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德州市2022届高三下学期4月第二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2022. 4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纸一并交回。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第Ⅰ卷(选择题 共45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战国时期,墨子主张选拔贤人管理政治,“不别贫富、贵贱、远迩、亲疏”;孟子主张“尊贤使能,俊杰在位”;韩非主张“任能而授官”。这反映出A.诸子百家思想趋于一致B.传统民本思想逐渐形成C.各国变法取得显著成效D.社会关系出现剧烈变动2.两汉时期,朝廷令公卿举奏反映地方官吏为政善恶的民间歌谣,作为官吏升黜的重要依据。这反映出汉代A.民间歌谣决定官员升迁B.政府注重对官吏的多重监督C.政出多门导致社会动荡D.考课制度避免了主观随意性3.南朝宋孝武帝刘裕任用出身贫寒的戴法兴、巢尚之等人担任中枢机构要职,负责协助皇帝起草诏令决策国家大事,从而出现了“寒人掌机要”的局面。这一现象反映出A.门阀士族政治结束.B.庶族地主掌握权力中枢C.君主权力有所强化D.九品中正制已遭到废弃4.图1为南宋刘松年创作的《罗汉图》。该图将佛教壁画中守护在菩萨身边的罗汉,变成游山玩水的世俗僧人,其形象已不再具有早期怪异的西域特征。旁绘一小僧展衣接受树上猿猴献果。这可以用于说明当时A.商品经济发展推动艺术风格变化B.佛教的传播影响主流思想变动C.绘画技术进步促进宗教艺术发展D.儒学世俗化带动社会风气变迁5.黄宗羲认为,“天下之治乱”在于“万民之忧乐”,而非在于一家一姓之兴亡。君、臣皆应将天下万民作为治理天下的中心,臣子应将其对君主的“忠”移至天下万民,应将天下百姓作为其出仕、服务之首要对象。该主张A.体现了资本主义发展的要求B.否定了传统伦理道德标准C.凸显了知识分子的社会责任D.推动了明末清初社会变革6.太平军创兴之时,实行人无私财原则的圣库供给制度。定都天京后,把城市人民的经济生活也纳入圣库的供给范围。这一做法旨在A.建立正常的经济秩序B.保障太平军的供给C.满足民众生活的需求D.顺应历史发展趋势7.表1为1913-1918年英、德、法三国对华商品贸易输出情况统计(单位:两;指数:1913年为100)。由此可见,这一时期A.侵华势力出现此消彼长B.国际贸易格局发生重大变化C.中国贸易逆差得到扭转D.中国经济发展环境趋于宽松8.1949年6月,毛泽东发表《论人民民主专政》,改变了“工农联合专政”“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等提法。“人民”除了原来所列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外,加入了民族资产阶级,即所谓“四个朋友”。这一改变A.致力于推翻南京国民政府B.扩大了革命统一战线C.有利于革命后的经济恢复D.改变了民主革命的方向9.1978年11月10日到12月15日,中央工作会议召开。图2为会议印发的介绍国外、境外经济快速发展的若干专题材料。这反映出当时中央A.注意借鉴不同类型经济发展模式B.决定扩大我国私营经济C.已经理顺计划与市场之间的关系D.要求沿海率先对外开放10.据《法理概要》所述,每一个民族专为自身治理制定的法律,是这个国家所特有的,叫做市民法,即该国特有的法。至于出于自然理性而为全人类制定的法,则受到所有民族的同样尊重,叫做万民法,因为一切民族都适用它。与市民法相比,万民法A.适用于古罗马统治下的所有人B.生成了自然法的理念C.限于解决不同民族之间的问题D.适用的地域更加广阔11.11世纪初,英格兰国王威廉一世每当提名新主教时,首先接受这位主教的臣服与效忠,然后授予其象征宗教权力的权戒与权杖,再使其正式就职。这反映出在英格兰A.天主教会变相控制世俗力量B.王权对教会的控制有所加强C.宗教权力已经失去实际意义D.王权与教权的矛盾逐渐消除12.位于墨西哥城的三文化广场包含了阿兹特克人的金字塔、西班牙殖民者修建的教堂和现代墨西哥议会(后改为外交部)大厦。广场上的碑文写道:“这不是任何人的胜利或失败,而是一个混血民族痛苦的诞生。这就是今天的墨西哥。”这体现出A.对殖民罪恶的深度痛恨B.对文化包容的不懈追求C.对印第安文明的高度赞扬D.对文明交融的理性反思13.图3为1919年伯特·托马斯所作漫画《欧洲孩童秀》。画中美国总统威尔逊为评判员,欧洲各国则在搞“孩童秀”。这反映出A.美国确立了世界霸主地位B.欧洲各国利益诉求日益趋同C.英国已不能主导国际事务D.列强国际地位深受战争影响14.列宁指出,在大机器工业还没有充分发展的条件下,商业是“千百万小农与大工业之间唯一可能的经济联系”,是“无产阶级先头部队同农民结合的唯一可能的环节”。这反映出列宁A.找到了实现工业化的新途径B.对市场和货币作用的新认识C.表达了建立市场经济的新愿望D.对直接过渡社会主义的新探索15.图4为1945、1955、1965、1975年各大洲的联合国成员国数量所占比例示意图。图中甲代表的洲是A.非洲B.亚洲C.欧洲D.美洲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55 分)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16题12分,17题15分,18题12分,19题16分,共55分。16.(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明成祖迁都北京,作何考量?材料一 明朝形势图(1433年)材料二 天地间之形势,大抵无如燕京,其次则关中。洛阳四面受敌,非用武之地,然视汴犹为上游焉。若金陵则僻在东南,不足控驭西北,非胜地也。——[明]张萱《西园闻见录》材料三 有明都燕不过二百 年,而英宗狩于土木,武宗困于阳和,景泰初京城受围,嘉靖二十八年受围,四十三年边人阑入,崇祯间京城岁岁戒严。上下精神敞于寇至,日以失天下为事,而礼乐政教犹足观乎!江南之民命竭于输挽,大府之金钱靡于河道,皆都燕之为害也。——黄宗義《明夷待访录》分析说明明成祖朱棣迁都北京的利弊。(12 分)17. (15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这民族站得住或站不住,就要看民族 自觉心的强弱何如。所谓自觉心,最要紧的是觉得自己是“整个的国民”,永远不可分裂不可磨灭。……我们断断乎不肯自己看轻了自己。确信我们是世界人类的优秀分子,不能屈服在别的民族底下,这便是我们几千年来能够自立的根本精神。……有了自觉,自然会自动;会自动,自然会自立;一个人会自立,国民里头便多得一个优良分子;个个人会自立,国家当然自立起来了。……国民志气一旦颓丧了,那民族便永远翻不转身来。……只求国民别要自己看不起自己,别要把志气衰颓下去,将来在全人类文化上,大事业正多着哩。我们今天替国家做满十岁的头一回整寿,看着过去的成绩,想起将来的希望,把我欢喜得几乎要发狂了。——梁启超《辛亥革命之意义与十年双十节之乐观》(1921年10月10日双十节天津学界全体庆祝会讲演)评析材料中的观点(任意一点或整体)。 (要求:表述成文,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15分)18. (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20世纪80年代,个体户成为受欢迎的职业。90年代,许多人放弃原来的工作投身到私营工商界,“下海”成为这一时代的热词。热门行业变成了海关、外企、银行、证券等。进入21世纪,通讯、网络、IT等成为热门行业;文化娱乐行业逐渐发展起来;外企依然受欢迎,翻译、同声传译等成为人才紧缺职位。2010 年以来,健身教练、营养师、宠物医生等职业成为不少人的选择。我国的职业分类也不断调整,199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共收录了1838个职业。2015 年,重新修订时新增“网络与信息安全管理员”、“快递员”等职业。2019年,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等部门发布了包括人工智能工程技术人员、物联网工程技术人员、大数据工程技术人员在内的13个新职业信息。——据《改革开放40年,来看看我们的职业变迁》等整理材料二 1982-2010 年我国职业结构的变迁(%)注:A为国家机关、党群组织、企事业单位负责人,B为专业技术人员,C为办事员和有关人员,D为商业人员服务业,E为生产、运输设备操作人员及有关人员,F为农、林、牧、渔、水利生产人员,G为其他人员。——据杨胜利李嘉慧《我国职业结构区域差异及影响因素分析》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围绕“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职业结构变迁”自拟论题,予以阐述。(要求:表述成文;立论正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晰。)(12分)19. (16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英国女作家伊丽莎白·盖斯凯尔的小说《玛丽·巴顿》创作于1846-1847 年间,其中许多情节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状况,小说梗概如下:约翰·巴顿是曼彻斯特一名普通织工。他仇视资本家工厂主,而且始终想不明白,为什么老板们的生活总是那么富裕,坐享安逸,而工人们拼死拼活地卖力干活,却连一家人的温饱都难以维持。约翰·巴顿参加了工会组织,热心于为工人争取应有的权益。他与工会代表去议会请愿,但是被议会拒绝。于是工会的工人们要求和厂主直接谈判,增加工资。可是厂主里面以哈利·卡逊为首的激烈派坚决拒绝答应工人的提案,还嘲笑他们的贫穷瘦弱。这种侮辱激怒了工人,他们准备暗杀哈利·卡逊。工人们以抽签的方式,决定由约翰·巴顿去执行这项复仇行动。约翰·巴顿的任务虽然顺利地完成了,可是他良心上受到了极大的谴责。根据上述梗概归纳作品反映的历史现象,并结合时代背景加以阐释。(16分)高三历史试题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1.D2.B3.C4.A5.C6.B7.D8.C9.A10.D11.B12.D13.D14.B15.A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16题12分,17题15分,18题12分,19题16分,共55分。16.(12分)利:(1)从以北京为城具有一定历史基础角度作答;如:历史上多个政权以北京为都城;朱棣在北京经营多年。(2分)(2)从以北京为都城具有相对有利的现实条件角度作答:①从北京战略地位角度作答;如:北京地区战略地位非常突出,便于控制全国。关中、洛阳、南京等地则不具备此条件。(2分)②从防御蒙古等少数民族角度作答。(2分)弊:(1)从军事上安全系数过低的角度作答;如:面临少数民族的冲击,边境压力大。(2分)(2)从政治上礼乐教化难行的角度作答;如:北京是边防重地,政府疲于应对外来进攻,不利于礼乐政教的有效建设。(2分)(3)从加重经济负担的角度作答。如:经济重心在南方,北京作为都城,需要大量的粮食以及财政的转运,造成了江南之民疲于运输物资,政府大量资金用于河道建设,财政负担沉重。(2分)(若从其他角度作答,言之有理,可的情给分。)17.(15分)示例梁启超认为,国民自觉国家就能自立。我赞同该观点。(3分)历史上,中国人民的觉醒显示出无比巨大的力量。五四运动就是一场以先进知识分子为先锋、广大人民群众参加的彻底反帝反封建的伟大爱国革命运动,成为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20世纪20年代,面对帝国主义侵略和反动军阀统治,中国各革命阶层联合起来,掀起国民革命运动,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侵略势力。20世纪30年代,随着日本侵华的加剧,中国面临空前的民族危机,中国各阶层民族意识进一步觉醒,推动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促成全民族抗战,从而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也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6分)高三历史试题答案第1页(共2页)梁启超观点提出于1921年,当时值中华民国成立十周年,民国的经济、文化取得了较大发展,但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社会发展仍然很落后。梁启超强调此观点,是为了号召全国人民行动起来,为建设中国为一伟大国家而努力。(4分)国民自觉自强自立,对于今天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也具有重大意义。(2分)(说明:评析材料其他观点,只要论证充分,表述清晰,皆可的情赋分)18.(12分)示例论题:我国职业结构的变迁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阐述:我国的职业结构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不断变化,一些不适应时代发展的职业消亡,一些适应社会发展的新的职业产生,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20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之初,鼓励个体经营,出现了个体工商业。90年代,十四大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人们的思想进一步得到解放,纷纷“下海”从事私营工商业,进入海关、外企等部门工作也成为很多人的追求。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从事农林牧渔业人员大幅下降,从事商业人员大幅增长。进入21世纪,科学技术发展在推动职业变迁上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随着计算机、互联网的发展,一大批相关职业出现,如电子商务等。随着人们物质生活的不断提高,我国社会主要矛盾也发展变化,人们追求更美好的生活,文化娱乐行业发展,健身教练、营养师等职业发展。总之,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职业变化反映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调整。19.(16分)现象:曼彻斯特织工、工厂主身份反映出工厂的出现和工厂制度的形成。工人难以维持温饱、仇视工厂主,反映了工业革命后社会贫富差距,阶级矛盾加剧。织工组织工会、请愿并与工厂主谈判,反映了工人运动的兴起。对工厂主进行暗杀,反映了工人斗争方式存在历史局限性。(6分)阐释:工业革命时期的机器大生产带来了劳作方式和生产关系的深刻变革,工厂和工制度出现。社会阶级结构出现重大变化,资本家加剧了对工人的剥削,使得工人日益贫困,工人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成为社会的主要矛盾。工人阶级为争取自己的权力展开了多种形式的斗争,欧洲三大工人运动的开展标志着无产阶级开始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但迫切需要科学理论的指导。(6分)工厂制度推动了资本主义的发展,但社会分化也加剧了工人和资本家的对立。工人阶级的壮大与斗争为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提供了阶级条件。工人阶级的斗争客观上也推动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自我调节。(4分)》高三历史试题答案第2页(共2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2022届山东省德州市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docx 历史答案.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