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40张PPT)第二课时广州起义 1895年10月26日惠州起义 1900年10月8日潮州黄冈起义 1907年5月22日惠州七女湖起义1907年6月2日广西钦州王光山起义1907年9月1日广西南宁 起义1907年12月1日广西钦州马笃山起义1908年3月27日云南河口起义 1908年4月30日广东广州 1910年2月12日广州黄花岗起义1911年4月27日历史的记忆新知讲解思考:从这些起义中,你感受到了什么?新知讲解为了推翻清朝的反动统治,建立民主共和国,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党人先后发动了十多次武装起义。虽然起义都失败了,但还是给清政府以极大打击,扩大了革命影响,推动了革命高潮的到来。革命党人抛头颅洒热血,屡败屡战,表现出与清政府抗争到底的英雄气概。1911年4月27日,广州起义爆发。黄兴率领100多名敢死队员,臂缠白巾,手执枪械炸弹,进攻两广总督署。革命党人奋勇冲杀,与清军经过一昼夜的激战后,终因寡不敌众,被迫撤退。起义失败后,人们找到了在这次起义中牺牲的革命党人的遗骸72具,将其合葬于广州郊外的黄花岗,史称“黄花岗七十二烈士”。黄花岗起义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墓素材:黄花岗起义徐佩旒、徐礼明、徐日培、徐广滔、徐临端、徐茂燎、徐松根、徐满凌、徐昭良、徐培添、徐保生、徐廉辉、徐容九、徐进照、徐褶成、徐应安、李炳辉、李晚、李文楷、李文甫、李雁南、陈春、 陈潮、陈文褒、罗仲霍、罗坤、庞雄。周华、游寿、江继复、郭继枚、劳培、杜凤书、余东雄、 马侣、黄鹤鸣、饶辅廷、张学铨、周增、林修明、方声洞、冯超骧、罗乃琳、卓秋元、黄忠炳、 王灿登、胡应升、林觉民、林西惠、林尹民、林文、林时爽、刘六符、刘元栋、魏金龙、陈可钧、陈更新、陈与燊、陈清畴、陈发炎、韦树模、韦荣初、韦统淮、韦统铃、李德山、林盛初、程良、宋玉琳、石德宽、秦炳、喻培伦、饶国梁。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名单“七十二健儿,酣战春云湛碧血;四百兆国子,愁看秋雨湿黄花。”这是1912年5月15日在南京各界举行广州黄花岗之役牺牲烈士追悼大会上,黄兴亲自撰写的挽联。“碧血黄花”象征着烈士的鲜血化为碧玉,革命精神犹如不畏寒霜的秋菊迎风绽放。黄花岗起义你所知道的黄花岗七十二烈士有哪些?你了解他们的故事吗?请收集烈士们的故事,开一个故事会吧。缅怀英雄故事会黄花岗烈士故事(一)喻培伦:在广州起义前夕赶制了300多枚炸弹,为起义作出了突出贡献。起义爆发后,喻培伦胸前挂着满满一区炸弹,一边冲锋一边投弹,最后身负重伤,弹尽力竭,不幸被俘。在敌人面前,他拒不吐露革命机密,最后英勇就义。林觉民:是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广州起义前夕,林觉民给父亲和妻子写了绝笔信。他对父亲说:“我死了,让大人吃苦,弟弟妹妹也无人照顾。然而我的死对全国同胞有用处。”他对妻子说:“我们有过甜蜜幸福的生活,正是为了让天下人都得到幸福,我才宁愿去家舍命,离开你,为天下人谋求永远的幸福!”1911年4月,林觉民随黄兴等人勇猛地攻入总督衙门,纵火焚烧督署。冲出督署后,转攻督练所,途中与清巡防营大队人马相遇,展开激烈巷战,受伤力尽被俘。被关押几天,滴水不进,泰然自若地迈进刑场,从容就义。他为国舍家的情操,教育了一代代青少年。林觉民黄花岗烈士故事(二)林觉民舍小家报国家素材:慷慨悲歌余东雄:余东雄,广东南海人,出生于马来西亚,15岁时加入中国同盟会,1911年力争参与黄花岗起义,英勇善战,牺牲时年仅17岁,是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中年纪最小的一位。黄花岗烈士故事(三)余东雄广州起义的失败并没有击垮革命党人。在孙中山和其他革命党人的影响下,1911年10月10日晚,武昌城内的新军中的革命党人和士兵打响了武昌起义的枪声。经过一夜激战,第二天清晨,起义军占领武昌。接着,汉口、汉阳的新军也先后起义,革命在武汉三镇首先取得胜利。武昌起义胜利后,很快得到全国各地的响应。仅一个多月时间,全国就有十几个省宣布脱离清政府独立,形成了席卷全国的革命浪潮,清政府的统治迅速崩溃。因这一年是农历辛亥年,这次革命被称为“辛亥革命”。武昌起义打响了辛亥革命的第一枪油画《武昌起义》素材:武昌起义1.思想文化上:辛亥革命给人们带来了一次思想文化上的解放,使得民主共和的思想深入人心,激发了全国人民爱国之情与民族觉醒。2.生活习俗上:辛亥革命促进了社会习俗的除旧布新。3.政治上: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专制统治,成立了民主共和国。4.经济上:辛亥革命把中国引入了近代化发展的热潮,贫穷落后的中国渐渐走向经济发展的道路,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渐渐发展起来。辛亥革命伟大意义辛亥革命已经过去100多年了,但革命者不怕牺牲的爱国精神永远留在我们心中。你会用怎样的方式来铭记历史、纪念辛亥革命呢?和同学们讨论一下,谈谈你的想法。铭记历史,纪念辛亥革命我想和同学们一起开展一次“纪念辛亥革命”的主题活动。我想看《辛亥革命》这部电影。我的纪念方式是:我的活动感受是:铭记历史,纪念辛亥革命铭记历史,纪念辛亥革命中国的近代史就是一部多灾多难的血泪史,同时也是一部可歌可泣的抗争史。无数革命先烈用自己的生命换来了中国的解放,换来了我们如今所拥有的美好生活,所以即使中国站起来了、强大了,我们也不能忘记那段烽火连天的艰苦岁月,不能忘记革命先烈们。历史告诉我们:落后就要挨打,少年强则中国强!感受开展演讲比赛、讲故事比赛同学4开展辛亥革命知识问答活动同学3开展绘画、书法比赛同学2开展国旗下讲话、班会活动同学1纪念方式人物1912年1月,革命党人在南京建立了临时政府,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宣告中华民国成立。1912年2月12日,清帝退位,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民主共和渐入人心。辛亥革命推翻帝制民主一词源于希腊,意为人民。民主是思想理念简言之就是“人民当家作主”的意思。人民有参与国事或对国事有自由发表意见的权利。共和这个词起源自拉丁文,意思是“人民的公共事务”。共和的根本原则是天下为公,国家权力是公有物,国家的治理是所有公民的共同事业。共和是政治概念,简言之就是 “共同和谐地管理国家”的意思。什么是民主呢 什么是民主共和呢 南京总统府孙中山在临时大总统就职宣言中表示,一定要“能尽扫专制之流毒,确定共和,普利民生,以达革命之宗旨,完国民之志愿。”“临时政府成立以后,当尽文明国应尽之义务,以期享文明国应享之权利”。临时政府对外要洗雪清朝反动政府的“辱国之举措”。辛亥革命推翻帝制素材:中华民国建立你知道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党人为实现民主共和的理想做了哪些积极的探索吗?让我们一起去了解一下吧!资料1在武昌起义的推动下,全国各地的反清斗争迅猛发展,客观形势迫切要求革命党人建立一个全国统一的中央政府。1911年12月29日,已经宣布独立的各省代表齐聚南京,商讨组织临时中央政府,选举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出席会议的有来自江苏、浙江、湖北、湖南等17个省的45名代表,还有华侨革命党人列席会议。孙中山以绝对多数票当选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1912年元旦,孙中山宣誓就任临时大总统,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正式成立。孙中山的不懈探索临时参议院成员合影孙中山的不懈探索资料2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后,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及其他许多法令。约法第一次强调:“中华民国,由中华人民组织之。”“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明确规定:“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部分条文孙中山的不懈探索资料3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后,革命党人大力借助移风易俗来推动革命,新风潮席卷一时。剪发辫、禁缠足、禁鸦片、禁赌博、改称谓、废跪拜、倡女权、易服饰、禁止贩卖人口、倡导自由婚姻等,逐渐成为社会潮流,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孙中山的不懈探索跪拜礼握手礼留发辫剪发辫你知道什么是从“头”到“脚”的革命吗?你还知道辛亥革命后出现了哪些新风尚?孙中山的不懈探索剪 发 辫劝禁缠足从“头”到“脚”的革命1.辛亥革命后:洋装洋饰开始流行。2.民国初年:男子礼服——西服、褂袍;女子礼服——褂裙。3.20世纪20年代后:男装——西服、中山装、长衫,其中中山装逐渐成为中国男子礼服。女装——旗袍。改服饰孙中山不仅是中山装的设计者,而且是中山装的推广人。在各种场合他以身作则着中山装,为民众示范,引领服饰改革潮流。中国实行改革开放以来,虽然着西装的人多了,但是中山装魅力尤存,仍为中国男性服饰之一。党和国家领导人在出席某些国事或接见军队时着中山装,就是对中山装的肯定、继承和发扬。改服饰1.孙中山发布命令,废除清朝官场的“大人”、“老爷” 称呼,官员之间以“官职"相称,民间称“先生"或“某君”。2. 影响:以官职、先生、某君代替老爷、大人作称谓,是用人格的平等代替身份的不平等,影响遍及社会各个角落。改称呼废缠足缠足是束缚妇女的封建礼教,是强加给妇女的一种残忍的酷刑。孙中山饬令各省劝禁缠足,各地展开大规模的放足运动,出现“解放脚”。使女性摆脱了落后封建文化的迫害,参加社会活动更方便,成为提倡女权的先声。1.清末民初,一些受西方思想影响的女性开始勇敢地走向社会,参加社会活动。政治上,从军参政;教育上,进学堂读书、出洋留学、男女同校;婚姻上,追求自由恋爱,反对包办婚姻、买卖婚姻的呼声逐渐得到社会各界的认同。2.妇女解放的意义:妇女解放是清末民初移风易俗最典型的例证,它意味着辛亥革命革除了根深蒂固的封建恶习,生活方式开始走向近代化。倡女权素材:8.2辛亥革命给中国带来了什么辛亥革命是20世纪中国发生的一次历史性巨变。虽然它不是一次彻底的革命,没有真正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但它推翻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建立了中国乃至亚洲历史上第一个共和制国家,传播了民主共和的理念,促进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深刻影响和推动了近代中国的变革。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五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8课《推翻帝制 民主觉醒》第二课时 教学设计课题 辛亥革命推翻帝制民主共和渐入人心 单元 第三单元 学科 道德与法治 年级 五年级学习目标 1.知道《辛丑条约》 签订后, 民族危机产生, 只有推翻清政府的反动统治,中国才能有出路。2.了解黄花岗起义、 武昌起义, 理解辛亥革命的伟大意义, 体会辛亥革命烈士愈挫愈勇的革命精神。3.知道中华民国的成立, 结束了封建两千多年的帝制。 清楚辛亥革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共和制国家, 传播了民主共和的理念。4.了解辛亥革命后社会出现的新风尚,增强对中国革命的理解, 培养爱国主义精神。重点 理解辛亥革命的伟大意义, 学习孙中山振兴中华的革命精神。难点 清楚辛亥革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共和制国家, 传播了民主共和的理念。 培养爱国主义精神。教学过程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导入新课 激趣导入新课1.文本学习:历史的记忆(1)广州起义 1895年10月26日(2)惠州起义 1900年10月8日(3)潮州黄冈起义 1907年5月22日(4)惠州七女湖起义1907年6月2日(5)广西钦州王光山起义1907年9月1日(6)广西南宁 起义1907年12月1日(7)广西钦州马笃山起义1908年3月27日(8)云南河口起义 1908年4月30日(9)广东广州 1910年2月12日(10)广州黄花岗起义1911年4月27日2.思考:从这些起义中,你感受到了什么?3.小结并板书课题:辛亥革命推翻帝制 阅读文本了解文本反思文本阅读文本了解文本反思文本阅读文本了解文本反思文本思考回答齐读课题 为了推翻清朝的反动统治,建立民主共和国,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党人先后发动了十多次武装起义。虽然起义都失败了,但还是给清政府以极大打击,扩大了革命影响,推动了革命高潮的到来。感悟成功来之不易。讲授新课 教学环节一:黄花岗起义1.文本学习:为了推翻清朝的反动统治,建立民主共和国,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党人先后发动了十多次武装起义。虽然起义都失败了,但还是给清政府以极大打击,扩大了革命影响,推动了革命高潮的到来。革命党人抛头颅洒热血,屡败屡战,表现出与清政府抗争到底的英雄气概。2.图片+文本学习(阅读角):黄花岗起义1911年4月27日,广州起义爆发。黄兴率领100多名敢死队员,臂缠白巾,手执枪械炸弹,进攻两广总督署。革命党人奋勇冲杀,与清军经过一昼夜的激战后,终因寡不敌众,被迫撤退。起义失败后,人们找到了在这次起义中牺牲的革命党人的遗骸72具,将其合葬于广州郊外的黄花岗,史称“黄花岗七十二烈士”。3.播放视频素材:黄花岗起义4.文本学习: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名单徐佩旒、徐礼明、徐日培、徐广滔、徐临端、徐茂燎、徐松根、徐满凌、徐昭良、徐培添、徐保生、徐廉辉、徐容九、徐进照、徐褶成、徐应安、李炳辉、李晚、李文楷、李文甫、李雁南、陈春、 陈潮、陈文褒、罗仲霍、罗坤、庞雄。周华、游寿、江继复、郭继枚、劳培、杜凤书、余东雄、 马侣、黄鹤鸣、饶辅廷、张学铨、周增、林修明、方声洞、冯超骧、罗乃琳、卓秋元、黄忠炳、 王灿登、胡应升、林觉民、林西惠、林尹民、林文、林时爽、刘六符、刘元栋、魏金龙、陈可钧、陈更新、陈与燊、陈清畴、陈发炎、韦树模、韦荣初、韦统淮、韦统铃、李德山、林盛初、程良、宋玉琳、石德宽、秦炳、喻培伦、饶国梁。5.文本学习(阅读角):黄花岗起义“七十二健儿,酣战春云湛碧血;四百兆国子,愁看秋雨湿黄花。”这是1912年5月15日在南京各界举行广州黄花岗之役牺牲烈士追悼大会上,黄兴亲自撰写的挽联。“碧血黄花”象征着烈士的鲜血化为碧玉,革命精神犹如不畏寒霜的秋菊迎风绽放。教学环节二:缅怀英雄故事会1.提出问题(活动园):你所知道的黄花岗七十二烈士有哪些?你了解他们的故事吗?请收集烈士们的故事,开一个故事会吧。2.图片+文本学习:黄花岗烈士故事(1)喻培伦:在广州起义前夕赶制了300多枚炸弹,为起义作出了突出贡献。起义爆发后,喻培伦胸前挂着满满一区炸弹,一边冲锋一边投弹,最后身负重伤,弹尽力竭,不幸被俘。在敌人面前,他拒不吐露革命机密,最后英勇就义。(2)林觉民:是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广州起义前夕,林觉民给父亲和妻子写了绝笔信。他对父亲说:“我死了,让大人吃苦,弟弟妹妹也无人照顾。然而我的死对全国同胞有用处。”他对妻子说:“我们有过甜蜜幸福的生活,正是为了让天下人都得到幸福,我才宁愿去家舍命,离开你,为天下人谋求永远的幸福!”1911年4月,林觉民随黄兴等人勇猛地攻入总督衙门,纵火焚烧督署。冲出督署后,转攻督练所,途中与清巡防营大队人马相遇,展开激烈巷战,受伤力尽被俘。被关押几天,滴水不进,泰然自若地迈进刑场,从容就义。他为国舍家的情操,教育了一代代青少年。(3)图片学习:林觉民舍小家报国家(4)播放视频素材:慷慨悲歌(5)余东雄:余东雄,广东南海人,出生于马来西亚,15岁时加入中国同盟会,1911年力争参与黄花岗起义,英勇善战,牺牲时年仅17岁,是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中年纪最小的一位。教学环节三:武昌起义1.图片+文本学习:武昌起义打响了辛亥革命的第一枪广州起义的失败并没有击垮革命党人。在孙中山和其他革命党人的影响下,1911年10月10日晚,武昌城内的新军中的革命党人和士兵打响了武昌起义的枪声。经过一夜激战,第二天清晨,起义军占领武昌。接着,汉口、汉阳的新军也先后起义,革命在武汉三镇首先取得胜利。武昌起义胜利后,很快得到全国各地的响应。仅一个多月时间,全国就有十几个省宣布脱离清政府独立,形成了席卷全国的革命浪潮,清政府的统治迅速崩溃。因这一年是农历辛亥年,这次革命被称为“辛亥革命”。播放视频素材:武昌起义3.文本学习:辛亥革命伟大意义(1)思想文化上:辛亥革命给人们带来了一次思想文化上的解放,使得民主共和的思想深入人心,激发了全国人民爱国之情与民族觉醒。(2)生活习俗上:辛亥革命促进了社会习俗的除旧布新。(3).政治上: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专制统治,成立了民主共和国。(4).经济上:辛亥革命把中国引入了近代化发展的热潮,贫穷落后的中国渐渐走向经济发展的道路,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渐渐发展起来。4.文本学习:辛亥革命已经过去100多年了,但革命者不怕牺牲的爱国精神永远留在我们心中。你会用怎样的方式来铭记历史、纪念辛亥革命呢?和同学们讨论一下,谈谈你的想法。(1)我想和同学们一起开展一次“纪念辛亥革命”的主题活动。(2)我想看《辛亥革命》这部电影。教学环节四:民主共和渐入人心1.文本学习:辛亥革命推翻帝制 1912年1月,革命党人在南京建立了临时政府,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宣告中华民国成立。1912年2月12日,清帝退位,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民主共和渐入人心。2.提出问题:什么是民主呢 什么是民主共和呢 民主一词源于希腊,意为人民。民主是思想理念简言之就是“人民当家作主”的意思。人民有参与国事或对国事有自由发表意见的权利。共和这个词起源自拉丁文,意思是“人民的公共事务”。共和的根本原则是天下为公,国家权力是公有物,国家的治理是所有公民的共同事业。共和是政治概念,简言之就是 “共同和谐地管理国家”的意思。图片+文本学习:南京总统府孙中山在临时大总统就职宣言中表示,一定要“能尽扫专制之流毒,确定共和,普利民生,以达革命之宗旨,完国民之志愿。”“临时政府成立以后,当尽文明国应尽之义务,以期享文明国应享之权利”。临时政府对外要洗雪清朝反动政府的“辱国之举措”。播放视频素材:中华民国建立教学环节五:社会生活领域的变化1提出问题:你知道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党人为实现民主共和的理想做了哪些积极的探索吗?让我们一起去了解一下吧!2文本学习:资料13图片学习:临时参议院成员合影 4图片+文本学习:资料25文本学习:资料36图片学习:孙中山的不懈探索(1)跪拜礼 握手礼 (2)留发辫 剪发辫7提出问题:你知道什么是从“头”到“脚”的革命吗?你还知道辛亥革命后出现了哪些新风尚?8图片学习:从“头”到“脚”的革命(1)剪发辫 (2)劝禁缠足9改服饰:(1)辛亥革命后:洋装洋饰开始流行。(2)民国初年:男子礼服——西服、褂袍;女子礼服——褂裙。(3)20世纪20年代后:男装——西服、中山装、长衫,其中中山装逐渐成为中国男子礼服。女装——旗袍。10.图片+文本学习:孙中山不仅是中山装的设计者,而且是中山装的推广人。在各种场合他以身作则着中山装,为民众示范,引领服饰改革潮流。中国实行改革开放以来,虽然着西装的人多了,但是中山装魅力尤存,仍为中国男性服饰之一。党和国家领导人在出席某些国事或接见军队时着中山装,就是对中山装的肯定、继承和发扬。11.图片+文本学习:改称呼(1)孙中山发布命令,废除清朝官场的“大人”、“老爷” 称呼,官员之间以“官职"相称,民间称“先生"或“某君”。(2)影响:以官职、先生、某君代替老爷、大人作称谓,是用人格的平等代替身份的不平等,影响遍及社会各个角落。12.文本学习:倡女权(1)清末民初,一些受西方思想影响的女性开始勇敢地走向社会,参加社会活动。政治上,从军参政;教育上,进学堂读书、出洋留学、男女同校;婚姻上,追求自由恋爱,反对包办婚姻、买卖婚姻的呼声逐渐得到社会各界的认同。(2)妇女解放的意义:妇女解放是清末民初移风易俗最典型的例证,它意味着辛亥革命革除了根深蒂固的封建恶习,生活方式开始走向近代化。13播放视频素材:8.2辛亥革命给中国带来了什么14文本学习:辛亥革命是20世纪中国发生的一次历史性巨变。虽然它不是一次彻底的革命,没有真正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但它推翻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建立了中国乃至亚洲历史上第一个共和制国家,传播了民主共和的理念,促进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深刻影响和推动了近代中国的变革。 阅读文本了解文本反思文本感悟文本观看图片阅读文本了解文本反思文本感悟文本观看视频阅读文本了解文本反思文本感悟文本阅读文本了解文本反思文本感悟文本阅读文本了解文本反思文本感悟文本阅读文本思考问题回答问题观看图片阅读文本了解文本反思文本感悟文本观看图片阅读文本了解文本反思文本感悟文本阅读文本了解文本反思文本感悟文本观看图片观看视频观看图片阅读文本了解文本感悟文本观看图片阅读文本了解文本反思文本感悟文本阅读文本了解文本反思文本感悟文本观看视频阅读文本了解文本反思文本感悟文本阅读文本了解文本反思文本感悟文本阅读文本了解文本反思文本感悟文本阅读文本了解文本反思文本感悟文本完成填写阅读文本了解文本反思文本感悟文本思考回答阅读文本了解文本反思文本感悟文本观看图片阅读文本了解文本反思文本感悟文本观看视频思考问题回答问题汇报交流阅读文本观看图片阅读资料阅读资料观看图片阅读文本思考问题回答问题观看图片阅读文本阅读文本了解文本反思文本感悟文本观看图片阅读文本了解文本反思文本感悟文本观看图片阅读文本了解文本反思文本感悟文本阅读文本了解文本反思文本感悟文本阅读文本了解文本观看视频阅读文本了解文本反思文本感悟文本 文本正文介绍了辛亥革命前革命党人为建立民主共和国进行的不懈探索。阅读角通过对黄花岗起义和七十二烈士故事的呈现,引导学生进一步了解革命的艰难以及革命党人不怕牺牲的英雄气概。活动园则在阅读角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在自主收集、交流烈士故事的活动中,体会、感悟革命党人的革命精神。在教学中让学生学生通过查阅资料,思考革命党人在实现革命理想、武装起义反抗清朝统治的道路上经历了什么,留下了哪些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在南京各界举行广州黄花岗之役牺牲烈士追悼大会上,黄兴亲自撰写的挽联。在课上开展“黄花岗烈士故事会”,引导学生在分享故事的过程中,感受革命党人信念之坚定。通过林觉民舍小家报国家的故事,引导学生进一步了解革命的艰难以及革命党人不怕牺牲的英雄气概。泰然自若地迈进刑场,从容就义。他为国舍家的情操,教育了一代代青少年。是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中年纪最小的一位,英勇善战,牺牲时年仅17岁。文本正文向学生介绍了辛亥革命的过程及历史意义。因这一年是农历辛亥年,这次革命被称为“辛亥革命”了解武昌起义的过程。知道辛亥革命给人们带来了一次思想文化上的解放,使得民主共和的思想深入人心,激发了全国人民爱国之情与民族觉醒。辛亥革命促进了社会习俗的除旧布新。引导学生思考“我们为什么要在今天纪念辛亥革命”“可以用什么方式来铭记那段历史”等问题,让学生用自己的方式体会革命者的爱国精神,并认识到传承这一精神的必要性及重要性。文本正文介绍了辛亥革命后的两件大事——中华民国的建立和清帝退位,这意味着中国两千多年封建帝制的结束,民主共和思想渐人人心。了解学习什么是民主呢 什么是民主共和?知道孙中山在临时大总统就职宣言中,表达要做的一些事项。通过观看视频了解中华民国建立。本教学环节活动与下一页的内容是作为一个整体呈现的。通过一个问题和三组资料,引导学生去探究“革命党人为实践民主共和理念做了哪些积极的探索”“民主共和理念是如何渐人人心的”等问题。本教学环节呈现了资料1,简单介绍了从武昌起义到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的这段历史,引导学生初步理解“专制与民主”的区别,认识到中华民国成立的意义。资料2用图文方式介绍了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后颁布的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并列举了该法的部分内容,帮助学生理解当时革命党人提倡的民主共和理念。资料3则通过图文和问题的引导,让学生思考在社会生活方面民主共和理念是如何传播和产生影响的。通过文本教学,对本课进行总结,并揭示了辛亥革命的伟大意义。课堂小结 今日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与革命先辈们的不断探求救国救民之路,奋勇抗争推翻帝制是分不开的,让我们牢记历史,以孙中山等革命先驱为榜样,为祖国的美好未来努力奋斗! 总结归纳并汇报本节课的收获有哪些,今后的打算。 总结升华本节课知识的学习,学习孙中山振兴中华的革命精神。板书 第8课《推翻帝制 民主觉醒》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8.2辛亥革命给中国带来了什么.wmv 中华民国建立.wmv 五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8课《推翻帝制 民主觉醒》教学设计 (第二课时).doc 五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8课《推翻帝制 民族觉醒》PPT教学课件(第二课时).ppt 慷慨悲歌.wmv 武昌起义.wmv 黄花岗起义 .wm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