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赤壁赋》2021-2022学年中职语文语文版拓展模块(共23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9《赤壁赋》2021-2022学年中职语文语文版拓展模块(共23张PPT)

资源简介

(共23张PPT)
赤壁赋
苏轼
你印象中的苏轼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江城子·密州出猎》
《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在第一段中写到了什么景物?
清风和明月交织,露珠和水色辉映,优雅而宁静,苍茫而朦胧,风月无边,秋景如画。
第二段中的箫声还是“乐”的吗?
客吹洞箫,音调悲凉凄切,更添伤感。
第三段:在“饮酒乐甚”之时, “客”为何吹出如此悲凉的箫声
曹操:“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人生短暂
大自然却永恒
对比
第四段:苏轼是怎样劝慰“客”?
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
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
否极泰来,我即宇宙!
同样月下夜游赤壁,为什么“客”与“我”的情感会一悲一乐?
知人论世
我们在欣赏、吟咏古人的作品时,应该深入探究他们的生平与为人,全面了解他所生活的环境和时代,与作者成为心灵相通的好朋友。
“客”为何许人也?
“(七月)十六日,与客泛舟赤壁,作《赤壁赋》。……《赋》所云‘客有吹洞箫者’其客,或即杨世昌也。” ——《苏轼年谱·元丰五年》
“世昌,绵竹道士,与东坡同游赤壁。赋所谓‘客有吹洞箫者’,即其人也”。
——明·吴宽《匏翁家藏集·卷二十·赤壁图》
“绵竹武都山道士杨世昌子京,自庐山来过余。其人善画山水,能鼓琴,晓星历骨色及作轨革卦影,通知黄白药术,可谓艺矣。”
——《苏轼诗集·卷二十一中·蜜酒歌并叙》
客(杨世昌)与我(苏轼)的对比
杨世昌:北宋著名的道学家、画家、鼓琴家、酿酒专家。通晓天文、历法、星象及医药等。
苏轼: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精通水利、烹饪、医药等。
相同点:同是千古“全才”。
乌台诗案中的苏轼
因苏轼反对王安石变法,作诗讽刺新法,所以被政敌以“文字毁谤君相”的罪名入狱。当时跟他关押在一起的官员这样描述苏轼入狱的惨状:
“遥联北户①吴兴守②,诟辱③通宵不忍闻。”
①北户:指墙的北边关押苏轼的牢房。
②吴兴守:苏轼入狱前曾任吴兴太守一职。
③诟辱:恶意抹黑、辱骂。
侥幸逃过死罪的苏轼
苏轼在走向黄州的途中,经过洞庭湖和长江,几次欲投水自杀,均因看守太严没有成功。
得罪以来,深自闭塞,扁舟草履,放浪山水间,与樵渔杂处,往往为醉人所推骂,辄自喜渐不为人识。平生亲友,无一字见及,有书与之亦不答,自幸庶几免矣。
——苏轼《答李端叔书》
在黄州的苏轼
悲惨
被贬的戴罪之人
被亲朋好友唾弃之人
客(杨世昌)与我(苏轼)的对比
杨世昌:因为探访苏轼而来黄州。
苏轼:因为被贬而来到黄州。
不同点:人生境遇不同。
思考:同是“全才”,是什么原因让苏轼能看到万物永恒的一面,在山水中得到解脱,而杨世昌却做不到?
苏轼的伟大:智者在苦难中的超越
智者:
同为多才多艺之人,面对同样的美景,杨世昌看到的只是人生的短暂,而苏轼却能看到整个人类同宇宙一样是永恒存在的。
伟人:
苏轼身处逆境,本该是好友来劝慰自己,却反而帮助朋友从“悲”中解脱!
精神的永恒
“人生的每一刹那,只要连绵不断,也就美好可喜了。他的肉体固然会死, 他的精神在下一辈子,则可以成为天空的星、地上的河,可以闪亮照明,可以滋润营养,因而维持众生万物。”
——林语堂《苏东坡传·序》
艰难的环境中,他的人格是伟大的。
——钱穆
我为苏轼代言
如果你是苏轼,在经历“乌台诗案”后,你觉得苦难的意义是什么?请以“苦难是……”为开头写一段100字左右的话。
感受同龄人的苦难
“尽管贫穷狭窄了我的视野,刺伤了我的自尊,甚至间接带走了至亲的生命,但我仍想说,谢谢你,贫穷。感谢贫穷,你让我领悟到真正的快乐与满足。感谢贫穷,你让我坚信教育与知识的力量。来自真理与智慧的光明,终于透过心灵中深深的雾霭,照亮了我幼稚而懵懂的心……”
——王心怡《感谢贫穷》
苏轼的人格魅力
如果将我们的目光投向风月自然,
我们得到的不仅是生命的美丽,还有生命的自信。
生命是短暂的,人生是渺小的,
我们不能强大生命,但可以强大精神;
社会总是有黑暗的,环境总会有污浊的,我们不能剔出污浊,但可以净化内心。
苏轼是豁达的,他也许不是英雄,但他实在是个智者,他给生存提供了理由,更为生命赋予了诗意。这,也许是苏轼的《赤壁赋》给我们的最大的启示。
推荐阅读
林语堂
《苏东坡传》
王水照、崔铭
《苏轼传》
主与客的情感变化
为何苏轼听到箫声会“愀然”,并“正襟危坐”地问客人原因?
超然之乐 客人生不永之悲 客喜而笑 主客旷达解脱之乐
主乐
客(杨世昌)与我(苏轼)的对比
杨世昌:北宋著名的道学家、画家、鼓琴家、酿酒专家。通晓天文、历法、星象及医药等。
因为探访苏轼而来黄州。
苏轼: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精通水利、烹饪、医药等。
因为被贬而来到黄州。
思考:同是“全才”,是什么原因让苏轼能看到万物永恒的一面,在山水中得到解脱,而杨世昌却做不到?
苏轼的人格魅力
如果将我们的目光投向风月自然,我们得到的不仅是生命的美丽,还有生命的自信。
生命是短暂的,人生是渺小的,
我们不能强大生命,但可以强大精神;社会总是有黑暗的,环境总会有污浊的,我们不能剔出污浊,但可以净化内心。苏轼是豁达的,他也许不是英雄,但他实在是个智者,他给生存提供了理由,更为生命赋予了诗意。这,也许是苏轼的《赤壁赋》给我们的最大的启示。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