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课 西北地区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三课 西北地区

资源简介

第三课 西北地区
第一课时 丝路明珠
【学习目标】
1.认识新疆的自然环境特征.
2.了解新疆作为干旱地区发展绿洲农业的措施、特点和影响。
3.通过探究环节,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认识到在干旱地区,水是生命的源泉,因此科学合理地利用有限的水资源,是干旱地区人们生存与发展的关键。
【学习重难点】
重点:新疆发展绿州农业的措施。
难点:坎儿井的构造和作用。
【探究导学】
1. 新疆自然环境:
 (1)新疆位于中国 ,其大部分地区气候 ,那里沙漠连绵,在沙漠中还分布着一些星星点点的 。新疆位于 (季风区/非季风区),它的气候类型是 。
(2)我国是最早养蚕和制造丝绸的国家。两千多年前,人们就在茫茫沙海和戈壁上开辟了通往西部地区的商路,因为主要运输丝绸等商品,这条通道获得了的“ ”美称。这条路的沿线分布着一个个 ,为往来的商旅提供水源。
2. 坎儿井:
(1)为了让有限的水灌溉更多的土地,两千多年前,居住在新疆的人们创造出一种灌溉设施—— ,将水从水源地经过 引到农田里,既免去了 ,又减少了 。
(2)现存于新疆吐鲁番的坎儿井长约 多千米,是一项能与 媲美的水利工程。今天它仍然发挥着重要的 作用。
3. 绿洲农业:
(1)新疆盛产哪些水果? 。
(2)新疆的主要农作物是什么? 。
【合作探究】
观察《坎儿井剖面图》,结合课文中的内容分组讨论:
1.坎儿井的构造是主要由哪几部分组成的?你能描述一下坎儿井的工作过程吗?
2.坎儿井发挥着什么样的作用?它有哪些优点?
【知识脉络】 
干旱之地
坎儿井
绿洲农业    水    丝路明珠
    
 
     宝地
【学以致用】
1.新疆位于我国(  )
A.西南部 B.东南方 C.西北部 D.东北部
2.新疆的气候类型是(  )
A.温带海洋性气候 B.温带大陆性气候 C.亚热带气候 D.热带气候
3.新疆地区的一种有特色的灌溉设施是 。
【关注现实】
中国斥巨资保护千年水利工程——新疆坎儿井  中国经济网  2007年3月22日 12:37
在竖井上架上铁架,新疆吐鲁番盆地亚尔乡卡章村农民克依木·热克甫脚踩着绳勾,缓缓下到10米深的坎儿井中。不一会儿,一桶桶新鲜的泥土被拉了上来。  “春天来了,要赶在5月份前尽快将坎儿井疏通好,葡萄、棉花要喝水啦。我们每年都是这样,这个习惯已延续千年。”克依木·热克甫说。   这个习惯还将延续。新疆水利厅副厅长李世新说,中国政府已决定从今年起,每年安排2000万元资金用于新疆坎儿井保护研究及维修加固工作。
想一想:这段材料说明了什么问题?
课后思考题:你知道为什么新疆的水果特别甜吗?
七年级(下) 历史与社会导学案 主备人: 审核人:
第三课 西北地区
第三课时 向西开放的重要门户
【学习目标】
1.了解乌鲁木齐独特的地理位置,并理解乌鲁木齐成为我国向西开放的重要门户的原因。
2.了解乌鲁木齐的城市职能,理解国际大巴扎的重要作用。
【学习重难点】
重点:乌鲁木齐的城市职能
难点:乌鲁木齐成为我国向西开放的重要门户的原因。
【课前自学与课内交流】
一、课前预习、
1.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首府是 ,是新疆 , 和 中心。
2. 乌鲁木齐以其独特的 优势,成为我国 的重要门户和 以及
的窗口。
3. 乌鲁木齐具有完备的 , , 和 立体交通网,形成了连接 横贯 的交通网络。
4. 乌鲁木齐是一个 聚居的城市,主要民族有 等。
二、课堂互学
(一)1.观察图6—75说出乌鲁木齐在我国和新疆的位置特点。
2.观察图6—76,找出新疆相邻的国家,分析乌鲁木齐在亚欧大陆桥的位置的特点。
3.新亚欧大陆桥对乌鲁木齐经济发展的意义。
(二)乌鲁木齐的交通条件
1.观察图6—78,说说乌鲁木齐的交通情况。
2. 乌鲁木齐成为我国向西开放的重要门户,你认为它具备了哪些条件?
(三)乌鲁木齐对外贸易的发展
.结合图6—79及教材阅读卡说明乌鲁木齐对外贸易的发展情况。
(四)乌鲁木齐的人文地理
民族:
国际大巴扎:
乌鲁木齐现状:
三、随堂固学
1、乌鲁木齐的北面是( )
A、柴达木盆地 B、四川盆地
C、塔里木盆地 D、准格尔盆地
2、乌鲁木齐的南面的山脉是( )
A、天山 B、喜马拉雅山
C、长白山 D、秦岭
3、在乌鲁木齐召开的盛会是( )
A、奥运会 B、乌洽会
C、世博会 D、APEC会议
4. 下列国家与新疆相邻的有( )
①俄罗斯 ②哈萨克斯坦 ③吉尔吉斯斯坦 ④乌兹别克斯坦
⑤阿富汗 ⑥伊朗 ⑦塔吉克斯坦
A、①②③④⑤ B、②③④⑤⑥
C、①②③⑤⑦ D、①③⑤⑥⑦
5. 乌鲁木齐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城市,除汉族外,还有( )
①维吾尔族 ②苗族 ③回族 ④哈萨克族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6.以下关于新亚欧大陆桥起讫点说法正确的是( )
A、东起中国连云港,西至法国巴黎
B、东起中国连云港,西至荷兰鹿特丹
C、东起中国天津港,西至荷兰鹿特丹
D东起中国上海港,西至德国柏林
思维拓展
新疆国际大巴扎于2003年6月26日落成,是世界规模最大的大巴扎(维吾尔语,意为集市、农贸市场),集伊斯兰文化、建筑、民族商贸、娱乐、餐饮于一体,是新疆旅游业产品的汇集地和展示中心,是“新疆之窗”、“中亚之窗”和“世界之窗”。2004年入选乌鲁木齐市“十佳建筑”,具有浓郁的伊斯兰建筑风格,在涵盖了建筑的功能性和时代感的基础上,重现了古丝绸之路的繁华,集中体现了浓郁西域民族特色和地域文化
第三课 西北地区
第二课时 草原风情
一、学习目标
1.通过内蒙古草原风情这一案例,初步学会分析大草原的自然环境特点;从草原生活角度入手,体会牧民们如何利用不同的自然条件安排生产生活,感受多姿多彩的牧区生活。
2.通过对内蒙古草原游牧文化的描述,了解草原生产生活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感受牧民对草原的热爱之情,认识人地协调发展的重要性。
二、学习重难点
重点:内蒙古草原牧民的生产和生活特色。
难点:牧民的生产、生活与自然环境的联系。
三、课前准备
同学收集有关内蒙古草原牧民的衣食住行及娱乐等方面的资料。
四、自主学习
1.我国跨经度最广的省级行政区是 ,它与 和 两国相邻。
2.内蒙古的地形主要是 ,地势 ,内蒙古草原的气候类型是 ,其特征是 ,那里有一望无际的 ,生活的民族主要是 ,那里的人们主要从事 。
3.内蒙古草原牧民的日常生活:
①衣: ,其特点是: 。
思考:这与当地的自然环境有什么联系? 。
②食:当地人们以 为主食,以 为副食,为什么呢?

思考:这与当地的自然环境以及生产方式有联系吗?
③住: ,其最大的特点是 。
思考:蒙古族在探寻自己的生活住所时,为什么会选择这样的住所呢?

④行: 。除此之外,还有被称为“草原之舟”的是 。
⑤内蒙古草原上最盛大的娱乐活动是 。其中“好汉三艺”是指 、
、 。表现出蒙古族 的性格和 的精神。
我的疑惑:

五、课堂助学
1.澳大利亚草原与中国内蒙古草原在自然环境、生产生活等方面有哪些不同呢?


2.广袤的草原是内蒙古1400万农牧民赖以生存的基础,又是我国最大的天然牧场和畜牧业生产基地。然而现在映入眼帘的是荒漠和干枯的土地、水土流失和沟壑、裸露的树根、力不能支的骆驼、顽强觅草的牛羊的惨状,内蒙古现有的草原面积比20世纪50年代的8800万公顷减少了10%以上,而畜牧量增加了几倍,载蓄量大了,草刚长出来就被牲畜吃掉,加剧了草原的退化。
思考:这段话告诉了我们什么?

六、巩固与练习
1.草原上的许多牧民以 为主食,以 为副食,喜喝 ,传统服装是袍身宽大的 ,住的是便于拆装和搬运的 。
2.每年的 月草丰畜肥时,牧民们开始筹办一年中最盛大的娱乐活动—— 大会。
3.“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描写的是 牧区的景观( )
A.澳大利亚大草原 B.内蒙古草原 C.天山山地牧场 D.青藏高原
内蒙古草原上的牧民们是十分好客的,当你到牧民们家里去做客,他们会热情招待你。氢此回答第4—6题。
4.牧民们会端出好茶、好酒、好肉款待客人。这茶、酒、肉很有可能是( 0
A.西湖龙井茶、绍兴老酒、猪头肉 B.铁观音、茅台酒、牛肉
C.奶茶、奶酒、羊肉 D.乌龙茶、汾酒、羊肉
5.席间,他们会唱起悠扬的民歌,跳起欢快的民族舞蹈。他们唱的民歌可能是( )
A.《梁祝》 B.《高山流水》 C.《赛马》 D.《刘三姐》
6.用“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来表示内蒙古草原是最恰当不过了。内蒙古草原是典型的( )
A.热带草原 B.温带草原 C.高山草甸草原 D.亚热带草原
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在内蒙古的一些地区,此情此景现只残存在人们美好的记忆里。夏日里的内蒙古本部草原,满目赤野,草色难觅。草原不长草,牛羊不上膘,成群的山羊骨瘦如柴,走路摇摇晃晃……
材料二 影响草原荒漠化各因素所占的比重
农业生产方式48%
超载过牧33%
放牧制度不合理8%
体制和其他因素11%
开垦
草原
农业用水(开发水资源)
牧民
饮料基
地农民
其他
游牧变为定居
不合理的围栏
吃税费人员超编
物理化
学因素
26%
22%
1%
19%
13%
6%
2%
8%
3%
(1)根据材料二,说说影响草原退化的主要因素有哪些。你认为其根源是什么?
主要因素: 。
(2)为恢复草原上昔日景象,请你提几条合理化建议。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