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城区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质量检测历史与社会试题(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城区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质量检测历史与社会试题(含答案)

资源简介

2021学年第二学期七年级期中学科质量检测历史与社会试题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30小题,每题2分,共60分。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
1.隋文帝规定:六宫妃嫔,穿过和洗过的旧衣服,都要再穿;日常饮食只要不是举行宴会,最多只能有一个肉菜。开皇三年,隋文帝罢去508个郡,共减少官吏5.6万人。由此可见,隋文帝( )
A.生活奢侈 B.虚心纳谏 C.变革礼仪 D.崇尚节俭
2.古人评论隋朝大运河说:“天下转漕,仰此一渠。”指的是隋朝大运河的主要功能为( )
A. 运输 B. 泄洪 C.灌溉 D. 饮水
3.贞观初,太宗曾对公卿说:“人欲自照,必须明镜;主欲知过,必借忠臣”。为此太宗( )
A.知人善任和虚心纳谏 B.奉行开明的民族政策
C.戒奢从简和轻徭薄赋 D.重视人民群众的作用
4.科举制度实行了1300年(606—1905年),对中国乃至世界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相对来说
是公平、公开及公正的。明清两朝,不少有特殊成就的人未能通过科举考试,如宋应星、李时珍、
曹雪芹等。对该材料解读错误的是,科举制( )
A.创立于隋朝,废止于清朝末年
B.在历史上曾经推广到世界各国
C.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人才选拔的公平、公正性
D.为政府选拔人才的同时,也埋没了其他方面的特殊人才
5.如下图①、图②两位人物的对外文化交流充分体现了唐朝对外交往的特点是( )
A.对外开放 双向交流
B.高度繁荣 共享太平
C.世界领先 求同存异
D.源远流长 泽被东西
图① 图②
6.下面所列史实所体现的共同主题是( )
(
史实
1
:北方各族首领尊奉唐太宗为“天可汗”。
史实
2
:唐朝许多重要官职由少数民族人士担任。
史实
3
:文成公主入藏时带去蔬菜种子、茶叶、丝绸等物品。
)
A. 国家统一 B. 民族交融 C. 文化交流 D.中外交往
7.武则天是学界和社会大众关注、热议的历史人物,墓前的无字碑引得千年评说。唐人史著对其事
迹记载比较客观,宋明以来,在理学思想影响下史家评价逐渐发生变化。下列说法最为合理的是( )
A.史家主观认识影响史事客观评价 B.历史人物评价永远难有定论
C.多少人的意见更能反映历史真相 D.时代愈近历史的评价愈客观
8.“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是唐末农民大起义领袖黄巢的诗句。这次起义( )
A.给唐朝致命打击 B.推翻唐朝统治 C.平定安史之乱 D.形成藩镇割据局面
9.唐朝以前,人们对求取功名的看法多是“男人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但宋朝以后,则是“男儿若遂平生志,六经勤向窗前读。”出现的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 诗歌文学逐渐凋零 B. 统治者重文轻武 C. 科举制度的发展 D. 宋朝重武轻文
10.王安石变法中的募役法和方田均税法要解决的共同问题是( )
A. 抑制土地兼并 B. 增加政府收入 C. 增强军事力量 D. 减轻农民负担
11.对以下大事年表解读正确的是( )
960年 1005年 1038年 1044年 1125年 1127年 1140年
北宋 建立 宋辽订立澶渊之盟 西夏 建立 宋夏达成和议 金灭辽 金灭北宋 南宋取得郾城大捷
A.各民族政权始终处于战争状态 B.北宋政权存在不超过一百年
C.辽与南宋维持相对和平的局面 D.各民族政权并立与力量消长
(
西夏

南宋
)12.下列有关宋与辽、西夏、金政权并立的示意图,不正确的是( )
(


南宋
) (
西夏

北宋
) (
西夏

北宋
)
A B C D
13.宋与辽曾在边界开设榷场,官府和商人在此交易各种商品,贸易量很大。北宋每年从榷场购买数万只羊,辽也曾经在灾荒之年购买了北宋官仓的两万石粟。榷场的兴办( )
①加重了民众的赋役负担 ②加剧了各民族间的军事冲突
③促进了经济文化的交流 ④加深了各族人民之间的了解
A. ①② B.①③ C. ②④ D.③④
14.“市井经济之家,往往只于市店旋买饮食,不置家蔬……夜市直至三更尽,才五更又复开张如耍闹处,通宵不绝。”以上经济现象开始出现于( )
A.秦朝都城咸阳 B.西汉都城长安
C.隋朝都城长安 D.北宋都城东京
15.岳飞《满江红》“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这里的“胡虏”是指( )
A.西夏统治者 B.辽统治者 C.匈奴统治者 D.金统治者
16.某同学搜集了活字印刷术、指南针、火药等资料进行探究性学习。他探究的主题是(  )
A.唐朝繁荣的文学 B.宋代领先世界的科技
C.元代发达的对外贸易 D.明代先进的航海技术
17.“戎马倥偬,征战终生,统一了蒙古,为中国统一而战,祖孙三代鏖战六七十年,其后征服民族多至720部。”这是马克思对下列哪一人物的评价( )
A. 耶律阿保机 B. 阿骨打 C. 成吉思汗 D. 忽必烈
18.下图是我国古代某一时期行政区划的局部图,根据图中信息判断该历史地图最有可能是( )
A.周朝
B.秦朝
C.宋朝
D.元朝
19.元代《农书》记裁了一种能自动提水的生产工具,此工具使“人无灌溉之势,田有常熟之利”。这种生产工具应是( )
A.翻车 B.筒车 C. 风车 D.纺车
20.明朝的科举制度“只强调儒家价值观,以牺牲科学、技术、商务和工业等知识为代价,奖赏在文学和人文领域上的成就。”此材料反映了这一制度( )
A.促进了商业的繁荣B.不利于皇权的加强C.阻碍了社会的进步D.有利于培养创新人才
21.耶鲁大学历史学教授史景迁说:“如果要交朋友我会选择康熙皇帝......他有帝国设计,他也是第一个一对一接见西方人的皇帝。”下列各项与康熙帝的“帝国设计”有关的是( )
①组织雅克萨反击战 ②平定准噶尔部叛乱 ③加强对西藏的管理 ④设立军机处
A. ①③④ B. ①②④ C. ①②③ D. ②③④
22.明清时期晋商是与徽商齐名的地域性商人群体,晋商经营的票号取名颇有讲究,如“日升昌”,“合盛元”,“协同庆”,“大德通”等。这些票号名称所表达的思想理念不包括( )
A.表达兴旺发达的愿望 B.表示和气生财的寓意
C.提出对外开放的口号 D.倡导诚实守信的理念
23.龚自珍的名言“避席畏闻文字狱,著书只为稻粱谋”,大意是“言谈中听到文字狱就吓得立即躲远,文人著书就为生计,不敢发表自己的见解。”这是对清代文字狱后果的真实写照,清朝大兴“文字狱”的目的是( )
A.防止人民反抗 B.焚毁不利书籍 C.压制知识分子 D.加强思想控制
24.下列人物与他的作品搭配错误的是( )
A.李时珍──《本草纲目》 B. 宋应星──《农政全书》
C.吴承恩──《西游记》 D. 罗贯中──《三国演义》
25.用年代尺梳理历史事件有利于我们深刻认识历史。下列所反映历史事件的共同历史主题是( )
(
1561

1662

1685

)
(
康熙下令进攻
雅克萨
戚家军取得
台州大捷
郑成功收
收复台湾
)
戚家军取得 郑成功收复台湾 康熙帝下令进攻
台州大捷 雅克萨
A.开展对外交往,促进经济发展 B.加强控制地方,巩固专制制度
C. 反对民族分裂,维护国家统一 D.抗击外来侵略,维护国家主权
26.“你可知MACAU不是我真姓,我离开你太久了,母亲!”一首《七子之歌·澳门》唱出澳门人民渴望回归祖国的强烈心愿。历史上霸占我国澳门300多年的殖民国家是( )
A.葡萄牙 B.沙皇俄国 C.荷兰 D.倭国
27.下表是我国古代中央政府对边疆地区管辖的相关史实。据此判断,这个地区是( )
朝代 史 实
西汉 设置西域都护
元朝 设置北庭都元帅府
清朝 设置伊犁将军
A.新疆 B. 台湾 C. 蒙古 D. 西藏
28.清代,凡诏令密旨,由军机处拟就,经皇帝裁定后直接密封发出,不再经过内阁,称为“廷寄”;而内外各官重要章奏绕过内阁,由军机处审定直送皇帝,称为“奏折”。由此可知,军机处的设立( )
A.削弱了六部权限 B.有利于君主专制强化
C.完善了行政体制 D.使内阁议政功能丧失
29.诗作为中华民族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的精神财富,不仅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而且还有一定的历史价值。下列诗词反映的历史事件排序正确的是( )
①“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②“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③“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
④“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A.②①③④ B. ②③①④ C.①④②③ D. ①②③④
30.下列对中国古代历史发展的基本阶段及其特征的归纳描述,正确的是( )
A.秦汉时期-中华文明的起源
B.隋唐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C.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D.明清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31题15分,32题13分,33题12分,共40分)
31.(15分)社会进步离不开经济的发展,而经济发展往往要依赖诸多因素的推动。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
统治者 农业措施
唐太宗 减轻农民劳役负担
宋真宗 派人从福建运了万斛占城稻,分给江南等地农民种植。
清初统治者 大力推行垦荒政策
图一 图二
(1)材料一中图一是隋朝开凿的什么水利工程?(1分)起到什么作用?(2分)据图二回答,唐、
宋、清初农业发展的共同原因是什么?(1分)
材料二:从东汉后期起,由于北方战乱不断,南方社会环境相对安定,人口大量南迁,加上优越的地理、气候条件,南方进入经济开发时期。两宋时,南方经济总量超过北方,成为我国的经济重心。
材料二反映了中国古代经济格局呈现怎样的变化趋势?(2分)根据材料归纳出现这种变化趋
势的原因有哪些?(4分)
材料三:中国在宋代至清代的历史进程中有过三次商业革命:第一次是宋代商业革命,第二次是明清商业革命,第三次是近代商业革命。——摘编自陈锋、张建民主编《中国经济史纲要》
材料三中“第一次商业革命”中出现的最早的纸币是什么?(1分)
(4)请根据以上内容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促进中国古代经济发展的因素。(4分)
32.(13分)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边疆的安定对于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和巩图有着重要意义, 我国历代政府均重视对边疆地区的管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
B
) (
A
)
(1)材料一所示的疆域是哪个朝代的?为了加强对A、B两地的管理,这个朝代分别设置了哪个机构?(3分)
材料二:1684年,清政府设置台湾府,下设台湾、凤山、诸罗三县,沿海人民大量移居台湾,改变了台湾地旷人稀、劳动力缺乏的状况。从17世纪晚期到19世纪初,台湾的汉族人口从原来的20万增加到200万。大陆移民和当地居民共同劳动,大大促进了台湾的开发。
(2)根据材料二,指出清政府设置台湾府产生的影响。 (2分)
材料三:在统治多民族大一统国家方面,清朝积累了不少成功的经验。清朝在中央设有专门负责边疆民族事务管理的机构理藩院。前代的类似机构通常为礼部下属,而清朝的理藩院直接受皇帝领导。出于统治边疆民族地区的需要,清廷大力推行民族立法工作。嘉庆年间,修成《理藩院则例》,这是一部适用于各个边疆民族地区、具有普遍意义的民族法规。此外,清廷也针对不同边疆地区领布了一些区域性立法,例如:《回疆则例》、《西藏善后章程》、等多部法规。
——摘编自袁行霈《中华文明史》第四卷
(3)根据材料三,概括清朝统治多民族大一统国家采取的主要措施。(2分)
材料四:清代边疆民族治理政策的总框架是“因其教不易其俗,齐其政不易其宜”。因其地域的广阔性,决定清代边疆政策内涵的多样性……在西藏和西南地区,又根据当地政治、历史、民族特点实行不同的措施。——摘编自马大正《略论清代边疆政策研究》
(4)根据材料四,概括清代边疆政策的基本原则。结合所学知识,说说清朝统治者为了加强对西藏地区的管理,采取了什么措施?(4分)
(5)综合上述材料,面对分裂势力,我们作为青少年应该怎么做?(2分)
33.(12分)习近平的全方位外交首推“亲、诚、惠、容”概念。自古以来,中国政府和民间都秉承与邻为善的友好理念进行对外交往。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隋唐对外交往比较活跃,与亚洲以至非洲、欧洲的一些国家,都有往来。唐朝在世界上享有很高的声望,各国称中国人为“唐人”。——选自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出唐朝主动对外友好交往的两个事例。(2分)
材料二:宋代的海路形成了多条航线,可通往日本、高丽、东南亚、印度、阿拉伯等国家和地区,远至波斯湾及东非海岸。——选自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2)材料二中宋代海运发达主要依赖哪些技术的发展 朝廷为鼓励海外贸易,在主要港口设立什么机构来加以管理 (3分)
材料三:明朝前期,经济发展,国力强盛。为了扩大明朝的政治影响,加强与海外的联系,明成祖派郑和出使西洋诸国。1405-1433年,郑和率船队先后7次下西洋,到过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比欧洲航海家远航印度和美洲早半个多世纪,是世界航海史上的空前壮举。
——摘编自岳麓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3)材料三中“郑和出使西洋”最远到达哪里 有什么意义 (3分)
材料四:《乾隆御制诗》中有“间年外城有人来,宁可求全关不开”。英国使臣马戛尔尼说:“彼等以为苟不如此,到恐外人之交际妓繁,又碍于安谧,而各界人等之服从上命,以维持皇威于不坠,乃中国政府唯一不易之格言。"——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4)材料四反映了清朝实行什么政策 这一政策对中国产生了什么消极影响 (2分)
(5)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我国积极开展“一带一路”建设的实践,从中你能得出怎样的启示 (2分)
2021学年第二学期七年级期中学科质量检测历史与社会试题卷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6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选项 D A A B A B A A B B D C D D D
题号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选项 B C D B C C C D B D A A B C C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31题15分,32题13分,33题12分,共40分)
31.(15分)
(1)大运河;(1分)促进南北经济文化的交流;有利于巩固国家的统治。(2分)唐、宋、清初农业发展的共同原因是政府(或统治者)重视,采取了发展农业的措施。(1分)
(2)中国古代经济格局呈现的变化趋势:经济重心已从北方的黄河流域转移到南方的长江流域(或经济重心南移);(2分)出现这一趋势的原因是:北方战乱较多,南方社会相对安定;北方人南迁给南方带来了大量的劳动力,并为南方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工具等;南方自然环境优越;统治者对农业和水利的重视等。(4分,答对任意两点得满分。)
(3)交子;(1分)
(4)生产工具和耕作技术的改进;统治阶级注意调整统治政策,推行有利于农业经济发展的措施;农作物新品种引进并推广种植;重视水利的兴修;商品经济的带动;广大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4分,答对任意两点得满分。)
32.(13分)
(1)元朝。(1分)A.宣政院。B.澎湖巡检司。(2分)
(2)加强了对台湾的管辖,巩固了祖国的东南海防;促进了台湾的开发,使台湾的社会经济发展步入了新的时期;维护了国家统一。(任意1点即得2分)
(3)设置中央机构理藩院;强调民族立法,利用法律协调民族关系。(2分,摘抄材料正确可给分)
(4)尊重各民族的社会习俗和宗教信仰。(2分,摘抄材料正确可同等给分。)册封达赖、班禅;设置驻藏大臣;颁布《钦定藏内善后章程》。(一点1分,任意两点即得2分)
(5)坚决维护国家统一,反对分裂。(言之有理即可,2分)
33.(12分)
(1)鉴真东渡日本,玄奘西行天竺(2分)
(2)造船业,指南针或者航海技术(2分);市舶司(1分)
(3)最远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1分);郑和的远航,不仅增进了中国与亚非国家和地区的相互了解和友好往来,而且开创了西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亚非海上交通线,为人类的航海事业作出了伟大贡献。(2分)
(4)闭关锁国政策(1分);使中国逐渐落伍于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1分)
(5)我们要保持开放与包容的积极心态,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之间的联系与交流,促进各国经济和社会文化的共同发展。(2分,答对任意一点得满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