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1.知道陈独秀、胡适等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了解新文化运动在中国近代思想解放运动中的地位和作用。2.知道五四爱国运动的基本史实,认识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3.了解李大钊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史实;了解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的史实,认识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意义。4.简述第一次国共合作和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主要史实;了解南京国民政府成立的主要史实。5.知道南昌起义,讲述毛泽东、朱德在井冈山会师的故事,认识中国共产党创建工农红军和农村革命根据地的意义。6.讲述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故事,体会红军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知道遵义会议,认识其在中国革命史上的地位。考点1: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 背景 新生的中华民国很快陷入政治混乱的局面之中。兴起标志 1915 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正式吹响了新文化运动的号角。大旗(口号) “民主”和“科学”,形象地称为“德先生”和“赛先生”。主要阵地 《新青年》和北京大学为主要阵地。代表人物 陈独秀、胡适、李大钊、鲁迅等。人物与作品 胡适发表《文学改良诌议》 ,主张用白话文代替文言文。鲁迅:1918 年,发表《狂人日记》 , 这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内容 抨击旧道德和旧文化;提倡民主与科学;提倡文学革命,倡导白话文。性质 资产阶级性质的思想解放运动地位 是中国近代历史上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意义 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的统治地位,使中国人民接受了一次民主与科学的洗礼, 为随后爆发的五四运动起了思想宣传和铺垫的作用。是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局限性(不足) 新文化运动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看法带有一定的片面性。考点2:五四爱国运动五四运动 时间 1919年5月4月导火线 1919 年,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领导者 陈独秀、李大钊等先进知识分子口号 “外争主权, 内除国贼”(体现五四运动性质)、“誓死力争,还我青岛”“废除二十一条”“拒绝在和约上签字”等口号,要求严惩亲日派卖国贼曹汝霖、陆宗舆、章宗祥。概况(过程) 斗争中心 运动主力 斗争方式前期:北京 学生(先锋) 集会、游行、示威、罢课、抵制日货后期:上海 工人(主力) 罢工、罢市结果 取得初步胜利,北洋政府被迫释放被捕学生,罢免曹汝霖等卖国贼的职务,拒绝在对德“和约”上签字。五四运动取得初步胜利性质 是一次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意义 是一次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五四精神 “爱国、进步、民主、科学”。核心是爱国。考点3:李大钊传播马克思主义 中共一大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李大钊传播马克思主义 背景 1917年,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使中国先进知识分子看到了曙光,经过五四运动,宣传新思想、新文化的刊物大量涌现,越来越多的先进知识分子开始关注马克思主义概况 (1)1919年,《新青年》刊载了李大钊的文章《我的马克思主义观》,对马克思主义作了较为系统的介绍,随后,全国各地建立了许多研究和宣传马克思主义的团体。(2)五四运动的胜利发展,使中国先进分子认识到工人阶级的伟大力量,马克思开始与中国工人运动结合起来。影响 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做了思想准备。中共一大 时间 1921年7月 地点 上海(后转移到浙江嘉兴南湖的游船上)历史条件 思想基础 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阶级基础 工人阶级队伍的壮大组织基础 各地共产党早起组织的建立主要代表 毛泽东、董必武、李达等13人,代表全国50多个党员,共产国际代表马林等出席了会议。内容 通过了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第一个党纲。党纲确定党的名称为中国共产党,党的奋斗目标是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权,实现共产主义,确定党的中心任务是领导和组织工人运动。成立了党的中央领导机构中央局,陈独秀当选为中央总书记。意义 标志着中国无产阶级的先锋队——中国共产党诞生了。*中共二大 时间地点 1922年7月,中国共产党在上海召开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地位评价 中国共产党就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提出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成立标志 中共一大的召开(1921年7月,上海)成立意义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发展 中共二大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提出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工人运动高涨 从1922年初到1923年春,全国掀起了第一次工人运动的高潮, 1923年2月,京汉铁路工人举行大罢工,将第一次全国工人运动高潮推向了顶峰。典型事件——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考点4:第一次国共合作 北伐战争 南京国民政府成立第一次国共合作 时间 1924年1月——1927年7月原因 孙中山在经过多次反对北洋军阀斗争的失败后,深深感到必须改组国民党共产国际的推动标志 1924年1月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标志着国共两党合作的正式建立。成果 在广州创办黄埔军校、北伐战争破裂 1927年4月,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在南京建立“国民政府”,国共合作开始破裂。7月,汪精卫制造七一五反革命政变,在武汉召开“分共会议”国共合作彻底破裂表现 政治 中共三大召开 1923年6月,中国共产党召开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正式决定同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国民党一大的召开 1924年1月,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召开,把旧三民主主义发展成为新三民主主义,在实际上确定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军事 黄埔军校的建立 时间 1924年5月 地点 广州的黄埔原名 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简称黄埔军校职务 孙中山兼任军校总理,蒋介石任校长,周恩来任政治部主任意义 培养了大批军事和政治人才,为国民革命军的建立和随后的北伐战争作了准备。北伐战争 时间 1926年7月-1927年4月 目的 推翻北洋军阀统治,统一全国对象 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 主要战场 湖南、湖北 总司令 蒋介石先锋 叶挺独立团所在的国民党革命军第四军(铁军美誉) 战役 汀泗桥和贺胜桥战役经过 西路(湖南、湖北主要战场):1926年7月,北伐军攻下长沙后,叶挺率领的独立团,连克汀泗桥和贺胜桥,攻占武昌城,人称“铁军”,吴佩孚的主力被基本消灭。中路:在江西歼灭孙传芳的主力,攻占南京。东路:由福建进入浙江、上海。结果 消灭吴佩孚、孙传芳的主力,北伐军从珠江流域打到长江流域,震动全国。性质 反帝反封建的国民革命战争意义 基本结束了。北洋军阀在全国的统治,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加速了中国革命历史的进程北伐继续进军 过程 1928年6月,北伐军进至北京、天津一带。奉系军阀张作霖在退往关外途中,被日本人炸死。(皇姑屯事件)结果 1928年底,张学良发表通告,宣布“服从国民政府,改易旗帜”。南京政府在名义上统一了全国。南京国民政府成立 成立概况 高涨的工农革命运动触动了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根本利益,1927年4月,蒋介石在上海发动了“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并在南京建立“国民政府”。7月,汪精卫在武汉召开“分共会议”。他们大肆屠 杀共产党人和工农群众。轰轰烈烈的国民革命失败了 。反动政策 “分共清党”、镇压工农运动性质 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利益结果 1928年底,张学良发表通告,宣布“服从国民政府,改易旗帜”。南京政府在名义上统一了全国。考点5:南昌起义 秋收起义 井冈山会师 中国共产党创建工农红军和农村革命根据地的意义。南昌起义 时间 1927年8月1日 地点 南昌目的 为了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反动政策,挽救革命,建立自己的人民军队领导人 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等人过程 1927年8月1日,在南昌发动起义,占领南昌城,随后起义部队遭到敌人封堵,损失严重。朱德、陈毅率领部分部队,转战湘南,坚持斗争意义 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重大影响 揭开了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序幕,是中国共产党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开始秋收起义 背景 1927年8月7日,中共中央召开八七会议,通过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总方针,决定在秋收时节反动武装起义,在会上,毛泽东提出了“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著名论断过程 1927年9月,毛泽东在湘赣边界打出了“工农革命军”的旗帜,举行秋收起义,起义开始攻占了一些县城,但城里敌人力量强大,起义军受到严重挫折意义 1927年10月,毛泽东率领起义部队到达井冈山地区,创建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井冈山会师 会师 1928年4月,朱德、陈毅率领南昌起义的部分军队和湘南的工农武装,与毛泽东率领的工农革命军在井冈山会师。结果 两军会师后,合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不久改称为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朱德任军长,毛泽东任党代表影响 井冈山会师壮大了革命武装力量,红军在井冈山开展武装斗争,使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不断巩固和扩大井冈山精神 坚定不移的革命精神;坚持党的绝对领导,密切联系群众的思想作风;一切从实际出发的思想路线;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南昌起义、秋收起义等的意义 南昌起义、秋收起义等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创建革命军队的开始,拉开了中国革命从城市转入农村、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序幕。井冈山道路的开辟 毛泽东在领导秋收起义过程中,逐渐将革命的重心放在偏僻的农村,开辟了一条工农割据、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称之为井冈山道路)中国共产党创建工农红军和农村革命根据地的意义 开辟了一条工农武装割据、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农武装割据 (1)毛泽东率领工农革命军在井冈山打土豪,分田地,建立革命政权,开垦土地革命和游击战争,创造了“工农武装割据”的局面。(2)1929年12月,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第九次代表大会,即古田会议。在福建上杭县古田召开,确立了“思想建党、政治建军”的建党建军原则。 (3)到1930年,全国各地创建了大小十几块革命根据地。(4)1931年冬, 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江西瑞金召开。 会议宣布成立中华苏维 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定都瑞金,毛泽东当选为临时中央政府主席。考点6:红军长征 遵义会议红军长征 时间 1934年10月——1936年10月原因 1933年秋,第五次反“围剿”失利,被迫进行战略转移出发地 中央革命根据地(瑞金)目的 突破国民党军队的“围剿”,保存革命有生力量;北上抗日长征路线 1934年10月从江西福建交界处的中央革命根据地瑞金出发-突破四道封锁线,渡过湘江-强渡乌江-攻克遵义,召开遵义会议(转折)-四渡赤水,佯攻贵阳(打乱了敌人的追剿计划)-渡过金沙江(红军跳出了敌人的重重包围)-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翻雪山-过草地-突破腊子口-1935年10月,陕北吴起镇会师(红一方面军与陕北红军会师)-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红一、红二、红四方面军)在甘肃会宁会师,宣告长征胜利结束。转折点 遵义会议会师 吴起镇会师 双方:红一方面军与陕北红军会宁会师 双方:红一、红二、红四方面军结束标志 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会师,宣告长征胜利结束。意义 红军长征的胜利,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消灭红军的企图,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红军长征播下了革命种子,铸就了长征精神,打开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长征精神 不怕艰难险阻、勇往直前、坚定信念战胜一切困难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坚忍不拔、自强不息、亲密团结的乐观主义精神、大无畏的革命精神,革命乐观主义精神,艰苦奋斗精神,团队精神。遵义会议 时间 1935年1月 地点 贵州遵义内容 集中全力纠正博古等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左”的错误,肯定了以毛泽东的正确军事主张,选举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取消了博古、李德的军事最高指挥权。意义 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标志 这次会议是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的标志。【识图学史】陈独秀 蔡元培 鲁迅 胡适《青年杂志》封面 《五四运动》(绘画) 五四运动口号 五四时期的爱国纪念章五四运动爆发 李大钊 中共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海会址周恩来 叶挺 毛泽东《南昌起义》(绘画) 遵义会议会址 泸定桥【提升突破】(1)什么是五四精神 我们应该怎样继承和发扬五四精神 ①五四精神: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追求进步、民主和科学的伟大精神;忧国忧民、不屈不挠、敢于斗争、不怕牺牲的精神。②继承和发扬:热爱祖国,关心国家的前途和命运,树立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学习的坚定信念;认识到只有把个人前途同国家、民族前途紧密结合起来,把个人奋斗和集体奋斗结合起来才能实现最大的人生价值。(2)什么是井冈山精神?井冈山精神是中国革命精神之源,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形成的全部优良传统及革命精神,无不与井冈山精神有着直接的渊源关系。其内涵可以归纳为:坚定不移的革命信念;坚持党的绝对领导;密切联系人民群众的思想作风;一切从实际出发的思想路线;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3)认识长征精神伟大长征精神,就是把全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坚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坚信正义事业必然胜利的精神;就是为了救国救民,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牺牲的精神;就是坚持独立自主、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精神;就是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团结的精神;就是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艰苦奋斗的精神。(4)你如何正确地认识中共创建红军和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工农红军的创建,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开辟,使中国革命找到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 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道路,这是毛泽东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光辉典范;中国革命经历了一个从走苏俄的道路到走自己的道路的过程;能够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实践相结合,是中国革命能够取得胜利的重要原因,也是我们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能够蓬勃发展的重要原因。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