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少版 三年级下册音乐课件第二单元拥军花鼓(共16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冀少版 三年级下册音乐课件第二单元拥军花鼓(共16张PPT)

资源简介

(共16张PPT)
民间歌舞
在民间形成的,流行于民间的各种歌舞艺术。把诗歌、音乐、舞蹈融为一体的艺术表现形式。
表现形式以:秧歌、花鼓、花灯等为主。
少数民族以:木卡姆(维吾尔族)
锅庄(藏族)
安代(蒙古族)
农乐舞(朝鲜族)
热情的黑土地
哏俏脆幽、热情爽朗—
东北秧歌
东北三省文化背景
今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地处祖国东北方,自古以来,就泛称“东北”,而明以后又俗称“关东”,直到当代仍在民间盛行。历代对东北行政区划不一,名称种种,而形成一个具有特色的区域文化,却是经历了千百年的沧海之变,最终跻身于中华民族文化之林,成为它的不可分的一部分。东北还是英雄百战之地,三百多年前,这里是北方民族金戈铁马,气吞万里的“龙兴之地”;一百多年前,这里是荡漾着淘金希冀的塞外“关东”;这里不仅曾让爱新觉罗·溥仪踌躇满志,还一度使日本军国主义垂涎欲滴。
气候与资源
东北三省属于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雨热同期。地形以山地、平原、河流为主。分布的长白山、大小兴安岭是东北生态系统的重要天然屏障;三江平原、松嫩平原、辽河平原,土壤肥沃,土层深厚;松花江、东辽河、西辽河、鸭绿江等主要河流发源这里,具有巨大的经济价值和生态价值。东北三省文化历史源远流长,具有丰富的旅游资源,以原始、粗犷、神奇和博大见长。冰河树挂,冰雕雪塑,蔚为奇观;森林、草原广袤富饶以及朝鲜族、满族、蒙古族、回族等少数民族风情民俗吸引着大量中外游客。
花鼓
《花鼓》
《凤阳花鼓》又称“花鼓”、“打花鼓”、“花鼓小锣”、“双条鼓”等,凤阳花鼓起源于凤阳府临淮县。是一种集曲艺和歌舞为一体的汉族民间表演艺术,以说唱表演最为主。
起源于:明朝时期,由于自然灾害、战乱等原因使凤阳地区百姓以卖唱、打花鼓的方式卖艺为生,离开凤阳。
《拥军花鼓》
聆听歌曲
歌曲的速度?
歌曲主题反复几次?
歌曲表现了什么样情感?
6
表演展示
秧歌的起源
秧歌起源于擂秧耕田的劳动生活,也和古代祭祀农神祈求丰收,析福攘灾时所唱的颂欣、镶歌有关,并在发展过程中不断吸收农歌、英歌、民间武术、杂技以及戏曲的技艺与形式,从而由一般的演唱秧歌发展成为民间歌舞。至清代,秧歌已在全国各地广泛流传。
东北秧歌的文化背景
东北秧歌是北方劳动人民长期创造积累的艺术财富,它起源于插秧耕田的劳动生活,又和古代祭祀农神祈求丰收,祈福禳灾时所唱的颂歌、禳歌有关,并在发展过程中不断吸收农歌、菱歌、民间武术、杂技以及戏曲的技艺与形式,从而由一般的演唱秧歌发展到今天广大群众喜闻乐见的一种民间歌舞。
东北秧歌欣赏
欣赏东北秧歌我们要从舞蹈演员的脚步动作看起,要看这个演员从身体上表现出的一种自下而上的协调美,也就是这个演员是否在舞蹈动态上体现出了由脚下的踢步带动上身的扭摆和腕部的绕花的一种协调性。
欣赏东北秧歌的另一个重要点是:看手巾花的表演技艺。手巾花就是我们大家在生活中常说的“手绢”,在舞蹈中手巾花不仅是一种技艺的表现,它更是表达情感的主要手段之一。
东北秧歌欣赏
舞蹈中常以不同的手巾花耍法和节奏变化的处理来表现不同的人物性格。它既可以用优美的“片花”(手巾花的一种耍法)表现大姑娘的秀美和羞涩,又能以灵活脆快的“小燕展翅”(一种舞蹈动作和手巾花的结合舞蹈动态)表现小姑娘的俊俏和泼辣手巾花是舞蹈表演中突出变现力的主要环节。
当然,除此之外,我们还需要在舞蹈中看演员的内心节奏感的把握和身体的控制能力。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