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2届中考历史复习专题 中华文明材料题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只有树立高度的文化自信,才能锻造出坚持坚守的定力、奋起奋发的勇气、创新创造的活力,让国家和民族的精神大厦巍然耸立。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提供了丰厚滋养。我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发源地之一,被誉为“文明的摇篮”,有着延绵不断的五千年文明史,中华民族在五千多年的发展历程中,也不断创造并传承了优秀的传统文化,铸就了历史的辉煌。【主题探究】1. 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之所以能持续繁荣,能够历久弥新,经历无数的考验而不断前行,背后深厚的力量之源就是文化。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1) 材料一是某中学历史社团参观中国国家博物馆收藏的“中华史诗美术大展”部分藏品后,制作的解说词卡片。请结合所学知识,从下面①②③④中选择合适的选项,把“解说词”搭配完整。①道家学派创始人,他主张“无为而治”。②强调“以法治国”,树立君主的权威。③儒家学派创始人,他的核心思想是“仁”,是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④墨家学派创始人,主张“兼爱”、“非攻”反对各国相互攻伐兼并,残害生命。材料二:“文化整合”是文化变为整体的或完全的过程,秦汉帝国正是春秋战国以来中国文化不断整合的结果。追求国家统一,整合多元文化,在春秋战国时期还只是哲人的思想和社会趋势,这种思想与社会趋势到秦汉方变成制度性实现。秦朝实施一系列强化国家统一的政治变革,建立起中央集权的国家政体……秦亡后,汉代统治集团建立大一统帝国模式。——冯天瑜、杨华、任放《中国文化史》(2) 依据材料二,指出“春秋战国时期哲人的思想和社会趋势”是什么?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秦朝“政治变革”的结果是什么。材料三: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少数民族入侵中原后,为了巩固政权也因汉文化发展相对成熟,逐渐“汉化”,其中最具代表的便是鲜卑族的改革……这一时期,胡汉两种截然不同的文明在战乱中相遇,促使了不同民族之间的文化交融,这些发展使中华文化更加多元化,思想不局限于一种,为隋代大一统和唐开明的民族政策和开放之风做了充分铺垫。——高畅《魏晋时期胡汉冲突下的文化交融》(3) 材料三中“鲜卑族的改革”指的是哪一历史事件?依据材料三,概括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交融有何影响?2.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我们的祖先凭借着勤劳与智慧,创造了辉煌灿烂的中华文明。了解文明历程,感悟文明魅力。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思想文明】材料一:董仲舒把儒家思想与当时的社会需要相结合,并吸收了其他学派的理论,创建了一个以儒学为核心的新的思想体系……儒学居于主导地位,为历代王朝所推崇,影响深远。--摘编自部编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1) 材料一中接受董仲舒建议的是哪位皇帝?使“儒学居于主导地位”的措施是什么?【制度文明】材料二:自从秦统一以后……中国封建社会曾经以它高度发展的经济和文化,屹立在世界文明的前列。这与我国很早就建立了统一的封建中央集权国家,是有密切的关系的。--摘编自郭沫若《中国史稿》(2) 结合材料二思考,秦统一后为加强对全国的统治创立的制度是什么?材料三:唐代制度,在下有……为政府公开选拔人才;在上有……综合管理全国行政事务。这两种制度,奠定了中国传统政治后一千年的稳固基础。--摘编自钱穆《国史新论》(3) 材料三中“公开选拔人才”所指的是什么制度?其中“综合管理全国行政事务”所指的是什么制度?【交流文明】材料四:从长安出发的和平使团,开始打通东方通往西方的道路……15世纪初的明代,一位著名的航海家从刘家港出发……这些开拓事业之所以名垂青史,是因为使用的不是战马和长矛,而是驼队和善意;依靠的不是坚船和利炮,而是宝船和友谊。(4) 材料四中“打通东方通往西方的道路”有何影响?明代著名的航海家是谁?(5) 综合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请你谈谈对中华文明魅力的感悟。3.中华民族灿烂辉煌的文化承载着生生不息的民族力量和自信。认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这是我们校园里耸立的一尊雕像 (1) 材料一中人物的核心思想是什么?其核心思想有何现实意义?材料二:(2) 材料二图中所示的医学家被后世誉为“医圣”,请写出他的医学著作。结合材料中的数据,谈谈你的认识。材料三(3) 材料三所示内容都充分体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请按时间先后排列,只写序号。材料四:著作:《史记》 作者:司马迁 成书朝代:西汉 地位:中国古代第一部 ______ 著作: ______ 作者:曹雪芹,高鹤后续 成书朝代:清 地位:世界文学宝库中不可多得的文学名著(4) 历经几千年的风雨,中国人的文化风味都留在了一部部厚重的典籍里。请根据提示完成材料四中“ ______ ”的内容。材料五:“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每个人被迫着发出最后的吼声。”抗日战争时期,这首《义勇军进行曲》激励了无数华夏儿女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抵抗压迫的斗志,被称为“中华民族解放的号角”。(5) 根据材料五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列举国共两党“血肉筑长城”的军事表现。材料六: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得以存续的灵魂,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上下五千年的中华文化所蕴含的智慧、理念、气度、神韵,涵养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内心深处的自信与自豪……中华文化以更加自信的姿态走向世界。 (6) 阅读材料六,试举一例说明中华文化以“自信的姿态走向世界。”作为新时代的青少年,你认为应该怎样增强文化自信?参考答案:1.(1)A:③;B:①;C:④;D:②。(2)“春秋战国时期哲人的思想和社会趋势”:追求国家统一,整合多元文化;结果:确立中央集权制度。(3)历史事件:北魏孝文帝改革;影响:促使中华文化多元化发展,为隋唐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繁荣和发展奠定基础。2.(1)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2)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3)科举制;三省六部制。(4)丝绸之路是古代东西方交往的大动脉,促进中国与沿线国家和地区的经济文化往来;郑和。(5)中华文明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只有对外开放,积极吸收先进文化,兼收并蓄,才能长足发展。3.(1)仁;有利于创建和谐社会(或有利于社会稳定、有利于人际关系和谐、有利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等)。(2)《伤寒杂病论》;中医药在抗疫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我们应该传承和弘扬中医药传统文化等。(3)①④②③。(4)纪传体通史;《红楼梦》。(5)国民党发动淞沪会战和徐州会战;中国共产党取得了平型关大捷,发动了百团大战。(6)学习中华文化、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弘扬中华文化、继承和发展中华优秀文化、创新中华文化、自觉抵制西方落后思想和意识的侵蚀等。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