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外…………○…………装…………○…………订…………○…………线…………○…………) (※※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 (…………○…………内…………○…………装…………○…………订…………○…………线…………○…………)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下学期中国历史 人文地理期中检测试卷一、选择题1.(2022七下·余杭期中)城市发展见证了历史变迁。下列古代城市中,作为当时王朝的都城,见证了公园589年中国重归统一的是( )A. 余杭 B. 长安 C. 涿郡 D. 江都2.(2022七下·余杭期中)有位历史老师是个对联迷.他写了许多有关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帝王对联,下列哪一对联是描写唐太宗的( )A 开明君主吸隋训,贞观之治创唐荣B. 武周政治得发展,无字之碑任后评C. 调整政策呈开元,沉淫清色误王国D. 陈桥兵变成君主,黄抱加身显威风3. (2022七下·余杭期中)唐太宗、高宗时,“各国或派使臣来朝见进贡,或送子弟到长安留学,以及民间的自由往来,……域外交通,非常发达”。材料陈述的是( )A. 诸子百家争鸣 B. 大运河的开通 C. 中外交流频繁 D. 都市生活繁华4. (2022七下·余杭期中)下面两幅图是唐朝出现的新型工具。它们运用于( )A. 农业 B. 工业 C. 商业 D. 交通5.(2022七下·余杭期中)为了提高行政效率,加强中央集权,唐太宗在国家政治体制方面继续完善了 ( )A. 三省六部制 B. 行省制度 C. 郡县制 D. 册封制6.(2022七下·余杭期中)使唐朝由盛转衰的标志性事件的是 ( )A. 玄武门之变 B. 黄巢起义 C. 安史之乱 D. 宦官专权7.(2022七下·余杭期中)2分)朱熹说:“本朝鉴五代藩镇之弊,遂尽夺藩镇之权。兵也收了,财也收了,赏罚刑政,一切收了。”这段话说明( )A.中央集权得到进一步加强 B.地方政府进一步收回财权C.政治和儒家思想紧密结合 D.藩镇割据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8.(2022七下·余杭期中)元朝统一全国后,为加强对东南沿海岛屿的管理而设立的机构是 ( )A. 澎湖巡检司 B. 市舶司 C. 海关 D. 宣政院9.(2022七下·余杭期中)油条是我国的传统食物,其中油条俗称“油炸桧”,意思是油炸秦桧。这样的名称,表达了后人对哪位历史人物的痛惜、怀念和敬仰之情( )A.寇准 B.文天样 C.杨家将 D.岳飞10.(2022七下·余杭期中)两宋“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所达到的高度,在中国整个封建社会历史时期内是座顶峰”。下列史实不能说明这一观点的是( )A.城市商品经济高度繁荣 B.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到巩固C.重文轻武,士人地位较高 D.对外开放,海外贸易兴盛11. (2022七下·余杭期中)公元628年的秋天,一位僧人从长安出发,开始了茫茫的西行之旅……19年的时间,5万多里的行程,大唐,西域,中亚和印度,100多个国家见证了他的身影,这位唐代僧人是( )A.释迦牟尼 B.鉴真 C.法显 D.玄奘12.(2022七下·余杭期中)唐诗内容丰富,风格多样,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其中反映了中外交往的诗句是( )A.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B.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C.日本晃卿辞帝都,征帆一片绕蓬壶 D.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13. (2022七下·余杭期中)A、C、D、①、②五点中,位于西半球的是( )A.A、C、D、①、② B.C、D、①、② C.A、D、①、② D.A、C、D、①14. (2022七下·余杭期中)关于北方地区主要生态环境问题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东北三省湿地面积锐减 B.华北平原春旱严重C.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 D.华北平原灌溉水源充足15. (2022七下·余杭期中)下列关于我国省级行政单位的说法,正确的是( )A.新疆面积最大,大力发展灌溉农业B.内蒙古跨经度最广,降水量自西向东逐渐减少C.广东有我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D.广西主体少数民族是我国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读“一带一路”示意图,回答16—17题16、(2022七下·余杭期中)“一路”经过的甲地区,气候湿热,最适宜种植的粮食作物是 ( )A、小麦 B、玉米 C、水稻 D、青稞17. (2022七下·余杭期中)“一带”经过的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国家是( )A、美国 B、澳大利亚 C、巴西 D、俄罗斯读印度略图,回答18—19题18. (2022七下·余杭期中)根据图中的资源分布情况分析,适宜发展钢铁工业的城市是 ( )A、① B、② C、③ D、④19. (2022七下·余杭期中)不能直接从此图中直接获得的信息是( )A、印度三面环海 B、印度纬度较低 C、 印度煤、铁、猛资源丰富 D、印度人口众多20. (2022七下·余杭期中)俄罗斯大部分地区冬季寒冷而漫长的原因是( )A、海拔高 B、纬度高 C、在南半球 D、距海洋远二、非选择题21. 如图为黄河、长江水系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1)黄河上游主要流经我国地势第_______阶梯,是黄河水能资源集中的河段。上游被称为“塞上江南”的平原是________(填字母)。(2)黄河中游流经土质疏松的________(地形区)。经长期破坏,地面失去保护,一遇暴雨大量泥沙沿着大大小小的支流汇入黄河。黄河下游平原地区支流少,流域面积狭小的原因是_______。(3)长江和黄河干流都流经的省级行政单位是: ( ) A.青、藏 B.青、甘 C.川、藏 D.青、川(4)河流⑤是长江最大的支流,该河流的名称是________。(5)水利枢纽④是_________。(6)长江、黄河共同的生态问题有__________(一例即可)。(7)我国目前启动了天然林保护工程,它将对长江和黄河可能产生的影响是 ( ) A.流域面积增大 B.水能蕴藏量增加C.河流含沙量减少 D.河流径流量增加22.(2022七下·余杭期中)某地等高线地形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1)描述该图区域内的地势特点__________。(2)①②两条小河,水流比较缓的是__________。(3)若B山顶气温为20℃,仅考虑海拔因素,则A山顶气温为___________。(4)根据图上提供的信息,说说乙地发展成为城镇的有利条件有哪些?_________________(一条即可)(5)在此图中画出河流②的流向。(6)王先生是一位徒步旅行者,某日在A山顶附近游玩时迷了路,请你帮他想一种顺利回到甲地的办法。(7)若图中所示地区位于我国东南沿海地区,乙城镇所建的工厂严重影响了B山顶景区的空气质量,那此时是__________(季节)。23.(2022七下·余杭期中)阅读材料,回答问题。两宋时期,中国境内有辽、西夏、金等少数民族政权并立,各民族在碰撞中走向交融。材料一 下图是两宋时期政权并立示意图图片(1)请写出材料一图中的①、②分别代表的政权。依据示意图指出该阶段的历史发展趋势。材料二: 1005年,辽宋议和,辽朝撤兵,宋朝给辽岁币,史称澶渊之盟。(2)材料一中的辽是由哪个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根据材料二,指出“澶渊之盟”的主要内容有哪些?你认为应该怎样评价“澶渊之盟”?材料三 自契丹侵取燕蓟(今北京市宛平县)以北,拓跋(党项族)自得灵夏以西,其间所生英豪,皆为其用。得中国(指中原)土地,役中国人力,称中国位号,仿中国官署,任中国贤才,读中国书籍,用中国车服,行中国法令。是二敌(指辽、西夏)所为,皆与中国等(相同;一样)。(3)从材料三中找出辽和西夏在哪些方面仿效中原王朝?这些仿效措施在当时起了什么作用?24.(2022七下·余杭期中)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国家根本,仰给东南。 ﹣﹣《宋史》材料二:南宋谚语:“苏湖熟,天下足。”材料三:2016年4月24日,“华光礁1号沉船特展”在南京博物院开展,吸引了众多观众前来参观,“华光礁1号”是我国考古工作者在西沙群岛的远海地区发现的第一艘古船。据考证,“华光礁1号”当时是从福建泉州港出发,船货均为南宋外销瓷器,最终在西沙群岛沉没。这意味着,沉船行驶在向西的“海上丝绸之路”航线上,前往东南亚甚至更远的地方。专家认为,“华光礁1号”古沉船遗址及出土文物,记载着古代中国与周边国家友好往来的历史,标志着中国人开创了“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先河,促进了世界文明的发展。 ﹣﹣摘编自2016年4月25日中国新闻网(1)材料一反映了我国经济发展的什么现象?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有哪些?(2)材料二的谚语说明哪个地区已经成为全国的粮仓?(3)根据材料三南宋外销瓷器,请写出这些物品的著名产地之一?(4)根据材料三你认为宋代海外贸易繁荣的原因有哪些?(5)材料中的“海上丝调之路”什么时期进入鼎盛?这条航线的开辟有何重大历史意义?25.(2022七下·余杭期中)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如图1。材料二:材料二:水国寒消春日长,燕莺催促花枝忙。风吹金榜落凡世,三十三人名字香。——唐 周匡物《及第谣》材料三:如图2。材料四:每当人们在中国的文献中查找一种具体的科技史料时,往往会发现它的焦点在宋代,不管在应用科学方面还是在纯粹科学方面都是如此,……中国的科技发展到宋朝,已呈巅峰状态。在许多方面实际上已经超过了18世纪中叶工业革命前的英国或欧洲的水平。————(英国)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1)材料一展现的是唐朝出现的哪两种新农具?材料二体现了我国古代史上的哪种选官制度?这种制度诞生的标志是什么?(2)材料三是哪一朝代的地图?为对辽阔的疆域进行有效管辖,这一朝代实行了哪种行政区划和管理的制度?(3)根据材料四,概括作者关于宋代科技发展的观点。结合史实说明此观点的合理性(至少两例)。答案解析部分一、选择题1—5:BACAA 6—10:CAADB 11—15:DCBDA 16—20:CDADB二、非选择题21. (1)一、二;CD;(2)黄土高原;地上河;(3)D;(4)汉江;(5)三峡;(6)水土流失;(7)C。解:(1)黄河上游主要流经我国地势第一、二阶梯,上游被称为“塞上江南”的平原是C宁夏平原和D河套平原;(2)黄河中游流经土质疏松的黄土高原。经长期破坏,地面失去保护,一遇暴雨大量泥沙沿着大大小小的支流汇入黄河。黄河下游平原地区支流少,流域面积狭小的原因是下游是地上河。(3)长江和黄河干流都流经的省级行政单位是青海省和四川省,其简称分别是青、川或蜀;(4)河流⑤是汉江,是长江最大的支流。(5)水利枢纽④是三峡,位于我国地势第二阶梯与第三阶梯的交界处。(6)长江、黄河共同的生态问题有水土流失、水污染等。(7)我国目前启动了天然林保护工程,会使长江和黄河的含沙量减少。22.(1)西北高东南低;(2)②;(3)17℃;(4)地形平坦;(5)如图:(6)顺着山谷中①河流的水流方向行走可回到甲地;(7)夏季。解:读图可知,(1)图中没有指向标,根据“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判断方向,该图区域内的河流自西北流向东南,其地势特点是西北高东南低。(2)等高线密集表示坡陡,等高线稀疏表示坡缓,②处等高线稀疏,故②小河水流比较缓。(3)根据题意,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约下降0.6℃,若B山顶(1030米)气温为20℃,仅考虑海拨因素,则A山顶(1530米)气温为20﹣(1530﹣1030)÷100×0.6=17℃。(4)读图可知,乙地发展成为城镇的有利条件有地形平坦,水源充足,交通便利。(6)一般河流处,都有村落,故王先生可以顺着山谷中①河流的水流方向行走可回到甲地。(5)图中河流②的流向是自西北流向东南方向。(7)若图中所示地区位于我国东南沿海地区,B山顶景区位于乙城镇的西北方向,所建的工厂严重影响了B山顶景区的空气质量,那此时是夏季,因为我国夏季刮东南季风。故答案为:23.(1)政权:①辽;②金。趋势:由民族政权并立到统一。(或者国家由分裂到统一)(2)契丹族。辽朝撤兵,宋朝给辽岁币。澶渊之盟一方面加重北宋人民的负担,另一方面辽宋之间保持和平局面,有利于双方的经济文化交流,促进民族交融。(3)措施:①逐渐学会农耕生活;②学习中原文化,任用汉人当官;③仿照汉人的政治制度;④用汉族人制定的律令;⑤仿用汉人的车马、服饰。作用:开发了我国的边疆地区,促进了经济文化的交流和民族的交融。 24. (1)经济重心南移。原因:南方社会相对安定;北方人口南迁带来了大量的劳动力以及先进的生产工具和技术;南方自然资源丰富,自然条件优越;南北方人民的辛勤劳动。(任意两点即可)(2)太湖流域。(3)产地:河北定窑、河南汝窑、景德镇。(答出一地即可)(4)经济重心南移,宋代经济繁荣;造船技术发展和航海技术的进步,指南针的发明和应用;宋政府鼓励海外贸易设立市舶司。(5)朝代:元朝。意义:使中外经济、文化和科技进一步发展起来或促进了世界文明的发展。(其他答案符合题意也可)25. (1)曲辕犁、筒车。科举制。隋炀帝时创立进士科。(2)元朝。行省制。(3)观点:宋代是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高峰。理由:①活字印刷术发明;②指南针应用于航海事业;③火药广泛用于军事上。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