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科版九下物理 18.1能源利用与社会发展 教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苏科版九下物理 18.1能源利用与社会发展 教案

资源简介

《能源利用与社会发展》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初步了解人类发现、开发、利用能源的历史,能通过具体的事例,说出能源与人类生存
和社会发展的关系。
2.通过实例认识能量可以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不同形式的能量可以相互转化。
3.了解什么是能源。能列举常见的不可再生能源和可再生能源。
二.过程与方法
1.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动手能力,用不同的方法使水变热,小汽车动起来,灯泡亮起来。
2.培养学生的分析归纳和语言表达能力。
3.注意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初步认识科学及相关技术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影响,有将科学服务于人类的展望。
【教学重点与难点】
1.了解能量转移和能量转化的方向性。
2.不可再生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特点。
【教法选择】
讲授法、实验探究法、合作交流法。
【课时安排】
1课时
【课前准备】
试管、水、小汽车、斜面、灯泡、电池、导线等。
【教学设计思路】
本节课的内容包括:人类利用能源的简史和目前能源的利用情况,能源的分类,以及能源与人类生活、社会发展的关系。
首先通过小实验“发射土火箭”来激发学生学习本节课的热情。接下来请学生来挑战三个任务,“水和鸡蛋变热”,“小汽车动起来”,“小灯泡亮起来”,使学生对能源有感性认识,再通过老师的引导“这些能源从哪儿来?”理解能源的利用过程就是能量转移和转化的过程。通过对几张图片的排序来了解人类利用能源的历史。接着,学生自学课本“生活 物理 社会”,对能源按照不同标准进行分类。最后通过演示酒精和煤的燃烧让学生了解到化石能源对环境的影响,以及我国能源利用的现状,提出既要开发新能源,又要节约能源,学生小组讨论目前有哪些新能源,它们都有什么应用,老师演示应用风能、水能和太阳能的小实验,鼓励学生小发明,小专利,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本节课要突破的难点是结合能源利用的发展,认识能量及其转化。方法是:通过学生亲自动手实验感受能量,激发思考能量从何而来。
【教学流程图】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点评
引入:小实验:土火箭新课教学:(一)能源的利用我们来挑战:如何能使水和鸡蛋变热?如何能使小汽车动起来?如何能使小灯泡亮起来?在学生展示实验的基础上,说出其中涉及到什么能源以及能量的转移和转化。3.“钻木取火”、“化石能源”、“电能”、“核能”几张图片,请学生排序,说出每一种新能源的出现对社会发展的意义。4.学生说说,你知道还有哪些能源?5.能源的分类学生自学课本P83“生活 物理 社会”关于能源的分类。(二)社会的发展1.开发新能源演示实验:酒精和煤的燃烧对比。结合我国目前能源利用的现状,人均占有量小,石油等能源还需要依赖于进口,因此皮切需要开发新能源。请学生说说,你了解有哪些新能源?它们应用在哪些领域?演示:(1)风力灯(2)水能电子钟(3)太阳能小车2.节约能源目前,化石能源还无法被取代,我们还必须节约能源。假如你是连云港市的市长,在节约能源方面,你有哪些节能措施呢?(三)课堂小结请学生说一说本节课的收获。 学生分小组讨论实验方案,并动手操作,思考其中涉及了什么能源。成功小组上来展示,说出其中涉及到什么能源,这些能源从何而来。学生小组讨论能源利用的历史和每一种能源的出现对社会的影响。学生说出还有很多能源:煤、石油、天然气、风能、水能、海洋能、潮汐能、核能、太阳能等。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按照不同的标准对能源进行分类,并在小组间交流展示。学生观察对比哪一种能源更好,思考为什么更好?以及生活中我们最希望使用什么样的能源。学生分小组讨论,说出自己了解目前有哪些新能源?它们有哪些应用?或者谈谈自己的设想。学生小组讨论假如自己作为连云港市的市长,可以有哪些节能措施。 通过有趣的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感受能源,引导学生说出其中的能量转移和转化。“信息快递”中介绍“内能”。让学生对能源有感性的认识,并了解利用能源的而过程是能量转移和转化的过程。刚做的三个小实验就是人类利用能源的历史的缩影。每一种新能源的出现都标志着一个新时代的到来。老师可适当点评。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的教育。鼓励学生小发明,创造,大胆想象,动手试试。鼓励学生大胆设想。
再加强应用于实际
自主学习
交流展示
自主探究问题
尝试引导
学生
接受挑战问题
创设问题情境
激趣导入
教师
教师点拨
课后总结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