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沈阳市沈河区2012-2013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学业水平模拟考试试题(10科10份,无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辽宁省沈阳市沈河区2012-2013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学业水平模拟考试试题(10科10份,无答案)

资源简介

2013年沈河区高中学业水平模拟考试2
信息技术试卷
(本试卷分为I、II两卷,满分100分,答题时间为50分钟。)
卷Ⅰ 选择题
注意事项:
1.卷Ⅰ为考试必答试卷。
2.答卷Ⅰ前,考生务必将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涂写在答题卡上。
3.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不能答在试卷上。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1.以下对信息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
A.信息是一种资源 B.信息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C.信息不会过时 D.信息离不开载体
2.我国古代常采用信鸽、烽燧、驿站等方式传递信息。下列与烽燧传递信息的途径相似的是 ( )
①交通信号灯 ??②电子邮件? ?③轮船旗语 ???④手机短信
A.①③ B.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3.学校响起的铃声,不能表达下列信息含义的是 ( )
A.上课了 B.下课了 C.熄灯就寝了 D.书店降价了
4.一同学要搜索歌曲“Yesterday Once More”,他访问Baidu搜索引擎,键入关键词( ),搜索范围更为有效。
A.Yesterday Once More B.Yesterday C.Once D.More
5.2013年辽宁省全运会志愿者训练基地为了管理的方便,为每个参训人员编制唯一的号码,该过程属于 ( )
A.信息的编码 B.信息的表达 C.信息的存储 D.信息的采样
6.在Word软件中,若想突出显示选定的文字,应使用下列哪个按钮? ( )
A. B. C. D.
7.在采集一段音频数据时,仅提高采样频率将 ( )
A. 降低该音频的音质 B. 提高该音频的音量
C. 降低该音频的量化位数 D. 增加该音频的存储量
8.由于不是每个人都有海洋实地探险的机会和条件,因此游戏公司开发了各种3D探险游戏,满足人们到世界各地探险的愿望。3D探险游戏中主要用到的信息技术是 ( )
A. 科学计算 B.虚拟现实技术 C.人工智能技术 D.数字地球
9.人们对于信息资源的管理方法是多种多样的。目前很多网站都提供同学录或网络日记功能,便于同学们对自己的信息资源进行管理;同学们也可以利用 Word 或 Excel 制作同学录或编写日记管理自己的信息;还可采用最传统的方式,把日记或自己需要管理的信息写在纸质本本上。从上面的例子来看,目前同学们认为信息资源的管理方式大致可分为 ( )
A. 纸质管理、数字化管理 B. 文件管理、数据库管理
C. 人工管理、文件管理和数据库管理 D. 纸质管理、文件管理和数据库管理
10.下图是一个用Access软件创建的数据表,记录了某班学生的体检情况。以下有关该数据表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 “出生年月”字段的类型是“数值型” B. 该表共有5个字段
C. 该表共有27条记录 D. 删除一条记录后,记录数为50
11.下列哪一选项,使得人类在信息传递方面首次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 )
A. 语言的产生和使用 B. 文字的发明和使用
C. 造纸术和印刷术的发明和应用 D. 电报电话的发明和应用
12.下图是某用户撰写电子邮件时的部分设置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该邮件能自动获得一个回执
B.单击“发送”按钮,收件人能立即收到邮件
C.单击“发送”按钮,该邮件将于10月2日10时自动发送
D.单击“发送”按钮,收件人能立即收到邮件,并将于10月2日再次收到该邮件
13.针对青少年学生在使用网络过程中所出现的一些问题,团中央、教育部等部门专门发布了 ( )
A.《信息系统安全条例》 B.《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
C.《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 D.《计算机安全保护管理办法》
14.某生为删除学校档案中的不良记录,侵入校园网络系统,结果受到了严厉处罚。该事件说明了 ( )
A. 学生档案不宜通过网络存取
B. 随着国际互联网的扩展与延伸,有关网络的伦理道德问题逐渐凸现
C. 信息消费有偿意识淡薄,损害正常商业秩序
D. 人机交往频繁导致人际现实接触减少,从而使人们之间的感情联系淡薄
15.计算机感染病毒后,肯定不能清除病毒的措施是 ( )
A. 升级杀毒软件并运行 B. 强行关闭计算机
C. 找出病毒文件并删除 D. 格式化整个硬盘
卷Ⅱ 非选择题
注意事项:
1.卷Ⅱ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必修模块试题和第二部分选修模块试题。其中第一部分为必答内容;第二部分为选答内容,考生选择一个选修模块作答,多答不累加计分。
2.答卷Ⅱ前,考生务必将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写在答题纸的密封位置。
3.每题做出答案后,用圆珠笔(或碳素笔)把答案写在答题纸的相应位置,不能答在试卷上。
第一部分 必修模块试题
二、综合应用题(本大题共5题,共25分)
高二新学期开学之前,某校采用网上选课的方式,由同学们自由选择新学期信息技术课的课程。图一是该选课平台导出的选课人数统计表。该网上选课平台还记录了各位同学的基本信息和联系方式。
(图一)
16.图一中B10单元格表示的是所有班级选择“模块一”的人数之和,其值为67。那么所有班级选择“模块三”的人数之和是 。
17.图一中计算单元格B10的值用到的计算公式是=SUM(B4:B9);单元格G4是表示高二(1)班选修各模块人数总和,写出一种计算单元格G4的值的公式 。
18.表格数据的图形化表达类型有柱形图、饼图、折线图等,图二中能清楚地表示各个选修模块人数占所有人数的百分比的图形的序号是 。
(图二)
19.利用计算机可以减轻人的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例如,图一统计表中,若想找出各个班级中选择模块最多的人数是多少,可以逐个单元格手工查找,也可以使用 函数快速查找。
20.因为每个选修模块的班型限制在66人,所以有两个模块的报名需要调整。如果你做为负责人,有哪些方法,能以最快的速度通知需要调整的同学?
第二部分 选修模块试题
【选修模块:算法与程序设计】
三、判断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对的打√号,错的打×号)
1.关系表达式的运算结果为布尔值true或false。 ( )
2.表达式“90”+“100”的值为是“199”。 ( )
3.算法的执行步骤必须是有限的。 ( )
4.赋值语句中的“=”与数学中的“=”作用是相同的。 ( )
5.解析算法的关键在于用数学表达式描述客观事物之间的关系。 ( )
四、实践分析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20分)
校园举办歌手大奖赛,有20位评委负责评判,打分的上限是10分。统计选手得分时,去掉一个最高分,再去掉一个最低分,然后取评委打分的平均值作为选手的最终得分。根据上述规则,信息小组设计了计算选手得分的程序。下面是计算选手得分的核心程序段。
’d数组中存放了20位评委的打分
smax=0:smin=10: score=0
For i =1 to 20
score= score+d(i)
IF
IF d(i) Next i
score=(score - smax - smin)/18
Textl.Text=smax
Text2.Text=smin
Text3.Text=score
请认真分析任务和程序段,完成下列题目。
6.程序段中出现的Text3是 类型的控件。
7.在设计用户界面时,要在启动计算过程的按钮上显示“计算”二字,应该将按钮的“ ”属性值设置为“计算”。
8.为精确地计算选手的最后得分,变量score的数据类型应定义为 。(选填“A”或“B”)
A.double B.integer
9.程序执行过程中,程序段中虚线框内的代码将执行 _次。
10.请补全虚线框内相应的程序。
【选修模块:多媒体技术应用】
三、判断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对的打√号,错的打×号)
1.扩展名为.bmp的图像是位图图像,扩展名为.gif的图像是矢量图像。 ( )
2.多媒体与流媒体是同时发展的。 ( )
3.网络上的视频主要是以流媒体方式从视频服务器传送到用户计算机上进行播放的。 ( )
4.形状渐变动画只能应用于未组合的图形或文字图形打散后的对象。 ( )
5.若要使用计算机对各种媒体进行加工处理,必须将该媒体转化为数字形式。 ( )

四、实践分析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20分)
关晶同学要创作一个多媒体作品。确定作品主题,进行规划设计后,她开始收集、加工处理素材,最后用非线性集成工具来集成多媒体作品。图三中是所收集素材的部分文件夹和文件。
(图三)
6.写出图三中的音频文件的文件名 (含扩展名或后缀)。
7.图三中素材文件:为一个大桥背景图片,需要增加文字“沈阳新景”。若使用Photoshop软件进行处理,应使用 添加文字?
8.若想要文字“沈阳新景”具有浮雕、阴影效果,应通过图四中 项进行设置?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图四)
9.她用非线性集成工具Dreamweaver或者PowerPoint来集成多媒体作品。若在某页面内插入图三中的视频文件,她可以执行操作选项如下:
A.插入→媒体→插件; B.插入→影片与声音→来自文件;
C.保存; D.确认;
E.选择视频文件; F.选择插入位置。
请你选择一种软件,用字母列出正确的操作顺序。(两种软件选择一种即可)
Dreamweaver
PowerPoint
10.根据你的经验并结合本题,请你设计一个《多媒体作品评价表》,用来对关晶同学的作品进行评价。评价表至少要包含四项打分项。
评价内容
评分星级
☆☆☆
☆☆☆
☆☆☆
☆☆☆
【选修模块:网络技术应用】
三、判断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对的打√号,错的打×号)
1.因特网上的FTP服务是文件传输服务。 ( )
2.交换机属于网络通信设备。 ( )
3.IP电话使用分组数据变换技术。 ( )
4.依据IPv4标准,192. 168. 10. 25属于B类lP地址。 ( )
5.开放系统互联参考模型( OSI)中的第三层是物理层。 ( )
四、实践分析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20分)
信息小组的计算机(名为git)上安装了开发软件,教师机(名为teacher)中的resource共享文件夹里存储着素材资源,两台计算机在同一个工作组内。信息小组将在这个环境里开发校园文化网站。请分析任务,完成下列题目。
6.按照软件工程的思想,开发网站的流程是规划、设计、 、发布和管理。
7.使用 能有效地定位页面元素,设计出布局合理的网页。(选填“A”或“B”)
A.复选框 B.表格
8.编写好的ASP脚本程序在 运行。
9.在信息小组的计算机上使用教师机中的素材,其操作过程是:打开“ ”窗口,双击“同一工作组计算机”中名为“teacher”的计算机图标后,进入教师机,再双击resource文件夹,使用相关素材。
10. html语句“沈河教育网”的功能是 。
【选修模块:数据管理技术】
三、判断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对的打√号,错的打×号)
1.数据管理技术发展的第二个阶段是文件系统。 ( )
2.在关系型数据库中,主键是一个字段。 ( )
3.空值( NULL)表示未定义的值,而不表示空字符或零。 ( )
4.实体――关系(E-R)图中,用矩形表示实体。 ( )
5.日期型数据的长度是10个字节。 ( )
四、实践分析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20分)
学校设计了学生表S(学号,姓名,性别,联系方式)、课程表C(课程号,课程名,教师)、选课表SC(课程号,学号,成绩)三个关系表。信息小组要以这三个关系表为基础建立数据库,开发“学生学习信息管理系统”。
请分析任务,完成下列题目。
6.实现表S和表SC联系的字段是“ ”。
7.表C中“课程号”字段的数据类型应为 。(选填“A”或“B”)
A.备注型 B.文本型
8.在录入学生信息数据时,如果“联系方式”项的数据以手机号码格式输入,那么在定义表结构时,需要设置表S中“联系方式”字段的“ ”属性。
9.把“学生学习信息管理系统”中学号为“20100115”的学生姓名更改为“张明”,相应的SQL语句为:
S SET姓名='张明' WHERE学号='20100115'
10.请画出“学生学习信息管理系统”中学生表S、课程表C和选课表SC三个数据表的实体-关系图。
2013年沈河区高中学业水平模拟考试化学试卷(二)
第Ⅰ卷 选择题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Na:23 Al:27 Fe:56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5小题,每小题4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实验室盛装浓硫酸的试剂瓶应贴有的安全使用标识是

A B C D
2.人们在认识事物时可以采取多种分类方法。下列关于Na2CO3的分类不正确的是
A.化合物 B.氧化物 C.碳酸盐 D.钠盐
3.光纤通讯是光作为信息的载体,让光在光导纤维中传输,制造光导纤维的基本原料是
A.铜   B.钢 C.石英 D.铝
4.下列关于1 mol/L NaCl说法正确的是
A.1 L该溶液中含有58.5 g NaCl
B.从1 L该溶液中取出0.5 L后,剩余NaCl溶液的浓度为0.5 mol/L
C.该溶液中Na+的浓度为0.5 mol/L
D.称取58.5 g NaCl固体溶于1 L水中,即可配制成1 mol/L NaCl溶液
5.下列实验操作错误的是
A.进行分液操作时,分液漏斗中下层液体从下口放出 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
B.进行蒸馏操作时,应使温度计水银球靠近蒸馏烧瓶支管口处
C.进行分液操作时,应选择有机萃取剂,且萃取剂的密度必须比水大
D.进行蒸发操作时,不能使混合物中的水分完全蒸干
6.下列物质的保存方法正确的是
A.氢氟酸用玻璃试剂瓶保存
B.漂白粉可露置于空气中保存
C.浓硝酸保存在棕色细口瓶中
D.少量金属钠保存在冷水中
7.下列各图所示的分子结构模型中,分子式为CH4的是
A B C D
8.下列实验方法正确的是
A.用NaOH溶液鉴别FeCl3溶液和Fe2(SO4)3溶液
B.用丁达尔效应鉴别碳酸溶液和硅酸溶胶
C.用焰色反应鉴别KCl和KNO3
D.用澄清石灰水鉴别SO2和CO2
9.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钠与水反应:Na+H2O = Na++OH―+H2↑
B.铁与硫酸铁溶液反应:Fe+Fe3+ = 2Fe2+
C.氢氧化镁与稀盐酸反应:Mg(OH)2+2 H+ = Mg2++2H2O
D.碳酸氢钠溶液中滴入氢氧化钠溶液:OH―+= H2O+CO2↑
10.下列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情况符合右图的是
A.酸与碱的中和反应
B.石灰石高温分解反应
C.镁和盐酸的反应
D.氧化钙和水反应
11.为了鉴别某白色纺织品的成分是蚕丝(蛋白质)还是人造丝(合成纤维),可选用的方法是
A.滴加酒精 B.灼烧 C.滴加食盐水溶液 D.滴加食醋
12.下列4组等质量的铁与过量的盐酸在不同条件下反应,反应速率最快的是
组别
c(HCl)(mol/L)
温度(℃)
状态
A
2.0
30
块状
B
2.5
30
块状
C
2.0
50
粉末状
D
2.5
50
粉末状
13.下列反应不属于取代反应的是
A. CH4+Cl2CH3Cl+HCl
B.
C.CH3CH2OH+CH3COOH CH3COOCH2CH3+H2O
D.CH2===CH2+HBr → CH3CH2Br
14.下列有关环境保护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含氮、磷化合物的生活污水大量排放可使水体富营养化
B.各国工业大量排放二氧化硫是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
C.劣质装修材料中的甲醛、苯、氡气等对人体有害
D.废旧电池中的汞、镉、铅等重金属盐对土壤和水源会造成污染
15.下列不符合绿色化学要求的是
A.煤的净化技术 B.用铜与浓硫酸制备硫酸铜
C.废电池的回收 D.对废水、废气、废渣进行严格处理
第Ⅱ卷 非选择题
二、必考题(本题包括3个小题,如无特殊说明,每空均为2分,共25分)
16.(4分)铝热反应在工业上有广泛应用:2Al + Fe2O3 2Fe + Al2O3 。在该反应中,作为氧化剂的物质是 (填化学式),作为还原剂的物质是 (填化学式)。
17.(12分)某化学实验小组同学利用如图装置制备氨气,并探究氨气的性质(部分仪器已略去)。
请回答:
⑴实验室制备氨气的化学方程式为 。
⑵收集氨气时,请你选择氨气的进气口(“a”或“b”)____,并说明选择的理由: 。
⑶若观察到装置B中的烧瓶内产生了红色喷泉,则说明氨气具有的性质是 。(4分)
⑷为防止环境污染,如图装置(盛放的液体均为水)可用于吸收多余氨气的是 (填序号)。
18.(9分)下图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表中的①~⑧中元素,用元素符号或化学式回答:

周期
ⅠA
ⅡA
ⅢA
ⅣA
ⅤA
ⅥA
ⅦA
0










⑴在这些元素中,化学性质最不活泼的元素符号为 。(1分)
⑵这些元素中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中,酸性最强的是  ,碱性最强的是 ,呈两性的氢氧化物是 (填化学式)。
⑶写出⑤的氢氧化物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三、选考题(本题包括《化学与生活》和《化学反应原理》两个模块,每个模块15分;请任意选择其中一个模块做答,否则只能以所答的前一个模块计分)
19. 《化学与生活》模块(15分)
⑴材料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物质基础,而化学是材料科学发展的基础。下列材料中属于合成高分子材料的是????? ???????(填字母)。(1分)
A.淀粉  B.棉花     C.蚕丝 D.塑料
⑵保持洁净安全的生存环境已成为全人类的共识。在二氧化碳、二氧化硫、氟氯烃中,引起温室效应的主要是 ,造成臭氧层空洞的主要是 ,形成硫酸型酸雨的主要是 。(每空2分,共计6分)
⑶下表是某品牌方便面包装上的部分说明。(每空2分,共计8分)
品 名
××方便面
部分配料
① 食盐 ② 姜黄 ③ 牛肉 ④ 脱水菠菜等
保质期
六个月(置于阴凉干燥处)
生产日期
标示于包装外袋上
上表所列配料中,属于调味剂的是  (填序号,下同),属于着色剂的是  ,富含维生素的是____,富含蛋白质的是____。
20. 《化学反应原理》模块(15分)
⑴(4分)能源是影响全球经济和生活的首要因素。已知下列热化学方程式:
① H2(g)+ O2(g)== H2O(l) △H = -285 kJ / mol
② H2O(g)== H2(g) +  O2(g) △H = +241.8 kJ/mol
③ C(s)+ O2(g)== CO(g) △H = -110.4 kJ / mol
④ C(s)+ O2(g)== CO2(g) △H = -393.5 kJ / mol
上述反应中属于放热反应的是 (填序号),如果完全燃烧2 g H2生成液态水,那么放出的热量为 kJ。
⑵(6分)一定条件下,反应N2(g)+3H2(g) 2NH3(g ) 在10L的密闭容器中进行,测得2min内,N2的物质的量由20mol减小到8mol,则2min内N2的反应速率为 ,当该反应达到化学平衡时,则其平衡常数表达式为 。
⑶(5分)25 ℃时,有浓度均为0.10 mol/L的乙酸、乙酸钠两种溶液。请回答:两种溶液中,c(H+) < c(OH-)的是 (填“乙酸”或“乙酸钠”),其原因是 (用离子方程式表示)。两种溶液等体积混合后溶液显酸性,混合后溶液中各种离子的浓度由大到小依次为 。
2013年沈阳市沈河区高中学业水平测试模拟题 (二)
历 史
注意事项:
1.本试题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第Ⅰ卷为选择题,60分;第Ⅱ卷为非选择题,40分;共100分。考试时间为50分钟。
2.答卷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考试科目涂写在答题卡和答题纸上。
3.第Ⅰ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都必须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ABCD)涂黑,如需改动,必须先用橡皮擦干净,再改涂其他答案。第Ⅱ卷试题答案写在答题纸上。
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 选择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王国维说:“欲观周之所以定天下,必自其制度始矣。周人制度之大异于商者,一曰立子立嫡之制,由是而生宗法及丧服之制,并由是而有封建子弟之制、君天子臣诸侯之制。”材料认为周代宗法政治的典型特征是
A.嫡长子继承制 B.礼乐丧葬制
C.婚娶联姻制 D.功臣分封制
2.某同学为“古罗马的政治文明”的课题作了一个幻灯片提纲,你认为其中哪一项应该修改?
3.近代欧洲某国宪法规定:皇帝有权召集、召开联邦会议和帝国会议;首相主持帝国政府,只对皇帝负责不对议会负责;联邦议会不能自行通过任何一项对政府不利的法案这些规定表明该国
A.实行君主立宪制 B.首相没有任何权力
C.皇帝统而不治 D.联邦议会掌握国家最高权力
4.“美国1787年宪法改变了邦联时期国家机器软弱无力的状况,解决了战后一系列问题,巩固了新生的美利坚合众国,促进了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材料反映出美国1787年宪法
A.确立了联邦制,加强了中央集权
B.协调了大州与小州的矛盾
C.协调了美国南北矛盾
D.中央政府的构建采用三权分立原则,避免了独裁
5.“飘飖故国迭痍疮,白骨哀鸿不忍望。志士三千凝血肉,磷烟一夜举刀枪。旌扬绿野寻民主,都建金陵废帝王。大义当时如号角,吹开晓雾现朝阳。”此诗描述的历史事件是
A.太平天国运动 B.辛亥革命
C.北伐战争 D.挺进大别山
6.报纸既是时代的晴雨表,也是历史的风向标。右图报道的头条新闻对当时民主革命的深远影响是
A.揭开了战略反攻的伟大序幕
B.宣告国民党政府统治被推翻
C.表明国民党军队被彻底消灭
D.标志着全国获得完全的解放
7. 改革开放后,中央政府根据一些地区的历史和现状设立了特区。下列两幅图片所示两个特区最主要的区别是 A.文化传承不同
B.政治体制不同
C.经济模式不同
D.生活方式不同
8.孔子在继承和发展其前人“和同之辩”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的思想,这一充满着朴素的辩证法智慧的主张,对推动人类的和平与发展,构建和谐世界,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在建国初期的外交中,体现这一理念的是,
A.一边倒 B.求同存异
C.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D.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9.如果你选用如下图片进行研究性学习,那么应确定的研究主题是


宋针铺商标及铜版 北宋“交子” 《清明上河图》局部 南宋海船
A.宋代国家统一 B.民族政权并立
C.宋代商业繁荣 D.宋代民族融合
10.新航路的开辟对欧洲社会发展产生的最深刻的影响是
A.使欧洲贸易中心发生转移 B.推动了海外殖民据点的建立
C.促进了西欧资本主义的发展 D.加强了欧洲与世界的联系
11.“大工业创造了现代化的世界市场,首次开创了世界历史,因为它使每个文明国家以及这些国家中每一个人的需要的满足都依赖于整个世界,因为它消灭了以往自然形成的各国的孤立状态。”这段话的作者认为
A.世界各国的孤立有利于大工业的发展 B.大工业不利于世界市场的形成
C.世界市场的形成促进了历史的进步 D.工业革命促进了整体世界的形成
12.面对经济大危机,美国总统罗斯福曾说:“(政府)如果对老者和病人不能照顾,不能为壮者提供工作……听任无保障的阴影笼罩每个家庭,那就不是一个能够存在下去,或者应该存在下去的政府。”这段话预示罗斯福政府将
A.发动农业集体化运动   B.推行自由放任政策
C.推行企业国有化政策  D.建立社会保障制度
13.《中国对外开放的新里程碑》载:“如果说1971年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从此登上政治大舞台,那么,30年后,……标志中国全面融入世界经济主流。”“标志中国全面融入世界经济主流”的事件是
A.确立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
B.亚太经合组织首脑非正式会议在上海召开
C.中国成为世界贸易组织的成员
D.中国在朝鲜核问题六方会谈中发挥重要作用
14.《西方文明史》中写道,二战结束后,“在人类积极向上的精神鼓舞下,在良好的经济发展趋势影响下,欧洲产生了一种轻快的、充满生机的和富有创造性的文明……”。下列各项中最符合这种“文明”的行为是
A.接受马歇尔计划 B.参加经互会
C.加入北约组织 D.成立欧共体
15.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开始朝着区域集团化方向发展,由此诞生了一系列形式多样的经济区域组织。美国以成员国身份参与的经济组织有
①亚太经济合作组织 ②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③北美自由贸易区 ④欧洲联盟
A.①② B.①③ C.①②③ D.②③④
16.南宋著名文人、政治家周必大在给朋友的信中记录了这样的事:“近用沈存中法,以胶泥铜版移换摹印,今日偶成《玉堂杂记》二十八事。”信中所说的“沈存中法”是指
A.造纸术 B.雕版印刷术
C.活字印刷术 D.指南针
17.马丁·路德宣称:“世俗权力是受上帝的委托来惩治奸邪,保护善良的。我们应当让世俗政权在整个的基督教世界中执行它的职务,不要加以任何阻碍。无论什么人,不管他是教皇、主教、传教士,或是修士、修女,世俗权力都有权来管他。”对此理解最全面的是
A.世俗政权主持宗教仪式 B.教会有权解释《圣经》
C.消除了教皇与世俗的隔阂 D.国家政权应该高于教会
18.1791年,法国国民公会投票通过决议,为大革命的象征卢梭树立雕像,并授予“自由的奠基人”的称号,卢梭受此推崇是因为他
①主张君主立宪 ②宣传主权在民 ③倡导天赋人权 ④提出三权分立
A.①② B.②③ C.①②④ D.①③④
19.贝多芬是欧洲音乐界承前启后的著名音乐家,其音乐风格经历的变化是
A.从浪漫主义到古典主义   B.从古典主义到浪漫主义 
C.从古典主义到现代主义   D.从现代主义到古典主义
20.有学者认为,近代中国资产阶级维新派和革命派的主张“殊途同归”。“同归”是指两派都致力于
A.实行三民主义    B.实行君主立宪
C.推动民主进程    D.建立共和政体
第Ⅱ卷 非选择题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21题13分,第22题14分,第23题13分,共40分。
21. (13分)在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以古代中国和古代希腊为代表的东西方文明曾经彼此交融、相映生辉。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唐朝时三省分工明确:中书省掌决策,负责草拟和颁发皇帝诏令;门下省掌审议,负责审核政令;尚书省“事无不总”,负责执行政令。三省长官都是宰相,相权一分为三。
材料二:军国大计,罔不总揽,自雍、乾后百八十年,威命所寄,不于内阁而于军机处,盖隐然执政之府矣。
——《清史稿》
材料三:公民大会最重要的程序就是就某些议案展开辩论。雅典人认为,烦琐的辩论虽然延长了决策时间,却可避免鲁莽行事带来的灾难。
——岳麓版必修一教材
材料四:希腊地区没有丰富的自然资源,也找不到肥沃的大河流域和广阔的平原,而具备这些天然条件,并合理开发和利用,是供养如中东、印度和中国所建立的那种复杂的帝国组织所必需的。在希腊和小亚细亚沿海地区,只有连绵不断的山脉,这不仅限制了农业生产率的提高,而且把陆地隔成小块。
请回答:
(1)材料一说明了唐朝时期的什么制度?(2分)有人说这说明中国在唐朝已经实行了“三权分立”的民主政治体制,你同意这一观点吗?说明你的理由。(3分)
(2)材料二中的制度的影响是什么?(2分)根据材料二、三,说明古代中国和古代雅典军国大事的决策方式有何不同。(2分)
(3)根据材料四,概括说明希腊的地理特点。(2分)与古代中国相比,这种地理特点对希腊的政治体制造成的影响是什么?(2分)
22.(14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工业革命之前,人类使用的动力主要是自然力,如畜力、风力、水力。蒸汽动力的出现,加快了工业化的步伐。……第二次工业革命因为有了电力这种高效、便捷的能源作为动力,达到空前的广度和深度。它给人类文明带来的深刻影响是l8世纪的蒸汽动力所望尘莫及的。
——高中历史教科书岳麓版必修Ⅱ《经济成长历程》
材料二:2009年底,联合国气候大会在哥本哈根召开。会上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就工业化导致的全球气候变暖等问题展开激烈讨论。根本分歧在于谁该对全球气候变暖负主要责任,谁该承担解决问题的责任。发达国家200多年的工业化历程创造了高度文明的同时,也使人类不得不面对全球气候变暖所引发的生存问题。非洲人民呼吁:“富国要偿还你们欠下的气候债”。中国人民呼吁:“给后代留点碧水蓝天”。
材料三:“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l00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
——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
材料四:资产阶级凭借着工业革命带来的强大经济和军事实力,把越来越多的地区纳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中。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下,l9世界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高中历史教科书岳麓版必修Ⅱ《经济成长历程》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两次工业革命在人类使用的动力方面有哪些革新?(2分)
(2)材料二认为导致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2分)
(3)据上述材料概括两次工业革命给人类社会带来哪些影响?(6分)
(4)请你站在发展中国家的角度,对解决全球气候变暖问题提出建议。(4分)
23.(13分)阅读下列材料:
? 材料一:“千年礼乐归东鲁,万古衣冠拜素王。”山东曲阜孔庙、孔府、孔林于1994年12月被列入《世界文化遣产名录》。
?

材料二:康有为在《孔子改制考》一书中着重宣传孔子托古改制的理论,它宣称:《六经》全是孔子所作,记载有关尧、舜的“盛德大业”,都是假托古圣先王的言论来宣传自己的政治观点和改革主张的。?
──摘自《中国近代史》
? 材料三:新文化运动时期,吴虞以言辞激烈而名噪一时。他在文章中公然称呼孔子为“盗丘”提出了“打倒孔家店”的口号。??????????????
──摘自《中国近代史》
?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 (1)三孔成为世界文化遗产的历史原因是什么?(3分)
? (2)据材料二,结合时代背景,简要评价康有为的观点。(4分)
? (3)新文化运动时期为何提出“打倒孔家店”的口号?(2分)
(4)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是什么?对我们今天构建和谐社会有何积极意义?(4分)
2013年沈河区高中学业水平模拟考试
地理试卷
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
本卷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2004年1月美国“机遇号”抵达了火星表面,表明人类发射的探测器已经能够离开( )
A.地月系 B.太阳系 C.银河系 D.总星系
2.下列现象:①太阳辐射 ②大气削弱作用 ③地面吸收 ④大气逆辐射 ⑤地面辐射。能正确反映大气热力过程的排列顺序是( )。
A.①②③④⑤ B.①③④②⑤ C.①③②⑤④ D.①②③⑤④
读图1,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第3题。
3.图1四个箭头中能正确表示全球该纬度带近地面盛行风向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读图2,回答第4-5题。
4.图2所示的季节为(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5.该季节,我省大部分地区( )
A.炎热干燥 B.温和多雨
C.寒冷干燥 D.炎热多雨
读某地的水循环示意图,回答第6-7题。
6.图中参与了海陆间循环的箭头是( )
A. a、b、c、d B. b、c、h、e
C. d、e、f、g D. e、f、g、h
7.长江三峡的建设体现了人类对图中哪个环节的影响( )
A. a B. b C. c D. d
8.下列各图所示意的地质构造或地貌景观中,主要由于内力作用形成的是( )
A.①④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图4为“不同纬度山地垂直自然带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第9题。
9.水平方向上植被从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到苔原的变化,体现了自然地理环境( )
A.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B.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C.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D.整体性特征
读下表,完成第10-11题。
某地人口出生率、死亡率统计表
年份
1950
1955
1960
1965
1970
1975
1980
1985
1990
1995
2000
2005
出生率(%)
3.95
3.98
3.60
3.79
3.64
2.30
1.82
1.10
0.67
0.65
0.63
0.64
死亡率(%)
1.70
1.08
1.00
0.95
0.76
0.73
0.68
0.63
0.67
0.66
0.65
0.65
10.该地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年份为( )
A.1950年 B.1955年 C.1965年 D.1970年
11.1965年和进入21世纪以后,该地人口增长模式分别为( )
A.原始型、传统型 B.原始型、现代型
C.传统型、现代型 D.现代型、传统型
图5是我国东南沿海某城市的城市功能区分布示意图。甲、乙、丙、丁是四种不同的功能区,若该城市是在合理规划的基础上形成的。读图回答第12-13题。
12.图中表示居住区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13.图中丙功能区分布在河流下游考虑的主要因素是( )
A.经济因素 B.政治因素
C.社会因素 D.环境因素
图6为某地农业生产模式图。读图回答14-15题。
14.该地农业地域类型是( )
A.商品谷物农业 B.大牧场放牧业
C.混合农业 D.乳畜业
15.该农业地域类型的主要特点是( )
A.机械化水平低 B.市场适应性强
C.对环境破坏严重 D.加重农民负担
16.右表中的数码代表三种运输方式,从运量、
速度、运费、灵活性等方面的差异判断,下列
组合正确的是( )
A.①水路 ②航空 ③公路
B.①航空 ②公路 ③水路
C.①公路 ②水路 ③航空
D.①公路 ②航空 ③水路
17.上海市区禁鸣汽车喇叭、限制摩托车和助动车数量,其主要目的是( )
A.控制城市中心区的规模 B.保护城市绿地面积
C.控制农村人口迁入城市 D.保护城市环境质量
18.“战斧”式巡航导弹是美军装备的一种超精确、多用途、全天候的巡航导弹,专门用于攻击陆地和海上重要目标,海湾战争一役大出风头。其主要得益于( )
A.IT 技术 B.RS 技术 C.GIS 技术 D.GPS 技术
图7为“美国福特汽车公司在中国大陆部分投资示意图”。读图完成第19-20题。
19.图示地理现象属于( )
A.工业集聚 B.产业转移
C.资源调配 D.劳动力转移
20.美国福特汽车公司不断在中国投资建厂,最主要
的原因是中国( )
A.资金充足 B.技术先进
C.交通便利 D.市场广阔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40分)
本卷共3小题,共40分。
21.读亚洲部分区域图(图8),回答下列问题。(12分)
(1)图中等压线表示的是________(高或低)气压中心,在其控制下,当地的天气为_________(阴雨或晴朗)。(4分)
(2)M处的气温比N处______(高或低),其最主要的原因是___________。(4分)
(3) 阴影地区发展季风水田农业在下列方面的区位优势分别是:
①气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②劳动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22.读“环渤海经济圈略图”(图9),回答下列问题。(14分)

(1)图示范围内服务等级最髙的城市是______。该城市在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有___________________。(至少答2点) (6分)
(2)简述该区域发展石油化学工业的优势条件有________________。(至少答2点) (4分)
(3)图示沿海地区承接京、津的产业转移,试分析这一做法可能对转入地带来的有利影响。(至少答2点) (4分)
23.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4分)
材料一:2011年11月28日至12月11日,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17次全体缔约方会议在南非德班召开。
材料二:北冰洋冰雪面积变化。
(1)德班气候大会召开期间,我省的昼夜长短状况是_________,此时我省主要盛行 __________(风)。(4分)
(2)北冰洋冰雪面积的变化趋势是____________,这种变化将导致下垫面对太阳辐射的反射减少,从而进一步造成北极地区气温__________。(4分)
(3)世界多个国家的代表参加了此次会议,该会议的召开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_______原则。(双选)。(4分)
A.整体性 B.共同性 C.差异性 D.持续性
(4)目前有许多漫画反映令人触目惊心的环境问题。说出图11漫画所寓意的地理环境问题。(2分)
2013年沈河区高中学业水平模拟考试
思想政治试卷
本试卷分I、II两卷,满分100分,答题时间50分钟
第I卷(选择题,共60分)
本卷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货币产生后,可以和一切商品相交换并表现一切商品的价值,这说明货币的本质是( )
A.商品 B. 一般等价物 C.价值尺度 D. 流通手段
2.下图是某商品的价格波动表,当该商品价格从A点运行到B点,这种变化的影响是( )

该商品的需求量会有所增加
该商品的需求量会有所减少
③ 该商品的替代商品的需求量会减少
④ 该商品的互补商品的需求量会增加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3. 2013年2月25日,山东峄城区吴林中学向全体师生发出“光盘行动”(把饭菜吃光)倡议。这启示我们要树立( )观念
A .量入为出,适度消费 B. 避免盲从,理性消费
C.勤俭节约,艰苦奋斗 D.保护环境,绿色消费
4.利润是公司经营的目的,一个公司能否经营成功,取决于很多因素,这些因素主要有( )
①要诚信经营,树立良好的信誉和企业形象
②制定正确的经营战略
③加强企业的兼并与破产,实现企业重组
④依靠技术进步、科学管理等手段,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5.“尊重劳动”是2013年两会期间代表委员和记者共同关注的话题之一。只有这样职工利益诉求渠道才会畅通有序。劳动者维护权益的重要依据是( )
A. 依法签订劳动合同 B.建立工资正常增长机制
C. 提高劳动者的职业技能 D.自觉履行劳动者的义务
6.右侧漫画《股海冲浪》集中体现了股票投资特点中的( )
A..高刺激性 B. 高收益性
C.高风险性 D. 高流动性
7.2013年年初各地积极开展保障房建设,某市计划投资开工建设保障性住房16500套,其中,市区计划开工建设保障性住房15000套已列入2013年办实事计划中。 这里体现的财政作用是( )
A.有力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
B.促进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物质保障
C.调节收入分配,促进分配公平
D.实现财政收支平衡
8.2013年3月2日,国务院出台抑制房价过快增长的“新国五条”,初步规定对二手房交易征收20%的个人所得税,这属于宏观调控的( )手段
A.经济手段 B.法律手段 C行政手段 D.道德手段
9.时下,淘宝上出现“租衣客”,?即只花10块钱的邮费,在淘宝网上承诺“七天无理由退货”的店里买来高档服装,小心穿着几天后便把衣服退回去,这种行为让众多品牌店家深感无奈。治理此类行为的治本之策是( )
A.加强市场监管,防患于未然
B.建立以道德为支撑,法律为保障的社会信用制度
C.规范市场秩序,完善市场规则
D.提高自身素质,远离网络购物
10.2011年10月31日,华尔街证券公司“全球曼氏金融”在纽约申请破产保护。这是欧洲债务危机造成美国金融机构破产的首例案例,标志着欧债危机已经入侵美国金融体系。这从一个侧面说明( )
①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风险大于机遇
②经济全球化使世界各国的经济联系在一起
③各个国家在参与经济合作的同时,也要注意保护本国的经济安全
④经济全球化加剧了全球经济的不稳定性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11.2013年1月2日某市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举行,会议期间,将安排各区、乡、镇的公民进行旁听,有意旁听的公民可持本人身份证参与旁听,这充分说明( )
A 广大人民直接行使国家权力
B 我国实现了全民的民主
C 人民民主具有广泛性和真实性的特点
D 民主是专政的基础,专政是民主的保障
12.网络反腐成为2013年新热词,但网络反腐需要公民有序参与。公民想要有序参与网络反腐,必须遵循( )
①民主集中制原则 ②权利与义务统一的原则
③国家利益和个人利益相结合的原则 ④国家的法律、法规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13.为进一步解决群众反映的办准生证难的突出问题,国家人口计生委于2012年12月3日专门下发通知,要求各地简化办证程序,解决群众办证难问题。这体现了政府( )
①宗旨是为人民服务 ② 履行文化职能 ③ 对人民负责的原则 ④ 履行社会公共服务职能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14.人大代表,首先要能“代”,即代表人民利益;其次要善于“表”,即要表达选民的意愿。只有做到了“代”与“表”,才能成为一个合格的、优秀的人大代表。作为人大代表应该( )
①代表人民利益行使国家权力 ②认真履行职责,行使权利、履行义务
③密切联系群众,对人民负责 ④制定法律,使国家生活有法可依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15.我国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宗教信仰自由是对信教者而言的????  
B.宗教信仰自由意味着可以进行一切宗教活动
C.宗教信仰自由包括信教和不信教的自由
D.国家保护一切宗教活动?
16.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访美时说,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推动互利共赢的中美经贸关系持续健康发展是两国政府的共同责任。这是因为( )
A .中美两国已成为影响世界格局最重要的两极
B.国家间的共同利益是国家合作的基础
C.中美之间已搁置分歧,由对立走向统一
D.中美之间存在相同的国家利益
17.联合国对朝鲜进行核试验表示“最严厉的谴责”,中国政府也希望朝鲜停止核试验,维护亚太地区稳定。这说明( )
①联合国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的宗旨  ②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
③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已经形成  ④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18.下列关于文化作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中转化为物质力量
B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只是对人的发展有深刻的影响
C 一个民族,只要物质上富有了,精神上就一定能富有
D 文化的力量就是专指文化对社会产生的影响
19.2012年是中国农历龙年。舞龙灯、祭龙王、赛龙舟等与龙相关的民俗活动已成为华夏儿女的中国印、系在炎黄子孙心中的中国结。这表明( )
A.传统文化具有时代性、在创新中发展
B.传统文化具有民族性、相对稳定性
C.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且源远流长
D.中华文化既兼收并蓄,并且求同存异
20.时下,某些电视节目为博取收视率编造情节,制造噱头,成为“炫富”、“拜金”等思想和言论传播的渠道。坚决抵制庸俗、低俗、媚俗之风必须( )
A.继承发展传统文化 B.勇于吸收外来文化
C.限制通俗文化的发展 D.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第II卷(非选择题,共40分)
21.(15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中共十八大指出:“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贯彻科学发展观,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材料二:为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某市政府提出建设“美丽家乡”的号召,“环保、节能、创新”已成为该市发展的新理念。
简述科学发展观的涵义(6分)
结合材料二就怎样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提出三条合理化建议(9分)
22.(14分)材料一: 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以来,已有90年的光辉历史。过去90年党的伟大成就可以归纳为三个方面:第一,推翻了三座大山,建立了新中国。第二,建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第三,实行改革开放政策,成功探索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材料二:党的十八大指出:当前,世情、国情、党情继续发生深刻变化,我们面临的发展机遇和风险挑战前所未有。全党一定要牢记人民信任和重托,继续推动科学发展、积极探寻中国社会发展规律;继续改善人民生活、增进人民福祉;党要依法治党、带头守法遵法。完成时代赋予的光荣而艰巨的任务。
简述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宗旨和地位(5分)
材料二是如何体现党的三种执政方式的(9分)
23. (11分)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薪火相传的精神血脉。是维护国家统一、鼓励人们奋发进取的精神旗帜。中华民族在辉煌灿烂的历史进程中,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我们党带领人民在社会发展中,不断丰富和升华这一民族精神。
(1)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回答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的必要性(3分)
(2)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怎样弘扬中华民族精神(8分)
2013年沈河区高中学生学业水平模拟考试
数 学
1.考试采用书面答卷闭卷方式,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2.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参考公式:柱体体积公式 ,锥体体积公式 (其中为底面面积,为高);
球的表面积公式 (其中为球的半径).
第Ⅰ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设全集,集合,,则集合( )
A. B. C. D.
(2)函数在下列哪个区间存在零点 ( )
A.(-3,-1) B. (-1, 2) C. (2, 3) D. (3, 4)
(3)下列函数中,即是偶函数,又是在区间上单调递减的函数为( )
A. B. C. D.
(4)若函数 是函数,且的反函数,且,则 ( )
A. B. C. D.
(5)不等式的解集是 ( )
A. B. C. D. 或
(6)已知平面向量,,且,则( )
A.-3 B.-1 C.1 D.3
(7)若600°角的终边上有一点,则的值是( )
A. B. C. D.
(8)在中,若则其面积等于( )
A.12 B. C.28 D.
(9)已知一个三棱锥的三视图如图所示,其中俯视图是
等腰直角三角形,则该三棱锥的体积为( )
A. B.   C.4 D.
(10)如图给出的是计算的值得一个程序框图,其中判断框内应填入的条件是( )
A.  B.   C. D.
(11)已知,若,则的值是( )
A.2 B.2或 C. D.
(12)在10000的海域中有40的大陆架贮藏着石油,假如在海域中任意一点钻探,钻到油层面的概率是( )
A. B. C. D.
第Ⅱ卷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13) = .
(14)研究新生婴儿的体重,其频率分布直方图如图所示,
则新生婴儿体重在的频率为 .
(15)黑、白两种颜色的正六边形地面砖按下面的规律拼成若干个图案,则第个图案中有白色地面
砖 块.
(16)若变量、满足约数条件,则的最大值为 .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52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17)(本小题满分10分)
已知函数f(x)=2sin(π-x)cos x.
(1)求f(x)的最小正周期;
(2)求f(x)在区间上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18)(本小题满分10分)
已知中,面,,
求证:面.
(19)(本小题满分10分)
从甲、乙两个班级各随机抽取10名同学的数学成绩进行统计分析,两班成绩的茎叶图如所
示,成绩不小于90分为及格。
(I)试完成甲班制取10名同学数学成绩频率分布表,并估计甲班的及格率。



257
368
58
68
7
8
9
10
89
678
1235
1

(II)从每班抽取的同学中各抽取一人,求至少有一人及格的概率;
(20)(本小题满分10分)
已知等差数列{an}中,a1=1,a3=-3.
(1)求数列{an}的通项公式;
(2)若数列{an}的前k项和Sk=-35,求k的值.
                      
(21)(本小题满分12分)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曲线坐标轴的交点都在圆C上,
(1)求圆C的方程;
(2)如果圆C与直线交于A,B两点,且,求的值。
2013年沈河区高中学生学业水平模拟考试
物理试卷
第Ⅰ卷 (选择题 共48分)
选择题(本大题有12个小题,每道小题4分,共48分。每道小题有四个选项,只有一项是正确的)
1.关于参考系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参考系必须是静止不动的物体
B.参考系必须是正在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
C.参考系必须是固定在地面上的物体
D.参考系必须是为了研究物体的运动而假定为不动的那个物体
2.A、B两个物体在同一直线上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它们的速度图象如图所示,则 ( )
A.A、B两物体运动方向一定相反
B.开头4s内A、B两物体的位移相同
C.t=4s时,A、B两物体的速度相同
D.A物体的加速度比B物体的加速度大
3. 关于加速度,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加速度为零的物体一定处于静止状态
B.物体的加速度减小,其速度必随之减小
C.物体的加速度越大,其速度变化越快
D.物体的加速度越小,其速度变化越小
4.下列各个图象中,能够描述自由落体运动的是 ( )
5.用手握重为1N的圆柱形瓶子,握力为20N,使其在竖直方向处于静止状态,则手与瓶子间的摩擦力为( )
A. 1N B.20N C.19N D.21N
6.物体同时受到同一平面内的三个力作用,下列几组力中其合力不可能为零的是( )
A.5N、7N、8N B.1N、5N、10N
C.2N、3N、5N D.1N、10N、10N
7.如果说一个人在电梯中“失重”了,是指
A.人的重力为零 B.人的重力减小
C.人对电梯的压力减小 D.人对电梯的压力增大
8. 一物体受绳拉力的作用,由静止开始前进,先做加速运动,然后改为匀速运动,再改为减速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加速前进时,绳拉物体的力大于物体拉绳的力
B.减速前进时,绳拉物体的力小于物体拉绳的力
c.只有匀速前进时,绳拉物体的力才与物体拉绳的力大小相等
D.不管物体如何前进,绳拉物体的力与物体拉绳的力大小总相等
9.对平抛运动的物体,若给出下列哪组条件,可确定其初速度大小?( )
A.水平位移 B.下落高度
C.运动时间 D.落地时速度的大小和方向
10. 在下列情况中,汽车对凸形桥顶部的压力最小的是( )
A.以较小的速度驶过半径较大的桥;
B.以较小的速度驶过半径较小的桥;
C.以较大的速度驶过半径较小的桥.
D.以较大的速度驶过半径较大的桥:
11.关于我国发射的同步通讯卫星,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它运行的周期比地球自转周期大
B.它运行的角速度比地球自转角速度小
C.它定点在北京正上方,所以我国可以利用它进行电视转播
D.它运行的轨道平面一定与赤道平面重合
12.质量为1kg的物体从某一高度自由下落,设1s内物体未着地,则该物体下落1 s内重力做功的平均功率是(取g = 10m/s2)
A.25W B.50W C.75W D.100W
第Ⅱ卷
二、实验题(本大题12分,每空3分)
13.某研究小组在“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关系”的实验中,将不同数量的钩碼挂在竖直弹簧下端进行测量,根据实验数据,利用描点法作出钩碼的重力G与弹簧的总长L的关系图象,如图所示 请根据图象回答下列问题: (1)弹簧的原长为 cm。 (2)弹簧的劲度系数为 N/m.
14.用接在50Hz交流低压电源上的打点计时器,研究小车的匀加速直线运动,某次实验中得到一条纸带如图所示.从比较清晰的点起,每五个打印点取作一个计数点,分别标明0,1,2,3,……,量得2、3之间的距离mm,3、4两点间的距离mm,则小车在2、3之间的平均速度为 m/s,小车在位置3的瞬时速度为 m/s.
三、计算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24分,解答时要求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的演算步骤,若只有最后答案而无演算过程的不能得分。)
15.质量为5.0kg的物体,从离地面36m高处,由静止开始匀加速下落,经3s落地,试求:
⑴物体下落的加速度的大小;
⑵下落过程中物体所受阻力的大小。(取g = 10m/s2)
16.(7分)质量为M的物体,在竖直平面内高h = 1m的光滑弧形轨道A点,以v0 = 4m/s的初速度沿轨道滑下,并进入BC轨道,如图所示。已知BC段的动摩擦因数μ= 0.4 求:
⑴ 物体滑至B点时的速度;(取g = 10m/s2)
⑵ 物体最后停止在离B点多远的位置上。
四、选考题【本大题共16分,考生从17题(选修3-1)和18题(选修1-1)中任选一个模块的试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个模块计分】
17(1)(供选修3-1做).电场中某区域的电场线如图所示,A、B是电场中的两点。由图可知,A点的电场强度比B点的电场强度______(选填“大”或“小”);A点的电势比B点的电势______(选填“高”或“低”)。

17(2).如图所示,一束电子(电量为e)以速度v垂直射入磁感强度为B,宽度为d的匀强磁场中,穿透磁场时速度方向与原来入射方向的夹角是30°
求(1)电子的质量. (2)穿透磁场的时间.
18(1).(供选修1-1做)如图是一个按正弦规律变化的交变电流的图象。根据图象可知该交变电流的电流最大值是__________A,频率是__________Hz。
18(2). 一根长为0.20m的直导线,垂直于某匀强磁场方向放置,当导线中通有1A的电流时,导线受到的安培力大小为0.08N,则:
(1).磁场的磁感应强度为多大?
(2).当导线中的电流增大为2A时,导线受到的安培力为多大?

2013年沈河区高中学业水平模拟考试
生物试卷
(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50分钟)
第Ⅰ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4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不属于蛋白质分子结构多样性的原因的是
A. 形成肽链的肽键的多样性
B. 组成肽链的氨基酸的种类和数目不同
C. 肽链中氨基酸的排列顺序千变万化
D. 肽链的空间结构千差万别
2.下列有关细胞器的功能叙述正确的是
A. 线粒体是细胞内合成糖类的主要场所,是细胞的“动力车间”
B. 内质网是由膜连接而成的网状结构,是细胞内脂质合成的场所
C. 高尔基体主要是对来自核糖体的蛋白质进行加工、分类和包装
D. 核糖体游离分布在细胞质中,是细胞内合成核酸的主要场所
3.下列不属于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区别的是
A. 原核细胞较小而真核细胞较大
B. 原核细胞有环状DNA而无染色体结构
C. 原核细胞有细胞壁而无核膜
D. 原核细胞有核糖体而无其它细胞器
4.需要细胞膜上的载体,但不消耗细胞代谢产生的能量的物质跨膜运输方式是
A. 胞吐 B. 主动运输
C. 自由扩散 D. 协助扩散
5.在过氧化氢酶和Fe3+的催化效率对照实验中,滴入过氧化氢酶的试管内产生的气泡多,燃烧猛烈,因此可说明酶所具有的特性之一是
A.高效性 B.专一性
C.多样性 D.催化性
6.取高度分化的月季韧皮部细胞,经离体组织培养得到月季幼苗,说明
A.细胞的全能性 B.细胞分化后恢复原状
C.细胞的应激性 D.细胞的适应性
7.牵牛花中叶子有普通叶(A)和枫形叶(a)两种,种子有黑色(B)和白色(b)两种。现用普通叶白色种子纯种和枫形叶黑色种子纯种作为亲本进行杂交,得到的F1为普通叶黑色种子,F1自交得F2,结果符合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下列对F2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
A.F2中有9种基因型,4种表现型
B.F2中普通叶与枫形叶之比为3:1
C.F2中与亲本表现型相同的个体大约占1/16
D.F2中普通叶白色种子个体中纯合子有1/3
8.下列有关真核细胞分裂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植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细胞内所有的DNA经复制后平均分配到子细胞中
B. 动物细胞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是观察染色体最佳时期
C. 动物细胞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的联会和分离发生在第一次分裂过程
D. 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完成后的细胞都会立即进入下一个细胞周期
9.下列有关DNA分子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DNA分子复制方式是半保留复制
B.DNA分子结构是双螺旋结构
C.DNA分子具有多样性和特异性
D.DNA分子的任意片段称为基因
10.基因控制蛋白质合成的过程可分为以下两个阶段
A.转录、翻译 B.解旋、复制
C.杂交、自交 D.分裂、分化
11.同一只猫生下的不同小猫在毛色、体重等方面有所不同,这种变异主要的来源是
A. 基因突变 B. 基因重组
C. 染色体变异 D. 基因结构改变
12.下列关于育种方式的叙述正确的是
A.杂交育种的原理是染色体数目变异
B.诱变育种的方法是用秋水仙素处理幼苗
C.花药离体培养可得到单倍体幼苗
D.多倍体育种可用紫外线处理萌发的种子
13.右图为生长素类似物浓度对植物某器官的生长影响示意图,下列相关判断不正确的是
A. 促进该器官生长的最适浓度是b点对应的浓度
B. 生长素对该器官既有促进又有抑制作用
C. 该器官对生长素浓度的反应比芽更敏感
D. 若该器官是果实,可用b点浓度生长素诱导获得无子果实
14. 在特异性免疫过程中,能产生抗体的细胞是
A. B细胞 B. 记忆细胞 C. 效应T细胞 D. 浆细胞
15.某培养瓶中生活两种绿藻,一种数量增加,另一种数量减少,这两种绿藻的种间关系是
A. 竞争 B. 捕食 C. 共生 D. 寄生
第Ⅱ卷
二、非选择题(共40分,本题共4小题)
16.(10分)图1表示光合作用部分过程的图解,图2表示改变光照后,与光合作用有关的五碳化合物和三碳化合物在细胞内的变化曲线。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图1 图2
(1)图1中A表示的物质是________,它由________产生,①过程表示____________,②过程表示_____________。
(2)图1中ATP形成所需的能量最终来自于________。若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14CO2,则14C最终进入的物质是________。
(3)图2中曲线a表示的化合物是______;曲线b表示的化合物是____,在无光照时,其含量迅速上升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10分)下图是某家庭红绿色盲(用XB和Xb表示相关基因)遗传系谱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1)图中Ⅱ代2号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_,Ⅲ代3号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__,Ⅲ代2号可能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中Ⅲ代3号的色盲基因来自Ⅰ代3号的概率是____________。
(3)Ⅳ代1号是红绿色盲基因携带者的概率是_________________。
18.(8分)图1是当A接受一定强度刺激后引起F收缩过程示意图?图2为图1中D结构的放大示意图,请回答:
(1)图2的结构名称是________,结构②的名称是________。
(2)神经纤维B在A中的细小分枝叫做___________________。用针刺A时,引起F收缩的现象被称为________,针刺引起疼痛,产生痛觉的部位是________。
(3)当兴奋在神经纤维B上传导时,兴奋部位的膜内外两侧的电位是________。
(4)当身体的温度感受器受到寒冷等刺激时,相应的冲动传到下丘脑。下丘脑就会分泌______________激素,该激素能促使垂体分泌___________激素,最终促使甲状腺增加甲状腺激素的合成和分泌。
19.(12分)下图是某农田生态系统的食物网,据图回答:
(1)该生态系统中最长的食物链有___个营养级。该食物网中没有的生物成分是__________。蜘蛛和青蛙的关系是___________和__________。
(2)研究该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可以帮助人们合理地调整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________________部分。碳元素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循环主要是通过_______作用和______作用完成的。
(3)上图食物网中信息传递的作用有:____________的正常进行,离不开信息传递;生物种群的_________,也离不开信息的传递;信息能够_____________,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4)生态系统之所以能够维持相对稳定,是由于生态系统具有_________能力,该能力的基础是_________调节。
2013年沈河区普通高中学生学业水平考试第二次模拟
英 语 学 科?
(本试卷分I、II两卷, 满分100分, 答题时间9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答案一律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3.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第Ⅰ卷 (选择题 满分75分)
第一部分 单项填空(共15小题;每小题1分,满分15分)
从A、B、C和D四个选项中,选出可以填入空白处的最佳选项。
1. After leaving school, I want to go to ____ famous college to learn_____ geography.
A. the; the B. a; 不填 C. a; the D. 不填; the
2. The middle-aged man _____ for the bus over there is my teacher.
A. waits B. wait C. having waited D. waiting
3. Don’t you think we should do _____ we can to help them when they are in trouble?
A. whatever B. however C. whenever D. wherever
4. The book you want _____by a Chinese writer years ago, and now it is out of print.
A. writes B. is written C. was written D. wrote
5. It was nearly nine o’clock _____ Lilly got home from school.
A. that B. when C. where D. why
6. Anny, listen to the foot steps; it _____ be your father. Open the door for him.
A. should B. may C. can D. must
7. After dining at a restaurant, don’t forget to ask for a _____.
A. receipt B. permit C. tip D. fare
8. Don’t worry about your study. I know a friend _____ father is a well-known teacher.
A. that B. who C. whose D. which
9. ---Mom, I’m so tired. I can’t walk any further.
---________, my dear. You can make it.
A. No worry B. No problem C. No way D. Come on
10. This film is _____ more interesting than that we saw together. I have seen it twice.
A. a lot B. a little C. any D. no
11. I bought the car a month ago, so I _____it for a month.
A. am having B. had C. will have D. have had
12. He did something wrong, _____ he didn’t realize it.
A. and B. but C. so D. or
13. ---Do you read English every day?
---Yes. I spend two hours reading English every day _____.
A. on average B. on the contrary C. on end D. on purpose
14. Though Tim was ill at that time, he still decided to _____ the sports meet in the end.
A. bring an end to B. be caught in C. take part in D. get away from
15. Not only you but also he _____ going to be sent abroad soon.
A. is B. was C. are D. were
第二部分 完形填空(共20小题;每小题1分,满分20分)?
阅读下面短文,掌握其大意,然后从16~35各题所给的四个选项(A、B、C和D)中,选出最佳选项。
Succeed with knowledge
If we want to be successful, we must love to get more and more knowledge. ____16___ is the main power that drives us to success. ____17____ great can happen without knowledge. Life is very beautiful ___18___ you have the right knowledge to look at it.
We can ___19___ everything that we want to achieve, if we are ___20___ enough to give the final touch to any task. It’s knowledge that ___21___ any work easy. Having a strong wish to do something can only force you to start but not to___22___. To win, you must learn how to win.
If someone wants to swim, can he swim if he doesn’t know how to swim? If he hasn’t learnt the ___23___ of swimming and gets into the water, he will ___24___ die.
This happens with most of us when we start something ___25___ learning about it first. No doubt that doing is ___26___ but before doing, we can learn ___27___ to do it by seeing someone else doing it. So it’s important to ___28___ that seeing how is the ___29___ to learning now.
Once you know, you should never ___30___ the results. Results are certain to come if your ___31___ have the right motives.
Success and knowledge cannot be ___32___ apart from each other. So if you are trying but not succeeding, then try again but not in the same way. Just ___33___ and think what you are lacking, what’s not in you.
Talk to yourself and ask why you are not ___34___to do what you want to do. You will feel sure in your ___35___ that you were born to win.
16.A. Knowledge
B. Health
C. Intelligence
D. Emotion
17.A. Everything
B. Something
C. Anything
D. Nothing
18. A. if only
B. only if
C. as if
D. even if
19. A. affect
B. abandon
C. achieve
D. adopt
20. A. wealthy
B. brave
C. weak
D. strong
21. A. makes
B. breaks
C. takes
D. keeps
22. A. lose
B. win
C. defeat
D. beat
23. A. track
B. path
C. way
D. road
24. A. obviously
B. fortunately
C. impossibly
D. surely
25. A. with
B. without
C. for
D. to
26. A. learning
B. behaving
C. encouraging
D. thinking
27. A. when
B. where
C. how
D. why
28. A. impress
B. explain
C. describe
D. understand
29. A. question
B. answer
C. problem
D. puzzle
30. A. worry about
B. be crazy about
C. be fond of
D. be proud of
31. A. reactions
B. actions
C. constructions
D. contributions
32. A. turned
B. put
C. kept
D. held
33. A. rest
B. stay
C. begin
D. stop
34. A. able
B. willing
C. satisfied
D. hopeful
35. A. bone
B. head
C. heart
D. body
第三部分 阅读理解(共20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40分)?
阅读下列短文,从每题所给的四个选项(A、B、C和D)中,选出最佳选项。?
A
When Ben Franklin was only a boy, he always wanted to know about things. He was always asking his father and brothers “What?” and “How?” and “Why?”
They couldn’t always tell him what he wanted to know.
When they couldn’t tell him, Ben tried to find out for himself.
Many times Ben did find out things that no one knew before. The other boys would say, “That Ben Franklin! He’s always finding out something new!”
Ben lived close to the water. He liked to go there to see the boats. He saw how the wind blew them across the water.
One day Ben said to himself, “Why can’t the wind help me float across the water? And I’m going to try.” Ben got his big kite. He took hold of the kite string and ran with it. The wind took the kite up into the air. Then Ben jumped into the water.
The wind blew the kite high into the air. Ben began to float across the water. Soon he was on the other side, and he had not worked at all.
One boy shouted, “Look at Ben floating across the water! His kite takes him to the other side without any work!”
“Yes,” said another. “He’s always finding new ways to do things.”
36. When he was only a child, Ben ____________________.
A. would like to fly a kite by himself
B. always asked easy questions
C. always liked to play with water
D. always liked to find out how things worked
37. His father and brothers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 couldn’t answer all his questions
B. could answer all his questions
C. tried hard to find out something new for him
D. were too busy to answer his questions
38. How did Ben Franklin float across the water?
A. The other boy took him across it.
B. The water carried him across it.
C. The flying kite took him across it.
D. A boat took him across it.
39. He found out many things that ____________________.
A. children didn’t know B. people didn’t know
C. his father and brothers knew D. most people knew
40. What can we infer from the passage?
A. Ben was a stupid boy.
B. No child liked to play with Ben.
C. Some other children admired Ben.
D. Ben played some tricks when crossing the water.
B
Parents are often amazed at how fast their child grows and develops. New research has determined that the ability to quantify(量化) may develop much sooner than most parents realize.
Kristy, professor of the University of Missouri, has determined that contrary to what previous studies have shown, infants(婴儿)are able to quantify substances(物质)--- like sand or water--- as early as 10 months. As long as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substances is large enough, infants will choose the larger amount, especially when it comes to food.
With the assistance of her team researchers, Kristy tested the quantifying skills of babies by presenting them with two cups: one containing a small amount of food, and one containing a larger amount. Consistently(一致地), the babies chose the larger amount.
“Several studies throughout the last 15 years have shown that infants are very good at telling how many objects they see; however, infants don’t seem to count things like water or sand,” Kristy said. “What we’re saying is that they can quantify substances; it’s just much harder. The infants can see how much food goes into each cup and compare that in their memories. They decide which amount is larger, and they almost always select the larger one.”
This information further refutes the long-held idea that babies “know nothing of the world,” Kristy said.
“Since psychologists have begun studying infants with sensitive measures, we’ve discovered a lot of early abilities. I think for parents, it should be exciting to know that there’s somebody in there that has some basic knowledge of the world, and that knowledge is guiding their development,” Kristy said.
In the future, Kristy says this kind of study could be linked to a child’s progress in math-related skills, although programs marketed to increase those abilities, such as “Baby Einstein,” still have mixed reviews when it comes to academic study.
41. The quantifying ability refers to the ability to ________.
A. choose between different substances B. get much knowledge of the world
C. describe the quantity of something D. obtain math-related skills
42. What is mainly talked about in Paragraph 4?
A. The process of doing research. B. The scientific findings.
C. The final choice of infants. D. The observation of infants’ behavior.
43. Babies choose the larger amount of food ________.
A. by saying numbers B. with the help of parents
C. on personal preference D. through their natural abilities
44. What’s the best title of the passage?
A. Breakthrough in Baby Studies B. Amazing Baby-training Ideas
C. Early Human Abilities D. Unique Quantifying Methods
45. What’s the meaning of the underlined word “refutes”?
A. says “Yes” to B. says “No” to
C. dates from D. agrees to
?
C
My first few days in New York (taken from Katy’s diary)
Sunday 2nd July
When I arrived here yesterday, I felt really excited. I’ve always wanted to visit America. I come from Perth, a quiet town in Scotland, and I haven’t seen much of the world. Last year I wrote to Princeton, a very famous university here and asked if I could come and study American Literature. I never thought they would say yes---but they did, and now here I am!
Monday 3rd July
I’m really tired because of the time difference. New York is five hours behind the UK and I’m not finding it easy to switch to local time. I work up at 2 o’clock and went out to have some food and sat at a table on the pavement --- or side walk, as they call it here. I was happy to sit and watch people. The streets are very noisy and everyone walks very fast. I ordered a hamburger with chips and I got one with crisps! Then I walked back to my hotel and went to my room, which I knew was on the first floor. But in America, they say first floor instead of ground floor so I went into the wrong room! I felt so embarrassed. That was the worst moment for me. I felt far away from home and even though Americans and British speak the same language, I was like a foreigner. But the American woman who was in the room laughed and said she had had the same problem in England.
Tuesday 4th July
I slept a bit better last night. In the morning I phoned the waitress to ask for some tea. She couldn’t understand my Scottish accent and I couldn’t understand her New York one! When she brought the tea to my room, she told me it was a holiday in the USA---it’s Independence Day, when the Americans celebrate the beginning of their country’s independence from Britain in 1776. I told her I was British and she invited me to a big party at the International Student Center---that’s “center” where I come from. I met lots of young people from all over the world. It was great! At last I felt at home here and really happy.
46. Katy has come to the USA _________________.
A. to study at the university
B. to work as a waitress
C. to visit America
D. to meet people from other parts of the world
47. Princeton is __________________.
A. part of New York B. Katy’s home town
C. a famous university D. a local university in Scotland
48. Katy finds it hard to sleep because _________________.
A. the streets are noisy
B. she wants to go back home
C. she is used to eating out
D. she can’t switch to New York time
49. At first, Katy and the waitress could not understand each other because ______________.
A. the phone line was not very good
B. they were not used to each other’s accents
C. the waitress was Scottish
D. they were strangers from the same country
50. Katy went to a party to celebrate ___________.
A. American Independence Day B. international friendship
C. her friend’s birthday D. her own country’s independence
D
Capital of Romance
Venice in Italy is situated on a hundred small islands and it is the most romantic European city. It is unique because of its beautiful canals and bridges. Newly married honeymoon couples love to go for a ride in a gondola(平底船), the famous boat which is the symbol of Venice.
In the past, Venice was an important port. Marco Polo left from there when he travelled to China in 1271. It was also a great artistic centre during the Renaissance.
Capital of Football
The capital of Span, Madrid, is situated in the centre of the country. Madrid is famous for its art galleries. The Prado Museum (普拉多博物馆) has one of the world’s biggest art collections and paintings by Picasso exhibited at the Reina Sofia (索菲亚皇后艺术中心). Many people are attracted to Madrid for its exciting nightlife.
But the city is well-known with young people because it is home to the Real Madrid soccer team and its star players.
Entertainment Capital
London is the capital and largest city of the United Kingdom. Its many historical landmarks, including the Tower of London and Buckingham Palace, are visited by millions of tourists. But London is also an exciting modern city and a great entertainment centre. Lots of musicals, plays, concerts and operas are created and performed in the theaters of the West End.
Ancient Capital
The Italian capital, Rome, is one of the world’s richest historical cities. The ancient city was the capital of the Roman Empire and tourists are especially attracted by the large number of ancient monuments. Its most famous landmark is the Colosseum (罗马圆型大剧场), a Roman amphitheatre (圆形露天剧场) built in 75 AD. Another attraction is the Pope’s residence, the Vatican (梵蒂冈), and its beautiful Sistine Chapel (西斯廷教堂), which was painted by Renaissance artist Michelangelo.
51. Venice is situated _________________.
A. in the centre of Italy B. on an island
C. on the coast D. in an European city
52. Tourists attracted to Venice because ________________.
A. it is a big port
B. it was the birthplace of Marco Polo
C. it is different from anywhere else
D. it is loved by newly married couples
53. The Reina Sofia is __________________.
A. a painting by Picasso B. a training centre
C. a museum D. an art gallery
54. The West End is ___________________.
A. a famous theatre B. a popular musical
C. a modern city D. a part of London
55. The Colosseum was built ___________.
A. by the Romans B. by Michelangelo
C. during the Renaissance D. by Sistine Chapel
第Ⅱ卷 (非选择题 满分25分)
第四部分 书面表达(共1小题,满分25分)
假如你是李平,请你以A good relationship benefits us all为题,根据以下内容提示,写一篇短文。
因为在我们的生活和学习中是老师给我们关爱、建议和帮助等,所以建立师生之间的友谊很有必要……
师生之间的友谊要充满关爱、理解和尊重……
注意:1. 短文必须包括以上主要信息,可以适当增加细节和内容, 以使文章连贯、完整。
2. 短文单词数:100左右。
3. 文章的开头已给出, 不计入总词数。
A good relationship benefits us all
As a middle school student, I think it necessary to build a good relationship with our teachers,
2013年沈河区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模拟题
语文试卷
注意事项:(本试卷I、II两卷,满分100分,答题时间90分钟)
第I卷(满分40分)
一、(满分9分,每小题3分)
1.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
A.时下,田园风光游、农家乐等乡村旅游项目很流行,满足了人们走近自然、返璞归真的愿望。
B.对于一些经济脆弱而又完全依赖石油进口的小国家来说,油价上涨将使他们的通货膨胀率达到两位数,使本来就捉襟见肘的经济更加不堪重负。
C.这部电视剧虽然遭到了一些人的尖锐批评和指责,但是批评者认为,作者的创作动机是无可厚非的。
D.老李过去被同事称为才子,常有文章在报刊上发表,可是现在一有空便去打牌、钓鱼,懒得动笔了,真可谓惜墨如金。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最近几年,该省科学技术协会走协商、协调、协作之路,团结、动员、发挥科技工作者的独特作用,开展了一系列活动,有效提高了该省人民的科学素养。
B.一位今年刚毕业的大学生在应聘的时候,父亲对他说了一句:“今年是非常时期,你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备。”
C.“神舟”九号与“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展开手控交会对接并安全返回,是我国航天事业取得的又一举世瞩目的成就。
D. 部分市县政协委员认真座谈了中央领导同志的讲话,认为这个讲话是当今乃至今后相当长时间内我国统战工作的纲领性文件。
3.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
一扇有树叶的窗,圆圆扁扁的小叶子像门帘上的花鸟绣,当然更活泼些。风一吹过来,________ 。
①多像一群小顽童在比赛荡秋千
②风是幕后工作者,负责把它们推向天空
③它们就“刷”地一声晃荡起来
④而蝉是拉拉队
⑤我似乎听见嘻嘻哈哈的笑声
⑥在枝头努力叫闹
A.②④⑥⑤③① B.③⑤①②④⑥
C.①③②④⑤⑥ D.②④⑥③⑤①
二、(满分15分,每小题3分)
4.下列文言文句子的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
译:进洞越深,那前进就越困难,然而那见到的景色也越奇特。
B.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
译:面对古人那些文章我总是感叹悲伤,可总是不能表达出来。
C.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 译:小的智慧不能了解大的智慧,寿命短的不能了解寿命长的。
D.猥以微贱,当侍东宫,非臣陨首所能上报。 译:我这样的微贱之人,担当侍奉太子的官职,我即使肝脑涂地,也无法报答皇上的恩宠。
5. 对下面这首诗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锦瑟
李商隐
锦瑟无端五十弦, 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 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 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 只是当时已惘然。
A.全诗渗透了诗人清凉落寞之感,饱含着一种壮志难酬的深深遗憾。 B.《锦瑟》是李商隐的代表作,最负盛名,题目“锦瑟”是用起句的头二个字,全篇是一首咏物诗。 C.第二联用了两个典故,诗人借喻世事的变幻及自己“华年”时理想的破灭,显示了作者伤逝的情怀。 D.第三联作者又使用了两个典故,借用“沧海遗珠”的同时,还揉进了 “鲛人泣珠”的传说,一种复杂的怅惘之情溢于言表。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8题。
  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其自视也,亦若此矣。而宋荣子犹然笑之。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斯已矣。彼其于世,未数数然也。虽然,犹有未树也。夫列子御风而行,泠然善也,旬有五日而后反。彼于致福者,未数数然也。此虽免乎行,犹有所待者也。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故曰: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6.下列句子中对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故夫知效一官。(效: 胜任。)?
B.彼于致福者,未数数然也。(致:到来。) C.辩乎荣辱之境。(境:界限。)?
D.彼其于世,未数数然也。(数数然:拼命追求的样子。)
7.解释下列文句,选出意思最准确的选项(??? )
①举世而非之而不加沮。②此虽免乎行,犹有所待者也。
A.①世人都非议他,而他不(因此)感到沮丧。
②(列子乘风)虽然免于步行,(可是非有风则不能行)还是有所依靠。
B.①世人都反对他,但他并不(因此)增加沮丧。
②(列子乘风)既然免于步行,(可是非有风则不能行)还是有所期待。
C.①世人都非议他,而他不(因此)感到沮丧。
②(列子乘风)既然免于步行,(可是非有风则不能行)还是有所期待。
D.①世人都反对他,但他并不(因此)增加沮丧。
②(列子乘风)虽然免于步行,(可是非有风则不能行)还是有所依靠。
8.下列对选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善行能联合一乡之人,宋荣子嗤笑他们,而没有向他们学习,这是不对的。 B.世人都称赞宋荣子,他并不因此奋勉,这表明他成功后的懈怠。 C.宋荣子对世俗的荣誉并没有汲汲去追求,他超然脱俗,树立至德。 D.只有无所依恃的人才能达到至人境界。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9—11题。(共16分)
自私的父亲
凤凰
男孩的父亲突然全身发抖,肌肉萎缩。母亲急忙把父亲送进医院。医生检查后告诉母亲说先住下来,观察几天,如果需要,可能会动手术,叫母亲准备好钱。
  家里穷,母亲急得四处借钱。母亲还没有凑够给父亲治病的钱,男孩也全身发抖,肌肉萎缩。母亲吓得赶紧把男孩送到医院。医生检查后告诉母亲说,跟他父亲是一样的病,可能是遗传。
  两天后,医生告诉母亲说,他们都得动手术,但是,动手术并不一定就能救活他们。
  母亲很着急,很伤心。借的钱,也许还不够一个人的费用,两个人,怎么办呢?更何况,动手术,还不一定有救!母亲急得团团转,母亲泪流满面。这样倒霉的事,怎么就摊在了自己的身上?
  母亲不能失去丈夫,不能失去儿子。不能救两个,至少要救一个,哪怕只有万分之一的希望,也要试一试。可是,救谁呢?一个是自己的丈夫,一个是自己的儿子。
  母亲对父亲和男孩说,对不起,实在没有钱,只能先救一个。你们说说,先救谁?
  父亲说,先救我!先救我!我是你丈夫,我跟你最亲!
  男孩听了父亲的话,他没有说话,把脸转到一边,悄悄地流泪。什么是亲情?这就是亲情!在最关键的时候,父亲居然要先救自己,放弃他,父亲太自私了!
  母亲沉默了。她想,我真的就只是救丈夫,不救儿子吗?她知道,她的决定,可能会伤害到另一个人。她说,我想,谁的身体强,就救谁吧。因为身体强,希望才最大,你们说呢?
  父亲说,也是啊,好吧,就这样吧!
  男孩说,好吧,我同意!
  在此之前,男孩曾想过主动放弃,让母亲把钱花在父亲身上。他想自己没有报答父亲的机会,这一次,就把生的希望让给父亲吧。可是现在,他不会放弃,他要活下来,因为父亲太自私,他不配当自己的父亲,他不值得自己为之牺牲。
  男孩大口吃药,哪怕再苦,他都不皱一下眉头。男孩大口喝水,大口吃水果,大口喝粥,他要让自己的身体强壮,他要让自己的精神抖擞,他不能输给父亲。输给父亲,他就只有死。
  两天后,父亲的身体更加萎缩,精神更加萎靡。男孩的身体和精神都比父亲要好得多。在这种情况下,母亲,还有医生,都决定救男孩。当然,也不是说就完全放弃父亲。父亲依然住院,依然吃药,依然观察,母亲依然四处求人,只要有足够的钱,依然会救父亲。
  男孩进行手术。手术非常成功。医生说情况很好,只要不出意外,他活几十年都没问题。
  男孩的身体一天天恢复,父亲的身体一天天萎缩。最终,男孩能大口地吃饭,能下床走路。而父亲,骨瘦如柴,目光呆滞,跟死人没多少差别。医生告诉母亲说,没救了,抬回家去吧!
  男孩出院那天,父亲也出了院。男孩是自己走回去的,父亲却是让人抬回去的。
  每天,男孩蹦蹦跳跳,说说笑笑,好像他不曾得过疾病。而父亲,在一个早晨,终于死去。那时的父亲,只剩下一把骨头。
  父亲的去世,男孩一点也不悲伤,因为,自从医院里父亲说出那么自私的话后,他就不再认他是自己的父亲。既然不是自己的父亲,那么,他就没有理由悲伤。母亲对男孩说,孩子,你爸死了,你怎么一点都不伤心呢?你给他磕几个头吧!
  男孩摇头,他说,他不是我爸!我不给他磕头!
  母亲说,我知道,在医院,你爸说过救他的话,显得很自私,你恨你爸。可是,孩子,我要告诉你,真相并不是那样的。其实,一开始,你爸就要放弃自己,就要让我救你。可是我不同意。后来,实在借不到钱,只能救一个人,我才只好答应他救你。可是,他担心因为救你而放弃他,让你内疚一辈子,才不得不说出那样自私的话来。那些话,可能会伤害你,但是却能让你与他比赛,激发你活下去的信心,增强你与命运抗争的斗志。其实,一直以来,他都在把自己的药省给你吃。他说只要你活着,他就是死了也值。如果不是为了救你,我想,他现在可能还活着!
  男孩早已泪流满面。他走到父亲的棺木前,“咚”地一声跪下。
(选自《意林》,有删改。)
9. 下列对母亲形象的分析,错误的一项是(5分)( )
A.母亲深深地爱着自己的丈夫和儿子。为了给二人治病,她一个人挑起了生活的重担,她到处借钱,希望至少要救一个。
B.母亲总是心怀希望。虽然借不够治疗父子二人的费用,心里承受着巨大的压力,但只要有一线希望,她都不会选择放弃。
C.母亲是一个优柔寡断的人。她不能失去丈夫,不能失去儿子,如果只能救一个,先救谁让她难以做出决定。
D.母亲是一个坚强的人。由于没有足够的钱,只能救一个人,她强忍悲伤和丈夫一同想办法激励儿子活下去。
10. 下列对小说中男孩心理变化过程,分析正确的一项是(5分)( )
A.起初,男孩曾想过主动放弃,让母亲把钱花在父亲身上。因为他觉得父亲身体比他强壮,治愈希望应该比他大。
B.男孩听了父亲的话,他没有说话,把脸转到一边,悄悄地流泪。这是因为母亲放弃自己的做法让他伤心绝望。
C.男孩开始想先救父亲,后来又不想放弃自己的生命,他要活下来,因为他觉得父亲太自私,不值得自己为之牺牲。
D.自从医院里父亲说出那么自私的话后,男孩就不再认他是自己的父亲, 但父亲去世的时候,男孩还是有一点悲伤。
11. 下列对这篇小说艺术特色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6分)( )( )
A.以“自私的父亲”为标题,为读者留下悬念,父亲为什么自私,父亲怎样自私,引发了读者心中一连串的疑问。
B.男孩的身体变得强壮,而父亲的身体更加萎缩,精神更加萎靡,这些情节为下文男孩康复、父亲去世做了铺垫。
C.塑造父亲这一形象时采用了欲扬先抑的手法,父亲的话让人觉得他很自私,但小说最后揭示了他的慈父情怀。
D.塑造男孩这一人物时综合运用了语言、动作、心理、肖像等多种描写方法,这些描写凸显了他的性格特点。
E.小说的结尾在母亲叙述事情真相后戛然而止,对儿子的反应一字不提,给读者留下充足的想象空间,耐人寻味。
第Ⅱ卷(满分60分)
四、(满分20分)
12. “父爱如山”,结合全文,谈谈这篇文章里的父亲是如何表达自己的父爱的, 联系现实生活谈谈你对此有何看法。 (8分)
13. 用楷体或行体,工整且尽量美观地默写《念奴娇·赤壁怀古》一词。
(请注意款识) (8分)
14. 仿照例句的句式,写两个的句子,每个句子不得超过30字。(4分)
假如生命是船,不要随波逐流,要高扬风帆在天风海雨中奋斗搏击。
① 。
② 。
五、(满分40分)
15.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40分)
有一个年轻人,向师父学武功。他打算练成之后就去找杀父仇人报仇。
年轻人向师父诉说了他的计划和愿望,然后问师父:“请问师父,我要练多久才能出道呢?”
“大概5年吧!”师父说。
“啊,这么久啊!”
年轻人又急切地问:“那如果我比其他弟子加倍努力,是不是可以提早学成呢?”
师父沉吟了一下说:“这样地话,你大概需要10年。”
“什么?10年?那如果我更加倍地努力练习呢?”
“20年吧!”师父淡淡地回答。
年轻人屈指一算,20年,他叫出来:“不行不行!20年!我的杀父仇人都不晓得跑到哪去了!”
“咦!师父,”他发现有点不对劲,追问道:“师父啊!您把我弄糊涂了,怎么我越加倍练习,学成的时间反而越长呢?”
师父缓缓地回答:“因为,当你的一只眼睛盯着结果的时候,你只剩下另一只眼睛可以专心练习,这样怎么能够学得好呢?”
我们是否也常常这样急功近利、追求速效呢?为什么我们总是寄希望于用加倍的努力来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呢?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表达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字形正确、字迹工整。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