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下册期中考试社会法治(历史与社会.道德与法治合卷)(含参考答案及答题卡)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八年级下册期中考试社会法治(历史与社会.道德与法治合卷)(含参考答案及答题卡)

资源简介

八年级(下)期中考试
社会 法治答题卷
姓 名:             
班 级:             
座位号:             
贴条形码区
缺考考生,由监考员用2B铅笔
填涂右面的缺考标记
考生禁填
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并认真核准条形码上的准考证号、姓名。
2.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0.5毫米及以上的黑色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4.保持卡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
注 意 事 项
填 涂 样 例
正确填涂
一、选择题(本题有20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历史与社会
1 [A] [B] [C] [D] 6 [A] [B] [C] [D]
2 [A] [B] [C] [D] 7 [A] [B] [C] [D]
3 [A] [B] [C] [D] 8 [A] [B] [C] [D]
4 [A] [B] [C] [D] 9 [A] [B] [C] [D]
5 [A] [B] [C] [D] 10 [A] [B] [C] [D]
道德与法治
11 [A] [B] [C] [D] 16 [A] [B] [C] [D]
12 [A] [B] [C] [D] 17 [A] [B] [C] [D]
13 [A] [B] [C] [D] 18 [A] [B] [C] [D]
14 [A] [B] [C] [D] 19 [A] [B] [C] [D]
15 [A] [B] [C] [D] 20 [A] [B] [C] [D]
二、非选择题(本题有6大题,共60分)
21.(12分)
(1)(3分)
山脉 ___ 盆地
(2)(2分)
(3)(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3分)
(5)(2分)
生产特色:
生活特色:
     
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
22.(8分)
(1)(3分)
(2)(4分)
(3)(1分)
23.(10分)
(1)(4分)
(2)(4分)
(3)(2分)
24.(10分)
(1)(2分)
(2)(1分)
(3)(3分)
(4)(4分)
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
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
21.(1)
25.(10分)
(1)(1分)
(2)(5分)
(3)(4分)
26.(10分)
(1)(4分)
(2)(3分)
(3)(3分)
                                                    
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
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第二学期八年级(社会 法治)期中试卷
道德与法治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共10小题,每题2分,共2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D D A B C A D D A A
二、非选择题(共3题,每题10分,共30分)
24.(10分)
(1)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这是宪法的基本原则;(2分)
(2)规范国家权力运行以保障公民权利实现,这是宪法的核心价值追求。(1分)
(3)我国宪法是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的统一,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在国家法律体系中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法律权威和法律效力;是一切组织和个人的根本活动准则;(1点1分,3点得3分)
(4)权力是把双刃剑,运用得好,可以造福于民;如果被滥用,则会滋生腐败,始害无穷;必须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让人民监督权力,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2分)国家机关行使权力应当有法律依据,不能超越权限行使权力,也不能滥用权力,任何超越权限、滥用职权的行为均应承担法律责任。(2分)凡不按法定程序行使权力的行为,都是违法行为(2分)国家权力的行使不能任性,法定责任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2分)
答到以上任意2点即可。
25.(10分)
(1)贫穷。(1分)
(2)尊重和保障人权(1分)。①立法方面:尊重和保障人权是立法活动的基本要求。②执法方面:行政机关坚持依宪施政、依法行政、简政放权;③监察方面:监察机关依独立行使监察权;④司法方面:审判机关、检察机关独立行使审判权、检察权;⑤守法宣传方面:国家加强法治宣传教育,形成全民守法的氛围和习惯,努力将人权理想变成现实。(答到2方面即可得4分)
(3)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1分)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1分)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1分)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1分)
26.(10分)
(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4分)
(2)审议权;表决权;提出议案(3分)
(3)与人民群众保持密切联系,听取人民群众意见和要求,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3分)
2021学年第二学期八年级(社会 法治)期中试卷
历史与社会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有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B B C B B B B C A A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有3小题,每题10分,共30分)
21. (12分)(1)天山 塔里木 二(3分)
(2)A 变化原因:海陆位置 自东向西降水量逐渐减少(答出一点即可得分),
(3)新疆是温带大陆性气候,光照强烈(1分),昼夜温差大,利于糖分的积累(1分)。
(4)喜马拉雅山脉,西藏自治区 牦牛(3分)
(5)生产特色:畜牧业/河谷农业/旅游业等(1分)
生活特色:衣---穿藏袍;饮食---吃牛羊肉奶制品;住--帐篷 传统节日等(1分)
22.(8分)(1)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1分)
历史意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中国人民经过一百多年的英勇斗争,终于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起来了。新中国的成立,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任答出2点得2分)
(2)军队名称:中国人民志愿军(2分)理解: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为我国的经济建设赢得一个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大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2分)
(3)图一的全国人民政协会议第一次会议为新中国的成立准备了条件。(1分)
23.(10分)
(1)土地改革的完成(1分),意义: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2000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生活得到极大改善。这使人民政权更加巩固,也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3分)
(2)工业基础,尤其是重工业基础非常薄弱。“一五”计划(第一个五年计划)。(2分)
(3) 1952-1967年,我国棉/粮等主要农产品产量有所增加。(2分)
原因:1956年三大改造基本完成,建立农业生产合作社,调动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促使农业产量提高。(2分)(或者答到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也可给1分。)八年级(下)期中考试
社会·法治试题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有20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选对1题得2分,共40分)
1.周恩来曾经对民主人士黄炎培说:“它是由全国各党派一起千斟万酌制定的临时宪法,就是为人民服务的剧本。”话中的“剧本”指的是(   )
A.《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B.《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C.《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D.《中国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2.某同学在回顾中国共产党诞生100周年的奋斗历程时,绘制了历史年代尺,其中③处最符合填写的是(   ) )
A.开天辟地 B.当家做主 C.胜利曙光 D.工业起步
3.“地主”这一名词象征着封建主义,在人们脑海中打下了深深的烙印,这一阶级退出中国历史舞台是在(    ) )
A.辛亥革命后 B.开国大典后 C.土地改革后 D.三大改造后
4.“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英雄是我们民族的脊梁,他们的事迹是我们前进的动力。黄继光、杨根思等英雄激励着我们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与他们有直接关联的历史事件是( )
A.开国大典,全国欢呼 B.抗美援朝,保卫国家
C.消灭地主,土地改革 D.经济建设,计划实施
5.下表反映的史实产生的影响是( )
批次 时间 规模
第一批 1950年冬至1951年春 在1.28亿农业人口地区进行
第二批 1951年冬至1952年春 在1.1亿农业人口地区进行
第三批 1952年冬至1953年春 在3000万农业人口地区进行
A.消除了中国农民贫困落后的根源 B.废除了数千年的封建土地私有制
C.国民党的反动统治被彻底推翻了 D.土地制度由私有制变成了公有制
6.从右图我们可以看出“一五计划”的特点是( )
A.工业门类齐全 B.优先发展重工业
C.地区分布均衡 D.工业技术领先世界
7.中共中央的某项决议中提到:“要克服很多农民在分散经营中所发生的困难……要使国家得到比现在多得多的商品粮食及工业原料……使国家的工业品得到广大的销场,就必须提倡‘组 织起来’。”这里的“组织起来”是指(   )
A. 进行土地改革 B. 建立农业生产合作社
C. 开展人民公社化运动 D. 开展“大跃进”运动
8.青藏地区农业主要分布在河谷地带,原因是( )
A. 河谷地带地形平坦 B. 光照充足 C. 海拔低,气温高 D. 有灌溉水源
9.习近平总书记提出“金山银山,不如绿水青山”,要牢固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下列农业生产做法,符合因地制宜、可持续发展的是(  )【
A. 内蒙古高原退耕还林还草 B. 青藏高原地区增加放牧牲畜的数量
C. 山东丘陵地区大面积种植柑橘 D. 长江中下游平原大力发展林业生产
10.丽水市青瓷、画乡、石雕、禽乡四个小镇被列入省级第一批特色小镇创建名单,小超同学计划对300名游客进行特色小镇“满意度”具体情况的调查,最合适的调查方法是( )
A.问卷调查法 B.实地考察法 C.访问调查法 D.文献调查法
11.从上世纪七十年代提出“只生一个孩子好”,到后来实施“单独二孩”政策,到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再到现在的三孩政策。我国计划生育政策不断调整的原因有( )
①少生、优生政策不符合社会实际,是错误的
②高生育、老龄化已成为我国人口的主要特征
③人口增长情况要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
④人口自然增长率偏低制约我国社会经济发展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12.宪法监督既需要完备的制度措施,更需要人们增强宪法意识。下列做法属于增强宪法意识的有( )
①设立国家宪法日 ②建立宪法宣誓制度 ③开展宪法宣传 ④坚持宪法至上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13.宪法明确规定国家机构的组织活动原则是( )
A.民主集中制 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C.全民参与原则D.政治协商制度
14.右图《公示》中的举措有利于( )
①保障公民权利 ②规范权力运行
③杜绝权力腐败 ④加强权力监督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15.下图是一部法律的构成图。根据图中的相关内容推测,横线上应填写的法律是( )
A. 民法 B.国旗法 C.宪法 D.国家安全法
16.2021年10月23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一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法律强调要保障未成年人权益,这体现了国家立法活动的基本要求是( )
A. 尊重和保障人权 B.坚持依宪治国
C.全心全力为人民服务 D.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17.去年1月,网络传出某市一街道干部进小区拒不配合志愿者登记并给社区卢书记打电话要求放行的视频,引发网友广泛关注。经查,网络反映问题属实,涉事人员均受到处分。这说明( )
①我国人民监督权力运行,直接管理国家事务
②任何人都没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
③公职人员必须依法行使权力、履行职责
④网络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是有效方式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18. 小云同学是某校的“公益达人”,最近她将自己的奖学金500元捐给了山区贫困小学。小云依法行使了对财产的( )
A.收益权 B.使用权 C.占有权 D.处分权
19.在居委会组织下,某社区进行“最美楼栋”建设。通过“邻里微信群”和“美丽楼栋建设小组”,居民们积极提出合理化建议,共同让小区更加和美。从“最美楼栋”建设可以看出(  )
A.基层群众自治,能促进社会和谐 B.遵守正当程序,能避免产生纠纷
C.培养高雅情趣,能有效调节情绪 D.加强多党合作,能拓宽民主渠道
20.近年来,针对市场猪肉供应紧张、价格上涨过快的情况,浙江省政府采取财政补贴、政策支持等举措,促进生猪生产,保障市场供应。这表明( )
①我国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②政府对经济进行科学宏观调控
③政府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 ④多种所有制经济需要共同发展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有6小题,共60分)
21.读地理简图,回答问题。(12分)
图一:西北地区简图 图二:青藏地区简图
(1)图一中的A是________山脉。 B是______盆地,该盆地位于我国地势的第______级阶梯。(3分)
(2)下列能反映图一景观自东向西变化的选项是________。(2分)
A草原—荒漠草原—荒漠 B草原—荒漠—荒漠草原 C荒漠—荒漠草原—草原
以上景观变化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有人称图一中的新疆为“蜜果之乡”,请你从气候角度分析原因。(2分)
(4)图二中的A是最高的高原 。B_______山脉是世界上最高大的山脉。
C是________(自治区)的行政中心。 该地区“高原之舟”是________。 (3分)
(5)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请列举图二区域的生产生活特色各一例。(2分)
2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8分)
材料一:
材料二:纪录片《不能忘却的伟大胜利》还原了抗美援朝战争,这是一场正义的战争,一场使中国“声威大震”的战争。该片分为《决策出兵》、《首战告捷》等12部,首次全景式记录了战争的全过程,从出兵朝鲜到中国军队凯旋的重大历史事件和战役,以及英雄们可歌可泣的感人故事。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指出图一会议初步建立的政治制度名称,以及图二事件的历史意义。(3分)
(2)材料二中凯旋的中国军队名称是什么?并谈谈你对这场战争使中国“声威大震”的理解。(4分)
(3)请简述图一和图二存在的内在联系。(1分)
23.饱经风霜的新中国已经走过了七十多个春秋,共和国不平凡的复兴之路,会引起我们深深的思考。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0分)
材料一:在新中国成立前,武汉市喻桥乡贫农陈友汉家里的土地很少,没有耕牛、农具,每年只收350千克谷,一年之中吃野莱、杂粮达8个月,全家一年只吃2千克油、3.5千克盐。土地改革后,他家有田地15亩多,农具齐全,全年有米吃。1953年他家收谷1600千克,一年能吃24千克油、14千克盐。
——摘自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国历史》
(1)材料一陈友汉家的变化得益于哪个历史事件?说说该事件的意义。(4分)
材料二:(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工业基础,特别是重工业基础非常薄弱……这种落后的经济状况只能靠优先发展重工业才能改变。
(2)材料二反映了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怎样的经济状况?为此我国制定了什么计划?(2分)
材料三:
(3)简述1952年--1957年我国主要农业产品产量发生的变化及原因。(4分)
24.学习宪法,维护宪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0分)
材料一:中国立足基本国情,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发展是硬道理,坚持将人权的普遍性原则与本国实际相结合,既努力通过发展增进人民福祉,实现人民的发展权,又努力通过保障人民的发展权,实现更高水平的发展。
材料二:我国宪法规定:“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党和各社会团体、各企业事业组织都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一切违反宪法和法律的行为,这须予以追究。”
(1)在我国,国家的一切权力为什么要属于人民?(2分)
(2)材料二反映了宪法的核心价值追求是什么?(1分)
(3)从宪法的地位角度,说说我们学习宪法,维护宪法的必要性。(3分)
(4)“有权不能任性”出自李克强总理政府工作报告的经典,它道出了人们的心声。你如何理解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4分)
25.脱贫攻坚中国行,党的光辉照大地。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0分)
材料一:习近平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氏共同努力,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现行标准下9899万农村贫围人口全部脱贫,8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完成了消除绝对贫困的艰巨任务,创造了叉一个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
材料二: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百年征程波澜壮阔,百年初心历久弥坚。我们党持以人民为中心,永藻初心、率记使命,乘风破浪、扬帆远航,一定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1)从材料可知,我国实现人权的最大障碍是什么?(1分)
(2)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体现了我国的哪项宪法原则?它的具体要求是什么?(5分)
(3)材料二中能反映出党的根本宗旨是什么?请结合党的性质和地位,阐述继续坚持党领导的理由?(4分)
26. 阅读材料,运用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0分)
某市一位初中教师参加了2022年全国“两会”。两会结束后,学校电视台学生记者专访了该教师。下面是采访笔录(节选):
学生:老师,这次全国“两会”,您是以人大代表还是以政协委员的身份参加的?
教师:人大代表。
学生:这次会议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教师:主要听取审议了李克强总理所做的政府工作报告,还有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等机关的工作报告,最后表决批准了我国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还有人事罢免等,内容很多。
学生:人大代表要积极履职。作为代表,这次您参与提交了什么方面的议案?
教师:之前了解了许多家长和老师的心声,所以在这方面提了有关义务教育改革方面的议案,这也是落实目前“改革创新,奋发有为”大讨论要求的具体体现。
根据以上采访,回答下列问题。
(1)这里的“两会”分别体现我国的什么政治制度?(4分)
(2)结合这位教师所谈会议内容,请说明人大代表的职权有哪些?(3分)
(3)教师的两会经历对人大代表如何切实履行职权有什么启示?(3分)
八(下)社会·法治期中 3—3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