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地球结构)》问题导读-评价单班级: 组名: 姓名: 时间:2012.10.25知识目标: 说出地球的圈层结构,内部圈层的划分,界面。外部圈层的划分及各圈层与人类活动之间的关系。重点:1、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界面。 2、地壳厚度的变化规律。难点:外部圈层的划分及各圈层与人类活动之间的关系。【基本概念解读】请同学们阅读课本解读以下概念。概念1:地震波概念:2:岩石圈(图解) 【知识导读】一、地球的内部结构:1.地震波划分为 和 。 只能在固体中传播, 能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传播。纵波的传播速度 横波的传播速度。2.地壳是地球表面一下, 以上的固体外壳,平均厚度约 ,大陆部分平均厚度约 ,海洋部分平均厚度约 。地壳上层是: ,密度相对小些,不连续,地壳下层是: ,密度相对大些,连续。3.地幔介于 和 之间,即 和 之间的圈层。岩石圈是地壳和上地幔顶部( 以上)的合称,平均厚度 。4. 是地球的核心部分,即 所包围的球体,由极高温度和高压状态下的和 组成。地核可以划分为 ,高温高压下呈 或 状态, 一般认为呈固体。二、地球的外部圈层(一)大气圈1.大气圈是包裹 的气体层,是地球生命生存的 条件之一。2.近地面的大气密度大,随着高度的增加大气的密度迅速 。3.在大气圈的 高空,每立方厘米的空间,平均只有一个空气分子,与星际空间的情况很接近,一般人们把这个高度作为大气圈的上界。 (二)水圈水圈由 、 和 组成。可以分为 、 、 和 。陆地水主要可以 和 。(三)生物圈生物圈是广泛分布于 、 和 中的生物世界。 是地球这个系统中的主体和最活跃的因素。【达标训练】1.关于地壳和岩石圈关系叙述,正确的是 ( )岩石圈就是地壳 B.岩石圈是地壳的一个组成部分地壳和上地幔是由岩石组成的,合称岩石圈 D.地壳的厚度小于岩石圈2.下列地区中,地壳厚度最大的是 ( )A.华北平原 B.青藏高原 C.云贵高原 D.塔里木盆地【是非判断】地震波由横波和纵波组织,纵波能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传播,横波能在固体和液体中传播。 ( )纵波的传播速度没有横波的快。 ( )地核和地幔的界面是莫霍面,地幔和地壳的界面是古登堡面。 ( )地壳主要是由岩石组成的,所以地壳就是岩石圈。 ( )地壳平均厚度约为17千米,海洋平均厚度约为10千米。 ( )生物是地球这个系统中的主体和最活跃的因素。 ( )7. 生物圈包括岩石圈的上部,水圈和大气圈的全部。 ( )自我评价: 同伴评价: 学科长评价: 导师评价:《地球的结构》问题拓展-评价单班级: 组名: 姓名: 时间:2012.10.25 1.球球内部圈层的划分依据是 ( ) A.对火山喷发物的研究 B.通过打深井而获得的信息C.地震波的传播速度变化而形成的不连续界面 D. ABC都可以2.有关地震波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地震波分为纵波和横波 B.横波的传播速度较慢,可以穿过固态、液态、气态三态物质 C.纵波的传播速度较快,可以穿过固态、液态、气态三态物质 D.纵波传播的速度随经过的物质不同而发生变化,而横波不变、2011年3月11日,日本气象厅表示,日本当地时间14时46分发生里氏9.0级地震,震中位于宫城县以东太平洋海域(146.2°E,38.1°N),震源深度约10公里。地震引发大规模海啸,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并引发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发生核泄露事故。结合所学知识,完成3~4题。3.地震发生时( ) A.能量以波的形式传播到东京 B.横波先传播到东京 C.宫城的居民先感觉到地板水平晃,后感觉到上下颠 D.宫城的居民只感到上下颠4.下面关于宫城地震产生的地震波的叙述,正确的是( ) A.P波到达莫霍面后速度迅速降低 B.S波到达古登堡面后速度迅速降低 C.P波和S波到达莫霍面后速度均迅速增加 D.P波和S波在地幔内部的传播速度是相同的5.有关岩石圈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岩石圈属于地壳的一部分,是由岩石构成的 B.岩石圈是由地壳和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部分组成 C.岩石圈与生物圈关系密切 D.岩石圈的上部是软流层6.横波只能穿过地壳、地幔和内地核,据此判断:地球内部圈层中物质为液态的是( ) A.上地幔 B.下地幔 C.外地核 D.内地核7.有关地球外部圈层的说法,正确的是( )A.大气圈是由大气组成的简单系统 B.水圈是一个连续不规则的圈层 C.生物圈包括大气圈的全部、水圈的全部 D.地球的外部圈层之间关系密切,但和地球的内部圈层没有关系8.地球上岩浆的发源地一般认为是在 ( ) A.外地核 B.岩石圈下部 C.软流层 D.地壳下部9.下列地区中,地壳厚度最大的是( )A.青藏高原 B.东北平原 C.太平洋 D..四川盆地10.水圈是由地球表层水体构成的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它包括 ( )①地表水 ②地下水 ③大气水 ④生物水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11.下列关于生物圈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是地球上所有生物的总称 B.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全部、岩石圈上部C.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 D.包括大气圈全部、水圈及岩石圈上部12.下列现象与对应圈层不正确的是 ( )A..极光——大气层 B.流星现象——大气层 C.印度洋地震——岩石圈 D.赤潮——水圈13.读图地球的外部圈层示意图,回答:(1)填图:在图中填出地球的四大圈层。A.岩石圈 B.水圈 C.大气圈 D.生物圈(2)从图中可以看出,四大圈层尽管组成物质、分布空间不同,但他们都是以_______为共同球心的圈层。 2004年12月26日印度洋地震发生在_______圈,由此引发的海啸主要发生在_______圈,流行性疾病主要在_______圈传播。自我评价: 同伴评价: 学科长评价: 导师评价:《地球的结构》问题解决-评价单班级: 组名: 姓名: 时间:2012.10.25一、 地震波的分类和特点分类特点所经物质状态传播速度共同点地震波纵波横波地球的内部圈层名称范围深度主要特征地壳固态,由各种岩石组成各地厚度不一,海拔越 ,地壳越 可分为 和 地幔17---2900千米(1)固态,硅酸盐类物质组成,自上而下 含量逐渐增加。(2)上地幔顶部是 (3) 以上的地幔部分是岩石圈的组成部分。地核地表—莫霍面(1)外核呈 和 ,内核为 。(2)物质成分以 和 为主二、 地球外部圈层外部圈层概念组成其他大气圈由气体和悬浮物组成的包围地球的复杂系统气体和悬浮物主要成分是 和 水圈地球表层水体构成的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由海洋水 等组成生物圈地球表层生物及其生存环境的总称生物及其生存环境三、针对训练1.地球的圈层结构包括_____和_____两大部分。 ( ) A.地壳与地幔 B.内部圈层与外部圈层 C.生物圈、岩石圈 D.水圈与大气圈 2.古登堡界面是 ( ) A.地壳和地幔的界线 B.地幔和地核的界线 C.岩石圈和地幔的界线 D.上地幔和下地幔的界线3.地球的外部圈层包括 ( )①大气圈 ②水圈 ③生物圈 ④岩石圈 A. 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4.大气圈的主要成分是 ( )A.氮和氧 B.气体和悬浮物 C..氢与氦 D.碳与氧5.下列关于地球外部圈层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地球外部可划分为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三个圈层B.大气圈是包裹地球的气体层,近地面的大气密度小C.水圈由液态水、固态水和气态水组成D.生物系统是由地壳、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共同组成的,地球生态系统中最活跃的因素是生物【拓展提升】1.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地震波的传播速度与地球的内部圈层的划分(1)在左图中填上地震波代号。P:纵波 S:横波。(2)无论纵波还是横波在经过a界面时,速度都明显加快,a为__________界面,其以上部分A为__________;横波经过 b界面时消失,纵波速度突然减缓,b为________界面,其以下部分C为________,其以上部分B为_______。自我评价: 同伴评价: 学科长评价: 导师评价: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地球结构导读doc.doc 地球结构拓展.doc 地球结构解决doc.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