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41张PPT)2022人教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下册8 推翻帝制 民族觉醒(第3课时)民主共和渐入人心1.初步理解“专制与民主”的区别,知道中华民国成立的意义。2.了解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党人为实现民主共和所做出的努力。 3.进一步理解辛亥革命的伟大意义,树立为振兴中华接力奋斗的理想。 学习目标:现在我们跟长辈或者朋友见面,都会通过一种什么礼仪表示尊敬与亲近呢?我们都会通过“握手礼”表达我们之间的情谊。清朝议事场景民国临时参议院会议的场景你发现有什么不同吗?清朝时期,百官参见皇帝都实行跪拜礼,说明人与人之间是不平等的。而民国临时参议院会议时,议员是围坐在一起商议事务的。这是民主的社会气象。民主共和的思想,在辛亥革命之后就已经渐入人心。1912年1月,革命党人在南京建立了临时政府,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宣告中华民国成立。1912年2月12日,清帝退位,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民主共和渐入人心。在武昌起义的推动下,全国各地的反清斗争迅猛发展,客观形势迫切要求革命党人建立一个全国统一的中央政府。1911年12月29日,已经宣布独立的各省代表齐聚南京,商讨组织临时中央政府,选举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出席会议的有来自江苏、浙江、湖北、湖南等17个省的45名代表,还有华侨革命党人列席会议。孙中山以绝对多数票当选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1912年元旦,孙中山宣誓就任临时大总统,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正式成立。请你们看看这段资料,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民主共和渐入人心”?皇帝是世袭制总统是选举产生的在武昌起义的推动下,全国各地的反清斗争迅猛发展,客观形势迫切要求革命党人建立一个全国统一的中央政府。1911年12月29日,已经宣布独立的各省代表齐聚南京,商讨组织临时中央政府,选举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出席会议的有来自江苏、浙江、湖北、湖南等17个省的45名代表,还有华侨革命党人列席会议。孙中山以绝对多数票当选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1912年元旦,孙中山宣誓就任临时大总统,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正式成立。请你们看看这段资料,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民主共和渐入人心”?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组织大纲(片段)(1911年12月3日公布,1912年1月2日修正)第一章临时大总统第一条 临时大总统、副总统由各省都督府代表选举之,以得票满投票总数三分之二以上者为当选。代表投票权,每省以一票为限。(此为修正文,原案无"副总统"三字)。……第二章参议院第八条 参议院以各省都督府所派之参议员组织之。(原案第七条)第九条 参议员每省以三人为限,其遣派方法,由各省都督府自定之。(原案第八条)第十条 参议院会议时,每参议员有一表决权。你知道了什么呢?孙中山与临时参议院议员合影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选举产生新一届国家领导人《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选举产生班委会现在你明白“民主共和”的含义了吗?“民主”就是“人民当家作主”。人民有参与国事或对国事有自由发表意见的权利。“共和”就是“共同和谐地管理国家”。“共和”的根本原则是天下为公,国家权力是公有物,国家的治理是所有公民的共同事业。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二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人民依照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第四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各民族一律平等。国家保障各少数民族的合法的权利和利益,维护和发展各民族的平等团结互助和谐关系。禁止对任何民族的歧视和压迫,禁止破坏民族团结和制造民族分裂的行为。第三十三条 凡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人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党人为实现民主共和的理想,还做了很多积极的探索。你了解到哪些呢?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以根本法的形式确立了国家主权是人民的,人与人之间是平等的,树立了民主共和理念。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党人为实现民主共和的理想,还做了哪些积极的探索呢?你知道为什么说辛亥革命是从“头”到“脚”的革命吗 看了视频,你想说什么呢?从“头”到“脚”的革命真痛快,不但让人们身体更健康,还解放了人民的思想。“剪发辫”“禁缠足”表面上改变了人民的行为,其实解放了人民的思想。其实,“头”到“脚”的革命不单单指的是“剪发辫”“禁缠足”,更表明了辛亥革命对政治、经济、思想、社会生活都产生了重大影响。通过课前收集资料,你还知道辛亥革命后出现了哪些新风尚?“大人”“老爷”“奴才”“小人”×废除跪拜礼辛亥革命后的新风尚颁布新法规南京临时政府于1912年3月17日颁布《大总统通令开放蛋户惰民等许其一体享有公权私权文》,宣布废除清朝法律中对所谓"贱民"的歧视和限制,规定水上居民(蛋户)、"惰民"、丐户、义民(奴)、优娼、隶卒等均享有选举、参政、居住、言论、出版、集会、信教等公民权利和自由。3月2日和3月19日又相继颁布《大总统令外交部妥筹禁绝贩卖猪仔及保护华侨办法文》《大总统令内务部禁止买卖人口文》,明令禁止贩卖华工,买卖人口,保护华侨,废除奴婢卖身契约、主奴名分以及人身奴役等。此外还颁布了《维持地方治安临时军纪十二条》,强调"拥护人权为第一要义",严惩侵犯人民生命财产权利的行为。辛亥革命后的新风尚辛亥革命后的新风尚吸食鸦片的人眼神呆滞,身体瘦弱,丧失劳动能力,导致国力衰退。赌博让人不思进取,无心工作,甚至输得倾家荡产,家破人亡,严重败坏社会风气。禁赌博、禁鸦片××辛亥革命后的新风尚易服饰长袍马褂、靴子中山装、皮鞋旗袍、绣花鞋改良旗袍、高跟鞋辛亥革命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发生了改变,改变了很多陋习。请同学们想一想,当时的民国政府为什么要废除这些封建时代的陋习 民主共和渐入人心辛亥革命对政治、经济、思想、社会生活都产生了重大影响。虽然理念的改变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需要一个漫长而艰难的过程。但是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党人却勇于探索、敢于实践,把民主共和的思想理念传播到中国大地。辛亥革命是20世纪中国发生的一次历史性巨变。虽然它不是一次彻底的革命,没有真正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但它推翻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传播了民主共和的理念,促进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深刻影响和推动了近代中国的变革。今天,我们要怎样继承革命先烈实现民主共和的遗志呢?8 推翻帝制 民族觉醒(第3课时)民主共和渐入人心民主共和辛亥革命意义重大中华民国成立颁布法律法规推动移风易俗振兴中华接力奋斗拓展活动:活动二:搜集“巴黎和会”和“五四运动”的资料,为下节课的学习做好准备。活动一:观看纪录片《辛亥革命》,深入了解民主共和理念的传播过程。谢谢观看《8 推翻帝制 民族觉醒》第 3 课时教学设计授课教师 学校学科 道德与法治 适用对象 五年级学生备课团队教学 内容 教育部审定义务教育教科书 (人教版) 小学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 第 8 课《推翻帝制 民族觉醒》第 3 课时教材 内容 分析 《推翻帝制 民族觉醒》 由“革命先驱孙中山”“辛亥革命推翻帝制”“民主共和 渐入人心”三个话题组成,透过关键历史人物,关键事件和事件影响这三方面内容,引 导学生了解革命先驱孙中山和其他革命党人为推翻清朝反动统治,寻求救国救民道路所 进行的奋勇抗争,体会仁人志士英勇无畏的革命精神,懂得辛亥革命在推动近代中国变 革上的重要意义。 本节课走进关键历史事件,通过了解辛亥革命后,中华民国的成立及民主共和理念 的传播,引导学生了解革命党人为实践民主共和理念做出的积极探索以及民主共和理念 渐入人心的过程。教材正文介绍辛亥革命后的两件大事 (中华民国的建立和清帝退位) 。 “活动园”围绕一个问题和三组资料展开。问题是“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党人为实现民 主共和理念做了哪些积极的探索? ”资料一介绍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的成立;资料二介绍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资料三介绍辛亥革命后的新风尚。最后一段正文阐述辛亥革命 的历史意义。学情 分析 通过前两个课时的学习,学生知道了孙中山先生为了“振兴中华” ,致力于推进民 主革命,对辛亥革命的爆发及过程有了初步了解。现今,民主共和的理念已经深入人心 了。对于生活在这个美好时代的学生来说,他们对民主共和的理念比较清晰,但是他们 会觉得这一切都是理所当然的,不一定能体会革命先驱打破封建专制统治,寻求民主共 和过程的艰辛,也未必理解辛亥革命的意义。在教学中,要从学生的实际认知程度出发, 通过图片、纪录片、历史资料、新闻报道等资源,帮助学生理解和感受在当时的时代背 景下,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党人探寻救国救民道路的艰辛历程。在此基础上,着重了解 中华民国的创建以及民主共和理念渐入人心的过程,从而进一步认识辛亥革命的意义, 体会革命者的爱国精神,认识到传承这一精神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五年级学生有一定的资料收集、整理、分析能力,本课侧重于提升学生对资料的研 究、分析能力。教学 目标 1.初步理解“专制与民主”的区别,知道中华民国成立的意义。 2.了解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党人为实现民主共和所做出的努力。 3.进一步理解辛亥革命的伟大意义,树立为振兴中华接力奋斗的理想。教学 重点 初步理解“专制与民主”的区别,了解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党人为传播民主共和理 念所做出的努力。教学 难点 进一步理解辛亥革命的伟大意义,树立为振兴中华接力奋斗的理想。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课程标准内 容解读 本课依据《义务教育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 (2011年版) 》中“我们的国家”第 10 条“知道近代我国遭受过列强的侵略以及中华民族的抗争史。敬仰民族英雄和革命先辈, 树立奋发图强的爱国志向”编写的。教学过程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设计意图自我介绍 明确目标 1.同学们好! 今天我们学习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 8 课《推翻帝制 民族觉醒》的第 3 课时: 民主共和渐入人心。请大家认真聆听,积极思考。 2. (出示 PPT) 这是本课的学习目标,请同学们静心默读。 3.大家都明确学习目标了吧。今天的学习要开始了。 (停顿) 课堂热身激趣引入 初知民主 1. (出示 ppt) 同学们,现在我们跟长辈或者朋友见面,都会通过一 种什么礼仪表示尊敬与亲近呢? 2. (出示 ppt) 我们都会通过握手礼表达我们之间的情谊。 3.封建时期也使用“握手礼”吗?这个礼仪是从什么时候开始使用 的? 学生录音:封建时期都使用“跪拜礼” ,直至辛亥革命之后,开始 使用“握手礼”。 4. (出示 ppt) 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两幅图片。第一幅图片是清朝时 期百官参见皇帝议事的场景,第二幅图片是民国临时参议院会议的场景, 你发现有什么不同吗? (出示 ppt) 学生录音:清朝时期,百官参见皇帝都实行跪拜礼,说明人与人之 间是不平等的。而民国临时参议院会议时,议员是围坐在一起商议事务 的。这是民主的社会气象。 5.“民主共和”的思想,在辛亥革命之后就已经“渐入人心”。 激 发 兴 趣 , 通过对 比,初步感知 封 建 制 度 和 民 主 共和的 不同。中华民国 意义重大 1.辛亥革命后,清政府的统治迅速崩溃。 (出示 ppt) 视频内容:武昌起义爆发后,全国各地纷纷响应。到 1910 年 11 月, 已有 15 个省区宣告独立。为了推翻清王朝的封建统治,建立全国统一的 中央政府。1912 年 1 月,革命党人在南京建立了临时政府,孙中山就任 临时大总统,宣告中华民国成立。1912 年 2 月 12 日,清帝退位,结束了 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 民主共和渐入人心。 2. (出示 ppt) 同学们,请你们看看这段资料,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民 主共和渐入人心”? 资料: 在武昌起义的推动下,全国各地的反清斗争迅猛发展,客观形势迫 切要求革命党人建立一个全国统一的中央政府。 1911 年 12 月 29 日,已经宣布独立的各省代表齐聚南京,商讨组织临 时中央政府,选举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出席会议的有来自江苏、浙江、 湖北、湖南等 17 个省的45 名代表,还有华侨革命党人列席会议。孙中 山以绝对多数票当选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1912 年元旦,孙中山宣誓就 任临时大总统,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正式成立。 (出示 ppt) 学生录音 1:我从“商讨”“选举”可以看出中华民国 解决问题的方式是通过大家交换意见,商量讨论来解决的,不是一个人 通过资 料,引导学生 思考“皇帝和 总统是如何 产生的”,这 两个政府各 自是如何组 成的,帮助学 生理解推翻 帝制、传播民 主共和理念 的重大意义。说了算的。 (出示 ppt) 学生录音 2:总统都是由大家投票,选举产生的,不像 以前的皇位,由父亲指定,传给儿子。这样体现了大部分人民的共同意 愿。 3.是的,通过收集资料, (出示 ppt) 我们知道皇帝的帝位是世代相 传的。这种专权一代接一代地保持在某个血缘家庭中,并不能代表广大 人民的意愿,更不能顾及广大人民的利益。而总统的产生是需要投票选 举出来的,人民大众有充分的决定权,体现了人民的意愿。这就是“民 主”。 (出示 ppt) 学生录音:“出席会议的有 17 个省的45 名代表,还有 华侨革命党人列席会议”这说明了,参加选举投票的人,是从很多个省 推举出来的,还有列席会议的人,这都代表了各个省份人民的意愿。大 家一起参与到国家管理之中。在封建时期,国家大事都是皇帝说了算的。 所以,这就是“民主共和”与“专制”的区别。 4.是的,让我们来看看这张照片和这份大纲。从中,你知道了什么 呢? 以下是资料: 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组织大纲 (1911 年 12 月 3 日公布,1912 年 1 月 2 日修正) 第一章临时大总统 第一条 临时大总统、副总统由各省都督府代表选举之,以得票满投 票总数三分之二以上者为当选。代表投票权,每省以一票为限。 (此为修 正文,原案无"副总统"三字)。 … … 第二章参议院 第八条 参议院以各省都督府所派之参议员组织之。 (原案第七条) 第九条 参议员每省以三人为限,其遣派方法,由各省都督府自定之。 (原案第八条) 第十条 参议院会议时,每参议员有一表决权。 (原案第九条) (出示 ppt) 学生录音:从这段资料我知道了:中华民国政府机构的 组建都是以法律为依据的,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各种职位都是通过选举 产生的,人民觉得哪个人能胜任这个职位,就选哪个人,代表了人民的 意愿,这就是“民主”。而在封建皇朝时,皇帝想用哪个人就用哪个人。 这就是专制。 5.是的,中华民国的成立打破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让 民主共和的理念传播到中国的大地上。 (出示 ppt) 6.在今天,我国的中共中央总书记选举也是采用了民主投票的方式, 让我们来看看习近平总书记当选的激动人心的一幕。 (出示 ppt) 7.看这就是民主的体现。 (出示 ppt) 同学们,还记得上学期我们学 过《选举产生班委会》吗?这也是民主的体现。 8. (出示 ppt) 现在你明白“民主共和”的含义了吗? (出示 ppt) 出示《中 华民国临时 政府组织大 纲》的一些法 律条文,让学 生知道有法 可依,法律面 前人人平等 就是民主共 和的体现。 联系学 生生活实际, 进一步感知 民主的表现。 明晰关 键词的含义, 更深刻地理 解什么是“民 主共和”。 与学生学生录音: “民主”就是“人民当家作主” 。人民有参与国事或对 国事有自由发表意见的权利。“共和”就是“共同和谐地管理国家” 。 “共和”的根本原则是天下为公, 国家权力是公有物, 国家的治理是所 有公民的共同事业。 9.同学们,民主共和的理念影响至今。让我们来看看我国的宪法条 文。 (出示 ppt) 录音: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二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 力属于人民。第四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各民族一律平等。第三十三条 中 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10.因此,辛亥革命是 20 世纪中国发生的一次历史性巨变。它推翻 帝制,传播了民主共和的理念,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生活联系,渗 透法律知识, 理解辛亥革 命的意义。民主共和 积极探索 1.其实, 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党人为实现民主共和的理想,还做了 很多积极的探索。你了解到哪些呢? (出示 ppt) 学生录音: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后,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及其他许多法令。约法第一次强调:“中华民国,由中华人民组织之。 ” “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明确规定:“中华民国人民,一 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 ” 2.让我们通过一段视频了解《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出示 ppt) 3. (出示 ppt) 从《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一些条文和刚才的视频介 绍中,你知道了什么? (出示 ppt) 学生录音 1:我查找资料的时候知道:清朝时,满族人的地位最高, 而汉族人地位很低, 民族不平等。而《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国家主 权是人民的。说明中华民国里面的每一个人的地位都是平等的。 学生录音 2: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连临时大总统都要听取大家的 意见。《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不仅具有反对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的意义, 还寓意含有反对帝国主义侵略反对民族分裂的作用。这说明了民主共和 的观念渐入人心。 4. (出示 ppt) 确实,《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以根本法的形式确立了 国家主权是人民的,人与人之间是平等的,树立了民主共和理念。 5. (出示 ppt) 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党人为实现民主共和的理想,还 做了哪些积极探索呢? (出示 ppt) 学生录音: 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后,革命党人大力借助移风易俗 来推动革命,新风潮席卷一时。剪发辫、禁缠足、禁鸦片、禁赌博、改 称谓、废跪拜、倡女权、易服饰、禁止贩卖人口、倡导自由婚姻等,逐 渐成为社会潮流,影响着人们的生活。 6. (出示 ppt) 你知道为什么说辛亥革命是从“头”到“脚”的革命 吗 (出示 ppt) 学生录音: 因为中华民国成立后,男性把辫子剪掉了,女性也不用 缠足了。 7.让我们来看看相关视频。 (出示 ppt) 视频内容:这些 100 年前的照片出 自外国摄影师之手,在他们眼里, 辫子是这个封闭、保守国度的象征。 中国人脑后的辫子成为被嘲讽的对 引导学 生分析资料, 了解以孙中 山为首的革 命党人,为实 现民主共和 的理想,做了 很多积极的 探索,感悟辛 亥革命的意 义。 提高学 生整理资料, 分析资料的 能力,形成初 步的批判思 维。象。留辫子也不利于清洁卫生。为了终结留辫子这种陋习。1912 年刚刚 成立的民国政府,专门发出 29 号公告,号令民众一律剪辫。一场改朝换 代的变革,从人们的日常生活和服饰发辫开始了。俗话说: 小脚一双, 眼泪一缸。畸形小脚被美化为三寸金莲。这种摧残女性的陋习,让无数 无辜女子抛洒了多少心酸的血泪。缠足的过程异常疼痛,缠足后行动不 便, 引发疾病,甚至危及生命,严重影响女性的身心健康,也影响了国 家的生产发展。1912 年中华民国成立, 以孙中山为首的南京临时政府申 明,禁止妇女缠足。同年 3 月 13 日发布了劝禁缠足的文告。文中称:当 此除旧迎新之际,此等恶俗必须首先革除掉。 以培养国人的体质,这个 命令通电全国各省依次劝禁。如果有故意不服从的人,对其家属以重金 处罚。 8. (出示 ppt) 看完了视频,你想说什么呢? (出示 ppt) 学生录音:从“头”到“脚”的革命真痛快,不但让人们身体更健 康,还解放了人民的思想。 9. (出示 ppt) 确实如此,“剪发辫”“禁缠足”表面上改变了人民 的行为,其实解放了人民的思想。从“头”到“脚”的革命不单单指的 是“剪发辫”“禁缠足” ,更表明了辛亥革命对政治、经济、思想、社 会生活都产生了重大影响。 10. (出示 ppt) 通过课前收集资料,你还知道辛亥革命后出现了哪 些新风尚? (出示 ppt) 学生录音 1:我发现辛亥革命以后,很多过去不平等的 称呼都改掉了,比如说"大人"、"老爷"、“奴才” 、“小人”这些称呼 都不用了,跪拜礼也被废除了。 (出示 ppt) 学生录音 2: (出示 ppt) 我知道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了 很多新法规推动变革。比如,宣布废除清朝法律中对所谓“贱民"的歧视 和限制,人民都享有各种公民权利和自由。人民平等,可以参与到国家 的管理中,体现了民主共和的思想。 (出示 ppt) 学生录音 3:中华民国政府禁止贩卖人口。通过查找资 料,我知道在封建时期,人的生命是不平等的,人被视作商品随意买卖。 有的人贩卖自己的孩子,有的人贩卖自己的妻子,有的人贩卖自己家里 的奴仆。禁止贩卖人口,说明人与人之间是平等的。 (出示 ppt) 学生录音 4:吸毒,让无数年轻力壮的人变成了“东亚 病夫” ,丧失劳动力;赌博让人无心劳动,家破人亡。所以, 中华民国 政府提出了禁止赌博、禁止吸食鸦片,倡导健康生活新风尚。 (出示 ppt) 学生录音 5: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提倡人们易服饰。男子 服饰由长袍马褂、靴子,向西装和中山装、皮鞋过渡。女子服饰由原有 的旗袍、绣花鞋,向改良后的旗袍和洋装、高跟鞋过渡。这样的穿着, 更便于工作、社交。 11.同学们收集、分析资料的能力真强。 (出示 ppt) 辛亥革命后, 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发生了改变,改变了很多陋习。当时的民国政府 为什么要废除这些封建时代的陋习 (出示 ppt) 学生录音 1:改掉留辫子、穿旧服的陋习,表面上改变的是人们的外 表,实际上是鼓励人们告别过去,开放思想,接受民主共和的新观念。 提高学 生整理资料, 分析资料的 能力。 引导学 生透过表面 现象,分析问 题的核心,进 一步感受辛学生录音 2:因为这些陋习对人民的身体和精神有危害。人民身体好 了,有精神和体力劳动了, 国家才会富强起来。 学生录音 3:改掉这些陋习,人与人之间才会平等,在思想解放的状 态下,人民才会以主人翁的身份,主动为国家作贡献。 12. (出示 ppt) 同学们说得真对!废除封建陋习, 目的就是让民主 共和的理念渐入人心。所以说,辛亥革命对政治、经济、思想、社会生 活都产生了重大影响。 13.虽然理念的改变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需要一个漫长而艰难 的过程。但是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党人却勇于探索、敢于实践,把民主 共和的思想理念传播到中国大地。 亥革命的重 大意义。辛亥革命 影响深远 1. (出示 ppt) 辛亥革命是 20 世纪中国发生的一次历史性巨变。虽 然它不是一次彻底的革命,没有真正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但它结 束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传播了民主共和的理念,促进 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深刻影响和推动了近代中国的变革。 2. (出示 ppt) 今天,我们要怎样继承革命先烈实现民主共和的遗志 呢? (出示 ppt) 学生录音 1:我们要发扬革命前辈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精神。我们 国家现在正处于防疫的重要关头,身处其中,我们应当从自身出发,响 应国家的号召,做好日常防疫工作,如戴好 口罩,保持日常社交距离, 勤洗手等, 同时,我们还可以监督家人, 以一己之力带动千万家,一起 为祖国安康努力! 学生录音 2:正如前面所学过的内容,“我们是社区建设的受益者, 也是社区建设的参与者” ,我们每个人就如同身体里的毛细血管,看似 微小,却缺一不可,只有当我们每个人都投身到社会的建设和工作中, 我们的国家才会越来越美好。我们愿与祖国一同迈向新里程。 3.同学们,你们说的真对,在我们全中国人民的努力下,孙中山先 生当初提出的民主共和理想,早已经实现。看—— (出示 ppt) 4. (出示 ppt) 今天,我们再次感受到在孙中山先生和其他革命党人 的影响下,发动的辛亥革命意义重大; 中华民国成立,颁布法律法规, 推动移风易俗,让民主共和的理念逐渐深入人心。 (出示 ppt) 作为社会 主义的接班人,我们要稳稳地接住革命先辈们交给我们的接力棒,为实 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接力奋斗! 5.今天的拓展活动是: (出示 ppt) 活动一:观看纪录片《辛亥革命》,深入了解民主共和 理念的传播过程。 (出示 ppt) 活动二:搜集“巴黎和会”和“五四运动”的资料,为 下节课的学习做好准备。 课堂到此结束。 (出示 ppt) 谢谢同学们的观看。再见! 课 堂 总 结升华,引导 学 生 联 系 自 己 继 承 革 命 先 烈 实 现 民 主 共 和 的 遗 志。 引 导 学 生 更 深 入 了 解“推翻帝制 民族觉醒”这 段历史,并为 下 一 节 课 做 好铺垫。板书设计 总 结 课 文内容,凸显 重点。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1.mp4 2.mp4 3.mp4 4.mp4 5.mp4 8.3民主共和渐入人心.docx 8.3民主共和渐入人心.ppt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