has become a victim of the spread of "casual Fridays" into other weekdays, according to researchers.
The poll, by Deal Jungle. com, which helps small and medium enterprises, found more than half (51% ) thought the tie would die out in offices within the next 20 years and almost a quarter (22%) believed it would last less than 10 years.
A spokesman for the site, which has 20, 000 registered members, said: "Ties have been around seemingly forever but increasing numbers of office workers are telling them to get away."
"The success of businesses such as Facebook and Google, where even the CEO turns up wearing jeans and a hoodie, also seems to have had a corrosive (侵蚀性) effect on the idea of dressing formally for work."
"Many of our members keep their expenses to a minimum by working from home so they feel no need to dress up to go to work. We know that when they meet with clients, they still put on a business suit, but a tie is no longer seen as an essential part of the suited-and-booted look."
"Instead, many businessmen and increasing numbers of executives choose a suit and shirt with an open collar. The tie-less suit creates an impression of a more approachable deal maker, someone who is still business-minded, yet creative and technology-sensible, too. "
1.Why are ties expected to disappear in offices?
A. CEOs in creative businesses set a rule to forbid wearing ties.
B. The idea of casual weekdays is increasingly accepted.
C. Office workers are tired of wearing ties daily.
D. The tie-less look appears more modern.
2.According to the spokesman, how are their members dressed before clients?
A. Business suits and casual jeans.
B. Formal suits and a shirt with a tie.
C. Casual suits and buttoned-up shirt.
D. Business suits and an open-collared shirt.
3.What kind of image does the tie-less suit create?
A. Accessible in business. B. Professional in fashion.
C. Casual in working. D. Creative in dressing.
4.What does the underlined word "demise" mean in Para.2?
A. popularity B. survival C. disappearance D. development
D
Lisa was running late.Lisa,25,had a lot to do at work,plus visitors on the way: her parents were coming in for Thanksgiving from her hometown.But as she hurried down the subway stairs,she started to feel uncomfortably warm.By the time she got to the platform,Lisa felt weak and tired-maybe it hadn’t been a good idea to give blood the night before,she thought.She rested herself against a post close to the tracks.
Several yards away,Frank,43,and his girlfriend,Jennifer,found a spot close to where the front of the train would stop.They were deep in discussion about a house they were thinking of buying.
But when he heard the scream,followed by someone yelling,“Oh,my God,she fell in!” Frank didn’t hesitate.He jumped down to the tracks and ran some 40 feet toward the body lying on the rails.“No! Not you! ”his girlfriend screamed after him.
She was right to be alarmed.By the time Frank reached Lisa,he could feel the tracks shaking and see the light coming.The train was about 20 seconds from the station.
It was hard to lift her.She was just out.But he managed to raise her the four feet to the platform so that bystanders could hold her by the arms and drag her away from the edge.That was where Lisa briefly regained consciousness,felt herself being pulled along the ground,and saw someone else holding her purse.
Lisa thought she’d been robbed.A woman held her hand and a man gave his shirt to help stop the blood pouring from her head.And she tried to talk but she couldn’t,and that was when she realized how much pain she was in.
Police and fire officials soon arrived,and Frank told the story to an officer.Jennifer said her boyfriend was calm on their 40?minute train ride downtown-just as he had been seconds after the rescue,which made her think about her reaction at the time.“I saw the train coming and I was thinking he was going to die,” she explained.
1.What was the most probable cause for Lisa’s weakness?
A.She had run a long way.
B.She felt hot in the subway.
C.She had done a lot of work.
D.She had donated blood the night before.
2.Why did Jennifer try to stop her boyfriend?
A.Because they would miss their train.
B.Because he didn’t see the train coming.
C.Because she was sure Lisa was hard to lift.
D.Because she was afraid the train would kill him.
3.How did Frank save Lisa?
A.By lifting her to the platform.
B.By helping her rise to her feet.
C.By pulling her along the ground.
D.By dragging her away from the edge.
4.The passage is intended to ________.
A.warn us of the danger in the subway
B.show us how to save people in the subway
C.tell us about a subway rescue
D.report a traffic accident
第II卷(非选择题)
四、阅读填空
阅读下面短文,按照句子结构的语法性和上下文连贯的要求,在空格处填入一个适当的词或使用括号中的词语的正确形式填空,并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卡标号相应位置上。
Habits,whether good or bad,are gradually formed.When a person does a certain thing again,he 1 (drive)by an unseen force to do the same thing 2 (repeat);then a habit is formed.Once 3 habit is formed,it is difficult,and sometimes 4 (possible),to get rid of.It is therefore very important that we pay great attention to the formation of habits.
Children often form bad habits,some of 5 remain with them as long as they live. 6
(lazy),lying,stealing and so on are all easily-formed bad habits.However,there are many 7 habits formed in early life that are of great help.Many successful men say much of their success has 8 to do with certain habits in early life,like early rising and honesty.We should keep away 9 all the bad habits and try to form such habits 10 will be good for ourselves and others.
五、书面表达
最近,你的父母打算让你出国留学,对此你又征求了好朋友张华的意见,他们彼此意见不同,最后在分析大家意见的前提下,你做出了自己的决定。请根据下面的提示,写出100字左右的短文。
父母的看法
张华的意见
你的决定和理由
拥有学习外语的好环境;
可以尽早学会独立生活;
学习先进技术,有前途。
目前外语水平不高;
无法处理新环境下的问题;留学费用太高;
… …
注:1、词数:100左右。
2、文章开头已给出,不计入总数。
3、不要逐句翻译。可适当增加细节以使行文连贯。
My parents have been wanting me to study abroad.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5 DCDCC
6-10 DBBCD
11-15 BCADB
?二、完形填空
1-5 CBCBC???
6-10 ADCAD
11-15 BDDAA
16-20 CCABD
三、阅读理解
A
1-4 CCDC
B
1-4 CBDA
C
1-3 BDAC
D
1-4 DDAC
四、阅读填空
1, is driven 2, repeatedly 3, a 4, impossible 5, which
6, Laziness? ?? ? 7, other? 8, something?? 9, from? ?? ? 10, as??
五、书面表达
My parents have been wanting me to study abroad. They think that it’s natural to master a foreign language in an English-speaking country and that studying abroad at an early age will enable me to be independent. More over it will be easier for me to learn advanced knowledge and technology, which will prepare me for a brighter future.
However, my good friend, Zhang Hua doesn’t agree with them. His idea is that my English is too limited to communicate with foreigners. And it will be hard for me to deal with the new problems. I’ll meet there since I am a new comer. Besides, the cost is too much for my family.
In my opinion, I’ll stay here and continue my study in China. As long as I study hard now, I’ll make great achievements in the future.

第I卷(选择题)
一、选择题
1.下列词语中划线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3分)
A.龟裂(jūn) 洗涮(shuàn) 祚薄(zuò) 强颜欢笑(qiáng)
B.下载(zǎi) 妊娠(shēn) 先妣(bǐ) 桀骜不驯(jié)
C.紫绡(xiāo) 脖颈(gěng) 果脯(fǔ ) 长歌当哭(dàng)
D.栏楯(shǔn) 长号(háo) 地壳(qiào) 呱呱而泣(guā)
2.下面各项标点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美国借口“重返亚太”,并“不遗余力”地挑唆和破坏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关系。
B.新华网华盛顿4月6日专电,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美联储)、欧洲央行、英国央行、日本央行、和瑞士央行等西方五大央行6日宣布总额近3000亿美元的货币互换协议,以改善金融市场的信贷状况。
C.北京市市委、市政府最新修订的《北京市实施<关于实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规定>办法》(以下简称《办法》),提出了“确责”新规。
D.我国现行的投资体制是在交通系统内部封闭运行,采用“投资、建设、管理、运营”“四位一体”管理模式。
3.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但无论如何总拿不稳枪,更何况德国人和母牛靠得那么近,他哪里敢扣动板机。难道就这样让他牵走吗?
B.你可以驯服一只恶狗,吓唬一头牡牛,诱骗一条蟒蛇,威胁一只老虎,软化一只狮子;可是对这样一个怪物——一尊脱了琏的大炮——却没有办法。
C.十二岁的阿隆见过各种各样的天气,但他还没见过这么大的雪。漫天的雪花,被大风戏谑着,顷刻,整个大地被白雪覆盖。
D.我发现每隔两千页有一帧小插画。我用一本有字母索引的记事簿把它们临摩下来。簿子不久就用完了。插画没有一张重复。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 ( )
A.局部生态环境的改善并不能遏制生态环境整体恶化的态势,据统计,中国每年土地沙漠化的速度与面积仍然在不断扩大。
B.越来越多的下岗职工凭着再就业的优惠政策走上了创业之
路,他们把国家贴息贷款的将近一半以上作为自己重新创业的启动资金。
C.高校自主招生联盟的出现,是中国教育转型过程中的崭新尝试,提高了自主招生笔试环节的效率,但同时也使得自主招生的笔试更像另一次高考,存有不少争议。
D.总结这一次农村实践经历,我们要从指导思想上,明确树
立起依靠科学技术,加快解决农民强烈的致富愿望和落后的生产技术这一突出矛盾。
5.对下列句子出处的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印刷的形式下,思想比任何时候都更易于流传,它是飞翔的,逮不住的,不能毁坏的,它和空气溶合在一起。(《巴黎圣母院》)
B.一个人并不是生来要给打败的。你尽可以把他消灭掉,可就是打不败他。(《老人与海》)
C.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个问题。(《雾都孤儿》)
D.把一切照顾得好好的,到那边来向我交帐。(《欧也妮·葛朗台》)
第II卷(非选择题)
二、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20分)
爷爷的宝藏
[美]劳拉 · 乌朗
闹钟响过后,布丽姬特从床上跳了起来。她轻轻地来到客厅。客厅非常安静,只有桌子上那只雕着各种图案的闹钟在“滴答滴答”地走着。那声音听起来伤感而空洞。
  自从爷爷去世后,玫瑰别墅里的每一样东西似乎都让人感到伤感。爷爷在这儿生活了82年,每年夏天布丽姬特都来看望他。现在别墅将要被卖掉。
  “你可以留下一样东西来怀念爷爷。”昨天,妈妈这样对她说。
  布丽姬特把目光从闹钟上移开。怀念与爷爷在一起的那些快乐的时光,一只闹钟不是她所需要的。一本书呢?她走到书架前,浏览着那些书名。大部分书看起来都很烦,她不知选择哪一本。正在翻找的时候,她看到其中的一本书里露出来一张纸。她轻轻地抽出了那本书。
  纸的一面写着一个日期:1927年2月1日。另一面却写着令人兴奋的内容。布丽姬特大喊着跑到哥哥科林的房间。
  “科林,看我发现了什么?”布丽姬特喘着气说道。
  科林接过那张纸,心不在焉地看了一眼那个日期。但当他看到纸的另一面时,呼吸一下子变得急促起来。上面写着几个字:我的藏宝图。
  “爷爷一直说在他的农场埋有一份宝藏。我还以为他是在开玩笑。”布丽姬特说。
  “我也以为是。”科林说,“这个藏宝图证明他没有骗我们。”
  这个藏宝图非常简单:一个大圆圈,圆圈里写着“巨石”的字样,然后一个箭头从巨石画出去,旁边写着:走20码。箭头的末端画着一个小圆圈,小圆圈里写着“石头”的字样,还打着一个叉。
  “巨石就是爷爷所说的大圆石。”布丽姬特说。
  “宝藏就埋在巨石20码以外的石头下。”科林说,“走,我们去挖宝藏。”
  他们从杂物房里拿了两把铲就往外跑。他们穿过一块玉米地来到那块巨石旁。那块巨石是爷爷的农场里唯一一块大圆石,立在小河边已经不知多少年了。
  科林从巨石开始计算步子。用他的小脚来计算出20码的距离并不容易。但在玉米地周围只有两块石头能藏宝藏。
  “先看这块。”说着,科林把那块比较大的石头滚到了一边。
  布丽姬特马上用力把铲插进泥土里。“会是什么宝藏呢?金条,还是满满一箱的宝石和钻石?”布丽姬特嘀咕道。
  科林哈哈笑道:“实际些,布丽姬特。我敢打赌是钱。”
  “够买一台新电脑或者一辆自行车吗?”
  “也许够买下这个地方。”科林说道,“如果找到很多钱,妈妈就不用卖掉别墅了。以后我们每年都可以来这里度暑假。”
  布丽姬特知道,爷爷不在了,一切都不一样了,但她爱这栋老别墅。留住别墅的想法刺激着她。她紧握着铲,挖得更卖力了。但挖了半个小时,他们看到的还只是泥土。
  “一定是在另一块石头下。”科林说。
  他们马上转移地点。但两人又挖了一个小时,仍然一无所获。这时,阳光已经很强烈了,晒得两人的皮肤生痛。
  “宝藏也许不在这儿。”布丽姬特甩着酸痛的手臂沮丧地说。然后,她叹了口气,拖着铁铲转身走回了别墅。而科林咬着牙继续不停地挖。
  回到别墅,布丽姬特又盯着那张藏宝图。忽略了什么呢?到底还有什么线索还没被发现?她仔细地看着那幅图,然后翻过图的另一面。那上面只写着一个日期。
  看着那个日期,布丽姬特的眼睛忽然一亮。“我找到啦!”她大喊着冲出屋子,抓起铁铲,朝巨石附近的小河跑去。
  “布丽姬特,你去哪?等等我!”科林喊道。
  科林也跑向小河。布丽姬特已经坐在了划艇上。
  渡过小河,布丽姬特领着科林来到河岸的一块石头边。科林搬开石头,一只铁盒出现在他们眼前。
  “布丽姬特,你怎么知道的?”科林乐坏了。
  布丽姬特笑了。“藏宝图是在隆冬画的。那时小河已经结冰,爷爷穿过小河,把宝藏埋在了这里。”
  “我们还忘了一些事情。”她继续说道,“那一年是1927年,藏这个盒子的时候,爷爷还是个孩子。”
  科林急忙打开盒子。盒子里面没有钱,没有珠宝,也没有金条,只有几个铁做的士兵。科林失望地叹了口气。
  但布丽姬特笑了。对她来说,这些玩具士兵才真的是一份宝藏,正是她想要的用来记住爷爷的特别的东西。当她抚摸爷爷这些小时候的玩具时,她感到爷爷就在她身边。
(选自《意林》2010.3)
6.开篇从闹钟写起有什么作用?
7.请结合文本具体分析爷爷的形象。(
8.“爷爷的宝藏”在整篇小说中有哪些作用?
9.小说通过哪些方式运行情节?请结合文本作简要分析。
10.有人认为这篇小说的主人公是爷爷,也有人认为是布丽姬特,试结合文本予以探究,谈谈你的理解。
三、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安,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也。
凡百元首,承天景命,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岂取之易守之难乎?盖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竭诚则吴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
11.下列加点的实词意义全不相同的一组是( )
A.臣闻求木之长者 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
朝闻道,夕死可矣。
B.善始者实繁 春华秋实 叶徒相似,其实不同
C.振之以威怒 振长策而御宇内 振臂一呼,应者云集
D.塞源而欲流长也 流水不腐 源不深而望流之远
12.下列加点虚词的含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 斯亦伐根以求木茂
根不固而求木之长 吾从而师之
岂取之易守之难乎 臣闻求木之长者
D.而况于明哲乎 青取之于蓝
13.下面翻译的句子正确的一句是( )
A.人君当神器之重——君王应当重视神灵的器皿。
B.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开头做得好的实在很多,能克服到最后的却很少。
C.竭诚则吴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竭尽诚心,就会
使敌对的势力(和自己)联合,傲视别人,就会把骨和肉扔给行路的人。
D.怨不在大,可畏惟人——怨恨不在有多大,可畏惧的是人民的力量。
四、默写
补写出下列名句中空缺部分。(任选三个小题)(6分)
14.郡县逼迫,催臣上道;___ _, 。(李密《陈情表》)
15.固知一死生为虚诞, 。(王羲之《兰亭集序》)
16.子曰:“ ,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论语》)
17.__ , ;多助之至,天下顺之。(《孟子》)
五、诗歌鉴赏
18.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早秋
许浑
遥夜泛清瑟①,西风生翠萝。残萤栖玉露,早雁拂金河②。
高树晓还密,远山睛更多。淮南一叶下,自觉洞庭波③
【注释】①泛:弹,犹流荡。②拂:掠过。金河;银河。③淮南两句;用《淮南予·说山训》“见一叶落而知岁蔫”和《楚辞·九歌·湘夫人》“洞庭波兮木叶下”意。
(1)诗中哪些意象巧妙点明了早秋这一季候特征?请列举。(说出三个即可)(3分)
(2)颔联和颈联是怎样描写景物的?请加以赏析。(3分)
(3)评论家认为首联和尾联颇具浪漫色彩,请选一联分析其妙处。(2分)
六、作文
19.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有的研究者发现学习最好的学生在未来的人生道路上未必走得最成功,而学习成绩在班里排在第十名左右的学生,后来在工作上的成就比较高,被称为“第十名现象”。为什么会出现“第十名现象”呢?有的人认为,现在的考试考查的多是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能力。事实上,人的潜能是多方面的,如人际沟通能力、领导管理能力、创造力和动手能力等在考试中都难以得到体现,而这些能力对一个人的事业成功非常重要。所以,我们考试考出来的“第一名”,综合能力并不一定是最强的。
也有人提出反对意见:“第十名现象”不一定符合实际,许多成才者从小就是办上的佼佼者,而恩格斯、爱因斯坦等著名人物,曾是有名的“丑小鸭”;宣扬“第十名现象”是不是会对一些学生产生误导,似乎不应该努力学习,……
对此你有什么看法?为什么?请针对此问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认真理解材料,确定问题,确定标题,确定问题;不要脱离材料的含意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参考答案
1.C
2.B
3.C
4.C
5.C
6.①渲染忧伤、空洞的氛围。②烘托主人公失去爷爷的悲痛的心理。③引出下文对爷爷的怀念。(每点1分)
7.①关爱孩子。孩子们和爷爷在一起的时光很快乐,爷爷死后,孩子们很怀念,很悲伤。②充满童真。爷爷小时候埋藏了几个铁做的士兵,“郑重其事”地画了藏宝图;长大以后依然念念不忘,经常告诉他的孩子们农场埋有一份宝藏。③热爱读书。布丽姬特寻找一样东西来怀念爷爷时,选择的是一本书。(答对1点给1分,答对2点给3分,答对3点给4分,其它角度言之成理也可适当给分)
8.①结构上,宝藏是文章的线索,小说围绕发现藏宝图、寻找宝藏、找到宝藏展开故事情节。②情节上,起着悬念的作用,吸引读者。③人物形象塑造(主题)上,通过“爷爷的宝藏”展示了爷爷少年时代的天真和老年时对孩子的爱,也呈现了布丽姬特的童真情怀以及对亲情的珍视。(每点1分)
9.①设置悬念。“藏宝图”的发现引起布丽姬特的极大兴奋,也给读者留下了悬念。②摇摆。小说的情节框架其实简单,但寻找宝藏的过程却跌宕起伏,极尽摇摆之能事,让“宝藏”不那么容易找到。③伏笔与照应。“藏宝图”上的日期与下文依靠日期找到宝藏等情节形成照应。④结局出乎意料又在情理之中。花一番波折找到的宝藏竟是几个铁做的士兵,大出意料,但又在情理之中,符合爷爷的形象。(写出一点得2分,3点即得满分)
10.主人公是爷爷。①与标题《爷爷的宝藏》相呼应。②虽然不是正面写爷爷,但所有人物活动都是围绕爷爷的安排展开。③通过爷爷来揭示主题,体现要保持童真的人生趣味。
主人公是布丽姬特。①布丽姬特是小说最主要的正面描写人物。②布丽姬特主导着情节的发展和变化,从发现藏宝图到找到宝藏都由她来完成。③布丽姬特是作者要着力刻画的人物,着墨最多,性格最为明显。④“宝藏”的真正含义最后由她的表情、动作予以揭示。(观点明确1分,理由共3分,写出一点得1分)
11.B
12.A
13.D
14.州司临门,急于星火 风急天高猿啸哀
15.齐彭殇为妄作 怎敌他晚来风急
16.默而识之,学而不厌 西北望,射天狼
17.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间关莺语花底滑
18.(1)“ 残萤”、“ 早 雁 ”、“ 高树晓还密”、 “远山晴更多”。
(2)颔联:由俯察到仰视,颈联:由近看到远望;从高低远近来描绘早秋景物,层次井然,1境界开阔。
(3)首联运用想象的手法,把整整一夜都听到的轻轻秋风,想象为在一条条悬挂着的青翠藤蔓间,秋风拂过,奏出了悦耳的清瑟声音。
或:尾联引用典故并加以想象,一片树叶,被荡人心扉的秋波所感招,情不自禁,奋不顾身,展现了一叶追随洞庭波的诗情画意。
19.
问题的关键是“综合能力”。同意、反对,都应该以培养综合能力核心阐述道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