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自由平等的真谛 课件(36张ppt+1视频)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7.1自由平等的真谛 课件(36张ppt+1视频)

资源简介

(共36张PPT)
2021.12“我在美国待了七年”成网络热梗,你认为的底气,不过是个笑话
合作与探究:
1 该女子想追求怎样的“自由”?
2 如何评价这位女子追求的那种“自由”?
3 如何看待这位女子提到的“我不是平民百姓,我在美国呆了七年”?
7.1 自由平等的真谛
第四单元 崇尚法治精神
第七课 尊重自由平等
1.感受自由都是法律之内的自由,体会法治规范自由又保障自由;体悟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社会主义法治的基本原则,领会平等的真谛所在。
2.提高学生对“自由是有限制的、相对的”的辩证认识能力;初步培养学生用法律的视角认识自由和平等的真谛的意识和能力。
3.知道自由、平等在法治意义上的内涵;懂得自由都是法律之内的自由,法治与自由相互联系。
学习目标
自 主 学 习
活动一
请大家仔细阅读课本P97—P103,完成下面的思考题,要求大字慢看,小字快读,并且用双色笔圈点勾画,时间5分钟。
1、自由对个人和社会有意义?
2、为什么说自由是有限制的、相对的?
3、自由的含义及法律上的体现是什么?
4、法治与自由的关系怎样?
5、平等的地位和其在法律意义上的含义是什么?
6、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表现有哪些?
无法治不自由
01
海阔凭鱼跃
天高任鸟飞
这句诗句表达了什么意思?
表达了人们对自由的无限向往。人们渴望在广阔的天地里,充分自由地行动;渴望摆脱不合理的束缚和限制,自由地施展才能;渴望不受他人奴役和支配,按照自己的意愿自由自在地生活。
1.自由对个人和社会意义
拥有自由,能增强个人的幸福感,能激发每个人的活力,从而推动社会的进步和繁荣。
想一想:人为什么渴望自由?(自由对个人和社会有意义?)
结合三名同学的观点,谈谈你对自由的认识。
阿梅
小蕊
大海
自由应该是完全由自己做主,怎么生活中有那么多限制和规矩呢?
自由就是想说什么就说什么,想干什么就干什么。
自由就是做法律不禁止的一切事情的权利。
如果没有这些限制,我们的生活会怎样?
无限制的自由,只会走向自由的反面,导致混乱与伤害。
自由不是为所欲为,它是有限制的、相对的。必要的限制是对自由的保护;无限制的自由只会走向自由的反面,导致混乱与伤害。
2、为什么说自由是有限制的、相对的?
这是个魔幻的互联网时代。
军人父亲、留守儿童、校园暴力、未成年刑事案件、校长舅舅手段通天,这些关键词单拎出来就是一拨流量,而“渔沟中学14岁中学生死亡事件”更是被有心人直接整成了合集,想不火都难。官方通报详细说明了案发经过,但网友仍然坚持受害人是被7人殴打施虐致死,嫌疑人只不过是替其他6人顶罪。
在中国,宪法确认公民享有言论自由。但自由是相对的,公民在行使言论自由权利时,不得违反宪法中的其他内容,包括颠覆宪法所规定的国家政权制度;损害宪法所赋予的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或其他公民合法的自由和权利;捏造或者歪曲事实进行诬告陷害;故意传播谣言,扰乱社会秩序等。任何挑战国家主权、国家安全、社会稳定的言论,都不属于言论自由的范畴。
(1)含义:
自由主要指人们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依照自己意志活动的权利。
(2)自由的体现:就是我们享有的和正当行使的各项权利。
3.自由的含义及体现
第三十五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
第四条 公民在行使集会、游行、示威的权利的时候,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不得反对宪法所确定的基本原则,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
第五条 集会、游行、示威应当和平地进行,不得携带武器、管制刀具和爆炸物,不得使用暴力或者煽动使用暴力。
法治标定了自由的界限,
法治是自由的保障
探究与分享:自由与法治的碰撞
4.自由与法治的关系
① 法治与自由相互联系,不可分割。
② 法治标定了自由的界限,自由的实现不能触碰法律的红线,违反法律可能付出失去自由的代价。
③ 法治是自由的保障,人们合法的自由和权利不受非法干涉和损害。
④ 法治既规范自由又保障自由。
02
法眼看平等
交流:生活中有哪些不平等的现象?
陈胜、吴广起义
秦朝末年,陈胜、吴广提出:“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理念,这是中国人第一次想在政治上追求平等。
地位:平等是人类的崇高理想,是社会发展的永恒主题。
在法律意义上,平等具有两层含义:
一是同等情况同等对待,比如男女同工同酬、一次选举一人一票等;
二是不同情况差别对待,比如老人、儿童、孕妇、残疾人在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时应获得优先权和得到特殊关照。
5.平等的地位和其在法律意义上的含义是什么?
结合下列图片,谈谈你对“同等情况同等对待”的认识。
平等的第一层含义:同等情况同等对待,比如男女同工同酬、一次选举一人一票等。
结合下列图片,谈谈你对“不同情况差别对待”的认识。
平等的第二层含义:不同情况差别对待,比如老人、儿童、孕妇、残疾人在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时应获得优先权和得到特殊关照。
“同等情况下同等对待”与“不同情况差别对待”是不是存在矛盾呢?
有同学认为“同等情况同等对待”与“不同情况差别对待”是不是存在矛盾呢?
不矛盾。因为老人、儿童、孕妇、残疾人等他们属于弱势群体,是需要帮助的特殊对象,所以对他们给予“不同情况差别对待”是对他们人权的尊重、关心和爱护,也是让他们有条件享受平等。不同情况差别对待,追求的不是绝对的平等,也不是“均等”,更多的是实质上的平等。
平等是人类的崇高理想,是社会发展的永恒主题。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也是社会主义法治的基本原则之一。
平等的重要性
思考:《宪法》和《教育法》的规定是如何体现平等的?
《宪法》第三十四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年满十八周岁的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状况、居住期限,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教育法》第九条规定: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财产状况、宗教信仰等,依法享有平等的受教育机会。受教育者在入学、升学、就业等方面依法享有平等权利。
任何公民都一律平等地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各项权利
探究与分享
思考: 《宪法》和《兵役法》的规定是如何体现平等的?
《宪法》第五十六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依照法律纳税的义务。
《兵役法》第三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不分民族、种族、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和教育程度,都有义务依照本法的规定服兵役。
任何公民都一律平等地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各项义务。
探究与分享
湖北公安县夹竹园派出所原所长黎某违反疫情防控规定外出聚餐,殴打小区防控人员,受到留党察看处分;
荆州市商务局科长何某之子在微博上炫耀其父动用关系将其从封城的外地接回荆州,父亲被停职;
河南新郑市某医院副院长楚某拒绝按照规定佩戴口罩,面对工作人员的督促,连说16个“我不戴”,也被免了职;
探究与分享
思考: 以上案例说明了在违法或犯罪行为面前,平等是如何体现的?
公民的合法权益一律平等地受到法律保护,违法或犯罪行为一律平等地依法予以追究,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
在适用法律上
平等地享有权利,平等地履行义务
权利、义务上
6.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表现?
(1)任何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状况、居住期限等,都一律平等地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各项权利,同时必须平等地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各项义务。
平等地保护,平等地追究
(2)我国公民的合法权益 一律平等地受到法律保护,违法或犯罪行为一律平等地依法予以追究,任何组织和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
无法治不自由
自由不是为所欲为的,它是有限制的、相对的
法治与自由相互联系,不可分割
法眼看平等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任何公民,都一律平等地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各项权利,同时必须平等地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各项义务
自由平等的真谛
课堂小结
1【2021 兴安盟】小福所在学习小组以“崇尚法治精神”为主题制作一期手抄报,小福负责“自由”板块内容的编写,以下他搜集的内容适合入选的是(  )
A.参加两会的代表中,55个少数民族都有本民族代表
B.小泉在商场看到小偷偷钱包,便立即冲上去制服小偷
C.小闽选择把自己发表文章获得的稿费捐给贫困学生
D.小漳是建档立卡贫困户,在国家教育扶贫政策资助下高中毕业,考入厦门大学
课堂练习
C
2 【2021 永州】“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表达了人们对自由的无限向往。对于自由,有人认为“自由就是想说什么就说什么,想干什么就干什么。”这一观点(  )
A.没有认识到自由与法治相互联系,不可分割,会导致混乱与伤害
B.主张自由是珍贵的、无限制的,彰显了理性的力量
C.能增强个人的幸福感,激发个人的活力,推动社会的进步与繁荣
D.认为自由是有限制的、相对的,必要的限制是对自由的保护
A
3 【2021 湘西州】2021年2月19日,网民“辣笔小球”发布微博,诋毁、贬损卫国戍边官兵的英雄精神,侵害英雄烈士名誉、荣誉。5月31日,网民“辣笔小球”被判入刑8个月。这启示我们(  )
①珍视自由,必须依法行使权利
②法不可违,违法必受刑罚处罚
③法治和自由的矛盾不可调和
④自由的实现不能触碰法律红线
A.①④ B.①② C.②③ D.②④
A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