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嘉兴市秀洲区高照实验学校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社会法治试题(Word版有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浙江省嘉兴市秀洲区高照实验学校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社会法治试题(Word版有答案)

资源简介

2021学年第二学期八年级社会.法治学科期中检测试题卷
一.选择题(共24小题,48分)
1.“宪法的根基在于人民发自内心的拥护,宪法的伟力在于人民出自真诚的信仰。”这句话告诉我们(  )
A.要将宪法原则转化为自觉的行为准则
B.理解并认同宪法的价值,增强对宪法的信服和尊敬
C.坚持宪法至上,学习宪法
D.自觉践行宪法精神,积极推动宪法实施
2.小佳对宪法颇感兴趣,以下是她在学习宪法后收集的图片以及对图片的解读,其中有误的一项是(  )
A.图①的寓意是必须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这体现了宪法的核心价值追求是规范国家权力运行以保障公民权利
B.图②中的宪法宣誓制度,是在2004年修宪时加入宪法的
C.图③表示公民的范围比人民的范围大,二者是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权利与基本权利也是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
D.图④展示了宪法是其他法律的立法基础和立法依据,其他法律是根据宪法制定的,不得与宪法的原则和精神相违背,否则就会因违宪而无效
3.新修订的国旗法对一些行为作出规定。这些规定说明(  )
第十九条不得升挂或者使用破损、污损、褪色或者不合规格的国旗,不得倒挂、倒插或者以其他有损国旗尊严的方式升挂、使用国旗。 第二十条国旗及其图案不得用作商标、授予专利权的外观设计和商业广告,不得用于私人丧事活动等不适宜的情形。
①法律是评价人们行为是否合法有效的准绳
②绝不允许国家的荣誉和利益受到任何损害
③规范自身行为,不犯罪是人们的行为底线
④要学会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4.陈女士在专卖店买的手机不到一星期就出现了故障,联系店方,对方却以各种理由不予解决。陈女士维权的合理途径是(  )
①向当地法院提起行政诉讼
②拨打“12315”投诉
③通过网络对其进行人身攻击
④向当地法院提起民事诉讼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5.风靡中国大街小巷的“广场舞”能健身,但同时也可能会因影响居民休息而引发纠纷。为避免纠纷,“舞者”应该(  )
A.放弃跳“广场舞”的权利,迁就他人的休息权
B.行使好自己跳舞的权利,尊重他人,娱乐自己
C.坚持跳“广场舞”的权利,理直气壮毫不让步
D.责令居民先放弃休息权,等跳舞散场后休息
6.下列属于公民正确行使权利的是(  )
①严某打电话向有关部门举报当地工厂违法排放工业废水
②某市专门开通了市政府热线,鼓励广大市民积极行使监督权
③小明出版个人美术作品集,主动缴纳稿费中的个人所得税
④小刚的父亲在区人大代表选举中投出了自己神圣的一票
A.①②③ B.①④ C.②④ D.②③④
7.以下是有关“公民权利义务”的图示,其中②应该填入的是(  )
A.政治自由 B.人身自由 C.受教育 D.财产
8.治安管理处罚法将利用手机偷拍他人隐私,发送淫秽、侮辱、恐吓信息等行为列入治安管理处罚的范围。这一事实表明公民在行使权利时必须做到(  )
①行使权利不能超越它本身的界限
②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和集体的利益
③不得损害其他公民的合法权益
④不能在合法权利之外牟求非法利益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9.下列对“微行为”的“微点评”正确的是(  )
“微行为” “微点评”
① 小刘给同桌小林起侮辱性绰号并在班级大肆宣扬 侵犯了小林的姓名权
② 超市保安怀疑李某偷取物品并对李某进行搜身 侵犯了李某的隐私权
③ 年过七旬的王某在社区领取春节慰问金 体现了物质帮助权
④ 某退休教师将自己的所有财产捐赠给学校 依法行使了财产权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③
10.我们所说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来源于实践,来源于人民,来源于真理。其中,制度自信中的“制度”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下列属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指(  )
①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②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③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④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②③
11.下列关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理解正确的是(  )
①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基本民族政策,是我国的一项根本政治制度
②民族区域自治是指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在中西部边疆地区实行区域自治
③民族区域自治适合我国的国情,有利于各民族的共同进步和共同繁荣
④民族区域自治体现了我国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原则。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③④
12.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幸福生活是最大的人权。下列关于人权表述正确的是(  )
A.尊重和保障人权是我国的宪法基本原则
B.人权就是公民享有一切不受限制的权利
C.在我国,人权的主体只包括我国的公民
D.尊重和保障人权是立法活动的基本要求
13.1949年10月1日,毛泽东在北京天安门城楼上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如图)这标志着(  )
A.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国家 B.中国大陆实现了完全的统一
C.中国彻底消灭封建土地制度 D.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14.“土地改革后,农民早出晚归,积肥、修堤、添置耕牛农具……到1951年,全国粮食产量达到1.4亿吨,比1949年增长26.9%。”材料体现了(  )
A.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
B.农民生产积极性提高,农业生产获得迅速发展
C.农村生产力得到解放,新生的人民政权得到巩固
D.彻底摧毁了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
15.下面是1949﹣1952年全国粮食产量数据对照表(单位:亿吨),其间粮食产量迅速增长的原因是(  )
年份 1949 1951 1952
粮食 1.1 1.4 1.6
A.“一五”计划 B.土地改革
C.西藏和平解放 D.三大改造
16.理清发展线索是学习历史知识的有效方法之一。某同学在学习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历程时,自制了历史年代尺,其中③处应该填写的是(  )
A.开天辟地 B.胜利曙光 C.当家作主 D.重返联合国
17.下列老照片共同见证了(  )
A.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 B.中国共产党由幼年走向成熟
C.新生人民政权的巩固 D.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完善
18.为实现中国梦,中国共产党确立了“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有“到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时,实现国民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时”应是(  )
A.2020年 B.2021年 C.2027年 D.2029年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部分。宪法的规定(  )
A.保障了少数民族的自治权利
B.推动了少数民族文化的繁荣
C.促进了少数民族经济的发展
D.掀起了社会主义建设的高潮
20.历史解释是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下列对“一国两制”解释正确的是(  )
①在祖国统一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同时在港澳台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长期不变
②坚持“一国”是实行“两制”的前提和基础,“两制”从属和派生于“一国”并统一于“一国”之内
③是党领导人民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一项重要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个伟大创举
④在“一国两制”构想的指引下,香港、澳门顺利回归祖国,海峡两岸关系不断发展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21.多年前,海峡两岸人士不断为遥不可及的通商、通邮、通航而奔走呼吁2008年海峡两岸“三通”终于实现,此后“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陆客赴台、陆资赴台、陆生赴台等相继成行,这些措施的实施(  )
①符合两岸人民的根本利益; ②完成了祖国的统一大业;
③开创了两岸交往的新时代; ④有利于两岸经贸发展。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22.某军事博物馆举办“纪念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图片展。请根据图片选择最恰当的一条标语(  )
A.90年不忘初心传承红色服务人 B.90年英雄辈出长征精神永远传承
C.90年磨砺利剑出科技强军换新颜 D.90年披荆斩棘本色不改为国为民
23.对联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中国第一副对联“新年纳余庆,嘉节号大春”相传起于五代。“放开肚皮吃饱饭,鼓足干劲搞生产”这副对联最早应该出现于(  )
A.20世纪50年代末 B.20世纪60年代末
C.20世纪70年代末 D.19世纪60年代末
24.如图为1952年和1957年我国工农业主要产品产量示意图。其中数据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西藏的和平解放 B.土地改革的完成
C.一五计划的实施 D.“大跃进”运动的发动
二.材料分析题(共4大题,52分)
25.结合如图,回答问题。(10分)
(1)请将下列内容填写在上图中横线的相应位置。(4分)
A.监察委员会
B.人民代表大会
C.监督
D.人民法院
①   ②   ③   ④   。
(2)请说出如图涉及哪些宪法相关知识。(6分)
26.【权利观 义务行】仔细观察漫画,并回答下列问题:(12分)
(1)这幅漫画揭示了什么现象?(2分)
(2)公民的权利与义务是怎样的关系?(6分)
(3)避免上述现象的发生,我们应该怎么做?(4分)
27.【重获新生】(14分)
下面是建国初期保存下来的几张照片。根据照片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图一反映的是哪一重大历史事件?结合所学知识说说新中国成立的国际意义。(4分)
(2)图二中的战役反映的是哪次重大战争的实况?这次战争中国出兵的目的是什么?(4分)
(3)结合所学知识,图三中的土地改革的法律依据是什么?这次土地改革完成后,我国的土地制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4分)
(4)综上信息,请你为上述三则图片材料拟定一个恰当的主题。(2分)
2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材料一:如图:
(1)如图的“生死契约”是我国农村改革的第一份宣言,之后中央在农村出台了哪一政策?此措施给中国带来了怎样的变化?材料中的两段凤阳花鼓词,道出了改革开放前后凤阳的变化,这种变化给我们的启示是什么?(6分)
材料二:如表格是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的国内生产总值(GDP)和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统计表。(据国家统计局公布数据制表)
表一:1980年和2017年北、上、广、深GDP对比(单位:亿元)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1980年 137 311 57 2.7
2017年 28000.4 30133.86 21503.15 22438.39
表二:1980年和2017年北、上、广、深人均GDP对比(单位:元)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1980年 1544 2375 1160 835
2017年 129000 124600 153118 183645
(2)分析材料二的统计表,说说深圳国内生产总值和人均GDP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发生如此巨大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4分)
材料三:他和同事们找到了一条强国富民的道路。在达成这个目标的过程中,邓小平也引领了中国的根本转型,不论在它与世界的关系方面,还是它本身的治理结构和社会。在邓小平领导下出现的这种结构性转变,确实可以称为自两千多年前汉帝国形成以来,中国最根本的变化。 ——傅高义《邓小平时代》
(3)据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谈谈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的原因。(2分)
期中试卷 参考答案
1—5 B B A D B 6—10 B C A B B 11—15 D D A B B 16—20 C C B A D
21—24 B C A C
二.材料分析题
25.(1)①B;②C;③A;④D。(4分)
(2)①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②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其他国家机关,其他国家机会受其监督,对其负责;③人民通过选举人民代表组成人民代表大会;④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权力机关;⑤人民政府是行政机关;⑥人民法院和检察院是司法机关;⑦监察委员会是监察机关。(6分,任三即可)
26.(1)不能正确认识权利和义务的关系,缺乏正确的权利和义务观念。(2分)
(2)在我国,权利和义务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公民既是合法权利的享有者,又是法定义务的承担者;我国宪法规定,任何公民亨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同时必须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在某些条件下,权利就是义务,义务就是权利。(6分,任三即可)
(3)坚持权利义务相统一,增强权利意识,依法行使权利,增强义务观念,自觉履行法定义务;依法履行公民义务,法律要求做的必须去做,法律禁止做的坚决不做等。(4分)
27.(1)开国大典;新中的国成立,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4分)
(2)抗美援朝战争;抗美援朝,保家卫国。(4分)
(3)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变化:废除了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4分)
(4)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2分)
28.(1)政策: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变化: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大发展。启示:国家制度和政策一定要符合国情,遵循客观经济规律,要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6分)
(2)变化:1980年,深圳的GDP和人均GDP在4个一线城市中均居末位,到2017年,GDP居第三位,人均GDP居首位。主要原因:深圳成为经济特区或答实行对外开放或实行改革开放。(4分)
(3)原因: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改革开放,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全国人民上下一心,共同努力的结果;在党的领导下,集中力量办大事。(2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