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青铜艺术之青铜鼎一、教学内容:“青铜艺术之青铜鼎”是青铜艺术的第二课时,以手工制作为主。从众多青铜器中选取最具代表性的“鼎”来进行欣赏制作。主要介绍了具有悠久历史、独特民族风格和鲜明时代特色的青铜鼎,让学生欣赏我国悠久灿烂的古代青铜鼎艺术,了解青铜鼎的造型、纹饰和铭文等。在欣赏的同时让学生用超轻粘土的形式制作青铜器的造型、纹饰、开阔了学生眼界,培养了学生对青铜鼎的欣赏力,提高了学生的审美能力,激发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及热爱祖国、热爱民族艺术的感情。二、学情情况:五年级学生对外界的的知识和信息有着大量的需求,他们对艺术已经有了自己初步的了解,具有了一定的学习动手能力,能够在老师的指导下查找资料,搜寻相关信息。但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对于青铜文化了解不多,对于大部分人来说是第一次正式接触。所以本节课就从孩子们较感兴趣的青铜鼎入手,利用视频、课件等,用手工制作方式巩固,带领孩子们进入远古的青铜鼎,让他们领略祖先留下的艺术瑰宝的无限魅力。三、教具准备:教师准备:各种青铜器造型、纹饰、铭文的图片,课件,超轻粘土工具材料等。学生准备:超轻粘土工具材料等。四、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对青铜鼎造型、纹饰的欣赏分析,来完成青铜鼎的制作。过程与方法目标:在制作中,通过观察分析、小组讨论,用刻、贴、涂色等方式完成鼎的制作,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及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在欣赏、制作青铜鼎的过程中,认识青铜鼎在中国青铜艺术中的地位,以及青铜艺术在人类文化史上所作出的贡献,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五、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欣赏、讨论、分析并总结青铜鼎的纹饰特点,以及制作方法。教学难点:会用捏、刻、贴等方式制作青铜鼎造型、纹饰。六、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揭示课题上节课我们一起学习欣赏了青铜艺术,今天老师为大家布置了一个青铜鼎展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制作青铜鼎。(出示课题)我请一个同学来近距离观赏一下,并且说说自己的感受。(二)新授1、简单介绍用途:关于青铜鼎,你都知道些什么呢?它是做什么用的?鼎本来是古代的烹饪之器,相当于现在的锅,鼎的三条腿便是灶口和支架,腹下烧火,可以熬煮油烹食物。也用来储存、盛放鱼肉。鼎也是古代视为立国的重器,是政权的象征。鼎被视为传国重器、国家和权力的象征,统治者往往以举国之力,来铸造大鼎。“鼎”字也被赋予显赫、尊贵、盛大等引申意义,如:一言九鼎、大名鼎鼎、鼎盛时期、鼎力相助、问鼎中原、三足鼎立等等等。后代的鼎通常安放在寺庙大殿前,既是装饰物,又是焚香的容器。现在,鼎的造型主要用来象征吉祥。在家中摆设铜鼎,寓意一切将有新的开始。青铜鼎知识:鼎是青铜器的最重要器种之一,通常刻有精细的纹饰。一般来说鼎有三足的圆鼎和四足的方鼎两类,又可分有盖的和无盖的两种。鼎上的花纹,古人认为有镇邪的作用,有时也将法律条文刻在鼎上,以显示法律的庄严。清代出土的大盂鼎、大克鼎、毛公鼎等都是西周时期的著名青铜器。视频欣赏:司母戊鼎司母戊鼎:司,是祭祀的意思;戊,此处指商朝国王武丁的妻子。“司母戊”含义是:商王武丁的儿子为祭祀母亲而铸造。是世界迄今出土最大最重的青铜器,享有“镇国之宝”的美誉。亦称司母戊鼎,出土于河南安阳,是商周时期青铜器的代表作,国家一级文物,现收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原称 司母戊鼎 司母戊大方鼎 。是世界迄今出土最大最重的青铜器,享有“镇国之宝”的美誉。司母戊鼎:司,是祭祀的意思;戊,此处指商朝国王武丁的妻子。“司母戊”含义是:商王武丁的儿子为祭祀母亲而铸造2、鼎的结构要做鼎,首先要了解它的结构。鼎有哪几部分组成呢?身耳足他们分别是什么形状?,我们先来看鼎身。碗型、盒型。耳是什么形状,像什么呢?耳的外形用粘土怎么做?1、做成长方形,戳个洞 2、做成长条,折起来足像动物的腿,还有呢?是什么形状?有直的,两头粗中间细。3、纹饰详解纹饰,是青铜器最为人所赞叹的地方。它的美震撼人心。接下来我们一起欣赏探究一下青铜纹饰之美。现在给大家3分钟时间,分组讨论观察讨论纹饰,简单介绍一下你们组的图片纹饰是什么样的。这些纹路有什么特点,有什么规律这样的纹路在青铜鼎的哪个部位如果用超轻粘土做,要如何做(突出的纹怎么做,凹进去的纹怎么做)过于复杂怎么办,你觉得难做的地方在哪里?音乐停声音停教师总结(三)教师制作示范用牙签在鼎身上用刻的方法添加纹饰,做鼎口边、耳、足。用贴的方法做乳钉状纹饰。(四)学生制作三人一组分工合作(五)作品展示评价小组长介绍本组的作品,制作方法及过程。在微型博物馆展示(六)拓展图片欣赏生活中还有很多其他材料的鼎,水晶木质等等本节课的教学反思:青铜器既神秘又遥远,很多学生对它都有一定的距离感,课堂上选择用超轻粘土制作青铜鼎了,试图拉近学生们和青铜器之间的距离。从这个点入手,介绍青铜器的造型及纹饰特点,让学生对各种各样的青铜鼎有了兴趣爱好,并且用刻、贴、涂色等方式进行制作。课堂上突出介绍了青铜器的纹饰、铭文,因为青铜鼎的纹饰、铭文是青铜文化中最有特色的部分,也是和美术最接近的部分。因此学生们通过对青铜器纹饰和铭文的描绘理解,以及用手工制作再现,青铜鼎的美正被学生用自己的方式、经验在体会,学生对青铜艺术的感悟逐渐走向深刻。同时也将青铜器最具美术特征的元素表现出来。作为一堂手工课,本节课欣赏部分用时过长,纹饰讲解过于细致繁杂,导致学生手工制作时间不足。应该抓住重点,更加简洁明了的介绍青铜鼎的造型纹饰。比如说,可以挑选更加简洁易操作的三到四种常用纹饰进行重点介绍和示范。教师语言应更加精炼一些。通过这样一节课,学生们对神秘遥远的青铜器既走近了又感兴趣了,另外通过手工制作对青铜鼎的特征有了进一步的把握,为今后对青铜器的了解和学习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