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课《雷雨》第二课时 课件(共32张PPT)+教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16课《雷雨》第二课时 课件(共32张PPT)+教案

资源简介

(共32张PPT)
16、雷雨
部编版 二年级下
新知导入
复习导入
黑沉沉 雷雨 压下来 忽然 垂下来
乌云 窗户 清新 迎面扑来 彩虹
新知讲解
自由读第1-3自然段,思考:
这几段描写了什么事情?
学习第1-3自然段
新知讲解
①满天的乌云,黑沉沉地压下来。树上的叶子一动不动,蝉一声也不叫。
②忽然一阵大风,吹得树枝乱摆。一只蜘蛛从网上垂下来,逃走了。
③闪电越来越亮,雷声越来越响。
阅读第1-3自然段
这三段主要描写的是什么时候的情形?
雷雨前
chán

hēi

chuí
都描写了哪些景物呢?
新知讲解
阅读第1-3自然段
雷雨前的景物都是怎样的呢?
这些景物描写,形象地把雷雨来临之前的变化展现了出来。
景物 乌云 树叶 蝉 风 蜘蛛 闪电 雷声
特点
黑沉沉地压下来
一动不动
一声不叫
吹得树枝乱摆
从网上垂下来,逃走了
越来越亮
越来越响
新知讲解
阅读第1-3自然段
压,给人充满力量的感觉,传神的将乌云低沉厚重的景象描写了出来。
这句话中“压”字起到了什么效果?
新知讲解
阅读第1-3自然段
说明了天气闷热。雷雨来临之前对动植物静的描写,形象的将黑沉沉压下来的乌云给人的压迫感描写出来。
“一动不动”“一声也不叫”说明了什么?
新知讲解
阅读第1-3自然段
说明风起的非常快,出乎意料。与前边的静行程了鲜明的对比,生动的将雷雨来临前紧张的感觉描写了出来。
“忽然”说明了什么?
新知讲解
阅读第1-3自然段
“垂”字从侧面说明了风很大,蜘蛛害怕,跑得快。
这句话中“垂”字起到了什么效果?
新知讲解
阅读第1-3自然段
这里运用“越来越……”句式,不仅表现了雷电的变化,更增添了一种令人惊恐的感觉。
“越来越……”说明了什么?
◆太阳升起来了,阳光越来越明媚,气温越来越高。
◆我们的祖国越来越强大,人民的生活越来越富裕。
◆通过保护环境,小河的水越来越明亮,鱼儿越来越多。
新知讲解
按照样子仿写句子:
新知讲解
学习第4-6自然段
小组合作学习:
1、朗读课文第4-6自然段。
2、交流探讨:这几段描写一些什么事情?
新知讲解
阅读第4-6自然段
④哗,哗,哗,雨下起来了。
⑤雨越下越大。往窗外望去,树啊,房子啊,都看不清了。
⑥渐渐地,渐渐地,雷声小了,雨声也小了。
这几段描写的是什么时候的情形?
这几段描写的是雷雨中的情形,将雨从小到大,再从大到小的过程描写了出来。
变大
变小
新知讲解
学习第7-8自然段
小组合作学习:
1、朗读课文第7-8自然段。
2、交流探讨:这几段描写一些什么事情?
⑦天亮起来了。打开窗户,清新的空气迎面扑来。
⑧雨停了。太阳出来了。一条彩虹挂在天空。蝉叫了。蜘蛛又坐在网上。池塘里水满了,青蛙也叫起来了。
新知讲解
阅读第7-8自然段

yíng

思考1:这几段描写的是什么时候的情形?
雷雨过后
思考2:都描写了哪些景物呢?
新知讲解
阅读第7-8自然段
雷雨后的景物都是怎样的呢?
这些景物描写,把雷雨过后的清新、热闹景象展现了出来。
景物 空气 太阳 彩虹 蝉 蜘蛛 池塘 青蛙
特点
清新
出来了
挂在天空
叫了
又坐在网上
水满了
叫起来
新知讲解
阅读第1-3自然段
“挂”字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彩虹在天空中的立体感,富有情趣。
这句话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拟人
新知讲解
阅读第1-8自然段
比较下列景物雷雨前后有什么不同?
通过雷雨前后景物的对比描写,将事物雷雨前的沉闷、惊恐和雷雨后的清新、自在形象的描写了出来。
景物 雷雨前 雷雨后
天空
蜘蛛

黑沉沉
天亮了,空气清新
逃走了
又坐在网上
一声不叫
叫了
新知讲解
阅读第1-8自然段
雷雨
乌云、大风、树叶、蜘蛛、电闪雷鸣
越下越大——渐渐小了
空气亲新 太阳、彩虹、蝉、蜘蛛、青蛙
新知讲解
交流讨论:
读一读,说说你见过什么样的雨,当时是怎样的情景。
新知讲解
读一读,说一说。
春天,细如发丝似地毛毛雨,像是无数蚕娘吐出的银丝。
阵雨:天空中乌云密布,黑压压的像乌鸦聚集在空中开会,时间不长随着“哗”的一声,大雨倾盆而下。不过一会儿,像是老天关上了“雨门”,刹时雨水消失全无,太阳开始披上自己的金衣。
毛毛雨 阵雨 雷雨 暴雨
bào
新知讲解
读一读,说一说。
雷雨:雷声越来越近了,甚至可以看到闪电。乌云越聚越密,天色也越来越暗了。顷刻间,暴风雨倾泻下来,如同瀑布一般,真可谓“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啊!
暴雨:一会儿,大雨越来越疯狂,黑沉沉的天就像要崩塌下来。狂风追着暴雨,暴雨赶着狂风,风和雨联合起来追赶着天上的乌云,整个天地都处在雨水之中。狂风卷着暴雨像无数条鞭子,狠命地往房子上抽打。
毛毛雨 阵雨 雷雨 暴雨
bào
新知讲解
这篇课文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这篇课文按时间顺序描写了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自然景象,抒发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春天,一群小鸟在屋檐下躲雨,它们在争论一个有趣的问题:
春雨到底是什么颜色?
小白鸽说:“春雨是无色的,你们伸手接几滴瞧瞧吧!”
小燕子说:“不对,春雨是绿色的,你们瞧!春雨落在草地上,草地绿了,春雨淋在柳树上,柳枝儿绿了……”
麻雀说:“不不!春雨是红色的,你们瞧!春雨洒在桃树上,桃花红了,春雨滴在杏树上,杏花儿红了……”
拓展阅读
春 雨
拓展阅读
这篇小短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课堂练习
一、比一比,再组词。
雷( ) 扑( ) 迎( ) 压( )
雪( ) 朴( ) 仰( ) 庄( )
雷雨
雪地
扑倒
朴素
迎接
仰望
压力
庄园
课堂练习
二、写出下列划线词语的反义词。
1.打开窗户,清新的空气迎面扑来。( )( )
2.满天的乌云,黑沉沉地压下来。( )
3.闪电越来越亮,雷声越来越响。( )
4.池塘里水满了,青蛙也叫起来了。( )
关闭
浑浊
亮堂堂


课堂总结
《雷雨》这篇课文以时间顺序为线索,向我们讲述了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情形,进而抒发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板书设计
16、雷雨
雷雨前:
乌云压顶、动物套遁、一场雷雨蓄势待发
雷雨中:
雷雨由大到小,由急渐缓
雷雨后:
阳光明媚、动物悠闲自得
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
作业布置
1、朗读课文,把你喜欢的词语和句子抄写下来。
2、尝试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生活中的事物,看看有什么新的收获。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16课《雷雨》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 16.雷雨 单元 第六单元 学科 语文 年级 二年级
学习目标 一、知识技能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理解:通过朗读课文,了解雷雨前后景物的变化。3、在有感情朗读课文的基础上整体感知课文主要内容。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课文,培养学生观察大自然现象的能力。2、展开小组讨论,对平时所见到毛毛雨、阵雨、雷雨、暴雨的认识。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描写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自然景象,从中体会作者热爱自然的情感。
重点 观察雷雨前后相同景物的不同情形。
难点 培养学生要做一个善于观察、热爱自然的孩子。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复习检查,巩固生字:1、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画杨桃》,再来看一下这些字词认识了吗?黑沉沉 雷雨 压下来 忽然 垂下来 乌云 窗户 清新 迎面扑来 彩虹2.这篇课文描写的是雷雨天气发生的过程,接下来我们根据作者的脚步来看一看雷雨前后有怎样的不同。3.板书课题:16.雷雨 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 本节课通过复习上节课的字词,进而导入新课。
讲授新课 一、品读感悟(一)阅读第1-3自然段1.小组内朗读课文第1-3自然段。2.交流讨论:这几段描写了什么事情?3、出示课文第1-3自然段思考:(1)这三段主要描写的是什么时候的情形?雷雨前(2)都描写了哪些景物呢?乌云、树叶、蝉、风、蜘蛛、闪电、雷声(3)雷雨前的景物都是怎样的呢?提示:这些景物描写,形象地把雷雨来临之前的变化展现了出来。(4)重点句子研读1)满天的乌云,黑沉沉地压下来。思考:这句话中“压”字起到了什么效果?压,给人充满力量的感觉,传神的将乌云低沉厚重的景象描写了出来。2)树上的叶子一动不动,蝉一声也不叫。思考:“一动不动”“一声也不叫”说明了什么?说明了天气闷热。雷雨来临之前对动植物静的描写,形象的将黑沉沉压下来的乌云给人的压迫感描写出来。3)忽然一阵大风,吹得树枝乱摆。思考:“忽然”说明了什么?说明风起的非常快,出乎意料。与前边的静行程了鲜明的对比,生动的将雷雨来临前紧张的感觉描写了出来。4)一只蜘蛛从网上垂下来,逃走了。思考:这句话中“垂”字起到了什么效果?“垂”字从侧面说明了风很大,蜘蛛害怕,跑得快。5)闪电越来越亮,雷声越来越响。思考1:“越来越……”说明了什么?这里运用“越来越……”句式,不仅表现了雷电的变化,更增添了一种令人惊恐的感觉。思考2:按照样子仿写句子:◆太阳升起来了,阳光越来越明媚,气温越来越高。◆我们的祖国越来越强大,人民的生活越来越富裕。◆通过保护环境,小河的水越来越明亮,鱼儿越来越多。(二)学习第4-6自然段1、朗读课文第4-6自然段。2、交流探讨:这几段描写一些什么事情?3、出示课文第4-6自然段思考:这几段描写的是什么时候的情形?这几段描写的是雷雨中的情形,将雨从小到大,再从大到小的过程描写了出来。提示:雨有小到大——由大到小的过程:哗哗哗——越下越大——雷声小了,雨声也小了(三)学习第7-8自然段1、朗读课文第7-8自然段。2、交流探讨:这几段描写一些什么事情?3、出示课文第7-8自然段思考:(1)这几段描写的是什么时候的情形?雷雨过后(2)都描写了哪些景物呢?天亮起来、清新的空气、太阳出来了、彩虹、蝉、池塘、青蛙(3)雷雨后的景物都是怎样的呢?提示:这些景物描写,把雷雨过后的清新、热闹景象展现了出来。重点句子研读一条彩虹挂在天空。这句话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挂”字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彩虹在天空中的立体感,富有情趣。(四)总体回顾1、比较下列景物雷雨前后有什么不同?提示:通过雷雨前后景物的对比描写,将事物雷雨前的沉闷、惊恐和雷雨后的清新、自在形象的描写了出来。2、这篇课文按照什么顺序描写的雷雨?分别描写了哪些景物?雷雨前:乌云、大风、树叶、蜘蛛、电闪雷鸣 雷雨中:越下越大——渐渐小了雷雨后:空气亲新 太阳、彩虹、蝉、蜘蛛、青蛙3、交流讨论:读一读,说说你见过什么样的雨,当时是怎样的情景。春天,细如发丝似地毛毛雨,像是无数蚕娘吐出的银丝。阵雨:天空中乌云密布,黑压压的像乌鸦聚集在空中开会,时间不长随着“哗”的一声,大雨倾盆而下。不过一会儿,像是老天关上了“雨门”,刹时雨水消失全无,太阳开始披上自己的金衣。雷雨:雷声越来越近了,甚至可以看到闪电。乌云越聚越密,天色也越来越暗了。顷刻间,暴风雨倾泻下来,如同瀑布一般,真可谓“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啊!暴雨:一会儿,大雨越来越疯狂,黑沉沉的天就像要崩塌下来。狂风追着暴雨,暴雨赶着狂风,风和雨联合起来追赶着天上的乌云,整个天地都处在雨水之中。狂风卷着暴雨像无数条鞭子,狠命地往房子上抽打。4、这篇课文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这篇课文按时间顺序描写了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自然景象,抒发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二、知识拓展春雨春天,一群小鸟在屋檐下躲雨,它们在争论一个有趣的问题:春雨到底是什么颜色?小白鸽说:“春雨是无色的,你们伸手接几滴瞧瞧吧!”小燕子说:“不对,春雨是绿色的,你们瞧!春雨落在草地上,草地绿了,春雨淋在柳树上,柳枝儿绿了……”麻雀说:“不不!春雨是红色的,你们瞧!春雨洒在桃树上,桃花红了,春雨滴在杏树上,杏花儿红了……”总结:这段小短文通过讲小动物们讨论“春雨是什么颜色”来展开,把一个多彩的春天的景色展现给了我们。三、课堂练习(一)比一比,再组词。雷(雷雨) 扑(扑倒) 迎(迎接) 压(压力)雪(雪地) 朴(朴素) 仰(仰望) 庄(庄园)(二)写出下列划线词语的反义词。 1.打开窗户,清新的空气迎面扑来。(关闭)(浑浊)2.满天的乌云,黑沉沉地压下来。(亮堂堂)3.闪电越来越亮,雷声越来越响。(暗)4.池塘里水满了,青蛙也叫起来了。(空) 提高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通过重点句子研读,帮助学生感受雷雨前的景物特征。拟人通过交流讨论,提高学生对课文的了解,提高学生组织语言的能力。时间顺序 拓展学生课外知识及阅读能力。 《雷雨》这篇课文作者按照时间顺序将将雷雨前后的景物进行了描写。在1-3自然段写的是雷雨来临前的事物及特点,重点突出静。第5-6自然段,写的是雷雨过程中,写出来雷雨由小到大,又大到小的过程。第7-8自然段讲的是雷雨过后出现的景物及动物状态。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作业布置 1、朗读课文,把你喜欢的词语和句子抄写下来。2、尝试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生活中的事物,看看有什么新的收获。
课堂小结 《雷雨》这篇课文以时间顺序为线索,向我们讲述了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情形,进而抒发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对本节课主要内容进行一个全面的总结,加深学生对于本节课的理解。
板书 16、雷雨 雷雨前: 乌云压顶、动物套遁、一场雷雨蓄势待发 雷雨中: 雷雨由大到小,由急渐缓 雷雨后: 阳光明媚、动物悠闲自得 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