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南阳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下期期中考试政治试题(Word版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河南省南阳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下期期中考试政治试题(Word版含答案)

资源简介

南阳市2022年春期高中二年级期中质量评估
政 治 试 题
第Ⅰ卷 选择题(共48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o)
1.马致远《天净沙·秋思》云: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通过这首词我们可以感受到
①文化来自于生活,可以艺术性反映生活
②文化的普遍性决定了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文化
③文化既可以反映现实,又可以反映人的心境
④文化作为精神产品,其物质载体是自在之物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国家主席习近平10月25日在出席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50周年纪念
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我们应该大力弘扬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
类共同价值,共同为建设一个更加美好的世界提供正确理念指引。习主席强调的全人类共同
价值理念
①是一种精神力量,对人类认识和实践活动具有促进作用
②是一种正确理念,对全人类社会共同发展具有导向作用
③有利于消除各民族文化差异,促进世界文化的最终融合
④是文化的核心内容,是人类社会普遍适用的普世价值观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3.革命文物记录着中国革命的感人事迹。毛主席的睡衣、朱德的扁担、周总理用破还
不舍得换的毛巾、红军送给老百姓的半条被子……这~件件革命文物,讲述着百年党史中涌
现出的感人肺腑的故事。一件件革命文物
①印证了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②表明文化对社会发展有重大影响
③承载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结晶
④见证了中国人民艰苦奋斗的历史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4.近年来,某地利用线上线下多种媒体对本地红色文化旅游资源进行多方位宣传,利
用自媒体拍摄特色红色作品,进一步提高红色文化产业的知名度和繁荣度,红色文化产业对
经济发展的贡献率明显提升。这表明
①文化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越来越显著
②经济发展水平是支撑文化发展的重要基础条件
③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相互交融、相互渗透
④该地红色文化对当地经济发展发挥了带动作用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5. 2022年全国两会召开前夕,各民主党派围绕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部署,聚焦百姓关切,发挥自身优势,深入调查研究,广泛征集各方意见,向全国政协十三届五次会议提
交了多篇高“言”值提案。这表明
①经济政治决定文化,文化是经济政治的反映
②政治与文化的相互交融是当今时代的特点
③民主建设要求民主党派成员不断提高文化素养
④高“言”值提案必须坚持人民化大众化通俗化原则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6.仪式感是什么?它是元宵观灯的彻夜狂欢,是清明祭祖的慎终追远,是中秋赏月的
千里相思,是重阳登高的健康企盼。仪式是传统节日的传承载体.是中华民族的盛典和骄傲。
我们应该以一颗敬畏之心,重视这些传统节日的仪式,用心去体验传统精神和情感。这说明
通过仪式活动
①可以创造一个有利于民族文化传承的环境与氛围
②可以潜移默化地陶冶人的精神世界和思想情感
③能够有效地为时代精神注入优秀传统文化
④可以创新中华传统文化传播的手段与途径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7.潜移默化指人的思想或性格不知不觉受到感染、影响而发生了变化。下列能体现文
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的有
①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
②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③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④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8.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云: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
意踌躇。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作者忧国忧民的
思想对我们有为青年的启示是
①要努力提高科学文化素质,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②要努力实现自身的全面发展,为实现个人价值创造条件
③要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积极投身为人民服务事业
④要努力学习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从中汲取有益的营养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9.女足精神是一种永不言弃、无私奉献、团结协作、敢于拼搏的精神,它诠释了“祖国至上、敢打敢拼、团结友好”的中华体育精神。对青少年成长而言女足精神
①有助于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②有助于丰富青少年精神世界、增强其精神力量
③可以为青少年全面发展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环境
④可以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0.歌曲《存在》中说:“谁知道我们该去向何处,谁明白生命已变为何物;是否找个借口继续苟活,或是展翅高飞保持愤怒。谁知道我们该梦归何处,谁明白尊严已沦为何物;是否找个理由随波逐流,或是勇敢前行挣脱牢笼,我该如何存在?”歌词内容反映了当前很多人的人生困惑,要解除这些困惑,需要
①用正确的“三观”去指引人们理解人生意义,把握人生奋斗方向
②用优秀的文化武装人们的头脑,激发人们的生活热情和奋斗激情
③让人们面对当今社会现实,自觉接受不可改变的人生命运和前途
④创造良好的社会条件,让每一个人都能够得到均衡、全面的发展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1.天南地北中国年,五湖四海贺新春。2022“国际友人贺新春”中外文化交流活动在南昌市举办,来自21个国家的43名在昌国际友人代表以及南昌民间艺人受邀参加,中外人士欢聚一堂,中外元素相互碰撞、相互交织,形成中外融通、互鉴互享的动人画面。材料表明
①中外文化在交流互鉴中相互认同
②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
③文化多样性是文化创新的重要源泉
④尊重文化多样性有助于世界文化的繁荣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2.2021年12月1日,余姚施岙遗址古稻田入选“考古中国”重大项目。遗址中出土的陶釜口沿、鱼鳍形鼎足、石刀等,证明了稻作农业足河姆渡文化到良渚文化发展的重要经济支撑,深化了人们对长江下游地区史前社会经济发展和文明进程的认识。这一考古成果
①再一次证明了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
②有利于增强我们的民族文化自信
③证明了文化发展与经济发展的同步性
④表明必须重视文化遗产内容的创新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 3.中国传统文化中“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家国情怀,在女足“为囝争光、不畏强手”的精神里得到传承;“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奋斗意志,在女足“团结协作、顽强拼搏”的精神里得到弘扬。这表明
①传统文化在世代相传中保留着基本特征
②传统文化中闪耀着伟大女足精神的光芒
③传统文化在体育运动中转化为女足精神
④传统文化的具体内涵能够在实践中因时而变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4.为了促进家庭教育的发展,2021年10月23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表决通过了《家庭教育促进法》。近日,教育部公布第三批全国中小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学校名单,积极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全方位融入中小学校,充分发挥传承学校的示范引领作用。
国家高度重视家校教育在于
①教育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
②教育环境在个人健康成长中起着决定性作用
③不断提升教育质量才能有效完成立德树人的目标
④对传统文化的批判性继承,是文化创新的根基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5.2022年北京冬奥会已经实现100%阿里云运行,成为了百年奥运历史上首个云上奥运,上云后的北京冬奥更绿色、更高效。在云的基础上,视觉智能、AR等技术在赛场的应
用让观众能够身临其境,获得更好的观赛体验。这表明
①科学技术的进步决定着文化的交流与传播
②应用现代传媒技术使体育赛事更容易被传播
③借助科技的体育比赛是文化传播的重要手段
④现代科技的运用对文化的发展具有推动作用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6.虎年春晚,饱含哲思的中国传统美学意蕴与富有现代感的舞蹈语汇和光影渲染,共同构建了一个专属于春晚的《只此青绿》,通过“山高水长沁人心脾,一呼一吸之间,尽是青山,尽是江河”的表达方式描绘出干里江山的锦绣恢弘。材料说明这一节目的成功得益于
①继承传统舞蹈精华并融入时代元素
②运用现代技术增强了艺术表现张力
③借助春晚平台引领了文化发展方向
④坚持以我为主,融汇异域舞蹈艺术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7.李闵,剪纸艺术的最新发展者,在继承中国民间传统剪纸艺术的基础上,在构图、
布局、色彩、透视等方面融合东西方绘画、摄影和其它艺术形式,打造了属于他自己的新写实剪纸艺术。其画面凹凸明显、色彩逼真、三维立体效果感强,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剪纸艺术的发展启示我们
①传统文化的基本内涵可以因时而变
②进行文化创新应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③创新是文化富有生机与活力的重要保障
④文化创新能引导和制约社会实践的发展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8.北京冬奥会吉祥物“冰墩墩”将中华文化元素、主办城市特色、冰雪运动特征、现代国际风格有机融为一体:熊猫承载着中国形象,冰晶外壳来源于北方小吃冰糖葫芦,头部外壳取自冰雷运动头盔装饰的彩色光环,胖乎乎的小手“比心”敞开怀抱欢迎世界各国的朋
友……冰墩墩的设计说明
①文化创新要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融汇百家、博采众长的理念
②文化创新要增强文化自信和历史自信,大力弘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③文化创作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尊重人民群众的文化创作主体地位
④文化创作要坚持正确方向,处理好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的关系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9.近日,中宣部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各新闻单位要把“新春走基层”活动作为迎接党的二十大主题宣传的重要开篇,组织广大编辑记者不断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深入基层一线、深入群众生产生活,充分报道各地经济社会发展成就,全面展示祖国各地欣欣向荣、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的美好景象,为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营造良好舆论氛围。这要求新闻工作者的创作
①要立足实践,将自己切身实践经验提炼升华
②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深入群众,反映群众心声
③要与时俱进,密切关注和服务国家建设大局
④要引领时代需求,创作出更多正能量作品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0.千年汉字耀光华。汉字历史悠久,已有六千多年的历史,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
一。它的优点非常多,其优美足以发展成一种艺术,用汉字写出来的诗词、歌曲、顺口溜等
都比较押韵,朗朗上口,而且作为象形文字的一种,其显著特点是字形与字义联系非常密切,
具有明显的直观性和表意性。材料表明
①汉字记载了文化发展的历史轨迹和丰富成果
②汉字具有丰富内涵,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
③汉字的出现是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基本标识
④独特的汉字是中华文化一脉相承的重要见证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1.冬奥村是冬奥会的重要场所和重要遗产。北京冬奥村(冬残奥村)以四合院理念设
计建造,统筹赛时和赛后利用,使冬奥村成为永久设施,赛后转化为人才公寓。北京冬奥村
的设计
①体现了北京千年古都既古老又现代的独特魅力
②丰富了北京作为“双奥之城’’绚丽的文化内涵
③说明了我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注重实用性的特点
④表明了设计者新颖的设计理念是其成功的源泉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2.针对“如何进一步增强香港青少年对祖国的认同感”,全国政协委员霍启刚在今年两会上表示,希望香港所有的学校以及我们以后推广的所有青少年爱国主义活动要更重视国歌和国旗的教育,而且要从娃娃抓起,尊重国旗国歌。教育香港青少年尊重国歌和国旗是基于
①拥护祖国统一是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之一
②爱国主义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
③爱社会主义和爱祖国从根本上是一致的
④国旗和国歌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集中体现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3.2022年3月3日晚,202 1年度感动中国人物颁奖晚会上,获奖人顾诵芬的颁奖辞
是:像静水深流,静水里涌动报国的火,似大象无形,无形中深藏着强国梦。心无旁骛,一
步一个脚印,志在冲天。振长策,击长空,诵君子清芬。从颁奖词可以看出顾诵芬
①秉承伟大爱国主义精神,鞠躬尽瘁、报效祖国
②弘扬了伟大创造精神,改革创新,推动航空科技发展
③发扬了艰苦奋斗精神,团结科研人员攻克科技难题
④胸怀伟大强国梦想,投身于中华民族复兴伟大事业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4.“七一勋章”是党内最高荣誉,以朴素、庄重为主要设计理念,以红色、金色、白色为主色调,使用冷压成型、花丝镶嵌、彩丝织锦等工艺制作;采用向日葵、光芒、星光等元素,寓意在党的阳光沐浴下,勋章获得者一心向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砥砺前行。七一勋章
①作为物质载体,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②运用先进工艺,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表现
③设计理念新颖,是时代精神的典型特征
④传承优秀文化,创作灵感来自社会实践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第Ⅱ卷 非选择题(共52分)
二、非选择题(共52分)
2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022年3月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我们要坚持对台工作大政方针,贯彻新时代党解决台湾问题的总体方略,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和“九二共识”,推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和祖国统一。坚决反对“台独”分裂行径,坚决反对外部.势力干涉。两岸同胞要和衷共济,共创民族复兴的光荣伟业。
运用文化作用知识,说明坚持对台工作大政方针对实现国家统一、民族复兴的意义。 (10分)
2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022年2月4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俄罗斯联邦关于新时代国际关系和全球可持续发
展的联合声明》指出,民主是全人类共同价值,不是少数国家的专利,促进和保障民主是国
际社会共同事业。民主制度的实践不是刻板的,应考虑到不同国家的社会政治制度和历史、
传统及文化特色。各国人民有权选择适合本国国情的民主实践形式和方式。一个国家是否民
主,只能由这个国家的人民来评判。
民主原则不仅应在国内治理也应在全球治理层面得到体现。个别国,家企图以意识形态划线,强迫他国接受这些国家的“民主标准”,通过拼凑各种小集团、“情景式”联盟垄断民主定义权,这实际上是对民主的践踏,以及对民主精神和真正民主价值的背叛。
结合材料并运用文化多样性知识,说明为什么要尊重不同国家的民主理念。(1 2分)
2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近期,根据党中央统一部署,由中共中央宣传部、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办公室组织
编写的《习近平法治思想学习纲要》出版发行。
习近平法治思想是在新时代全面依法治国的时代背景和实践条件下创立并不断发展的,
是当今时代最鲜活的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习近平法治思想以科学的态度对待科学,以真理
的精神追求真理,不断赋予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新的时代内涵。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法
律文化,从隆礼重法的治国策略、以和为贵的价值追求和明德慎罚的慎刑思想中汲取精华,
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立足于全面依法治国伟大实践,把握
时代脉搏、洞察时代风云、顺应时代潮流,与时俱进系统回答时代之问,为在法治轨道上推
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了行动才旨南。
结合材料并运用文化创新的知识,分析习近平法治思想是如何形成的。(12分)
2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精辟概括“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伟大建党精神”,这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
伟大建党精神在中国共产党人寻求救国救民真理的不懈探索中生根发芽,在马克思列宁
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历史进程中茁壮成长,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革命、
建设、改革的伟大实践中发展成熟,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伟大进程中焕发时代
光芒。
结合材料并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伟大建党精神为什么是共产党人的伟大实践与民族
精神相结合的产物。(6分)
2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民族精神是民族文化自觉的产物,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与精神动力。
在领导中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不同历史时期,我们党始终坚持以发展着
的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导,不断给民族精神注入生机和活力,使中国人民的精神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更需要必胜的信心、昂扬的斗志,更需要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为此,要充分利用文化优势、理论优势和实践优势,
广泛开展民族精神教育。
结合材料并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在当代我们应该如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12分)
高二期中政治试题答案
1.B 2.A 3.B 4.D 5.A 6.A 7.B 8.D 9.A 10.A 11.C 12.A 13.B 14.B 15.D 16.A 17.C 18.A 19.C 20.D 21.A 22.A 23.B 24.B
25.①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可以转化为物质力量,(2分)先进文化能够促进社会发展。(2分)②党中央对台工作大政方针立足于中国历史与现实基础,符合中国国情。(2分)有利于凝聚两岸人民共识和统一的力量,(2分)打击台独分裂势力和外部干涉势力,维护台海和平稳定,实现国家统一与民族复兴伟大事业,造福两岸人民。(2分)
26.①文化具有多样性。(2分)不同国家由于不同的社会历史条件,形成了不同的民主理念与传统,(2分)它们都是人类民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2分)②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2分)只有在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原则基础上,互相尊重、平等交流,(2分)才能互相借鉴,融合发展,促进世界民主文化的发展与繁荣。(2分)
27.①文化创新要立足于社会实践,继承传统,推陈出新,面向世界,博采众长。(4分)②习近平法治思想立足于全面依法治国的伟大实践;(2分)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的丰厚沃土之中,汲取了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的精华;(2分)把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与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有机结合起来,(2分)推动了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创立了习近平法治思想。(2分)
28.伟大建党精神诞生、发展于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的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中,(2分)体现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精神。(2分)为民族精神增添了新的内容,是民族精神的丰富和发展。(2分)
29.①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全社会形成共同理想和精神支柱。(3分)②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践中,赋予民族精神新的时代内容。(3分)③坚定文化自信,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3分)④开展丰富多彩的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文化实践活动。(3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