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七年级下册·语文第四单元检测卷(150分 150分钟)题 号 一 二 三 总 分得 分 你拿到的试卷满分为150分(其中卷面书写占5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一、语文积累与运用(35分)1.默写。(10分)(1)双兔傍地走, (《木兰诗》) (2)商女不知亡国恨, 。(杜牧《泊秦淮》) (3) ,不问苍生问鬼神。(李商隐《贾生》) (4) ,青草池塘处处蛙。(赵师秀《约客》) (5)岑参《逢入京使》中,抒写其远赴西域,回望帝京、故园时的相思眷恋的柔情的诗句是“ , ”。 (6)周敦颐《爱莲说》中,现在常用来比喻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洁身自好的句子是“ , ”。 (7)杨万里《过松源晨炊漆公店》(其五)中,借下山告诫人们不要为眼前的顺境所迷惑,要对困难有充分认识的诗句是“ , ”。 2.请运用所积累的知识,完成(1)~(4)题。(12分)我们一进去,门就立即关上,发出很响亮的声音。关在里面的,现在单单剩下我们了。在什么地方呢 我说不出来,甚至也猜不出来。只见一片漆黑,竟黑到这么一种程度:在几分钟后,就是通常在最黑暗的夜间浮来浮去的那种模糊光线,我的眼睛也一点没碰到。尼德·兰对人家给我们的这种kuǎn待方式非常愤慨,尽情地发xiè他的愤怒。“混蛋!”他喊,“这儿的人待客不亚于喀里多尼亚人!他们只差吃人肉罢了!我才不奇怪呢,不过我要声明,我不会不反抗就让他们吃我!”“安静些,尼德·兰好朋友,安静些,”康塞尔平心静气地说,“没到时候,您用不着冒火。我们还没有被放在烤盘里呢!”“对,还没有放在烤盘里,”加拿大人答,“但是毫无疑问,我们已经在烤炉里了。这么黑。哼!好在我的尖板刀还带在身边,用得着它的时候,我是会看得清楚的。这些强盗,看他们谁敢先来向我下手吧……”(1)给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3分)模( )糊 kuǎn( )待 发xiè( )(2)下列短语的结构类型与“说不出来”相同的一项是( )(3分)A.一片漆黑 B.浮来浮去 C.平心静气 D.看得清楚(3)选文中的三个人物身份分别是: 阿龙纳斯、 康塞尔和 尼德·兰。(3分) (4)请结合原著回答:①“我们”被关在什么地方 ②为什么会被关 (3分)3.七年级开展“孝亲敬老”系列活动,请你参与。(13分)(1)班级召开“孝亲敬老”主题班会,下面是小华同学拟写的开场白的部分内容,其中有一些问题,请你按提示修改。(6分) 孝亲敬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甲】其蕴含的意义非常丰富,关乎家庭融洽、个人修养以及对国家应尽的责任等问题。在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发展进程中,【乙】孝文化在协调人际关系、维护社会稳定,增强社会凝聚力方面,都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作为中学生,【丙】我们可以从身边的小事,将孝亲敬老的传统美德发扬光大。①【甲】处画线句子语序不当,请提出修改意见。(2分)②【乙】处画线句子有一处标点使用有误,请提出修改意见。(2分)③【丙】处画线句子成分残缺,应在“ ”后加上“ ”。(2分) (2)下面是活动中的两道题,请你回答。(4分)①美术老师为此次活动创作了一幅书法作品,下列对作品描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A.字形宽扁,横长竖短。 B.飘逸灵动,收放自如。C.方劲古朴,宽博厚重。 D.起笔蚕头,收笔雁尾。②下列句子不符合“孝亲敬老”主题的一项是( )(2分)A.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孟郊)B.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孔子)C.不孝的人是世界最可恶的人。(鲁迅)D.成功的时候,谁都是朋友。但只有母亲——她是失败时的伴侣。(郑振铎)(3)随着社会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深,空巢老人越来越多,已经成为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请你结合下面的漫画,拟一则关爱空巢老人的公益广告。(3分)二、阅读(55分)请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一](21分)那年春节李 兴①辛丑年的春节一天天临近了,在一个午后,同事们聊起了各自最难忘的春节。内容很相似,大抵是在食不果腹的年景吃上了大肉,在补破遮寒的岁月穿上了新衣……品味大伙幸福回忆的同时,情感的丝线不由分说地把我拽回二十五年前的那个春节。②为摔打我们这些整日坐在办公室里的新闻报道员,政治部领导在除夕前宣布了一个决定:宣传科的报道员必须打好背包,以体验生活的方式到基层边远连队过春节。我服从命令,主动要求到一个最偏远的夫妻哨所过年。③除夕中午两点,我坐上了去往哨所所在乡镇的客车。转了两次车,颠簸了三个小时到达乡镇后,十多公里的山路就只能步行了。沉重的背包不堪重负,加之口干舌燥、饥肠辘辘,听着远方此起彼伏的鞭炮声,一股浓浓的思乡情绪在我心里升起。④走上大山里那条凹凸不平的土路,远远地,我看见一个穿着军装的身影。走近一看,果然是哨长毛以明。中等身材的毛以明脸上被紫外线灼成了古铜色,如果不是穿着军装,真的无异于当地人。⑤夜雾已经覆盖了山林,在手电筒微弱的光亮的指引下,我们沿着泥泞的山路又步行了一个多小时,终于到达了哨所。【甲】毛以明指着三十岁上下同样身着作训服的妻子说,这是嫂子。毛嫂怀里不满周岁的孩子咿咿呀呀地朝我挥舞着双手,使我感受到一种回到家般的温暖。⑥腊肉和土鸡的香味飘散在哨所的小院里。【乙】年夜饭开始了,嫂子做了不少菜,她话不多,一个劲儿热情地给我夹菜。我们边吃边聊,毛以明给我讲了他当兵以来的经历。入伍后,他在建制连队待了三年,每年都被评为优秀士兵。后来,这个哨所的哨长退伍,他便主动请缨来到了哨所。哨所承担着整个部队的通信线路保障任务,线路出现故障时,常常是连续巡线维修四五十个小时不能休息。哨所只有一个编制,刚回老家举行完婚礼,他就将妻子接到了部队,妻子从此便成为哨所不拿津贴的编外士兵。【丙】毛以明还给我讲起他来哨所后的两次危险经历。一年春节前夕,在巡线途中,他发现三个不法分子正在偷窃部队的电线,便上前和他们搏斗起来。三个不法分子被打得望风而逃,他自己也受了伤。为此,他不但荣立了三等功,还留队转改了士官。还有一次,在巡线途中突遇山洪暴发,他被大水冲出去一公里,满嘴都是泥沙,最后抱住一棵大树才侥幸逃生。惊心动魄的经历他讲述得轻描淡写,反倒是说起哨所的历史和战友们的关怀,他如数家珍,充满感情。⑦【丁】在雄鸡的高唱中,迎来了大年初一。天将破晓,哨所的小院便响起了国歌声。隔窗相望,我看见毛以明正和着音乐的节奏,认真地升着国旗。早饭后,架不住我的再三请求,毛以明带上我去野外巡线。我和他肩扛电线,迎着新年的第一缕阳光上路了。二十公里的山路走了不到一半,我就满脸汗水,喘起了粗气。毛以明接过我的行头,让我徒步随行。下午三点左右,下行的陡坡使我的双腿发颤打滑,左脚磕到了岩石上,划开一条三寸长的伤口,顿时血流如注。毛以明毫不犹豫地脱下身上的迷彩服,撕下一支衣袖,给我包扎,并扶着我回了哨所。⑧大年初三,结束短暂的体验生活,我离开了哨所。远远地挥别那两个穿着军装的身影后,我没有再回头,心中澎湃的情感挤压着我的胸腔,眼泪忍不住流了下来……(选自2021年2月8日《解放军报》,有删改)4.下面的句子出自原文,它在文中的位置应是( )(3分) 哨所的灯光很亮,三间房屋收拾得干净整洁,柱子上的春联泛着红光。A.【甲】 B.【乙】 C.【丙】 D.【丁】5.请依据文章第⑥⑦段内容,在下面横线上填写合适的语句。(4分)毛以明在哨长退伍后主动请缨来到哨所→ →毛以明讲述两次危险经历→ →毛以明带上“我”去野外巡线 6.第③段画线句子有什么作用 (4分)7.文章对毛以明的妻子虽然着墨不多,但其形象也很鲜明。请简要概括她的形象特点。(4分)8.文章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写“我”随毛以明去野外巡线的表现 有什么作用 (6分)材料一守时的末班车张 翔那天晚上十一点二十分,我从朋友的酒吧跑出来,赶上了十一点三十分发车的末班车。我上去时,车已经挤满了人,我好不容易才挤上,在门边站稳了脚。司机是个看上去很和蔼的老人,他很友好地问我站好了没 我点头说好了,然后他关上了车门。我以为这是要走了,但老人没有发动汽车,微笑着凝望车外没有赶上车的人,手摆着,示意坐不下了。有人敲打着车门的时候,他就大声告诉他们:“坐不下了,打的去吧。”车外还有人有些不甘,骂骂咧咧地敲着车门,一副恼火的样子,但老人始终微笑着摆着手。而坐在车内的人也开始有些骚动了,叫嚷着要他开车,他就举起手,说:“到时间就开!”“反正已经坐满了,你还不开车干什么……”车上的人开始有些不满,纷纷指责他,但老人显然没有当回事,自己看着手表不吭声了。直到十一点三十分,他准时发动了车子,这时车内的吵闹声才停了下来,只是有个打电话的人,还在电话里嘟囔着对老人的不满。车行了一路,人们陆续地下车了,我的住处在终点站,于是一直安稳地坐着。快到最后一站的时候,车上只剩下了我一个乘客,我开始和他攀谈起来。我问他:“你们公司对你们的时间安排要求很严格吗 每次发车都要准时吗 ”老人笑了,反问道:“哪有这么严格哦!每次路况都不一样,怎么可能准时呢 ”“那刚才坐满了人,你怎么还不走 ”“这你可能不知道了,因为这是末班啊!提前走了的话,那些准时来等车的人会以为我们迟到了,有的人可能就会一直等下去。这么凉的天,这样等下去多不好啊!所以我们必须等时间到了再走,哪怕让他们看到一辆载满了人的末班车,死了心也好啊,起码他们可以早点安全回家。”我顿然醒悟,心中升起一股暖流!原来老人背负着车外车内的人的误解和责骂,只为了给准时来坐车的人一个失望的答案,同时让更多的人早点回家!到站的时候,我起身下车。走到车门的时候,我回头对他真挚地说出了一句:“谢谢。”秋日的夜风已经有些寒冷,但是我的心暖意融融。(有删改)材料二感 谢魏海玲 人生充满了不如意,我们习惯了抱怨。在抱怨中,对自己的幸福视而不见,一味地放大缺憾,于是我们变得痛苦而彷徨。也许,改变我们心态的只是一件小事。他是来城市打工的农村青年,装塑钢窗户的。那天,他一直在我们家闷头干活,黄昏将近,我们留他吃晚饭。在饭桌上他很拘谨,婆婆热情地招呼他,公公则与他扯家常。原来,他考上了大学,而那年他的弟弟也考上了县城的重点高中,家里太穷,他只好放弃了学业外出打工。婆婆翻拣出旧衣物,装了半袋子送给他。他涨红了脸,推辞了好久才肯收下。半年后的一天,有人敲门。一个背着口袋的青年站在门口,他羞涩地说:“是我啊,给你家装窗户的。麦收了,全家人想表示感谢,却找不出合适的办法。商量了好久,最后娘说把家里新打的粮食拣好的带上点,让你们尝尝鲜。”那口袋里是新收的小米、黄豆、绿豆,还有新玉米面。他放下东西走了,全家人却感慨不已。真不知道,在城市里辗转打工的他,事隔半年后是如何准确地找到我家;也不知道,害羞的他是如何鼓足勇气敲门。我所知道的是,跟他相比,我曾接受过更大更多的帮助,可没有像他这样执着地心存感激。那个羞涩的青年告别时的满足和幸福洋溢在脸上,我相信这一切源于他温暖的心态。(有删改)9.材料一的标题能不能改为“守时的老人” 谈谈你的看法和理由。(4分)10.找出材料一中作者设置的悬念,并结合文章内容,说说其表达效果。(4分)11.说说材料二中画线句子蕴含的情感。(4分)12.两则材料都写到了“温暖的心态”,什么样的心态可以称为“温暖的心态”呢 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的理解。(6分)【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选自刘禹锡《陋室铭》)【乙】王子猷尝暂寄人空宅住,便令种竹。或问:“暂住何烦尔 ”王啸咏良久,直指竹曰:“何可一日无此君!”(节选自《世说新语》)13.请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4分)(1)惟吾德馨 馨: (2)无案牍之劳形 形: (3)王子猷尝暂寄人空宅住 尝: (4)或问 或: 14.请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1)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2)何可一日无此君!15.【甲】文中说“斯是陋室”,而结尾却说“何陋之有”,到底这屋子是陋还是不陋呢 说说你的看法并简述理由。(4分)16.刘禹锡居陋室不觉其陋,王子猷寄居不可无竹。请谈谈你从中获得的启示。(2分)三、写作(55分)17.[重庆中考A卷]请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55分)①生活给我一团乱麻,我还生活一件毛衣。②宏大的理想都有一个微小的起点。③志在山顶的人,不会贪恋山腰的风景。上面几则材料带给你怎样的理解和感悟 请选择其中一则,自选角度,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提示和要求】(1)自拟题目,自选文体。(2)文中不要透露你个人的身份信息。(3)抄袭是不良行为,请不要照搬别人的文章。七年级下册·语文第四单元检测卷 答案解析版(150分 150分钟)题 号 一 二 三 总 分得 分 你拿到的试卷满分为150分(其中卷面书写占5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一、语文积累与运用(35分)1.默写。(10分)(1)双兔傍地走, 安能辨我是雄雌 (《木兰诗》) (2)商女不知亡国恨, 隔江犹唱后庭花 。(杜牧《泊秦淮》) (3) 可怜夜半虚前席 ,不问苍生问鬼神。(李商隐《贾生》) (4) 黄梅时节家家雨 ,青草池塘处处蛙。(赵师秀《约客》) (5)岑参《逢入京使》中,抒写其远赴西域,回望帝京、故园时的相思眷恋的柔情的诗句是“ 故园东望路漫漫 , 双袖龙钟泪不干 ”。 (6)周敦颐《爱莲说》中,现在常用来比喻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洁身自好的句子是“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 濯清涟而不妖 ”。 (7)杨万里《过松源晨炊漆公店》(其五)中,借下山告诫人们不要为眼前的顺境所迷惑,要对困难有充分认识的诗句是“ 政入万山围子里 , 一山放出一山拦 ”。 2.请运用所积累的知识,完成(1)~(4)题。(12分)我们一进去,门就立即关上,发出很响亮的声音。关在里面的,现在单单剩下我们了。在什么地方呢 我说不出来,甚至也猜不出来。只见一片漆黑,竟黑到这么一种程度:在几分钟后,就是通常在最黑暗的夜间浮来浮去的那种模糊光线,我的眼睛也一点没碰到。尼德·兰对人家给我们的这种kuǎn待方式非常愤慨,尽情地发xiè他的愤怒。“混蛋!”他喊,“这儿的人待客不亚于喀里多尼亚人!他们只差吃人肉罢了!我才不奇怪呢,不过我要声明,我不会不反抗就让他们吃我!”“安静些,尼德·兰好朋友,安静些,”康塞尔平心静气地说,“没到时候,您用不着冒火。我们还没有被放在烤盘里呢!”“对,还没有放在烤盘里,”加拿大人答,“但是毫无疑问,我们已经在烤炉里了。这么黑。哼!好在我的尖板刀还带在身边,用得着它的时候,我是会看得清楚的。这些强盗,看他们谁敢先来向我下手吧……”(1)给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3分)模(mó)糊 kuǎn(款)待 发xiè(泄)(2)下列短语的结构类型与“说不出来”相同的一项是( D )(3分)A.一片漆黑 B.浮来浮去 C.平心静气 D.看得清楚【解析】“说不出来”“看得清楚”是补充短语,“一片漆黑”是偏正短语,“浮来浮去”“平心静气”是并列短语。故选D项。(3)选文中的三个人物身份分别是: 科学家(或:生物学家、博物学家、教授) 阿龙纳斯、 仆人 康塞尔和 捕鲸手 尼德·兰。(3分) (4)请结合原著回答:①“我们”被关在什么地方 ②为什么会被关 (3分)①“我们”被关在一艘不为人知的潜水艇(或:“鹦鹉螺号”“诺第留斯号”)上。(1分)②“我们”应邀参与“把那个怪物从海洋中清除出去”的活动。经过千辛万苦,“怪物”未被清除,驱逐舰反被“怪物”重创,“我们”都成了“怪物”的俘虏。(2分)3.七年级开展“孝亲敬老”系列活动,请你参与。(13分)(1)班级召开“孝亲敬老”主题班会,下面是小华同学拟写的开场白的部分内容,其中有一些问题,请你按提示修改。(6分) 孝亲敬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甲】其蕴含的意义非常丰富,关乎家庭融洽、个人修养以及对国家应尽的责任等问题。在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发展进程中,【乙】孝文化在协调人际关系、维护社会稳定,增强社会凝聚力方面,都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作为中学生,【丙】我们可以从身边的小事,将孝亲敬老的传统美德发扬光大。①【甲】处画线句子语序不当,请提出修改意见。(2分)将“家庭融洽”和“个人修养”互换位置。(2分)②【乙】处画线句子有一处标点使用有误,请提出修改意见。(2分)将“维护社会稳定”后面的“,”改为“、”。(2分)③【丙】处画线句子成分残缺,应在“ 小事 ”后加上“ 做起 ”。(2分) (2)下面是活动中的两道题,请你回答。(4分)①美术老师为此次活动创作了一幅书法作品,下列对作品描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B )(2分)A.字形宽扁,横长竖短。 B.飘逸灵动,收放自如。C.方劲古朴,宽博厚重。 D.起笔蚕头,收笔雁尾。【解析】从字形上可以判断出此作品是隶书。B项“飘逸灵动,收放自如”一般形容行书或草书。②下列句子不符合“孝亲敬老”主题的一项是( D )(2分)A.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孟郊)B.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孔子)C.不孝的人是世界最可恶的人。(鲁迅)D.成功的时候,谁都是朋友。但只有母亲——她是失败时的伴侣。(郑振铎)(3)随着社会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深,空巢老人越来越多,已经成为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请你结合下面的漫画,拟一则关爱空巢老人的公益广告。(3分)示例一:让我们的爱浸润所有的寂寞——请关爱空巢老人。示例二:常回家看看,别让老人独自等待。示例三:让关爱点亮老人失落的双眸,让陪伴温暖老人孤独的心田。(3分)二、阅读(55分)请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一](21分)那年春节李 兴①辛丑年的春节一天天临近了,在一个午后,同事们聊起了各自最难忘的春节。内容很相似,大抵是在食不果腹的年景吃上了大肉,在补破遮寒的岁月穿上了新衣……品味大伙幸福回忆的同时,情感的丝线不由分说地把我拽回二十五年前的那个春节。②为摔打我们这些整日坐在办公室里的新闻报道员,政治部领导在除夕前宣布了一个决定:宣传科的报道员必须打好背包,以体验生活的方式到基层边远连队过春节。我服从命令,主动要求到一个最偏远的夫妻哨所过年。③除夕中午两点,我坐上了去往哨所所在乡镇的客车。转了两次车,颠簸了三个小时到达乡镇后,十多公里的山路就只能步行了。沉重的背包不堪重负,加之口干舌燥、饥肠辘辘,听着远方此起彼伏的鞭炮声,一股浓浓的思乡情绪在我心里升起。④走上大山里那条凹凸不平的土路,远远地,我看见一个穿着军装的身影。走近一看,果然是哨长毛以明。中等身材的毛以明脸上被紫外线灼成了古铜色,如果不是穿着军装,真的无异于当地人。⑤夜雾已经覆盖了山林,在手电筒微弱的光亮的指引下,我们沿着泥泞的山路又步行了一个多小时,终于到达了哨所。【甲】毛以明指着三十岁上下同样身着作训服的妻子说,这是嫂子。毛嫂怀里不满周岁的孩子咿咿呀呀地朝我挥舞着双手,使我感受到一种回到家般的温暖。⑥腊肉和土鸡的香味飘散在哨所的小院里。【乙】年夜饭开始了,嫂子做了不少菜,她话不多,一个劲儿热情地给我夹菜。我们边吃边聊,毛以明给我讲了他当兵以来的经历。入伍后,他在建制连队待了三年,每年都被评为优秀士兵。后来,这个哨所的哨长退伍,他便主动请缨来到了哨所。哨所承担着整个部队的通信线路保障任务,线路出现故障时,常常是连续巡线维修四五十个小时不能休息。哨所只有一个编制,刚回老家举行完婚礼,他就将妻子接到了部队,妻子从此便成为哨所不拿津贴的编外士兵。【丙】毛以明还给我讲起他来哨所后的两次危险经历。一年春节前夕,在巡线途中,他发现三个不法分子正在偷窃部队的电线,便上前和他们搏斗起来。三个不法分子被打得望风而逃,他自己也受了伤。为此,他不但荣立了三等功,还留队转改了士官。还有一次,在巡线途中突遇山洪暴发,他被大水冲出去一公里,满嘴都是泥沙,最后抱住一棵大树才侥幸逃生。惊心动魄的经历他讲述得轻描淡写,反倒是说起哨所的历史和战友们的关怀,他如数家珍,充满感情。⑦【丁】在雄鸡的高唱中,迎来了大年初一。天将破晓,哨所的小院便响起了国歌声。隔窗相望,我看见毛以明正和着音乐的节奏,认真地升着国旗。早饭后,架不住我的再三请求,毛以明带上我去野外巡线。我和他肩扛电线,迎着新年的第一缕阳光上路了。二十公里的山路走了不到一半,我就满脸汗水,喘起了粗气。毛以明接过我的行头,让我徒步随行。下午三点左右,下行的陡坡使我的双腿发颤打滑,左脚磕到了岩石上,划开一条三寸长的伤口,顿时血流如注。毛以明毫不犹豫地脱下身上的迷彩服,撕下一支衣袖,给我包扎,并扶着我回了哨所。⑧大年初三,结束短暂的体验生活,我离开了哨所。远远地挥别那两个穿着军装的身影后,我没有再回头,心中澎湃的情感挤压着我的胸腔,眼泪忍不住流了下来……(选自2021年2月8日《解放军报》,有删改)4.下面的句子出自原文,它在文中的位置应是( A )(3分) 哨所的灯光很亮,三间房屋收拾得干净整洁,柱子上的春联泛着红光。A.【甲】 B.【乙】 C.【丙】 D.【丁】【解析】该句是从“我”的视角对哨所环境进行的具体描写,应是刚抵达哨所时所见。且“哨所的灯光很亮”与前文“手电筒微弱的光亮”形成对比,故【甲】比较符合。5.请依据文章第⑥⑦段内容,在下面横线上填写合适的语句。(4分) 毛以明在哨长退伍后主动请缨来到哨所→ 毛以明接新婚妻子到哨所 →毛以明讲述两次危险经历→ 毛以明在大年初一升国旗 →毛以明带上“我”去野外巡线 6.第③段画线句子有什么作用 (4分)交代了事情发生的时间,(1分)写出了哨所地处偏远,交通不便,(1分)表现了“我”当时的疲惫,(1分)为下文写“我”到达哨所和故事的展开做铺垫。(1分)7.文章对毛以明的妻子虽然着墨不多,但其形象也很鲜明。请简要概括她的形象特点。(4分)贤惠善良;热情好客;无私奉献;具有深厚的家国情怀。(每点1分,共4分)8.文章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写“我”随毛以明去野外巡线的表现 有什么作用 (6分)运用神态描写、动作描写,(2分)写出了“我”随毛以明去野外巡线时不堪劳累的窘态和恐慌害怕的心理,(2分)从侧面衬托了毛以明工作环境的艰苦,表现了他坚守哨所的高贵品质。(2分)[二](18分)材料一守时的末班车张 翔那天晚上十一点二十分,我从朋友的酒吧跑出来,赶上了十一点三十分发车的末班车。我上去时,车已经挤满了人,我好不容易才挤上,在门边站稳了脚。司机是个看上去很和蔼的老人,他很友好地问我站好了没 我点头说好了,然后他关上了车门。我以为这是要走了,但老人没有发动汽车,微笑着凝望车外没有赶上车的人,手摆着,示意坐不下了。有人敲打着车门的时候,他就大声告诉他们:“坐不下了,打的去吧。”车外还有人有些不甘,骂骂咧咧地敲着车门,一副恼火的样子,但老人始终微笑着摆着手。而坐在车内的人也开始有些骚动了,叫嚷着要他开车,他就举起手,说:“到时间就开!”“反正已经坐满了,你还不开车干什么……”车上的人开始有些不满,纷纷指责他,但老人显然没有当回事,自己看着手表不吭声了。直到十一点三十分,他准时发动了车子,这时车内的吵闹声才停了下来,只是有个打电话的人,还在电话里嘟囔着对老人的不满。车行了一路,人们陆续地下车了,我的住处在终点站,于是一直安稳地坐着。快到最后一站的时候,车上只剩下了我一个乘客,我开始和他攀谈起来。我问他:“你们公司对你们的时间安排要求很严格吗 每次发车都要准时吗 ”老人笑了,反问道:“哪有这么严格哦!每次路况都不一样,怎么可能准时呢 ”“那刚才坐满了人,你怎么还不走 ”“这你可能不知道了,因为这是末班啊!提前走了的话,那些准时来等车的人会以为我们迟到了,有的人可能就会一直等下去。这么凉的天,这样等下去多不好啊!所以我们必须等时间到了再走,哪怕让他们看到一辆载满了人的末班车,死了心也好啊,起码他们可以早点安全回家。”我顿然醒悟,心中升起一股暖流!原来老人背负着车外车内的人的误解和责骂,只为了给准时来坐车的人一个失望的答案,同时让更多的人早点回家!到站的时候,我起身下车。走到车门的时候,我回头对他真挚地说出了一句:“谢谢。”秋日的夜风已经有些寒冷,但是我的心暖意融融。(有删改)材料二感 谢魏海玲 人生充满了不如意,我们习惯了抱怨。在抱怨中,对自己的幸福视而不见,一味地放大缺憾,于是我们变得痛苦而彷徨。也许,改变我们心态的只是一件小事。他是来城市打工的农村青年,装塑钢窗户的。那天,他一直在我们家闷头干活,黄昏将近,我们留他吃晚饭。在饭桌上他很拘谨,婆婆热情地招呼他,公公则与他扯家常。原来,他考上了大学,而那年他的弟弟也考上了县城的重点高中,家里太穷,他只好放弃了学业外出打工。婆婆翻拣出旧衣物,装了半袋子送给他。他涨红了脸,推辞了好久才肯收下。半年后的一天,有人敲门。一个背着口袋的青年站在门口,他羞涩地说:“是我啊,给你家装窗户的。麦收了,全家人想表示感谢,却找不出合适的办法。商量了好久,最后娘说把家里新打的粮食拣好的带上点,让你们尝尝鲜。”那口袋里是新收的小米、黄豆、绿豆,还有新玉米面。他放下东西走了,全家人却感慨不已。真不知道,在城市里辗转打工的他,事隔半年后是如何准确地找到我家;也不知道,害羞的他是如何鼓足勇气敲门。我所知道的是,跟他相比,我曾接受过更大更多的帮助,可没有像他这样执着地心存感激。那个羞涩的青年告别时的满足和幸福洋溢在脸上,我相信这一切源于他温暖的心态。(有删改)9.材料一的标题能不能改为“守时的老人” 谈谈你的看法和理由。(4分)不能。(1分)材料一主要写开末班车的老人坚持准点发车,原标题与文章内容相照应,且能够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2分)改后的标题强调老人“守时”,未点明“末班车”,且缺乏感染力。(1分)10.找出材料一中作者设置的悬念,并结合文章内容,说说其表达效果。(4分)悬念:末班车坐满了人,乘客催促,老人却坚持到点准时发车。(2分)表达效果:使得情节曲折,能激起读者的阅读兴趣,突出老人真正关心他人的美德。(2分)11.说说材料二中画线句子蕴含的情感。(4分)这句话中既有“我”对害羞的青年半年后登门感谢的赞誉之情,(2分)也有为自己在接受帮助后没有像他一样执着地心存感激而产生的愧疚之情。(2分)12.两则材料都写到了“温暖的心态”,什么样的心态可以称为“温暖的心态”呢 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的理解。(6分)示例:能够像材料一中的老人一样,从他人角度考虑,真正关心他人,这样的心态可以称为“温暖的心态”;(3分)能够像材料一中的“我”、材料二中羞涩的青年一样,对帮助过别人、帮助过自己的人怀有感恩之心,这样的心态也可以称为“温暖的心态”。(3分)[三](16分)【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选自刘禹锡《陋室铭》)【乙】王子猷尝暂寄人空宅住,便令种竹。或问:“暂住何烦尔 ”王啸咏良久,直指竹曰:“何可一日无此君!”(节选自《世说新语》)13.请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4分)(1)惟吾德馨 馨:能散布很远的香气,这里指德行美好(2)无案牍之劳形 形: 形体、躯体 (3)王子猷尝暂寄人空宅住 尝: 曾经 (4)或问 或: 有人 14.请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1)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苔痕蔓延到台阶上,使台阶都绿了;草色映入竹帘,使室内染上青色。(3分)(2)何可一日无此君!怎么可以一天没有这位先生!(3分)15.【甲】文中说“斯是陋室”,而结尾却说“何陋之有”,到底这屋子是陋还是不陋呢 说说你的看法并简述理由。(4分)不陋。(1分)陋室环境清幽典雅,陋室主人交往的人物博学儒雅,陋室主人生活的情趣高雅。所以,“陋室”不陋。(3分)16.刘禹锡居陋室不觉其陋,王子猷寄居不可无竹。请谈谈你从中获得的启示。(2分)示例:我们应重视品德修养。(意思对即可,2分)【参考译文】【乙】王子猷曾经暂时寄居在别人的空屋子里,(他一搬去)就让人种竹子。有人问(他):“(只是)暂时居住,何必麻烦做这种事 ”王子猷歌咏了很长时间,才指着竹子说:“怎么可以一天没有这位先生!”三、写作(55分)17.[重庆中考A卷]请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55分)①生活给我一团乱麻,我还生活一件毛衣。②宏大的理想都有一个微小的起点。③志在山顶的人,不会贪恋山腰的风景。上面几则材料带给你怎样的理解和感悟 请选择其中一则,自选角度,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提示和要求】(1)自拟题目,自选文体。(2)文中不要透露你个人的身份信息。(3)抄袭是不良行为,请不要照搬别人的文章。【写作指导】这是一道材料作文题。题目要求从给出的三则材料中选择一则来立意。第①则材料,“生活给我一团乱麻”将生活中的一些不利因素比作“乱麻”,反映出人在追求成功的道路上荆棘密布;“我还生活一件毛衣”,说明人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披荆斩棘,逆风翻盘,成功的路上需要这份自信。作文可以从人生的角度去思考,写自己满怀自信,战胜挫折,取得成功的经历;从学习的角度去思考,写自己满怀信心,独立钻研,攻克难题的故事;从处世的角度去思考,写自己拥有自信,不受外界诱惑,敢于坚持真理的经历。第②则材料,强调了“脚踏实地”对于实现理想的重要性。正视现实,看清努力的方向,脚踏实地,认真努力地从平常小事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严格要求自己,才能实现自己“宏大的理想”。作文可以从“脚踏实地有所成”的角度选材和立意。第③则材料中“志在山顶”指的是有远大的志向,“山腰的风景”指的是实现理想过程中的各种诱惑,可能是懒惰,也可能是阶段性的成功。但为了“山顶的风景”,为了初心不改的目标,一定要坚定不移地走自己的路,抵制诱惑,学会取舍。作文可以从“志存高远,抵制诱惑”的角度选材和立意。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