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专题一 我们生活的世界一、地球仪和地图考点分析 考点l 了解地球仪和地图的基本常识(a)(历史与社会七上第一单元 第一课P6-9棵究:P37—39) (一)地球仪的主要特点和功能 1.认识地球仪:地球仪是人们认识世界的一个工具,是人们仿照地球的形状制作的地球模型。 2.地球仪上有什么? (1)地轴和两极:地球仪上的地轴是地球自转的旋转轴,它交地球于南北两个极点,北极是地面的最北点,南极是地面的最南点。 (2)经线和纬线 经 线 纬 线 定 义 连接一__a__ 并且与纬线垂直相交的线,又叫子午线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线圆弧状况 半圆,两条相对应的经线组成经线圈圆,每一条纬线自成纬线圈 长 度 每一条经线长度都__b__ 就半球而言,每一条纬线长度都__c__,赤道是最长的,两极为0;就全球而言,纬度相同的纬线。长度__d__指示方向 __e__ 方向 __f__方向相互关系经线和纬线相互交织成经纬网,除南北极点外,地球表面任何地点都可以用经纬度来确定其位置 (3)经度和纬度 经度 纬 度度量起点 本初子午线(0。经线) 赤道(00纬线)度数划分 从0。经线起向东、西各分为180。。共360个经度 从赤道起向南、北各分为90。表示方法 东经(E),西经(W) 南纬(S),北纬(4)低纬度、中纬度、高纬度的划分(以北半球为例) 低纬度 中纬度 高纬度 0°-30°N 30°N一60°N 60°N一90°N (5)五带的划分(以北半球为例) 热 带 北温带 北寒带0°-23.5°N 23.5°N一66.5°N 66.5°N-90°N(6)时区:经度相差__g__度,时间即相差l小时。中国东西大约跨越60°,最东端和最西端时闯相差约__h__个小时。3.东西半球和南北半球: (1) __i__和__j__所组成的经线圈,是东西半球的分界线。(2)赤道(0°纬线)把地球平分为南北半球。 4.地球仪的主要功能:(1)从地球仪上,我们可以了解世界的大洲和大洋、山脉和河流、国家和地区的分布情况。(2)可以利用地球仪上的经线和纬线,确定世界上任何地点的地理位置。如北京位于(40°N,1160E)。(3)利用经纬网,可以分析一个国家地理位置的特点。5.利用地球仪的知识描述中国的地理位置: 中国位于__k__半球、__l__半球;赤道穿过我国南部地区,大部分位于中纬度地区和北温带,一小部分位于__m__;它位于亚洲的东部,太平洋的西岸。 (二)地图的主要特点和功能 1.地图上的“语言’:(三要素):方向、__n__ 、图例和注记。 (1)方向 定向法 一般定向法 经纬网定向法 指向标定向法表示法 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经线指示南北.纬线指示东西 指向标箭头所指方向为北,箭尾为南适用范围 适用于无指向标、无经纬网的地图 适用于有经纬网的地图 适用于有指向标的地图 特点 最常用的定向方法 最精确的定向方法(2)比例尺 含义 表示图上距离比实地距离缩小的程度 线段式例如: 表示方法 文字式 例如: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50米 数字式 例如:l:5 000或1/5 000比例尺的计算 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利用地图上的比例尺可以计算两地间的实地距离。实地距离=图上距离/比例尺教学拓展 1.利用地球仪的知识如何描述中国的地理位置? 中国位于东半球、北半球;赤道穿过我国南部地区,大部分位于中纬度地区和北温带,一小部分位于热带;它位于亚洲的东部,太平洋的西岸。 2.位于东半球的大洲主要有哪些?位于东半球的大洲有:亚洲、欧洲、非洲、大洋洲和南极洲。3.所有标注东经的都在东半球,标注北纬的都在北半球,这句话对吗? 标注东经几度的地点并不一定都在东半球;同样,标注西经几度的地点也不一定在西半球(如东经1620的位置在西半球)。 标注北纬几度的地点都在北半球;同样,标注南纬几度的地点都在南半球。 4.最常用和最精确的定向方法分别是什么? 最常用的定向方法是一般定向法;最精确的定向方法是经纬网定向法。 5.经线和纬线都相等吗? 每两条经线的长度都相等;每两条不同度数纬线的长度不相等,每两条相同度数纬线的长度相等:每条经线大约是赤道长度的一半。 6.时区:经度相差l5°,时间即相差1小时。中国东西大约跨越60°,最东端和最西端时间相差约4个小时。典型例题 例1 在下面A、B、C、D四幅图中,哪一幅图中P点的位置符合①东半球;②北半球;③低纬度;④在我国境内四个条件…………………………………………………( )A B C D 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知道在地球仪上东西半球和南北半球的划分方法,同时要能根据经纬网来判断地球上某一点的位置。如图A中,由于经线是越往东度数越大,说明是东经,越往南度数越大,说明是南纬,从而确定P点的位置是东经1300,南纬20。。另外,还要知道我国的经纬度位置。 答案:D 例2阅读地图,回答问题。图l 图2(1)任选一图,写出整幅图的经纬度范围。(2)图1、图2所示区域在自然环境方面有何不同?请列表进行比较。(提示:从地理位置、主要地形、气候特点三方面作答。)解析:本题需要利用经纬网的有关知识来回答,答题时,要注意先阅读图l、图2中的经纬线,判断它们的太致度数.然后结合我国的地形气候特点进行列表比较。 答案:(1)图1:28°N一29.6°N,117.8°E—ll9.6°E;图2:29.4°N一30.9°N,121.4°E一123.2°E。(任选一图作答即可.经纬度误差不超过0.3°) (2) 区域 地理位置 主要地形 气候特点 图1 相对离海较远 山地、丘陵 夏季高温多雨,冬季低温少雨 图2 紧邻海洋 丘陵、平原 受海洋影响大,冬暖夏凉考点分析 考点2能够从地图和圈衰中获取信息(c)(历史与社会七上第一单元P6-13、探究一Pl4-17) (一)选择合适的地图 1.比例尺的大小与地图的关系: 比例尺 表示的范围 内容精度 举例 大比例尺 小 __a__ 军用地图、城市交通图 小比例尺 大 __b__世界政区图、中国交通图 2.根据不同的要求。选择不同比例尺的地图。 例如:从嘉兴至q广州某一景点旅游,出发前先用小比例尺地图查看出行路线,到了广州后,再查看大比例尺地图以确定如何才能到达目的地。 3.根据需要.选择不同主题的地图。常见的地图有地形图、政区图、交通图、旅游图等;不同的地图功用不同,表示信息的侧重点也不同。(二)学会使用地图 1.学会使用等高线地形图。如设计登山路线要选择大比例尺的地形图,并会根据等高线的疏密判断地势的陡缓(等高线越__c__的地方,地势越陡峭;等高线越__d__的地方,地势越平缓)。 2.学会根据交通图,设计城际之间的交通旅游方案。要选择比例尺较小的交通图,从图上获得城市相对位置、距离远近等信息。 3.学会使用旅游图。能根据旅游图设计旅游的路线和出行的方案。 (三)学会使用各种图表 1.《历史与社会》中的图表种类有很多,如各种示意图、线条图、条形图、柱状图、饼状图和表格等。 2.有表示自然和人文要素变化的各种统计图表,如气温曲线图、降水量柱状图、人口增长曲线图等。 3.学会选择合适的图表,获取所需要的信息。例如:根据我国各种地形类型所占比例的饼状图,判断我国地形的特点:根据我国人口增长曲线图,了解到某个时期我国人口的变化规律和发展趋势等。教学拓展 1.在右边等高线地形图中: 甲是__e__ 乙是__f__ 丙是__g__ 丁是__h__ A是__i__ B是__j__ 2.中国铁路“五纵三横”铁路网指的是哪些铁路线? “三横”指东西向的铁路线主要包括:京包--包兰线、陇海--兰新线、沪杭--浙赣--湘黔--贵昆线。 “五纵”指南北向的铁路线主要包括:京沪线、京九线、京哈--京广线、焦柳线、宝成--成昆线。典型例题 例1 下列四幅图幅一样的地图中比例尺最小的是………………………………( ) A.中国地图 B.浙江省政区图 C.嘉兴市政区图 D.杭州市旅游图 解析:本题中,比例尺最小的,应该是表示范围最大、内容最粗略的。 答案:A 例2将下列内容连线。 A.了解各大洲的位置 a.等高线地形图 B.设计青藏铁路 b.世界政区图 C.确定假期去北京旅游 c.大比例尺军事地图 D.在军事前线部署作战方案 d.城市交通图 E.了解某城市道路 e.中国交通旅游图 解析:解答本题时,关键是要根据不同的需要选择合适的地图。比如了解各大洲的位置应该用世界政区图,去北京旅游应该用中国交通旅游图等。 答案:A—b B—a C—e D—c E—d 例3渎下图,福州土地利用类型中比重最大的是……………………………………( )A.耕地B.林地 C.草地D.水域解析:由饼状图可以读出,福州市的各类土地利用类型中林地占到了52%,比重最大。答案:B二、社会调查考点分析 考点3知道社会调查的常用方法(a)(历史与社会七上探究一Pl4—17、探究四Pl06—107;七下探究六P54—55、探究七P82—84;八上探究四Pl23—124等) 1.社会调查的常用方法有:__a__、__b__、__c__、__d__、__e__等。 2.社会调查的首要环节是__f__。 3.社会调查一般有哪些步骤? 确定主题与内容——拟定调查提纲——确定调查方法——收集、分析资料——形成调查成果。 4.具体操作: (1)选择一件你最关心的事情,可能是社区环境问题,也可能是交通问题。然后拟定调查提纲,选择适当的调查方法进行调查。 (2)对资料进行分析整理,形成凋查报告。 (3)书面调查报告可包括第一手资料的采集,第二手资料的分析,对问题由来的说明,对问题影响的论证,对问题解决的思路等。教学拓展 中学生开展社会调查的目的是什么? (1)向社会做调查是研究社会科学的基本的方法。 (2)有利于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利于把书本知识与社会实践结合起来,帮助我们认识社会、参与社会、全面提高自身素质。典型例题 例 下面是王力明同学设计的主题为“改革开放以来人民物质生活变化”的一个不完整的调查统计表年份 项目 家庭收入 家用电器 交通工具______________ 1978年 2008血1.根据本次调查的主题,你认为在 中,最合适的调查项目应该是……………………( )A.家庭成员 B.文化程度C.住房面积 D.上网时间2.要把调查研究的目的分解落实到具体的调查活动中去,就要………………………( )A.列出调查提纲 B.明确调查目的C.列出调查对象 D.确定调查方法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社会调查的内容和范围。从题目要求中我们发现,本次调查的范围是“物质生活”。四个选项中,属于这一范围的只有“住房面积”,其他要么跟主题无关,要么都属于精神生活方面。调查过程中,先要确定调查研究的目的,然后通过列出调查提纲将调查目的分解落实到具体的调查活动中去。 答案:1.C 2.A考点分析 考点4能够设计调查问卷。进行社会调查(c)(历史与社会七上探究四Pl06—107;七下探究六P54—55、探究七P82—83等) 1.社会调查是获取社会信息的重要渠道。根据具体条件和需要,可选用适当的社会调查方法。问卷调查是社会调查方法中常用的一种,设计调查问卷前,必须做大量的调查准备工作。 2.将要调查的内容设计成一个个问题(选择打勾、填空、问答题等),用当面提问、书面、发送电子邮件、发送短信等形式询问调查对象。一般常用的方法是书面问卷。 3.调查问卷通常由三部分组成:前言(包括问卷标题、调查说明及填表要求)、主体内容和结束语(记录下调查人员的姓名、调查时间、调查地点等)。 4.设计调查问卷的要领: (1)根据调查主题,明确调查目的。 (2)拟写调查提纲,确定调查范围,选定调查对象。 (3)设计问题时注意,问题应围绕调查目的而设,且要符合实际;问题的表述要准确,且简洁明了,易懂易回答;问题不能对被调查者有倾向性提示;问题要有亲和力,符合受访者的水平和需求;问题数量不能太多。 5.发放调查问卷的方式:书面,网络在线,电子邮件,发送短信等。一般常用书面问卷和网络在线调查。 6.调查问卷设计时应注意的几个方面: (1)文字要表达准确。 (2)要避免使用误导被调查者和带有调查人主观倾向性的语句。 (3)问句设计要有艺术性,尽量让被调查者感兴趣。 (4)不易回答的问题或者讲不清的问题一般不要出现;要尽量多设计一些选择题和判断题等,便于被调查者回答,也使被调查者愿意接受调查。教学拓展 1.研究社会科学的基本方法:社会调查。 2.问卷前言的作用及其内容:作用:对调查目的、意义、填表要求进行说明。内容:问卷标题、调查说明、填表要求等。 3.问卷的主体内容:由问题及相应的选择项目组成。 4j通过调查,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后,我们可以通过哪些途径反映自己的建议? (1)可通过人大代表或直接向地方人大常委会反映。 (2)可采用书信、电子邮件、电话、走访等形式,向有关部门反映或举报。(3)可通过电视、广播、报刊等媒体进行监督。典型例题例 嘉兴市某校学生开展了“校园诚信”问题的问卷调查,请你结合实际填写下面问卷调查表: 调查课题 校园诚信问题 调查方法 问卷调查法 调查对象 2012届初三学生 填表时间 2012年9月5日 填表人 ×××学校采取的 主要做法1.开展每学期一次“诚信学生”评选活动2.开展以“诚信”为主题的征文活动同学们存在的 主要问题1.个别同学经常抄袭作业2.(1)3.(2)打造诚信校园的合理建议1.各班召开“诚信在我心中”的主题班会2.(3)开展诚信活动的宣传标语(4) 解析:本题的题型非常新颖,要求学生通过阅读图表来回答问题。答题时一定要注意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列举的是学生身边的、就发生在学校中的事情。所提的建议也要符合学校生活实际。 答案:(1)(2)女11有的同学说谎话,考试作弊等;(3)开展“诚信教育”专题报告会,开展“诚信,从我做起”签名活动等;(4)如“我诚信,我快乐”、“诚信你我他”等。 三、中国自然和人文环境考点分析 考点5知道中国的地理位置(a)(历史与社会七上探究二P37—30、第三单元第一课P42—40) (一)我国的疆域 1.面积:中国陆地面积约___a___平方千米,几乎与整个欧洲的面积相等。在世界各国中仅次于俄罗斯和___b___,居第三位。 2.中国疆域的四个端点方位 经纬度 端点位置 端点距离 带来的特征 东东经l35°附近 黑龙江与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的相交处 东西宽__c___千米 东西跨经度约62°,相距约5200千米,时间大约相差5个时区 西 东经730附近 新疆的帕米尔高原上 南 北纬40附近 南海的南沙群岛中的___d___ 南北相距5 500千米.绝大部 北 北纬53°附近 黑龙江省漠河以北的黑龙江主航道中心线上 南北纵长约5 500千米分领土在北温带,南部有一小部分在热带,北回归线穿过我国南部(二)中国的地理位置编号 位 置 特 点 1 半球位置 我国位于东半球、北半球 2 纬度位置 按温度带划分,我国大部分地区位于___e___,一小部分位于___f___。按高、中、低纬度划分,我国大部分地区位于___g___地区,部分位于低纬度地区 3 海陆位置 我国位于亚洲的东部,太平洋的西岸 4 中国地理位置综述 中国位于北半球,亚洲的东部,太平洋的西岸,北回归线穿过我国南部,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国家(三)陆上邻国和隔海相望的国家1.我国有陆上邻国上一个。 方位 陆上邻国 东 朝鲜 东北、西北 俄罗斯 北 ___i___ 西北 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 西 阿富汗 西南 巴基斯坦、___j___、尼泊尔、不丹 南 缅甸、老挝、___k___ 2.与我国隔海相望的国家有6个。 (1)东面与日本和韩国相望。 (2)东南与菲律宾、___l___ 、文莱、印度尼西亚相望。 (四)濒临的海洋和主要岛屿 1.中国濒临的海洋,从北到南依次为渤海___m___、东海、南海及台湾濒临的太平洋等海域。 2.___n___是我国第一大岛;海南岛是我国第二大岛;舟山群岛是我国最大的群岛。 (五)中国地理位置的优势编号 地理位置 优 势 l 海陆兼备,东部濒临世界上最大的大洋——太平洋 使我国东部地区气候湿润,有利于农业生产,沿海有许多优良港湾,有利于发展海洋事业 2 中国西部深入亚欧大陆内部 使陆上交通能与申亚、西亚、欧洲直接往来 3 幅员辽阔的国土 为中华民族的生存发展提供了巨大的空间,也为中国社会的进步奠定了雄厚的物质基础教学拓展 1.我国领土东西跨经度62°,东西时差约4个小时;南北跨纬度49°,南北温差大。 2.几个国家的海陆疆域特点: 编 号 国 家 海陆疆域特点 1 中国 海陆兼备 2 美国 海陆兼备 3 英国 岛国 4 蒙古 内陆国家 3.我国的国土全部位于东半球、北半球;跨了热带和温带地区,没有寒带。大部分位于中纬度地区,没有高纬度地区。典型例题 例1 从海陆位置看。下列国家同我国相似,都具有海陆兼备特征的是…………( ) A.蒙古 B.日本 C.英国 D.印度 解析:本题一方面要求学生理解我国海陆位置的特点,一方面又要学会读图了解世界上一些重要国家的位置,并能进行比较。选项中蒙古是一个内陆国,英国、日本是岛国,只有印度和中国一样海陆兼备。 答案:D 例2我国拥有约300万平方公里的海洋国土,这些海洋国土都位于………………( ) A.印度洋 B.太平洋 C.北冰洋 D.大西洋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中国的海陆位置。解答此题的关键是要知道中国位于亚洲的东部,太平洋的西岸,所以中国的海洋国土都位于太平洋。答案:B考点分析 考点6了解我国主要少数民族的名称及其分布(a)(历史与社会七上第三章第一课P47--49) (一)我国主要少数民族项目 汉 族 少数民族总数 55个比重 人口数量最多,约占全国总人口的___a___ 人口数量约占全国总人口的 8%分布 汉族人口遍及全国各地,主要集中在___b___和中部地区。在边疆地区,汉族多与少数民族杂居在一起 在地区分布上具有“大杂居。小聚居”的特点,少数民族主要集中在西南、___c___ 和东北的边疆地区 1.人口在400万以上的少数民族有:___d___,满族,回族,苗族,维吾尔族,彝族,土家族,蒙古族和藏族。 2.我国少数民族的分布: 如蒙古族主要分布在我国北方;朝鲜族分布在我国东北;维吾尔族分布在我国新疆地区;苗族分布在我国西南山区等。 3.我国五个少数民族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___e___ ,西藏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4.我国各族人民亲如手足,和睦相处,共同建设美好家园。 (二)各具特色的民族风情 由于地理环境、历史传统和宗教信仰的不同,各民族在衣、食、住、行等生活和生产方面独具特色.使中华民族的文化绚丽多彩。如藏族的酥油茶;傣家的竹楼;赫哲人捕鱼等。典型例题 例1(2012·山东淄博)我国某地区民居多高脚竹楼,那里丛林遮天蔽日,林中常见“孔雀开屏、大象戏水”的趣景。该地区最有可能位于下图省级行政区中的…………………( )A B C D 解析:从本题对人们生活情景的描述中,我们不难发现,该地应该位于我国低纬度热带地区气候比较湿润;然后要对选项的四个省份的轮廓进行判断。 答案:A 例2有一个民族的人们居住在平均海拔高度达4千米的高原上,喜食糌粑和青稞酒。献“哈达”是他们最常见的一种礼节。这个民族是………………………………………( ) A.回族 B.藏族 C.维吾尔族 D.哈尼族解析:从对该民族生产生活习惯的描述中,我们不难判断该民族应该是位于我们西藏地区的藏族。 答案:B考点分析 考点7知道中国省级行政区的名称(全称、简称)、位置及行政中心(a)(历史与社会七上第三单元第一课P43一46) (一)行政区划 中国国土面积大,为了便于管理,有利于经济发展和民族团结,全国的行政区域基本上分为省(自治区、直辖市)、县(自治县、市)、乡(镇)三级。在必要时,国家可以设立特别行政区。 (二)我国的省级行政单位 1.省级行政单位的总数:共有___a___个,包括___b___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和2个特别行政区。首都是北京。2.中国省级行政区划单位的名称、简称和省级行政中心。 名 称 简 称 行政中心 北京市 京 北京 天津市 津 天津 河北省 冀 石家庄 山西省 晋 太原 内蒙古自治区 内蒙古 呼和浩特 辽宁省 辽 沈阳 吉林省 吉 长春 黑龙江省 黑 哈尔滨 上海市 沪 上海 江苏省 苏 南京 浙江省 浙 杭州 安徽省 皖 合肥 福建省 闽 福州 江西省 赣 南昌 山东省 鲁 济南 河南省 豫 郑州 湖北省 鄂 武汉 湖南省 湘 长沙 广东省 粤 广州 广西壮族自治区 桂 南宁 海南省 琼 海口 重庆市 渝 重庆 四川省 川或蜀 成都 贵州省 贵或黔 贵阳 云南省 云或滇 昆明 西藏自治区 藏 拉萨 陕西省 陕或秦 西安 甘肃省 甘或陇 兰州 青海省 青 西宁 宁夏回族自治区 宁 银川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新 乌鲁木齐 香港特别行政区 港 香港 澳门特别行政区 澳 澳门 台湾省 台 台北3.中国省级行政区划的位置。4.认识省级行政区的轮廓。如:①黑龙江省 ②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③浙江省 ④广东省教学扩展 1.中国最年轻的地级市——三沙市。 三沙市,中国设立的地级市,隶属于海南省。2012年6月,国务院批准设立地级三沙市,管辖西沙群岛、中沙群岛、南沙群岛的岛礁及其海域。三沙市人民政府驻西沙永兴岛。三沙市成立后,是中国领土最南端的城市,涉及岛屿面积13平方公里,海域面积200多万平方公里,它将是中国面积最大、人口最少的城市。 2.一些省级行政单位的位置特点。 位 置 省级行政区 最东 ___c___ 最西 ___d___ 最南 ___e___ 最北 ___f___ 面积最大 ___g___ 跨经度最多 ___h___ 跨纬度最多 ___l___ 与我们浙江省相邻的 上海、江苏、安徽、江西、福建 面积最大的直辖市 重庆市 北回归线穿过的 云南、___j___、___k___、台湾 3.浙江的地理知识。 (1)位置:位于中国东部沿海地区,相邻的省市有上海、江苏、安徽、江西、福建。东面濒临东海。经纬度位置,位于东经118°01′至l23°08′,北纬27°01′至31°10′,面积10.18万平方公里。 (2)地形:以丘陵为主。 (3)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特点是夏季高温多雨,冬季低温少雨。 (4)主要农作物:水稻、小麦等。 4.嘉兴市的地理知识。 嘉兴市位于浙江省东北部、长江三角洲杭嘉湖平原腹心地带,是长江三角洲重要城市之一。市境介于北纬30°21′,至31°20′,与东经l20°18 ′至121°16 ′之问,东临大海,南倚钱塘江,北负太湖,西接天目之水,大运河纵贯境内。城市处于江、海、湖、河交会之处,扼太湖南走廊之咽喉,与沪、杭、苏、湖等城市相距均不到百公里.区位优势明显,尤以在人间天堂苏杭之间著称。 东临上海,西连杭州,北接苏州,南临杭州湾。气候是亚热带季风性气候。 典型例题 例1 下列为北回归线穿过的我国四省,这四省区按自西向东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广西 ②云南 ③广东 ④台湾 A.①②③④ B.②①③④ C.③②①④ D.④③②①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对中国的地理位置和省级行政区的位置和轮廓相当熟悉.要知道北回归线穿过了我国的南部,自西向东依次为云南、广西、广东和台湾,然后就可判断。 答案:B 例2读下图,回答问题。 上图中字母相对应的省级行政区的名称:A________省;B_______省。 解析:本题就是一幅局部的中国政区图。我们在判断A、B两省区时,要注意从三个方面来判断。一是熟悉中国行政区图,了解图中所示区域在中国的位置;二是根据图中省区的轮廓来判断;三是结合图中的有关信息来判断,如“昆明”、“贵阳”等。 答案:A是云南、B是贵州。考点分析 考点8理解长江和黄河各河段水文特征及开发与治理措施(b)(历史与社会七上第三单元第二课P55—59) (一)长江与黄河(图见课本56页、58页) 长江与黄河的概况比较 长江流域图(二)长江与黄河的比较 项 目 长 江 黄 河上、中游分界点 湖北宜昌 ___a___中、下游分界点 ___b___ 河南孟津 主要支流 雅砻江、岷注、嘉陵江、乌江、湘江、汉江和赣江等 泾河、汾河、渭河等 主要景观 众多的港口,如武汉:古代水利工程——都江堰;著名的峡谷——虎跳峡;长江三角洲的农业生产基地 黄河下游是举世闻名的“地上河”——悬河;气势磅礴的壶口瀑布;“塞上江南”——宁夏平原 主要作用 给予我们航运、发电、灌溉等诸多便利;是中国最重要的内河航运大动脉,有“黄金水道”之称;长江干流江阔水深,终年不冻,可以四季通航。三峡工程利用水力发电,对华东电力严重缺乏局面起一定的缓解作用 黄河流域一般降水不足.农业生产离不开灌溉。早在两千多年前,这里的人民就书写了引黄灌溉的历史。千百年来.黄河水哺育、滋养了两岸亿万儿女。人们还兴修水利,加强了对黄河水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主要存在的 问题 长江流域降水丰沛,干流水量大,容易造成___c___灾害 ___d___严重,成为世界上含沙量最大的河流 造成问题的 人为原因 近年来,人们不合理地占用河道,围湖造田,滥砍滥伐,使河流、湖泊的泄洪能力大大降低.更加大了沿江地带发生严重水灾的可能性 滥砍滥伐,破坏植被,造成水土流失严重 自然原因 降水集中,降水量丰沛,支流众多 黄土高原的土质疏松 治理的措施 加固江防大堤,兴建水库,疏浚河道,保护森林 治黄的关键在于治沙.加强中游黄土高原地区的水土保持是治黄的根本(三)长江与黄河的上游、中游和下游的主要特点 黄 河 长 江 特点 开发治理 特 点 开发治理上游 水力资源丰富 开发水力资源,修建水电站 峡谷多,落差大,水力资源丰富 修建水电站.开发水力 中游 含沙量大 植树造林,保持水土 河道弯曲,史流、湖泊众多,易泛滥 截弯取直.疏浚河道和湖泊下游 地上河 修筑和加固堤坝,引黄淤灌,灌溉 江阔水深.航运便利 发展航运.灌溉农田景观 “黄河第一坝”——龙羊峡大坝.“塞上江南”——宁夏平原,壶口瀑布,“地上河”——开封附近“悬河” 虎跳峡,都江堰,三峡,武汉港等教学拓展 1.长江治理的首要任务是洪涝:黄河最大的隐患是下游成为“地上河”,加大了保堤防洪的难度。 2.黄河和长江哺育了中华民族,都是中国的母亲河。它们都流经了青海和四川两省。 3.长江三峡大坝建成后,可以发挥多种效益。例如,从防洪方面看,可以使荆江河段防御百年一遇的大洪水;从发电方面看,利用水力发电,可以缓解华中、华东及川东地区能源短缺状况;从航运方面看,可以提高川江航道的通过能力,促进长江航运业的发展。 4.长江与黄河的概况比较 项 目 长 江 黄 河 发源地 唐古拉山脉主峰各拉丹冬雪峰 青海省___e___山北麓 注入的海洋 东海 ___f___ 长 度 ___g___多千米 5 400多千米流经的省、市、区 青海、四川、西藏、___h__、重庆、湖北、湖南、江西、安徽、___i___、上海 青海、四川、___j___、宁夏、内蒙古、山西、陕西、___k___、山东流经的主要地形区 青藏高原、云贵高原、___l___、长江中下游平原 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___m___ 地位中国第一大河中国第二长河 共同点 都是我国著名的大河,均自西向东注入海洋;两大流域都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是世界著名的古代文明发祥地。水力资源都很丰富,均为发电、灌溉等提供了诸多便利:均需做好水土保持工作典型例题“挽黄河臂膀,依太行身躯,踏千里黄土,踩万年‘乌金”’赞美的地区位于………( ) A.东南丘陵 B.黄土高原 C.柴达木盆地 D.青藏高原 解析:材料中“踏千里黄土”指黄土高原(黄河沿岸地区),东南丘陵在我国南方地区,柴达木盆地和青藏高原在我国第一级阶梯。 答案:B 例2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长江是我国第_________大河,发源于_________高原,流经我国地势三级阶梯,_________ (填“上游”或“下游”)河段水能丰富。图中A是我国的_________水利工程。 (2)长江上游和中游的分界点是_________,船运价值大。位于长江人海口、实现江海联运的城市是_________市。你认为可以采取哪些措施,更好地发挥长江“黄金水道”的功能? (3)长江沿江地带沟通了_________与沿海经济带,是承东启西的纽带。沿江地带四个特大城市中位于上游的是_________市(面积最大的直辖市)。 (4)长江下游_________工业基地是我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 解析:本题考查长江沿江地带的综合地理知识。 (1)考查长江的概况、发源地。流经地形区等。长江是我国的第一大河,发源于青藏高原,上游河段流经我国第一、二级阶梯,河流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我国最大的水利工程是长江三峡水利工程。 (2)考查长江航运价值的知识。长江干支流通航里程长,其入海口在上海市,实现了江海联运。在长江可以通过治理有通航阻碍的河段,疏浚河道,加强沿江港口建设等来更好地发挥长江“黄金水道”的功能。 (3)考查长江沿江地带的经济功能。长江沿江地带沟通了西部地区和沿海经济带,是承东启西的纽带。我国面积最大的直辖市是重庆市.位于长江沿江地带。 (4)结合我国主要的工业基地,考查长江沿江地带的工业基地。长江沿江地带的沪宁杭工业基地是我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 答案:(1)一 青藏 上游 长江 三峡 (2)宜昌 上海措施有:通航阻碍的河段,疏浚河道,加强沿江港口建设等。(言之有理即可) (3)西部地区重庆(4)沪宁杭考点分析 考点9 了解我国地形、气候主要类型及分布。概述我国地形气候的主要特点(b)(历史与社会七上第三单元第二课P50—55) (一)中国地形的主要特点 1.五种地形类型:山地、高原、平原、丘陵、盆地。 2.中国地形特点: (1)地形类型复杂多样,山区面积广。 这可以从《中国各类地形面积比例示意图》中看出,这里的山区包括山地、丘陵和比较崎岖的高原。我国山区的面积占全国总面积的___a___。(2)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这从《沿北纬32°的地形剖面图》可以看出来。,第一阶梯是“世界屋脊”一一青藏高原,包括柴达木盆地;第二阶梯上分布着一系列宽广的___b___和巨大的___c___ ,包括:三大高原和三大盆地;最东边的第三阶梯,主要是平原和___d___,包括我国东部的三大平原。3.山区的优势与劣势: 优 势 劣 势 森林、矿产与水力资源丰富,空气清新,环境优美。旅游资源也很丰富 条件艰苦,交通通信不便,经济落后,教育文化事业落后,人才缺乏 4.地势西高东低,对我国自然环境的影响: 由于地势西高东低,使我国的大江大河的流向都为自西向东,容易在第三级阶梯上形成平原,同时来自东部的暖湿气流也容易影响我国东部地区。 (二)我国的气候特点及其影响 1.我国气候的主要特点:气候复杂多样,季风气候娃著。 2.我国的气候类型分布: 编号 地 区 主要气候类型 (1) 我国东部地区的秦岭--淮河一线以南 ___e___ 气候 (2) 秦岭---淮河一线以北 ___f___气候 (3) 西北内陆地区 ___g___气候 (4) 西南的青藏高原地区 ___h___气候 (5) 云南南部、海南岛、台湾南部和广东的雷州半岛 热带季风气候气候分布如图(课本53页)3.季风的含义:一年中盛行风向随季节发生明显变化的风,被称为季风。4.冬季风和夏季风: 冬季风 夏季风 由大陆吹向海洋,风向偏北,特点是比较___i___ 由海洋吹向大陆,风向偏南,特点是比较___j___5.季风区和非季风区:(1)什么是季风区:就是夏季风影响明显的地区叫季风区。影响不明显的地区,叫非季风区。(2)划分的界线:大兴安岭--阴岫山脉--贺兰山--巴颜喀拉山脉--冈底斯山脉。6.季风的影响:利 季风气候给人们提供了有利于生产和生活的优越条件,雨热同期对农作物、森林的生长极为有利。中国南方、印度恒河流域等地区受夏季风的影响,气候湿润,成为农业发达的地区;而同纬度的世界其他地区,大多降水稀少,形成大范围的干旱带弊 由于它的不稳定性,有时也会带给我们灾难。例如,有的年份夏季风来得早、退得迟,或来得迟、退得早,雨季的长短就会发生变化,从而引发涝灾或旱灾,使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受到影响教学拓展 1.我国地形之最: 最高的高原——青藏高原;最高大的山脉——喜马拉雅山;最大的盆地——塔里木盆地;最高的盆地——柴达木盆地。 2.四大高原的特点: 黄土高原 青藏高原 内蒙古高原 云贵高原 黄土深厚.水土流失严重,沟壑纵横 世界海拔最高,种植青稞 地势平坦,草原辽阔,牧人的天堂 地势崎岖不平.石林广布3.季风的功劳:季风使中国南方、印度恒河流域成为农业发达地区,而世界上同纬度地区大多是干旱带;季风使雨热同期,有利于作物的生长和喜热作物的栽培,黑龙江北部成为世界上种植水稻最北的地区。4.我国地形三级阶梯的概况: 划 分 平均海拔 地形类型 地形单元 第一阶梯 4 000米以上 以高原为主 青藏高原和柴达木盆地 分界线 昆仑山--祁连山--横断山 第二阶梯 1 000—2 000米 以高原、盆地为主 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云贵高原、塔里木盆地、四川盆地和准噶尔盆地 分界线 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第三阶梯 500米以下 以平原、丘陵为主 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和东南丘陵5.地形类型比较: 类型 海拔高度 主要特征 山地 500米以上 排列有序,脉络分明,呈长条状延伸,仿佛是“大地的骨架” 平原 200米以下 宽广低平,世界上大部分人口生活在平原地区 高原 1 000米以上 地表起伏不大,但边缘处比较陡峭 丘陵 500米以下 坡度和缓。连绵起伏 盆地 __ 四周被群山环绕6.中国重要的分界线: 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分界线 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 南方与北方,l月0℃等温线,800毫米等降水量线,温带季风与亚热带季风气候分界线 秦岭--淮河 人口分界线 黑河--腾冲7.浙江省的气候类型及特点:浙江省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特点是夏季高温多雨,冬季低温少雨。典型例题 例 (2012·福州)读下图,回答l-3题 1.图中甲所在的地形区是…………………………………………………………( ) A.塔里木盆地 B.四川盆地 C.华北平原 D.云贵高原 解析:由图中可知,甲介于天山山脉和昆仑山脉之间,为我国面积最大的盆地塔里木盆地;四川盆地位于我国南方地区的云贵高原上。 答案:A 2.图中①→②→③降水量逐渐减少,形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地形因素 B.纬度因素 C.海陆位置 D.人类活动 解析:由图中可知,从④b(至卜③的过程中距离我国东部沿海地区越来越远,降水量越来越少。 答案:C 3.图示区域最突出的自然环境特征是…………………………………………( ) A.高寒 B.干旱 C.湿热 D.多雨 解析:图示区域为我国的西北地区。从等降水量线看,本区多为干旱、半干旱地区,干旱是该区域最突出的自然环境特征。 答案:B考点分析 考点l0比较我国南北方、东西部之问自然和人文环境的差异,分析“因地制宜、优势互补”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意义(C)(历史与社会七上第三单元第三课P61—68、第四单元;九年级Pll6) 1.我国国土辽阔,自然环境差异显著。综合各种自然地理要素,如__a__、__b__ 、__c__ ,可以将我国分为四大地理区域。即___d__ 、__e__ 、__f__、__g__。2.我国南北方的自然与人文环境比较: 南 方 北 方 分界线和范围 我国东部季风区的秦岭--淮河一线以南的地区 我国东部季风区的秦岭--淮河一线以北的地区 地形 多丘陵 多平原 气温 1月均温在0℃以上 1月均温在0℃以下 自然 降水 年降水量800毫米以上 年降水量800毫米以下 环境 气候类型 热带、亚热带季风气候,比较湿润 温带季风气候.比较干燥 的差 异河流水文特点 河湖众多,水量大,冬季普遍不结冰,便于航运 河流少,水量小,冬季结冰,不利于航运 耕地类型 水田为主 旱地为主 农业主要粮食作物 __h__ __i__ 、玉米 生产主要经济作物 茶叶、甘蔗、柑橘等 棉花、甜菜、苹果等 特色 耕作制度 一年两熟或三熟 一年一熟或两年三熟 人文 民居特色 注意通风、防雨,屋顶坡度大,有利于排泄雨水 注意防寒,墙壁、窗户严密,屋顶平缓,室内一般有取暖设备 环境 饮食习惯 喜欢吃米饭 喜欢吃面食 的差 异 交通条件 既有公路、铁路.还有许多河流可以通航 基本上没有水运,陆路交通发达 人文环境差异的原因 以上差异的形成,自然环境起了巨大的作用,其中,气候因素是至关重要的 3.伴随着我国东西部地区自然与人文环境方面的差异,西部与东部地区相比在__j__、__k__、__l__、__m__、__n__等社会经济条件方面差距较大。 4.东部地区和西部地区比较: 东部地区 西部地区 主要省 (市、区) 黑龙江、吉林、辽宁、山西、河北、北京、天津、上海、河南、山东、湖北、河南、安徽、江苏、浙江、福建、湖南、江西、广东、海南、台湾 内蒙古、新疆、西藏、甘肃、宁夏、陕西、青海、四川、云南、广西、贵州、重庆 地形 平原广阔.地势低平 高原、山地面积广大主要地形区 三大平原和一些丘陵 四大高原,四大盆地,主要山脉 气候 气候湿润,季风气候为主 气候干旱,温带大陆性气候和高原高山气候为主资源与环境 水资源丰富,但矿产与能源资源相对短缺。工业污染严重 矿产与能源资源丰富,但水资源短缺。水土流失和沙漠化严重人口与城市 人口众多,城市众多,劳动力资源充足 人口稀少.城市较少 民族 主要是汉族 少数民族聚居集中的地方教育与科技 发达,人才资源丰富 落后.技术人才不足 交通通信 便利 不便 经济发展 经济发达,人民生活水平高 经济落后,资金短缺,生活水平较低 农业 发展农业的自然条件比较优越 大部分地区发展农业的自然条件较差 工业 发展条件优越 比较缓慢,不发达,但能源工业的发展潜力大经济发展的主 要优势 具有平原广阔、气候湿润、土地肥沃等优越的自然条件,有利于农业的发展;具有交通、通信、教育发达,城市众多,人才资源丰富等社会经济条件。为工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拥有广袤的土地,壮美的山川,丰富的资源,独特的民族风情.灿烂的历史文化经济发展的主 要劣势 矿产和能源相对短缺。工业污染严重等 气候干旱,水资源短缺,水土流失严重和沙漠化严重,自然条件较差,不利于发展农业;资金不足,技术落后,人才资源短缺,交通落后,社会经济条件也与东部差距大5.从我国各种资源的区域分布来看,我国各地区发展的优势:地 区 优 势西部地区 从能源资源来看.有发展能源工业的优势条件东部地区 工业和交通基础好,人才、技术、资金雄厚,成为我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南方地区 降水充沛,空气湿润,水资源丰富,很多地方是“鱼米之乡”北方地区 降水量较少,空气较干燥,水资源较少,适于发展旱作农业6.从世界范围的区域发展条件来看。各地发展的优劣势: 优 势 劣 势 举例 有的国家经济发展水平很高 矿产资源贫乏 日本 有的国家石油资源丰富 淡水资源极其缺乏 沙特阿拉伯,伊朗 有的国家某种产业很发达 几乎没有其他产业7.发展区域经济的注意点:原因 (1)随着劳动分工和生产专业化的发展,更要求市场开放的程度越来越高,贸易的范围越来越大 (2)我国幅员辽阔,不同地区的自然环境和资源条件、社会历史和文化背景千差万别 (3)每个区域、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资源特点和名优产品,也都有制约区域经济发展的因素措施 (1)首先分析地区发展的条件、主要因素和优势产品,才能使经济得到健康、快速发展 (2)因地制宜,充分生产优势产品 (3)大力开展贸易活动,实现优势互补原则 “因地制宜、优势互补”意义 (1)因地制宜的意义:因不同地区的自然条件、资源条件、社会历史和文化背景千差万别,发展区域经济时,应首先分析地区发展的条件、主要因素和优势产品,才能使经济得到健康、快速发展 (2)优势互补的意义:使贸易的内容越来越丰富,市场的规模越来越大,各地可以充分发挥优势,生产适合本地实际的产品,提高在整个国家和世界的总产量,从而享受到更多、更丰富的产品 8.东西部与南北方之间交流与互补: (1)我国南北方、东西部等不同地区之间存在着差异,需要区域之间进行交流与合作,以达到互通有无、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目的。 (2)著名工程有:南水北调工程、西气东输工程和西电东送工程等。教学拓展 1.秦岭--淮河是我国的一条重要的地理分界线,它是我们南方和北方地区的分界线,与冬季0℃等温线和800毫米年降水量线基本重合;是我国湿润地区和半湿润地区的分界线,也是亚热带季风区和温带季风区的分界线。 2.加强区域交流与合作: (1)交流与合作的目的:互通有无、优势互补、共同发展。 (2)交流与合作的内容和项目 目前,按照国家和各级政府的战略构想,许多地区问的资源和能源的调配工程正在规划或实施过程中,著名的有南水北调工程、西气东输工程和西电东送工程等。此外,在政府的大力倡导下,有关资金、技术、人才、信息等多方面的交流活动也在蓬勃开展。 3.“因地制宜”和“优势互补”原则在具体使用时有什么区别? (1)单个地区发展经济时一般应遵循“因地制宜”原则。 (2)在两个(或两个以上)地区合作发展经济时,则要遵循“因地制宜”与“优势互补”两个原则。典型例题 例1(2012 ? 临沂)西双版纳位于我国的西南边陲,是驰名中外的旅游胜地。下列图片所示的传统民居中属于该地区的是…………………………………………………( )A B C D 解析:本题关键是要了解我国南方地区,特别是低纬度地区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情况。西双版纳位于我国西南边陲。属于我国的低纬度地区、南方地区。该地区由于气候湿热,所以居民都就地取材,用竹木为原料悬空架设高脚屋,以适应当地的自然环境。 答案:C 例2(2012·福州)读下图,关于我国耕地、水资源分布的叙述,正确的是………( )A.南方耕地多,水资源多 B.北方耕地少,水资源多C.南方耕地多.水资源少 D.北方耕地多,水资源少 解析:本题考查我国水土资源的分布状况。我国南方地区多山地、丘陵,北方地区多平原,土地资源北方优于南方地区,此知识可以从图上直接读出;受季风影响,降水量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水资源南方地区优于北方地区,此部分知识也可以直接从图上获取。 答案:D 例3(2012·福州)为缓解北方的水资源短缺,我国建设的大型工程是…………( ) A.西气东输工程 B.南水北调工程 C.西电东送工程D.“三北”防护林工程 解析:本题考查解决我国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的措施(主要是解决我国北方水资源短缺的问题)。跨流域调水是解决我国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的措施;西气东输工程是解决我国“气”东西部分布不均的工程:西电东送工程是解决“电”的问题。 答案:B 例4 (2012·嘉兴)位于杭嘉湖平原的水乡嘉兴和位于东海之滨的海岛舟山,有着各具特色的区域生活。两地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举措有……………………………………( ) ①嘉兴利用平原优势,发展现代农业 ②舟山开发渔家乐,嘉兴发展水乡游 ③舟山利用海岛优势,开发海洋能源 ④两地都把远洋捕捞业作为支柱产业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解析:本题关键是要了解嘉兴和舟山自然环境方面的差异。水乡嘉兴地形以平原为主.气候温暖湿润,适合发展农业、水乡旅游。-而临海的舟山则应该发挥海岛优势,开发海洋能源,发展渔业生产。 答案:A 四、世界自然和人文环境考点分析 考点11 知道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称及分布(a)(历史与社会七上第二单元第一课P20—24) (一)地球上的陆地与海洋 1.在地球上,海洋占了地球表面旦的面积,陆地仅占地球总面积的一b。因此,人们把地球称为“蓝色的星球”。 2.大陆和岛屿:大陆地域辽阔,为人类生存提供r丰富多样的环境。相对于大陆而言,岛屿面积较小,四面环水,有其独特的环境特征。最大的大陆是c ,最大的岛屿是d 。 (二)七大洲的名称和分布 1.什么是大洲? 大陆与其附近的岛屿合起来称为大洲。 2.七大洲的名称。 按面积由大到小排列分别是:亚洲、 e 、北美洲、南美洲、 f 、欧洲、大洋洲。 3.大洲的轮廓(见课本22页图2—5)。 4.洲与洲之间的界线。 洲与洲之问的界线是人为划分的,有的借助高大的山脉,有的借助河流或湖泊,还有的借助__g__。 (三)四大洋的名称和分布 1.含义:海洋的主体部分是大洋,海是大洋的边缘部分。大洋远离大陆,平均水深多在2 000米以上。2.四大洋按面积大小排列,依次为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3.四大洋的位置: 太平洋 位于亚洲、大洋洲、北美洲、南美洲和南极洲之间 大西洋 位于北美洲、南美洲、非洲、欧洲和南极洲之间 印度洋 位于亚洲、非洲、大洋洲和南极洲之间 北冰洋 位于亚洲、欧洲和.北美洲之间,其水域全部在北半球4.海洋对于人类的重要意义:(1)为人类提供了不可缺少的__h__资源。 (2)为人类提供了渔盐之利、能量之源。(3)开辟海上交通航线,促进世界各地之间的物资交流。(4)在沿海地带填海造陆,不断扩大生存空间。5.海峡:连接两片海域的狭窄水道叫海峡。海峡往往是海上交通要道,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地位。教学拓展 1.七大洲的分界线: 亚、欧两洲的分界线 乌拉尔山脉、__i__、__j__山脉、黑海 亚、非两洲的分界线 __k__ 南、北美洲的分界线 巴拿马运河 亚洲和北美洲的分界线 __1__2.七大洲的位置: 主要位于东半球的大洲 亚洲、非洲、欧洲、大洋洲,南极洲的大部分 主要位于西半球的大洲 北美洲和南美洲 主要位于北半球的大洲 亚洲、欧洲和北美洲,非洲的大部分 主要位于南半球的大洲 大洋洲、南美洲和南极洲3.著名的海峡: 海峡 位 置 沟通的海洋 马六甲海峡 东南亚 沟通了太平洋与印度洋的天然水道 直布罗陀海峡 欧洲与非洲之间 沟通了地中海与大西洋 白令海峡 亚洲与北美洲之间 沟通了北冰洋和太平洋 台湾海峡 中国东部 沟通了东海与南海4.世界之最: 面积最大的洲 亚洲 面积最小的洲 大洋洲 海拔最高的洲 南极洲 海拔最低的洲 欧洲 最大的大洋 太平洋 最小的大洋 北冰洋 跨经度最广的大洋 北冰洋 跨经度最广的大洲 南极洲 最大的半岛 阿拉伯半岛 最大的岛屿 格陵兰岛 最大的群岛 马来群岛典型例题 例1(2012·绍兴)如图是我国“大洋一号”科学考察船从广州出发,开展环球科学考察的路线示意图。从图中可知此次考察依次经过的大洋是…………………………………( ) A.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太平洋 B.印度洋——大西洋——北冰洋——太平洋 C.太平洋——大西洋——北冰洋——印度洋 D.太平洋——印度洋——北冰洋——大西洋 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从题干和图中获得有用的信息。我国“大洋一号”科学考察船从广州出发,其环球科学考察的路线应该是先经过太平洋,然后根据它的箭头方向判断是经过了印度洋和大西洋,最后经过太平洋回到青岛。 答案:A 例2(2012·嘉兴)下图中,该国所处半球及东部暴雨的水汽的主要来源是…………………( )A.北半球、大西洋 B.南半球、太平洋 C.东半球、大西洋 D.西半球、印度洋 解析:本题给出的地图是澳大利亚地图。学生要据此判断它的位置,并能说出它濒临的海洋,特别是要知道其东部濒临太平洋,由此判断东部暴雨的水汽来自太平洋。 答案:B考点分析 考点l2知道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名称及分布(a)(历史与社会七上第二单元第二课陀6—28) (一)描述一个地区的气候时需要说明的两个方面 __a__和__b__。另外,植物和动物对当地气候具有一定的指示作用。 (二)气候类型及分布 1.热带编号 气候类型 基本特征 分布地区 l热带雨林气候 终年高温多雨 赤道附近,包括南美洲的亚马孙平原,亚洲的印度尼西亚群,岛和非洲的刚果盆地等。亚马孙平原是世界最大的热带雨林区 2热带草原气候 终年高温。有明显的干季和湿季 热带雨林的南北两侧,包括非洲的中部和南部,澳大利亚和南美洲的部分地区 3热带季风气候 终年高温,有旱季和雨季之分 亚洲的东南部和南部,即中南半岛和印度半岛 4热带沙漠气候 终年高温少雨 主要分布南北回归线附近,包括在非洲的北部,亚洲的西南部和澳大利亚的中部和西部地区2.温带编号 气候类型 基本特征 分布地区 l亚热带季风气候 夏季高温多雨,冬季低温少雨。风向随季节变化 亚洲的东南部,南美洲的东南部地区,以我国的秦岭--淮河以南地区最为典型 2 地中海式气候 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 南北纬30-40°之间的大陆西岸,以地中海沿岸地区最为典型 3 温带季风气候 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风向随季节变化 亚欧大陆东岸的我国秦岭--淮河以北地区以及日本、朝鲜和俄罗斯的远东地区 4温带大陆性气候 夏热冬冷.气温日较差和年较差比较大,全年降水少 亚洲中部的大部分地区,北美洲的大部分地区 5温带海洋性气候 冬季温和,夏季凉爽,全年降水较多 南北纬40—60°之间的大陆西岸,包括欧洲西部和北部地区3.寒带编号 气候类型 基本特征 分布地区1 苔原气候 全年严寒 北极圈附近,北冰洋沿岸2 冰原气候 全年酷寒 极圈内,南极洲和格陵兰岛4.高山气候:基本特征是气候垂直变化非常明显。主要分布在高大的山地、高原地区,如我国的青藏高原。5.世界气候类型分布图(见课本26页图2—14)教学拓展 1.世界之最: (1)世界最大的热带雨林区——亚马孙平原地区。 (2)世界最大的热带沙漠区——非洲的撒哈拉沙漠。 (3)世界最大的热带草原区——非洲的中部和南部。 2.分布面积最广的气候类型: (1)北美洲面积最大的气候类型——__c__ 。 (2)亚洲面积最大的气候类型——__d__ 。 3.气候类型最典型的分布地区: (1)热带季风气候——亚洲南部和东南部地区。 (2)温带海洋性气候——欧洲西部和北部地区。 (3)亚热带季风气候——中国秦岭--淮河以南地区。 (4)地中海气候——地中海沿岸地区。 4.沿北纬40°自东向西横穿欧亚大陆,经过的气候类型有__e__ 、__f__、__g__。 5.非洲大陆气候分布的特点: 绝大部分位于热带地区,气候类型呈对称分布。赤道附近为热带雨林气候,两侧为热带草原气候,到南北回归线附近为热带沙漠气候,再两侧为地中海气候。典型例题 例1 拥有地球上面积最大的热带雨林的国家是………………………………( )① ② ③ ④A.① B.② C.③ D.④ 解析:地球上面积最大的热带雨林位于亚马孙平原,处于南美洲的巴西,巴西的首都是巴西利亚,巴西位于南半球,南部有南回归线穿过,④为巴西。东京是日本的首都,新德里是印度的首都,堪培拉是澳大利亚的首都。 答案:D 例2读图,有关②所在地区气候类型描述正确的是……………………………( )A.为热带沙漠气候C.气候特点是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B.为热带雨林气候D.气候特征为常年温和多雨 解析:从图中位置可以看出,(爹地处于南纬30—35。之间的大陆西岸,该地应是位于非洲大陆的西南端,气候应该为地中海气候。 答案:C考点分析 考点l3比较世界典型区域的自然、人文环境特点(b)(历史与社会七上第四单元P74—105) (一)家住平原 标题 稻作文化的印记 用机器种庄稼 平原 湄南河平原 美国大平原 位置 亚洲东南部的 __a__ 半岛 北美洲的中部 国家 泰国 美国自然环境 水网密布,土壤肥沃,__b__气候,高温多雨 土地面积广,地势平坦,交通便利,__c__气候,气候温和,降水较少人文生产特点 精耕细作,上是最主要的农作物,产量高,商品率低,兴修水利,便于灌溉和排涝 机械化程度高,生产效率高,商品化程度高,以 __e__、大豆和玉米等为主,交通便利环境生活特点 人口稠密,民居以木、竹为料,悬空架设,通风防潮。兴修水利,崇尚“谷神”,团结互助地广人稀,居住分散,生活水平高(二)与山为邻标题 垂直的牧场(新疆天山牧场)如画的梯田(云南哀牢山区) 热闹的山谷(欧洲阿尔卑斯山) 自 然 环 境 平均海拔超过4 000米,从山麓到山顶,自然景观呈现出荒漠→草原_针叶林→草原的__f__变化 山高谷深,一年四季都有云雨 横亘欧洲腹地;欧洲最高大的山脉;高山终年积雪,冬季降雪较多人文环境生产特点 以牧业为主。形成“四季放牧”、“转场”的畜牧业特色 (哈萨克牧民充分利用天山草场资源安排牧业生产。夏季牧场——高海拔;春秋牧场——低海拔:冬季牧场——山谷) 梯田农业,主要农作物是水稻 (哈尼族人们因地制宜,修筑梯田:充分利用自然条件,在高山上修建庞大的水渠网络,通过沟渠把水引进梯田) 1.发展g业(夏季成为观光和避暑胜地:冬季发展滑雪运动) 2.修建铁路、旅店、饭店等基础设施 3.发展滑雪、观光和餐饮等第三产业生活特点 “转场”影响着牧民们的社会文化生活。为了便于搬家,大都居住在毡房;冬季,利用休闲时间安排婚礼、节庆等活动 梯田在哈尼族人的生活中具有重要地位。他们把山寨建在山坡上;修造梯田是每个哈尼族人必备的生活本领 旅游业的繁荣给山区带来收入。提高了人们的生活水平。但旅游业也给山区的自然生态环境带来问题(三)傍水而居 标题 水乡孕育的城镇 耕海牧鱼 水上都市 位置 太湖流域 日本的渔港城市 意大利水上古城__h__ 气候 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 __i__ 气候 自然环境 土壤肥沃,大运河,太湖及众多的河道形成密集的水网 海岸线曲折,多优良港湾。有世界著名的北海道渔场 意大利的东北部。地中海沿岸,曾是亚、非、欧三洲贸易往来的主要通道,水上建筑人文环境 优越的灌溉和航运条件,使农业发达,交通便利,孕育了众多的城镇。如今这里是鱼米之乡,乡镇企业蓬勃发展,人民生活更加富裕.一个个现代化新城镇不断兴起 渔业兴盛.并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人们在与大海共存、与渔业共生的过程中,形成了独特的“鱼文化” 六七百年前是商业贸易中心。新航线开辟后作为旅游胜地;因水而生,因水而兴,水为道路舟为车.因水而美 成 因 优越的灌溉条件和肥沃的土壤,众多的河道 海岸线曲折。寒暖流交汇,形成世界著名的大渔场 地理位置优越.独特的水城风光面临的问题 城市化带来的人口压力,工业发展带来的水污染等问题 沿海的围垦与开发,水体污染,远洋捕捞受到限制等因素影响日本的渔业生产 海水倒灌和水位上涨经常影响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城市的发展(四)草原人家标题 现代化的大牧场 (澳大利亚大牧场) 海拔最高的牧区 (青藏牧区) 草原风情 (内蒙古牧区)自然环境 1.气候较干热.近70%的土地是干旱地 2.草原平坦辽阔.适合大面积发展畜牧业 1.气温低.且昼夜温差大 2.降水非常少 3.耕地面积少.牧地面积大。且牧草营养成分含量高 1.温带大陆性气候,冬夏温差大,降水少 2.有着一望无际的大草原生产、生活特点 1.“羊比人多”.羊毛年产量居世界第一,并大量出口,被称为“__j__ 的国家” 2.牧业集中分布在中部和西南部草原上 3.牧场规模大.牧业生产__k__化程度非常高 4.牧民定居生活 1.牦牛、藏绵羊和藏山羊是主要畜种,能适应特殊的高原环境(高寒、缺氧、低气压) 2.牧民以“靠天养畜”为主.过着游牧生活。穿藏袍、住帐篷。现在,有些牧区建定居点,并进行水利建设和围栏建设 3.青藏铁路的修建.使牧区的畜牧业产品走向全国 1.有着鲜明的民族文化特点。每年七八月.牧民举办盛大的__l__大会,大会上有赛马、摔跤、射箭等比赛项目 2.以牛羊肉和奶制品为主食,粮食和蔬菜为副食。穿蒙古袍,住蒙古包.喝奶茶 3.过着“__m__”的游牧生活。目前有定居、有畜产品加工厂等f五)干旱的宝地 标题 丝路明珠 石油宝库 位 置 中国新疆地区的绿洲地带 阿拉伯半岛的波斯湾地区 气 候 __n__ 气候 __o__ 气候 自然环境 气候干旱,沙漠连绵,水资源缺乏 气候极为干旱,沙漠连绵,水资源缺乏,石油储量丰富 生产特点 绿洲农业发达.以种植庄稼和栽培果木为生,农产品有葡萄、哈密瓜、小麦 村用石油生产和销售带来的财富.发展工业和绿洲农业,改善生活环境,主要农产品有椰枣、小麦、水稻等解决缺水措施 坎儿井 节水灌溉设备,海水淡化(六)文明中心——城市标题 国际大都市 营建舒适的生活环境 文化艺术之都城市 上海 筑波 巴黎位置 位于长江的入海口 日本本州岛东部,邻东京 塞纳河流过全城.向西注入英吉利海峡表现 对外贸易,民间往来,资金流动,国际会议 日常生活便利安全。文化生活丰富充实,自然环境整洁优美,邻里关系和睦友善 城市艺术包容了不同时代的风格,并能和谐共处,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互相烘托,凯旋门、埃菲尔铁塔、卢浮宫、蓬皮杜艺术中心等成因 地理位置优越,人口众多,开放历史悠久,改革开放后成为世界了解中国的重要窗口 人行道与机动车道分离.保留城郊绿地,集中供冷供暖,处理垃圾,有公共交流空间,每年举行各种各样的文化活动等 历史悠久,热爱艺术,文化底蕴深厚,自然与人文景观互相烘托,巴黎人兼容并蓄的艺术眼光知识拓展 1.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农业生产特色与湄南河平原极为相似,也深深烙上了稻作文化的印记。而我们东北平原地区的农业生产特色则与美国大平原相似。 2.我国的某些区域生活: 标题 区 域 生产、生活特色 垂直的牧场 新疆天山 四季牧场,“转场”文化 如画的梯田 云南元阳哀牢山区 因地制宜,修筑梯田;山有多高,水有多高;梯田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水乡孕育的城镇 太湖流域 水乡特色。水乡城镇的出现和发展都与“水”相联系海拔最高的牧区 青藏地区 靠天养畜,过着自给自足的游牧生活,穿藏袍 草原风情 内蒙古 逐水草而居,住蒙古包,那达慕大会,敕勒歌 丝路明珠 新疆 气候干旱,沙漠连绵,坎儿井,绿洲农业 国际大都市 上海 对外贸易,民间往来,资金流动,国际会议3.波斯湾石油的主要输出路线:(1)波斯湾--霍尔木兹海峡--阿拉伯海--马六甲海峡--太平洋--日本。(2)波斯湾--霍尔木兹海峡--阿拉伯海--红海--苏伊士运河--地中海--直布罗陀海峡--大西洋--西欧。(3)波斯湾--霍尔木兹海峡--阿拉伯海--印度洋--好望角--大西洋--西欧或美洲。4.波斯湾沿岸主要产油国:沙特阿拉伯、伊朗、伊拉克、科威特、阿曼、阿拉伯联合酋长国。典型例题 例1 (2012·嘉兴)右图中的M海域及其沿岸地区……………………( ) A.石油资源丰富 B.森林面积广阔 C.土壤深厚肥沃 D.终年高温多雨 解析:解答本题时,先要知道M所在位置的海域是波斯湾,然后要了解波斯湾地区的资源和气候等状况。 答案:A 例2(2012·台州)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天山哈萨克牧民在长期的放牧过程中,形成了独特的“转场”文化。 材料二:台州市濒临东海,海岸线长,多优良港湾,滩涂面积广大,自然风光优美,神仙居、天台山驰名中外。 (1)从自然条件角度分析“转场”形成的原因。 (2)结合材料二,说说台州市在发展区域经济时宜发展哪些产业。 (3)发展区域经济应该考虑自然条件因素,这是为什么? 解析:本题考查天山和台州地区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特色,理解由于不同的自然环境,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区域生活.从中能体会到在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要遵循“因地制宜、优势互补”的原则。 答案:(1)天山草场资源丰富,牧场垂直分布。 (2)滩涂养殖业、旅游业、航运业、造船业、渔业。 (3)①自然条件深刻地影响着人类的生产和生活;②人类只有根据当地的自然条件,因地制宜,才能使经济健康快速发展。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