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第3节 几种重要的盐导学案(3课时)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7章 第3节 几种重要的盐导学案(3课时)

资源简介

第3节 几种重要的盐(一)
【预习目标】
1.了解盐的概念、分类和溶解性。
2.通过学过的酸碱知识,能归纳盐的化学性质。
3.了解常见盐的性质和用途。
【预习导学】
1.归纳酸、碱、盐的溶解性规律。
酸:(初中常见的酸)_______。
碱:_______;其余全不溶。
盐:_______盐、_______盐、_______盐、_______盐都能溶于水;
盐酸盐_______不溶,其余都能溶;
硫酸盐_______不溶,其余都能溶;
碳酸盐可溶只有钾盐、钠盐、铵盐,碳酸镁微溶,其余均_______。
2.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 BaCl2溶液与稀硫酸反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石灰水与纯碱溶液反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铁与硫酸铜溶液反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氯化钙溶液与纯碱溶液反应:
CaCl2+Na2CO3=CaCO3↓+2NaCl。
总结:盐能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发生化学反应。
【知识点拨】
①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是: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物中有沉淀析出或有气体放出或有水生成;②NaCl是盐,但盐不一定就是指NaCl,它是一类物质的统称;③盐是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组成的化合物,但不一定含金属元素。(注意:NH4+)
【考点详析】
知识点1 盐的组成与分类
【例1】下列各物质属于钠盐的一组的是 ( )
①KNO3 ②NaCl ③CuSO4 ④Na2CO3 ⑤NaOH
A.①②③ B.②④⑤ C.①②④ D.②④
【点拨】由钠离子与酸根离子组成的化合物称为钠盐。选D。
解题规律:了解盐的组成和分类是关键。
【变式】
1.下列物质中属于盐的是 ( )
A.NaOH B.Na2O C.Na2SO4 D.Na
2.下列关于盐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盐是金属离子与酸根离子组成的化合物,所以盐中一定含金属元素
B.盐其实就是指NaCl
C.盐溶液不一定呈中性,还有可能呈酸性或碱性
D.盐只能通过酸和碱反应得到
知识点2 盐的性质
【例2】下列各组物质,能在pH=1.5的溶液中大量共存且形成无色溶液的是 ( )
A.NaCl BaCl2 Na2SO4
B.Na2CO3 NaCl Na2SO4
C.CuSO4 NaCl NaNO3
D.Na2SO4 HCl KCl
【点拨】A中BaCl2会和Na2SO4生成难溶于水的白色沉淀,B中Na2CO3呈碱性,在pH=1.5的酸性溶液中不能大量存在,C中CuSO4呈蓝色,所以本题正确答案选D。
解题规律:所谓在溶液中能大量共存,就是所给物质不能发生化学反应,同时在解题时要注意题给条件的限制,譬如本题中限定酸性溶液并且要是无色溶液。只有抓住了这些“关键词”,才能帮我们排除干扰,找出正确答案。
【变式】
3.下列各组中两种物质混合后,溶液质量不发生改变的是 ( )
A.锌和硫酸铜溶液
B.碳酸钠溶液和稀盐酸
C.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硫酸
D.硫酸铜溶液和烧碱溶液
【课后巩固】
1.下列常见的盐中,既难溶于水也难溶于酸溶液的是 ( )
A.氯化镁 B.碳酸钙 C.氯化银 D.硫酸钾
2.胃酸能帮助消化,但过多的胃酸会危害健康。可用于治疗胃酸过多的物质是( )
A.NaCl B.Mg(OH)2 C.CaO D.NaOH
3.有A、B、C三种化合物,已知A是强酸,B是硝酸盐,C是强碱,它们都溶于水,能发生以下反应,B、C混合,生成蓝色沉淀;A、C混合,生成难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E。试推断:B的化学式为_______,C的化学式为_______,E的化学式为_______。
4.某碳酸钠样品中含有少量氯化钠杂质,为测定该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进行了如下实验: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操作A用到的玻璃仪器除烧杯外还必须有_______;使用托盘天平进行称量前,应先检查______________。
(2)在实验过程中加入饱和石灰水后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
(3)为探究上述反应后滤液中的溶质成分,甲同学向滤液中滴加过量稀盐酸,发现有气泡产生,则滴加盐酸前滤液中的溶质除氯化钠外还有_______;滴加盐酸的过程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
5.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围绕“澄清石灰水与碳酸钠溶液的反应”展开了如下探究活动。
(1)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
(2)反应后溶液中的溶质是什么?同学们一致认为有以下三种情况:①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②氢氧化钠和碳酸钠;③______________。
(3)小新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滴加过量稀盐酸,发现无气泡产生,说明情况_______(填序号)是不可能的。
为了进一步确定溶液的成分,同学们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
小红选择了另外一种不同类别的物质_______(填化学式),也得出了同样的结论。在同学们的合作下,他们顺利完成了探究任务。
【课外拓展】
1.下列各组物质间能发生化学反应的是 ( )
A.银和稀盐酸 B.铁和硫酸锌溶液
C.硝酸钾溶液和食盐水 D.硫酸和氯化钡溶液
2.在A+B→盐+水的反应中,A和B不可能是 ( )
A.HCl和NaOH B.CO2和NaOH
C.H2SO4和Fe2O3 D.H2SO4和BaCl2
3.下列各组物质分别加入足量的水中,能得到无色透明溶液的是 ( )
A.FeCl3、NaOH、NaCl B.Na2SO4、HCl、BaCl2
C.CuSO4、KCl、HCl D.Na2CO3、NaCl、Na2SO4
4.将固体混合物中的NaCl、CuCl2、Mg(OH)2进行逐一分离,可选用的试剂是 ( )
A.水氢氧化钠溶液 B.水氢氧化钾溶液稀盐酸
C.水氢氧化钾溶液 D.水氢氧化钠溶液稀盐酸
5.某化学活动小组以“酸碱盐的性质”为主题进行探究性学习,请你作为该小组成员一起来解决下列问题:
(1)小红同学从某一歉收农田里取回一份土壤样品,如果检测结果呈酸性,从经济和可行方面考虑,那么要改良此土壤的酸性,应向农田里施加_______(填化学式)。
(2)小红同学用下图总结了NaOH的四条化学性质(即NaOH与四类物质能够发生化学反应)。
I.为了验证反应①,小红将无色酚酞试液滴入NaOH溶液中,溶液由无色变成_______。
Ⅱ.依据反应④说明NaOH必须密封保存,否则在空气中要变质,其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
Ⅲ,为了验证反应③能够发生,你选择的物质是_______。
a.Na2CO3 b.HCl
c.FeCl3 d.Ba(NO)2
(3)请你设计一个实验除去FeCl2溶液中少量的CuCl2,写出主要操作步骤和化学方程式:_________实验主要操作步骤:_______、_______,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预习导学】
1.全溶 钾钠铵钡溶 钠 钾 铵 硝酸 氯化银 硫酸钡 不溶 2.(1)H2SO4+BaCl2=BaSO4↓+2HCl (2)Ca(OH)2+Na2CO3=CaCO3↓+2NaOH (3)Fe+CuSO4=FeSO4【变式】
1.C 2.C 3.C
【课后巩固】
1.C  2.B  3.Cu(NO3)2  Ba(OH)2  BaSO4 4.(1)普通漏斗、玻璃棒 天平是否平衡 (2)Na2CO3+Ca(OH)2=CaCO3↓+2NaOH (3)碳酸钠、氢氧化钠 NaOH+HCl=NaCl+H2O  Na2CO+2HCl=2NaCl+H2O+CO2↑
5.(1)Ca(OH)2+Na2CO3=CaCO3↓+2NaOH (2)氢氧化钠(或NaOH) (3)②
CO2
【课外拓展】
1.D 2.D 3.D  4.D
5.(1)Ca(OH)2(或CaO) (2)I.红色 Ⅱ.CO2+2NaOH=Na2CO3+H2O Ⅲ.c (3)取溶液于试管中加入过量铁粉 过滤 CuCl2+Fe=FeCl2+Cu
第3节 几种重要的盐(三)
【预习目标】
1.了解常见的酸、碱、盐的用途,知道三酸两碱。
2.了解常见的化学肥料,知道铵盐施用时的注意事项。
【预习导学】
1.农作物的生长需要_______等营养元素,依据化学肥料中含有的植物营养元素,可以把化肥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氮肥除氨水外,还有含铵根的_______氮肥(如碳酸氢铵)、含硝酸根的_______氮肥(如硝酸钠)、_______氮肥(如尿素)。
2.铵根离子的检验的方法:取样于试管中,加入_______,在试管口放一张_______,加热,若_______,则含铵根离子。所以施肥时,要避免铵态氮肥与_______、_______等碱性物质混用,否则会降低肥效。
知识点拨
①纯碱不是碱,它属于盐类物质,它的水溶液呈碱性;②铵态的氮肥不能与碱性物质混用,否则会发生化学反应放出氨气,从而降低肥效。
【考点详析】
知识点1 常见的酸、碱、盐的用途
【例1】选出符合下列要求的物质填空。
a.盐酸 b.硫酸铜 c.烧碱 d.熟石灰 e.食盐 f.小苏打
(1)检验酒精中是否含有水分:_______;
(2)配制波尔多液的碱:_______;
(3)面粉发酵用的盐:_______;
(4)除锈且胃液中含有的酸:
【点拨】白色的无水硫酸铜遇水会变蓝,常被用来检验水的存在;波尔多液是硫酸铜与氢氧化钙(即熟石灰)的混合物;面粉发酵用的盐是小苏打;除锈且胃液中含有的酸是盐酸。
【变式】
1.下列有关物质用途说法中,错误的是 ( )
A.用稀硫酸清除钢铁表面的铁锈
B.用碳酸氢钠作焙制糕点的发酵粉
C.用氢氧化钠中和胃中过多盐酸
D.用熟石灰中和硫酸工厂的污水
知识点2 化学肥料
【例2】下列化肥中,属于复合肥料的是 ( )
A.KNO3 B.NH4NO3
C.K2SO4 D.Ca(H2PO4)2
【点拨】所谓的复合肥料是指含有N、P、K中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化学肥料。本题正确答案选A。
【变式】
2.下列购买的物质中不能作为氮肥使用的是 ( )
A.硫酸铵[(NH4)2SO4] B.氨水(NH3·H2O)
C.硝酸(HNO3) D.尿素[CO(NH2)2]
3.长期施用(NH4)2SO4化肥的土壤容易酸化。下列说法不正确的 ( )
A.(NH4)2SO4属于氮肥
B.(NH4)2SO4的水溶液能使酚酞试液显红色
C.不宜长期施用(NH4)2SO4化肥
D.(NH4)2SO4化肥不能与碱性物质混合施用
【课后巩固】
1.腌制松花蛋常用到熟石灰和纯碱等碱性原料,因此食用它时常有苦涩味,可在食用前加调味品去除,这种调味品最好是 ( )
A.酱油 B.食醋 C.香油 D.食盐
2.以下针对“加热硫酸铵与熟石灰的混合物”的描述与思考,不正确的是 ( )
A.能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一一氨气
B.生成的氨气能使湿润的酚酞试纸变红,说明氨气与水反应产生的物质显碱性
C.硫酸铵与熟石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H4)2SO4+Ca(OH)2=CaSO4+H2O+NH3
D.硫酸铵作为化肥时,不能与碱性物质混合施用
3.草木灰是农村常用的钾肥,小明想提取出草木灰中的钾盐,并验证草木灰的主要成分,他设计了如下实验步骤。使用的仪器如下。
(1)用适量的水浸泡草木灰,所用到的仪器有______________。
(2)过滤,所用到的仪器有_______。
(3)将滤液蒸发,所用到的仪器有_______。
(4)在得到的白色固体中加入稀盐酸,立即产生大量气泡,将此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石灰水变混浊。由此推断,此钾盐是_______。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该盐有_______性,不可过多使用。
【课外拓展】
1.某同学发现家中阳台上的紫色玫瑰花生长不茂盛,叶子发黄。他想:
(1)可能是缺少氮元素,需要施加下列肥料中的_______(填序号)。
A. K2CO3 B.NH4Cl C.Ca(H2PO4)2
(2)也可能是土壤酸性太强,可以用紫色玫瑰花的汁液代替实验室中的_______测定土壤的酸性。
(3)若土壤显酸性(设含硫酸),可以用食品袋中的干燥剂(生石灰)中和土壤的酸性,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2.实验室有三瓶化肥未贴标签,只知道它们分别是碳酸氢铵(NH4HCO3)、氯化铵(NH4Cl)和尿素[CO(NH2)2]中的一种。为鉴别三种化肥,某同学分别取少量样品编号为A、B、C,并进行如下实验(此处箭头表示得出实验结论):
根据上述实验回答:
(1)写出三种化肥的名称:A_______;B_______;C_______。
(2)如果实验Ⅱ中B、C两种样品没有另取,对实验结果_______(填“有”或“无”)影响。
(3)常温下如要鉴别B、C两种样品,_______(填“能”或“不能”)采取闻气味的方法。
(4)由实验和查阅资料可知:人们在施用铵态氮肥时,若遇到碱性物质,会使铵态氮肥转化为氨气,氨气进入大气后与雨水作用,可能形成“碱雨”。“碱雨”中碱的化学式为_______。
参考答案
【预习导学】
1.氮 磷 钾 氮肥 磷肥 钾肥 复合肥 铵态 硝态 有机 2.碱溶液 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 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熟石灰 草木灰
【变式】
1.C 2.C 3.B
【课后巩固】
1.B  2.C  3. (1)a、b (2)a、b、d (3)a、c、e (4)K2CO3  K2CO3+2HCl=2KCl+H2O+CO2↑ 碱
【课外拓展】
1.(1)B (2)紫色石蕊溶液(或pH试纸,答酚酞不给分) (3)CaO+H2SO4=CaSO4+H2O(或CaO+H2O=Ca(OH)2、Ca(OH)2+H2SO4=CaSO4+2H2O)
2.(1)尿素 碳酸氢铵 氯化铵 (2)无 (3)能 (4)NH3·H2O
第3节 几种重要的盐(二)
【预习目标】
1.了解生活中常见盐的俗称及用途。
2.知道石灰石、生石灰和熟石灰之间的相互转化。
3.会鉴别碳酸钠和碳酸氢钠。
【预习导学】
1.氯化钠是_______的主要成分,它常用于生产_______、_______,作_______等。
2.碳酸钠俗称_______,其化学式是_______。我国的化工专家_______在该物质的制造方面作出了重大贡献。它常用于生产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3.碳酸氢钠俗称_______,其化学式是_______。它常用于_______。它与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
4.石灰石的主要成分是_______(填名称)。自然界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珍珠等物质都含有(填化学式)。埚炉和水壶里的水垢主要成分也是_______。
5.石灰石经高温灼烧会转变成疏松的_______和_______。生石灰具有强烈的_______,因此常用它作_______。极易与_______反应,转化为_______,同时放出_______,它还可以继续跟空气中的_______反应生成_______。
6.生石灰是一种常用的建筑材料,建筑工人在用生石灰与水混合制熟石灰时,可看到石灰堆上冒热气,这说明______________。熟石灰也可用作建筑材料,其原理是熟石灰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逐渐变成坚硬的碳酸钙,从而把砖、碎石、黏土、沙子牢牢地黏合在一起。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
【考点详析】
知识点1 石灰石、生石灰和熟石灰的相互转化
【例1】牙膏是人们生活中的必需品,在牙膏生产过程中常常添加一种摩擦剂。这种摩擦剂是由一种矿石经过一系列加工而制成的极细小的碳酸钙粉末,其生产过程如下:
(1)写出C、D的化学式:C_______;D_______。
(2)①②反应的基本类型分别是_______、_______。
【点拨】本题是一道简单的推断题,找到解决问题的突破口是关键。根据图示矿石A经高温可生成B和C,结合所学知识可推知其是石灰石,B能与水反应,可初步推知它是氧化钙,D即为氢氧化钙,C是二氧化碳,问题得以解决。①是分解反应,②是化合反应。
【变式】
1.明代爱国将领于谦的《石灰吟》脍炙人口,“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上述每句诗中所描述的一种物质分别是碳酸钙、石灰石、生石灰、熟石灰中的一种,请按在诗中出现的先后顺序,写出上述四句所包含的三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知识点2 碳酸钠、碳酸氢钠的鉴别
【例2】只用水不能区分各组物质(物质均为固体)的是 ( )
A.生石灰 氯化钠
B.碳酸钡 硝酸钾
C.苏打 小苏打
D.氯化钠 硝酸铵
【点拨】A中生石灰溶于水放出热量,可使溶液的温度升高;B中碳酸钡不溶于水,会出现浑浊现象;C中苏打和小苏打溶于水无明显现象;D中硝酸铵溶于水吸收热量,可使溶液温度显著降低。综上分析,本题中不能区分的选C。
【变式】
2.鉴别下列各组物质,选用试剂(括号内的物质)正确的是 ( )
A.氢氧化钠溶液和澄清石灰水(稀盐酸)
B.氯化钠溶液和稀盐酸(氢氧化钠溶液)
C.碳酸钠溶液和氯化钠溶液(澄清石灰水)
D.稀盐酸和稀硫酸(锌粒)
【课后巩固】
1.下列区分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方法中正确的是 ( )
A.观察颜色
B.滴加稀盐酸,看是否有气泡产生
C.加热
D.加水溶解,观察现象
2.证明一种化肥是碳铵而不是氯化铵(化学式NH4Cl)的方法是 ( )
A.加入盐酸有气体放出
B.放入水中能溶解
C.加热有气体产生
D.固体呈白色
3.把铝箔放入CuCl2溶液中,铝箔表面覆盖了红色物质,一会儿又有大量气泡冒出。同学们对“放出气体”这一异常现象进行猜想、实验。其中没有价值的是 ( )
A.小宇同学推测气体是氢气并检验
B.小琪同学猜想CuCl2溶液呈酸性并测定
C.小寒同学认为气体是氨气并检验
D.小梁同学认为试剂变质,更换后再实验
4.为除去下列物质中的杂质(括号内为杂质),下列操作方法不能达到目的的是 ( )
5.工业上用加热石灰石的方法制取生石灰,检验生成的生石灰中是否含有未分解的碳酸钙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要除去生石灰中未分解的碳酸钙可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6.小林的妈妈把家庭久置不用的食盐、纯碱、漂白粉(主要成分是氯化钙和碳酸钙)和生石灰干燥剂中的一种或几种打包准备扔掉。小林为研究白色粉末的组成,将其带到实验室,设计并进行了以下实验:
(1)将部分粉末放入烧杯中,加适量水充分搅拌后,得到白色浊液,杯壁温度无明显变化。他得出:粉末中一定含有_______,一定没有_______,可能含有_______。
(2)向实验(1)的浊液中滴加酚酞试剂,浊液变红。查阅资料知食盐、氯化钙溶液呈中性,他又得出粉末中一定含有_______。
经反思,小林感觉实验设计还不完善,不能确定粉末中是否含有食盐。
【课外拓展】
某实验小组用图A完成实验“碳酸氢钠与盐酸反应的探究”后,他们发现两种反应物的用量不同时反应后溶液中的成分也可能不同,于是他们对碳酸氢钠与盐酸反应后的大试管中溶液的成分进行探究,请回答以下问题:
(1)写出图A大试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写出小试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
(2)实验室制二氧化碳应选装置_______、药品为_______(填名称)。
【提出假设】小组成员认为图A大试管中溶液的溶质只能存在三种情况:
假设1:两溶液恰好完全反应,溶质为NaCl;
假设2:两溶液完全反应后,盐酸过量,溶质为NaCl和HCl;
假设3.______________。
【设计并进行实验和得出结论】小组同学讨论后发现只要用反应物本身两种试剂(碳酸氢钠溶液和稀盐酸)就可以完成实验,请填写下表中的实验内容:
参考答案
【预习导学】
1.食盐 氯气 烧碱 调味品 2.纯碱(或苏打)Na2CO3 侯德榜 玻璃 造纸 纺织 3.小苏打NaHCO3 焙制糕点 NaHCO3+HCl=NaCl+H2O+CO2↑ 4.碳酸钙 钟乳石 贝壳 大理石 方解石 蛋壳 CaCO3  碳酸钙 5.氧化钙(或CaO) 二氧化碳 吸水性 干燥剂 水 熟石灰 热量 二氧化碳 碳酸钙 6.生石灰溶于水放出热量Ca(OH)2+CO2=CaCO3↓+H2O
【变式】
1.(1)CaCO3CaO+CO2↑ (2)CaO+H2O=Ca(OH)2 (3)Ca(OH)2+CO2=CaCO3↓+H2O  2.C
【课后巩固】
1.C  2.A  3.C  4.B  5.滴加稀盐酸观察是否有气泡产生 高温煅烧直至质量不再减少 6.(1)漂白粉 生石灰 纯碱、食盐 (2)纯碱
【课外拓展】
(1)NaHCO3+HCl=NaCl+H2O+CO2↑ CO2+Ca(OH)2=CaCO3↓+H2O (2)C
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 两溶液完全反应后,碳酸氢钠过量,溶质为NaCl和NaHCO3 ①稀盐酸 气泡生成 NaHCO3  3 ②碳酸氢钠溶液 气泡生成 HCl  2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