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法律保障生活》(课件+教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9.2《法律保障生活》(课件+教案)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七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9.2《法律保障生活》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年龄小,生理发育、心理发展还不成熟,思维水平和社会经验有限,缺少必要的法律常识与法律意识,极少能意识到法律对自己的保障作用。因此为了帮助学生尊法学法守法用法,增强法律意识促进他们健康成长,要引导学生全面了解法律的产生、法律的特征和作用,体会法律让生活更美好。
【教材分析】
“法律保障生活”是第四单元“走进法治天地”第九课“法律在我们身边”第二框的内容。本单元是七年级学生对法律的启蒙,重在培养学生尊法守法、树立法律意识、形成法律思维模式。通过第一框的学习,学生能初步树立起法律与生活紧密相关的联系。第二框结合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的一些法律规定和生活中侵犯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案例,引导学生进一步了解法律的特征和作用。通过法律与道德及其他行为规范的对比,阐释法律是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了解律规定感受法律对生活的保障作用,初步树立尊重法律,敬畏法律,遵守法律的意识,自觉做一个学法尊法守法用法的人。
能力目标:知道法律是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懂得法律规定的权利不容侵犯,法律规定的义务必须履行。通过案例分析,培养学生判断和分析概括问题的能力。
知识目标:知道法律的特征,理解法律的作用,懂得法律是生活的保障。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法律的特征。
教学难点:法律的作用。
【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法、案例分析法、启发教学法
《法律保障生活》第一课时
【新课导入】
新闻播报
2022年2月8日下午,深圳交警接到市民举报,有三辆二轮电动车在深盐二通道快速行驶,一路东行向惠深沿海高速方向驶去,骑车人疑似为未成年人且未佩戴头盔。
经研判,2月8日12时52分,三辆电动车从深盐二通道驶入食街,随后又在三洲田路段行驶。为避免在路面拦截车辆引发危险,警察在电动车停下后方才进行查处。
当天16时许,铁骑在盐田食街查获其中一辆电动车与驾驶人,其余两辆电动车被藏进巷子里。经查,三名驾驶人均为未成年人,其中两人未满16周岁。民警对3人进行批评教育,责令现场写《保证书》,并通知家长到场,要求家长严加管教。
目前,依据相关法律法规规定,对三人所骑的电动车(涉嫌改装超标电动车)进行查扣。
提问:自己的骑车技术已经很熟练了,为什么不能骑呢?作为未成年人,可以骑电动自行车吗?
学生思考回答
展示:《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中第72条规定
小结:法律不允许未成年人驾驶电动自行车是对未成年人的一种保护。法律是如何保障人民生活,它有什么特征,与其他行为规范有什么区别?一起走进“法律保障生活”第一课时的学习。
设计意图:用真实的同龄人的新闻事件,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新课讲授】
一、法律的特征:是由国家制定和认可的
(一)视频播放:“法律在身边”
提问:视频中涉及的法律是由谁制定的呢?
学生通过观察案例中的法律表述,结合老师的讲解,分析出法律的第一个特征:法律是由国家制定和认可的。
二、法律的特征:法律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
(一)新闻回顾:
于2020年6月2日深圳市政府二百一十九次常务会审议并通过《深圳市电动自行车管理规定(试行)》,在去年8月1日起施行。新规开始实施的第一周,深圳交警持续在街头开展“头盔大劝导”活动。8月1日当天,开出了敬告单1300宗,其中快递外卖87宗。
提问:经过一周的敬告期过渡,如果还有人不遵守规则,不戴头盔怎么办呢?会受到处罚吗?
(二)新闻后续
2021年8月9日深圳市统一大行动,对未按规定佩戴头盔的外卖快递骑手依法处以200元罚款,对未按规定佩戴头盔的市民群众予以首次警告,二次处200元罚款。早上10点,这位外卖小哥就不幸成为第一个领罚单的人。
(三)展示:《深圳市电动自行车管理规定(试行)》中的规定
驾驶电动自行车一年内违反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和本规定,受到5次以上罚款处罚的,由市公安交管部门将电动自行车驾驶人的道路交通安全违法行为信息通知信用征信机构录入个人信用征信系统。
(四)显示:9月后佩戴头盔的上升数据
小结:佩戴头盔看似约束了我们行为,实则是对大家生活的保障。法律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这也是法律的第二个特征。
三、法律的特征:法律对全体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
(一)视频播放:辽宁大连“11·03”疫情溯源溯责溯罪
提问: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为什么会追究他们法律责任?
学生思考:违反了相关法律
说明:这些人为谋取不当利益藐视国家法律、置人民生命安全于不顾,勾结形成非法利益。他们的行为会直接危害他人的生命健康,法律惩罚犯罪者的同时,也保障了大家的生命健康,每个公民都平等的享有权利和履行义务。因此法律对全体成员有普遍约束力,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这也是法律的第三个特征。
(二)议案说法:四川高校外籍教师拒配合防疫工作、造谣“被中国警察绑架”
一位名叫Emily Jane O’Dell(艾米丽)的中国高校美籍教师因在当地疫情防控人员排查过程中,违反当地政府疫情防控规定,拒不配合出示健康码,造谣“被中国警察绑架”,并在境外社交媒体发表不实种族主义言论被遣返。
说明:如果在我国生活和共工作的外国人,只要在中国,就要遵守中国的法律法规,不得危害中国国家安全、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破坏社会公共秩序,没有特权可言!
设计意图:通过发生在自己生活中的真实案例——交警进行头盔大整顿,以及在疫情防控期间出现的新闻,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法律的三个特征。通过法律条文的讲述,加深学生对法律的理解,培养学生法治精神。
四、拓展空间:有人认为,现代社会中一切事情都可以通过法律来解决。你赞同吗?
说明:此观点是不对的。法律不是万能的。在社会调整系统中,法律只负责调整一部分社会关系,还有一些社会关系是由非法律规范如道德、风俗习惯、纪律、宗教教规等进行调整的。法律往往落后于社会发展,有其滞后性。道德、纪律、法律共同约束人们的行为,调整社会关系,维护社会秩序。
五、道德、法律、校规校纪的区别与联系。
六、小结
七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9.2《法律保障生活》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年龄小,生理发育、心理发展还不成熟,思维水平和社会经验有限,缺少必要的法律常识与法律意识,极少能意识到法律对自己的保障作用。因此为了帮助学生尊法学法守法用法,增强法律意识促进他们健康成长,要引
导学生全面了解法律的产生、法律的特征和作用,体会法律让生活更美好。
【教材分析】
“法律保障生活”是第四单元“走进法治天地”第九课“法律在我们身边”第二框的内容。本单元是七年级学生对法律的启蒙,重在培养学生尊法守法、树立法律意识、形成法律思维模式。通过第一框的学习,学生能初步树立起法律与生活紧密相关的联系。第二框结合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的一些法律规定和生活中侵犯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案例,引导学生进一步了解法律的特征和作用。通过法律与道德及其他行为规范的对比,阐释法律是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了解律规定感受法律对生活的保障作用,初步树立尊重法律,敬畏法律,遵守法律的意识,自觉做一个学法尊法守法用法的人。
能力目标:知道法律是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懂得法律规定的权利不容侵犯,法律规定的义务必须履行。通过案例分析,培养学生判断和分析概括问题的能力。
知识目标:知道法律的特征,理解法律的作用,懂得法律是生活的保障。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法律的特征。
教学难点:法律的作用。
【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法、案例分析法、启发教学法
《法律保障生活》第二课时
【新课导入】
同学们好,在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法律的特征,认识到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有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的一种特殊行为规范。那么法律又发挥着哪些作用呢?欢迎大家进入小华的生活,来寻求答案。
【新课讲授】
一、收养关系受保护吗?
(一)新闻播报:孙海洋找回被拐14年的儿子孙卓
提问:小华放学回家后看到了这个新闻,一方面为孙卓一家团聚高兴,一方面又有疑惑为什么养父母,也被采取强制措施取保候审?他们也养育了孙卓十几年,他们的关系不受法律保护吗?
(二)展示法律条文:《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一百零五条
通过解读,让学生明白非法收养是不受法律保护的。
设计意图:通过热点新闻,引导学生理解法律的作用
二、能要回来吗?
(一)案例分析:春节期间,小华的好友小刚就经常用妈妈的手机去看直播游戏视频,每次都给主播打赏。等妈妈发现的时候,他已经给主播打赏了好几万。小刚妈妈超级生气,狠狠的批评了小刚,打电话到平台要求退还打赏的钱。
提问:小刚打赏的钱能退回来吗?
法院会怎么判决呢?
(二)展示法律条文:《民法典》相关规定
说明法律判决:主播退还打赏的钱,并承担法律责任
(三)展示:《关于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的通知》、《关于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的通知》、新修订的《未成年人保护法》
说明:随着直播的兴起和手机使用的低龄化,国家加大对未成年人的网络保护。
三、总结得出法律的作用:规范作用
设计意图:通过真实发生的热点新闻,用同龄人的故事引导学生理解:法律规范着全体社会成员的行为,保护着我们的生活。
四、车撞狗,狗撞车,谁之责?
(一)“不文明养宠”也引发的问题:
某一天,王小明像往常一样,驾驶着自家小车回家。却没曾想到,在经过一个十字路口时与突然冲出的一条没栓系的狗发生了碰撞。事故造成小轿车损坏,狗当场死亡。
经交警部门认定,王小明无责任,狗主人周华(化名)负事故的全部责任。王小明遂向周华索要4440元车辆维修费,而周华则认为,宠物狗已经养了十几年,现在被车撞死了,车主不赔狗死亡的损失,反而要其赔偿车辆维修损失,不能理解。很爱动物的小华听到这个消息,非常伤心,也是很不理解,觉得这个认定“不近人情”?
提问:这个认定真的不近人情吗?
如果双方都不接受处理,会怎么样呢?上诉
(二)展示法律条文:《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第七十九条
《民法典》第一千二百四十六条
(三)事情结果:最终双方各让一步,达成和解协议,以周华一次性赔偿给王小明3500元车辆维修费了结此案。
说明:动物致害案件时有发生,其中就存在宠物主人看管责任缺位、安全意识缺乏等问题。宠物主人有义务按规定饲养或者管理动物,并对动物采取安全措施,以免造成他人损害的,承担侵权责任。
五、冬奥会顶流——冰墩墩
(一)案例分析:吉祥物“冰墩墩”引爆购买潮,导致官方周边“一墩难求”,
不少有才华的网友便大开脑洞、各显神通,纷纷动手实现“冰墩墩自由”。
提问:没有人能拒绝可爱的“冰墩墩”,小华也加入这个DIY的大队伍中……这些民间自制的“冰墩墩”“雪容融”到底会不会侵权呢?
(二)播放视频律师答疑
通过真实发生的时间,让学生明白哪些是正当行为,哪些是侵权行为
(三)“平安北京”通报黄牛高价倒卖。
(四)生产、销售“冰墩墩”盗版周边触犯的相关法律
(五)金华市场监督管理局通报一则销售假冒“冰墩墩”的案件
通过这些违法行为的处罚情况,引导学生思考法律的作用是什么?引导学生总结得出:法律通过解决纠纷和制裁违法犯罪,惩恶扬善、伸张正义,维护我们的合法权益,是我们的“保护神”。
设计意图:从身边的热点话题入手,体会法律通过纠纷来为我们保驾护航。
六、课堂小结(共35张PPT)
2022春部编版
道德与法治 七年级下册
9.2 《法律保障生活》第一课时
2022年2月8日下午,深圳交警接到市民举报,有三辆二轮电动车在深盐二通道快速行驶,一路东行向惠深沿海高速方向驶去,骑车人疑似为未成年人且未佩戴头盔。
经研判,2月8日12时52分,三辆电动车从深盐二通道驶入食街,随后又在三洲田路段行驶。为避免在路面拦截车辆引发危险,警察在电动车停下后方才进行查处。
当天16时许,铁骑在盐田食街查获其中一辆电动车与驾驶人,其余两辆电动车被藏进巷子里。经查,三名驾驶人均为未成年人,其中两人未满16周岁。民警对3人进行批评教育,责令现场写《保证书》,并通知家长到场,要求家长严加管教。
目前,依据相关法律法规规定,对三人所骑的电动车(涉嫌改装超标电动车)进行查扣。
新闻播报
未成年人可以骑电动自行车吗 ?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
第七十二条 在道路上驾驶自行车、三轮车、电动自行车、残疾人机动轮椅车应当遵守下列规定:
(一)驾驶自行车、三轮车必须年满12周岁;
(二)驾驶电动自行车和残疾人机动轮椅车必须年满16周岁;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是国务院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制定的,于2004年4月28日国务院第49次常务会议通过的国家法规,2004年4月30日公布,自2004年5月1日起施行。共计8章115条。
第一课时
法律的特征
PART 01
01
2009年2月28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七次会议通过,2015年4月24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四次会议修订。
1993年10月31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四次会议通过,根据2009年8月27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次会议《关于修改部分法律的决定》第一次修正,根据2013年10月25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五次会议《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决定》第二次修正。
2003年10月28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五次会议通过,根据2007年12月29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一次会议《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的决定》第一次修正,根据2011年4月22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次会议《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的决定》第二次修正,根据2021年4月29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八次会议《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等八部法律的决定》第三次修正。
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
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经过一定的法律程序制定和认可,是国家创制法律的两种基本形式。(P91)
法律的特征
制定,是指特定国家机关按照法定程序,制定法律、修改或废止现有法律的活动。
认可,是指特定国家机关根据实际需要,以一定形式赋予在社会上已经存在的某些习惯、道德规范等以法律效力的活动。
《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
第十三条 老年人养老以居家为基础,家庭成员应当尊重、关心和照料
老年人。
第十四条 赡养人应当履行对老年人经济上供养、生活上照料和精神上
慰藉的义务,照顾老年人的特殊需要。
赡养人是指老年人的子女以及其他依法负有赡养义务的人。
赡养人的配偶应当协助赡养人履行赡养义务。
第十八条 家庭成员应当关心老年人的精神需求,不得忽视、冷落老年人。
与老年人分开居住的家庭成员,应当经常看望或者问候老年人。
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保障赡养人探亲休假的权利。
《深圳市电动自行车管理规定(试行)》(市政府令第336号)((以下简称《管理规定》)已于2020年6月2日深圳市政府二百一十九次常务会审议并通过,自2021年8月1日起施行。
新规开始实施的第一周
深圳交警持续在街头开展
新闻回顾
新闻播报
2021年8月9日深圳市统一大行动,对未按规定佩戴头盔的外卖快递骑手依法处以200元罚款,对未按规定佩戴头盔的市民群众予以首次警告,二次处200元罚款。
9日上午10点,一外卖小哥刚接到外卖订单,在配送路上,因没戴头盔被交警拦下。成为全市正式处罚的第一单!
新闻播报
《深圳市电动自行车管理规定(试行)》
驾驶电动自行车一年内违反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和本规定,受到5次以上罚款处罚的,由市公安交管部门将电动自行车驾驶人的道路交通安全违法行为信息通知信用征信机构录入个人信用征信系统。
法律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
法律的实施以强大的国家力量做后盾,而其他行为规范主要依靠社会舆论、信念、习俗、教育和行政等力量保证实施。区别与道德等行为规范的最主要特征。(P92)
法律的特征
国家强制力主要包括军队、警察、法庭、监狱等(运用必须以合法为前提)。
辽宁大连“11·03”疫情溯源溯责溯罪:已有多人被批捕 多人被追责
新闻回顾
思考: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为什么会追究他们法律责任?
涉嫌妨害传染病防治罪、非国家工作人员行贿受贿、职务侵占、涉嫌失职渎职等犯罪。
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
那么在我国生活或工作的外国人违法了法律呢?
法律的特征
每个公民都平等地收到法律的保护,平等地享有权利和履行义务;任何人不论职位高低、功劳大小,只要触犯国家法律,都必须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任何人都没有超越法律的特权。
四川高校外籍教师拒配合防疫工作、造谣“被中国警察绑架”
一位名叫Emily Jane O’Dell(艾米丽)的中国高校美籍教师因在当地疫情防控人员排查过程中,违反当地政府疫情防控规定,拒不配合出示健康码,造谣“被中国警察绑架”,并在境外社交媒体发表不实种族主义言论被遣返。
《中华人民共和国出境入境管理法》
第八十一条 外国人从事与停留居留事由不相符的活动,或者有其他违反中国法律、法规规定,不适宜在中国境内继续停留居留情形的,可以处限期出境。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第三十二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保护在中国境内的外国人的合法权利和利益,在中国境内的外国人必须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法律。
以案说法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出境入境管理法》第81条的相关规定,依法对艾米丽处以限期出境,停留有效期至2021年9月2日。
法律是国家制定或认可的
法律由国家强制力保障实施
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
法律的特征
有人认为,现代社会中一切事情都可以通过法律来解决。你赞同吗?
拓展空间
社会规则 产生方式 实施手段 调整对象
和范围
法律
道德
校纪校规
共同点 国家制定
或认可
国家强制力
全体社会成员
自然形成
约定俗成
舆论、习惯
信念、习俗
学校制定
自觉遵守、批评教育
全体学生
都是行为规则,共同约束人们的行为,调整社会关系,维护社会秩序。
全体社会成员
最主要特征
拓展空间
法律是国家制定或认可的
法律由国家强制力保障实施
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
法律的特征
最主要特征
课堂小结
9.2 《法律保障生活》第二课时
第二课时
法律的作用
PART 01
01
据警方透露,拐卖孙卓案的主要犯罪嫌疑人已被检察院批捕,帮助其藏匿孩子的同犯也正在申请批捕中,除正在生病的孙卓养父,孙卓的养母及另一名被拐孩子符某涛的养父母,也被采取强制措施取保候审,案件在进一步办理中。
收养关系受保护吗?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一千一百零五条 收养应当向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民政部门登记。
收养关系自登记之日起成立。
收养查找不到生父母的未成年人的,办理登记的民政部门应当在登
记前予以公告。
收养关系当事人愿意签订收养协议的,可以签订收养协议。
收养关系当事人各方或者一方要求办理收养公证的,应当办理收养
公证。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民政部门应当依法进行收养评估。
无效的收养关系不被法律保护
收养关系受保护吗?
春节期间,小华的好友小刚就经常用妈妈的手机去看直播游戏视频,每次都给主播打赏。等妈妈发现的时候,他已经给主播打赏了好几万。小刚妈妈超级生气,狠狠的批评了小刚,打电话到平台要求退还打赏的钱。
小刚打赏的钱能退回来吗?
能要回来吗?
法律的作用
法律的规范作用
①法律规范全体社会成员的行为,法律规定我们应该享有的权利,应该履行的义务。
②法律让我们懂得在社会生活中可以做什么,应该做什么、不应该怎样做。
③法律为我们评判、预测自己和他人的行为提供了准绳,指引、教育人向善。
某一天,王小明像往常一样,驾驶着自家小车回家。却没曾想到,在经过一个十字路口时与突然冲出的一条没栓系的狗发生了碰撞。事故造成小轿车损坏,狗当场死亡。
经交警部门认定,王小明无责任,狗主人周华(小华的邻居)负事故的全部责任。王小明遂向周华索要4440元车辆维修费,而周华则认为,宠物狗已经养了十几年,现在被车撞死了,车主不赔狗死亡的损失,反而要其赔偿车辆维修损失,不能理解。
很爱动物的小华听到这个消息,非常伤心,也是很不理解,
觉得这个认定“不近人情”。
小华觉得这个认定真的“不近人情”吗?
如果双方都不接受处理,会怎么样呢?
双方商讨无果,故王小明将周华诉至江苏省南京市六合区人民法院。
第七十九条规定:违反管理规定,未对动物采取安全措施造成他人损害的,动物饲养人或者管理人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第一千二百四十六条 违反管理规定,未对动物采取安全措施造成他人损害的,动物饲养人或者管理人应当承担侵权责任;但是,能够证明损害是因被侵权人故意造成的,可以减轻责任。
原告王小明对被告周华的想法也表示理解,并愿意作出适当让步。经过三个小时的调解劝导,最终双方达成和解协议,以周华一次性赔偿给王小明3500元车辆维修费了结此案。
没有人能拒绝可爱的“冰墩墩”,小华也加入这个DIY的大队伍中……
那么这些民间自制的“冰墩墩”“雪容融”到底会不会侵权呢?
面对“一墩难求”的情况,一些个人和商家动起了歪心思……
《奥林匹克标志保护条例》
《特殊标志管理条例》
《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电子商务法》
盗版的“冰墩墩”玩偶等多款周边产品也在一些电商平台上露面。那么,生产、销售“冰墩墩”盗版周边触犯了哪些法律?
生产
、销售假货的下场
法律的作用
法律的保护作用
在生活中,我们既受到法律的约束,又受到法律的保护。法律通过解决纠纷和制裁违法犯罪,惩恶扬善、伸张正义,维护我们的合法权益。
法律由国家强制力保障实施
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
规范作用
保护作用
法律是国家或认可的
法律的作用
法律的特征
法律保障生活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