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化学合成材料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有机化合物和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的特点。2.知道塑料、合成纤维和合成橡胶的性能和用途。二、过程与方法1.能用变化与联系的观点分析化学现象和问题。2.能主动地与他人进行交流和讨论,并能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观点。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关注社会和人类生存环境的责任感。2.增进学生对“事物是一分为二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认识。教学重点通过有机合成材料的教学,提高学生的化学素养。教学难点提高学生化学素养。一、新课导入通过课件观察这些物品由什么材料组成的呢?从我们的衣食住行,到探索太空世界,都离不开材料。日常生活中,我们用得更多的是有机合成材料,如塑料、合成橡胶、合成纤维等。板书:课题3 有机合成材料二、新课教学过渡:到底什么是有机合成材料呢?首先我们必须知道什么是有机化合物。1. 有机化合物活动与探究:完成P102 书上的表格根据表格内容,讨论下列问题:(1)甲烷、乙醇、葡萄糖、淀粉和蛋白质的组成元素有什么共同点?(2)甲烷、乙醇和葡萄糖的相对分子质量与淀粉和蛋白质的相对分子质量相比有什么不同?交流讨论:(1)甲烷、乙醇、葡萄糖、淀粉和蛋白质中都有碳元素。(2)甲烷、乙醇和葡萄糖的相对分子质量有确定数值,而淀粉和蛋白质的相对分子质量无固定数值,且其数值随n的变大而变大,从几万到几十万不等,比甲烷、乙醇和葡萄糖的相对分子质量要大得多。板书:一般组成中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叫有机物。设疑:是不是所有含碳元素的化合物都是有机物呢?学生抢答:。。。。教师总结:不是所有含碳元素的化合物都是有机物,如:CO、CO2、H2CO3、CaCO3等具有无机物的特点,属于无机化合物。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第103页内容,讨论下列问题:(1)有机物除了含碳,还可能含哪些元素?(2)有机物数目庞大的原因何在?(3)什么是有机高分子化合物?总结:(1)有机物除含有碳元素外,还可能含有氢、氧、氯、氮和磷等元素。(2)在有机物中,碳原子不但可以和氢、氧、氮等原子直接结合,而且碳原子之间还可以互相连接起来,形成碳链或碳环。由于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所表现出来的性质也就不同。因此,有机物的数目异常庞大。(3)相对分子质量较大,从几万到几十万,甚至几百万的有机物,称为有机高分子化合物。教师: 仔细观察你身边的材料(羊毛线、棉花、一次性水杯、、电线开关、垃圾袋、汽车轮胎),你知道这些制品哪些是天然的?哪些是通过人工制造出来的?棉花、羊毛、天然橡胶等属于天然有机高分子材料;塑料制品属于合成有机高分子材料,简称合成材料。2. 有机合成材料实验一:在两种不同的方向撕开塑料袋,有什么不同的感觉?学生自己做实验二:加热聚乙烯塑料碎片。现象1:加热熔化、冷却后变成固体,再加热时又熔化。实验三:加热开关盒。现象:加热不熔化,不能补接。通过实验一、二、三,你能得出什么结论?链状结构的高分子材料如:聚乙烯、聚丙烯、聚苯乙烯、聚氯乙烯等具有热塑性;破坏后可以热修补。网状结构的高分子材料如:酚醛塑料(电木)具有热固性,破坏后不能热修补。我们穿的衣服通常是纤维织成,怎样鉴别服装是天然有机高分子材料或合成有机高分子材料?实验探究:棉线、羊毛线、涤纶线,不同颜色的线实验:燃烧不同颜色的线线的颜色 燃烧时的现象 结论 红色的线 黄色的线 白色的线 思考交流:(1)买衣服时,怎样知道面料的种类呢?(2)穿不同布料的服装时,你有什么不同的感受?(3)橡胶材料的优缺点?PPT展示塑料垃圾对大自然的污染。组织学生小组辩论:使用塑料的利与弊。教师指导学生看P107教师:使用塑料有利也有弊,我们应该扬长避短,如何解决白色污染?根据中华人共和国固体废弃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第十八条规定:产品和包装物的设计、制造,应当遵守国家有关清洁生产的规定。国务院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根据国家经济和技术条件,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状况以及产品的技术要求,组织制定有关标准,防止过度包装造成环境污染。生产、销售、进口依法被列入强制回收目录的产品和包装物的企业,必须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对该产品和包装物进行回收。教师:谈谈你的高见(1)使用塑料好处多还是坏处多?(2)如何解决“白色污染”问题?学生:能回收的就回收利用,不能回收的按国家标准深埋处理。三、课堂小结1、 有机化合物:一般组成中含有碳元素的 化合物称为有机化合物。2、有机高分子材料(1)、天然有机高分子材料。如:棉花、羊毛、天然橡胶、蚕丝、麻(2)、合成有机高分子材料(合成材料)。如:塑料、合成纤维、合成橡胶等( 3)、天然有机高分子材料和合成有机高分子材料(合成材料)的鉴别。3、白色污染:是指由废弃塑料所引起的环境污染。四、课堂练习PPT 自主体验当堂消化。5、课后作业P111 1 .2 .3. 4六、教学反思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