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液体压强》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液体压强是一个比较抽象,难以理解却又非常重要的概念,它是固体压力压强知识的进一步的深化和拓展,同时,也为以后学习气体压强,浮力的产生的原因等奠定了基础,2011年新的课程标准要求通过实验,探究,了解液体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为了使学生加深理解,获得深刻意义影响,需要在课本p841页演示实验上,增加学生分组探究实验二、学情分析不利因素:学生对一题压强缺乏直观感受,感性经验较少,对液体压强的认识只停留在初级阶段,而液体压强是比较抽象,初三学生抽象思维,往往需要感性经验的支持,所以学生很难理解,有利因素:学生对科学探究的思维程序已经比较熟悉,对实验探究过程中所运用的控制变量法,转换法等科学方法已经能够熟练的运用,对实验现象和实验数据也具备一定的归纳分析能力,这些都为本节课学习提供了基础三、教学方式教法:教师努力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已有的生活经验入手,为学生搭建一个实验探究的平台,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走小步子多台阶,步步深入,进行探究,教师在进行理论分析,加深对液体压强的规律的理解,学法:依靠课前预习空中课中活动课后延伸巩固的学习机制,学生的课前自主预习,课中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小组内的合作和交流,自主设计实验动手实验分析,归纳得出结论等科学探究的过程,课后通过调查,了解液体压强装置和生活中的应用,对所学的知识进行巩固,并为下一课做好四、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液体内部存在压强,以及液体内部压强的方向.2.了解液体压强的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2.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实验的观察,了解液体内部存在压强的事实,知道液体内部不同深度处压强的大小和方向,具有初步的观察能力、分析概括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2.体验和感悟游泳时身体受到水产生的压强,具有对信息有效性作出判断的能力.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在观察实验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2.密切联系实际,提高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和社会的意识.3.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探究活动,保持对自然界的好奇和对科学的求知欲.五、重难点重点:液体压强的特点.难点:用液体压强知识解释实际的现象.六、设计思路设计思路,液体压强是教学的难点,因为学生抽象思维差,对其没有直观的感受,因此,本设计以演示实验和探究实验为基础,通过教师,演示实验和学生,亲自动手做实验,是学生对液体压强活动直观的印象,亲密感受液体压强的方向和大小通过分组实验各小组分析处理实验数据,交流实验结果,基础上掌握液体压强规律,最后联系三峡大坝、潜水服等,巩固液体压强知识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本节设计要突出的重点,探究液体压强的规律方法,通过演示探究等,强化一些潜规则形成的过程,本身既要突出的难点是,用帕斯卡裂桶实验贯穿整节课七、教学过程设计一、引入新课请同学们观看老师演示“帕斯卡裂桶实验”,思考“想想议议”中的问题.带着这样的问题,进入本节内容的学习.二、进行新课让我们一起大声朗读本节课学习目标活动一:体验液体压强的存在老师要求:先默看活动一,然后利用器材完成实验1.向饮料瓶内加满水,橡皮膜的形状有什么变化?2.装满水的气泡,气泡装水前后有什么变化?3.将手插入空塑料袋中,再插入水中,手有什么感觉?思考:以上三个小实验可以说明什么?你还有哪些类似的经验呢?列举一例学生总结,老师引导,液体内部有压强同时液体对容器的底部和侧壁都有压强。最后得出液体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活动二:探究影响液体内部压强大小的因素结合实物和微课认识压强计.[投影]认识压强计.(1)作用:测量液体内部的压强.(2)构造:一侧装有橡皮膜的金属盒即探头、橡皮管、U形玻璃管(内装着色液体)、刻度板、底座.(3)测量原理:当金属盒上的橡皮膜受到压强时,U形管两端的液面出现高度差.压强越大,U形管两边液面的高度差越大.(学生用手轻按橡皮膜,观察高度差变化)猜想:液体内部压强的大小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设计实验请同学们按照教材中的提示明确实验目的.为达到实验目的所要进行的实验操作,所要观察的实验现象,所要记录的实验数据.然后设计数据表格,进行实验.(学生实验,教师巡视指导)深度(cm) 橡皮膜(即探头)的方向 水 盐水压强计 压强计左液面(mm) 右液面(mm) 高度差(mm) 左液面(mm) 右液面(mm) 高度差(mm)3 朝上3 朝下3 朝侧6 朝上9 朝下学生分析实验数据,我们可以得到结论:液体内部朝各个方向都有压强;在同一深度,各方向压强相同;深度增大,液体的压强增大;液体的压强还与液体的密度有关,在深度相同时,液体密度越大(ρ盐>ρ水),压强越大.你明白课前的小实验的道理,实际上这就是“帕斯卡裂桶实验”(播放视频)学生进一步思考:液体压强与液体的重力无关。活动三:解释生活中现象水坝的下部总要比上部建造的宽一些,这是为什么?老师要求:学生回答,还要注意语言准确活动四:挑战提高两只相同的烧杯里分别盛有体积相同的水和酒精,你有哪些方法辨别?比一比谁的方法多。引导学生思考。活动五:课堂小结与反思板书设计(1)液体由于受重力作用及本身的流动性,液体对容器底部和侧壁器都有压强(2)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3)液体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在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4)不同液体的压强还与液体密度有关结束语以上是我将在《液体压强》这一课时上进行授课的总体思路和主要设计,重点、难点确定方面及其怎样突破的基本方法和手段,由于经验有限,还存在上一些不足之处,望大家给予指导和帮助。课后反思关于本课教学中的探究性学习的几点反思:通过这堂大气压强的公开课,让我深深地体会到,成功的利用物理教学中的探究性学习方法上好一堂科学课的成功要点在于:1、引导质疑是学生成功探究的基石。学起于思,思起于疑,疑则诱发探究。2、充分鼓励学生在探讨中的猜想假设。学生的猜想假设或许不成熟,或许有错误,但这表明学生有思想、有见地。“吃一堑,长一智”。学生的思维只有不断锻炼,才会成熟。3、老师要设计有利的情境和过程,把探究活动引向一个明确的方向,教师更应该通过设置适当的活动与任务,使学生投入到真实的情境中去。4、重视课堂中有效的学习要依靠多种不同的教学方法。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