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8.4.1 平 面【学习目标】素 养 目 标 学 科 素 养1.了解平面的概念,掌握平面的画法及表示方法. 2.能用符号语言描述空间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 3.能用图形、文字、符号三种语言描述三个公理,理解三个公理的地位与作用. 1.直观想象; 2.逻辑推理【自主学习】一.平面1.概念:平面是从生活中抽象出来的,具有以下特点:①平;②无限延展,没有边界;③没有厚薄.2.画法(1)我们常用矩形的直观图,即 表示平面.(2)当平面水平放置时,常把平行四边形的一边画成 ;当平面竖直放置时,常把平行四边形的一边画成 .3.表示法:我们常用希腊字母 等表示平面,如平面α 、平面β、平面γ等,并将它写在代表平面的平行四边形的一个角内;也可以用代表平面的平行四边形的四个顶点,如 ,或者相对的两个顶点的大写英文字母作为这个平面的名称,如 或 .二.文字语言与符号语言的对应关系:文字语言表达 符号语 言表示 文字语言表达 符号语 言表示点A在直线l上 点A在直线l外点A在平面α内 点A在平面α外直线l在平面α内 直线l在平面α外直线l,m相交于点A 平面α,β相交于直线l三.平面的基本性质及应用基本事实 内容 图形 符号 作用基本事实1 过不在一条直线上的三个点, 一个平面 A,B,C三点不共线 存在唯一的平面α使A,B,C∈α 一是确定平面;二是证明点、线共面问题;三是判断两个平面重合的依据基本事实2 如果一条直线上的 在一个平 面内,那么这条直线在 A∈l,B∈l,且A∈α,B∈α l α 既可判定直线和点是否在平面内,又能说明平面是无限延展的基本事实3 如果两个不重合的平面有一个公共点,那么它们有且只有一条过该点的 P∈α且P∈β α∩β=l,且P∈l ①判定两平面相交的依据 ②判定点在直线上三个推论:推论1 ,有且只有一个平面.推论2 ,有且只有一个平面.推论3 ,有且只有一个平面.【小试牛刀】1.思考辨析(正确的画“√”,错误的画“×”)(1)平面是处处平的面. ( )(2)平面是无限延展的. ( )(3)平面的形状是平行四边形. ( )(4)一个平面的厚度可以是0.001 cm. ( )2.用符号表示“点A在直线l上,l在平面α外”,正确的是( )A.A∈l,l α B.A∈l,l αC.A l,l α D.A l,l α3.(多选)如图所示的平行四边形MNPQ表示的平面可以记为( )A.平面MN B.平面NQPC.平面α D.平面MNPQ【经典例题】题型一 三种语言的相互转化点拨:三种语言的转换方法(1)用文字语言、符号语言表示一个图形时,首先仔细观察图形有几个平面、几条直线且相互之间的位置关系如何,试着用文字语言表示,再用符号语言表示.(2)要注意符号语言的意义,如点与直线的位置关系只能用“∈”或“ ”,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只能用“ ”或“ ”.例1 用符号语言表示下面语句,并画出图形:(1)三个平面α、β、γ相交于一点P,且平面α与平面β交于PA,平面α与平面γ交于PB,平面β与平面γ交于PC.(2)点A,B在平面α内,直线a与平面α交于点C,点C不在直线AB上.【跟踪训练】1 根据图,填入相应的符号:A____平面ABC,A____平面BCD,BD___平面ABC,平面ABC∩平面ACD=____;题型二 点线共面问题点拨:在证明多线共面时,可用下面的两种方法来证明(1)纳入法:先由部分直线确定一个平面,再证明其他直线在这个平面内.(2)同一法:即先证明一些元素在一个平面内,再证明另一些元素在另一个平面内,然后证明这两个平面重合,即证得所有元素在同一个平面内.例2 已知直线a∥b,直线l与a,b都相交,求证:过a,b,l有且只有一个平面.【跟踪训练】2如图,已知:a α,b α,a∩b=A,P∈b,PQ∥a,求证:PQ α.题型三 三点共线问题点拨:证明三点共线的方法(1)首先找出两个平面,然后证明这三点都是这两个平面的公共点,根据基本事实3可知,这些点都在两个平面的交线上.(2)选择其中两点确定一条直线,然后证明另一点也在此直线上.例3 如图,E,F,G,H分别是空间四边形ABCD的边AB,BC,CD,DA上的点,且直线EH与直线FG交于点O.求证:B,D,O三点共线.【跟踪训练】3已知△ABC在平面α外,AB∩α=P,AC∩α=R,BC∩α=Q,如图.求证:P、Q、R三点共线.题型四 三线共点问题点拨:证明三线共点的思路(1)首先说明两条直线共面且交于一点.(2)说明这个点在另两个平面上,并且这两个平面相交.(3)得到交线也过此点,从而得到三线共点.例4 如图,已知空间四边形ABCD中,E、H分别为BC、AB的中点,F在CD上,G在AD上,且有DF:FC=DG:GA=1:2. 求证:直线EF、BD、HG交于一点.【跟踪训练】4 如图,已知平面α, β, 且α∩β=l. 设梯形ABCD中,AD∥BC,且AB α,CD β. 求证:AB,CD,l共点(相交于一点).【当堂达标】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镜面是一个平面 B.一个平面长10 m,宽5 mC.一个平面的面积是另一个平面面积的2倍 D.所有的平面都是无限延展的2.若一直线a在平面α内,则正确的图形是( )3.如果点A在直线a上,而直线a在平面α内,点B在平面α内,则可以表示为( )A.A a,a α,B∈α B.A∈a,a α,B∈αC.A a,a∈α,B α D.A∈a,a∈α,B∈α4.如果空间四点A,B,C,D不共面,那么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B )A.A,B,C,D四点中必有三点共线 B.A,B,C,D四点中不存在三点共线C.直线AB与CD相交 D.直线AB与CD平行5.已知空间四点中无任何三点共线,那么这四点可以确定平面的个数是1或4.6.不重合的三条直线,若相交于一点,最多能确定________个平面.7.如图,已知D,E是△ABC的边AC,BC上的点,平面α经过D,E两点,若直线AB与平面α的交点是P,求证:点P在直线DE上.【课堂小结】1.解决立体几何问题首先应过好三大语言关,即实现这三种语言的相互转换,正确理解集合符号所表示的几何图形的实际意义,恰当地用符号语言描述图形语言,将图形语言用文字语言描述出来,再转换为符号语言.文字语言和符号语言在转换的时候,要注意符号语言所代表的含义,作直观图时,要注意线的实虚.2.在处理点线共面、三点共线及三线共点问题时要体会三个基本事实的作用,体会先部分再整体的思想.【参考答案】【自主学行四边形 横向 竖向 α,β,γ 平面ABCD 平面AC 平面BDA∈l A∈α l α l∩m=A A l A α l α α∩β=l有且只有 两个点 这个平面内 公共直线经过一条直线和这条直线外一点 经过两条相交直线 经过两条平行直线【小试牛刀】1.(1)√ (2)√ (3)× (4)×2.B3.BCD 解析:表示平面不能用一条线段的两个端点表示,但可以表示为平面MP,选A.【经典例题】例1 解 (1)符号语言表示:α∩β∩γ=P,α∩β=PA,α∩γ=PB,β∩γ=PC.图形表示:(2)用符号表示:A∈α,B∈α,a∩α=C,C AB,如图.【跟踪训练】1 ∈ AC例2 [证明] 如图所示.由已知a∥b,所以过a,b有且只有一个平面α.设a∩l=A,b∩l=B,∴A∈α,B∈α,且A∈l,B∈l,∴l α.即过a,b,l有且只有一个平面.【跟踪训练】2 [证明] ∵PQ∥a,∴PQ 与 a 确定一个平面β.∴直线a β,点 P∈β.∵P∈b,b α,∴P∈α.又∵a α,∴α与β重合.∴PQ α.例3 [证明] ∵E∈AB,H∈AD,∴E∈平面ABD,H∈平面ABD.∴EH 平面ABD.∵EH∩FG=O,∴O∈平面ABD.同理O∈平面BCD,即O∈(平面ABD∩平面BCD),∴O∈BD,即B,D,O三点共线.【跟踪训练】3 解析: 证法一:∵AB∩α=P,∴P∈AB,P∈平面α.又AB 平面ABC,∴P∈平面ABC.∴由公理3可知:点P在平面ABC与平面α的交线上,同理可证Q、R也在平面ABC与平面α的交线上.∴P、Q、R三点共线.证法二:∵AP∩AR=A,∴直线AP与直线AR确定平面APR.又∵AB∩α=P,AC∩α=R,∴平面APR∩平面α=PR.∵B∈面APR,C∈面APR,∴BC 面APR.又∵Q∈面APR,Q∈α,∴Q∈PR.∴P、Q、R三点共线.例4 证明:连接EH、FG.∵E、H分别为BC、AB的中点,∴EH∥AC.∵DFFC=1?2,DGGA=1?2,∴FG∥AC,FG=AC,∴EH∥FG且EH≠FG,∴E、F、G,H四点共面且EF不平行于GH.∴EF与GH相交.设EF∩GH=O,则O∈GH,O∈EF.∵GH 平面ABD,EF 平面BCD,∴O∈平面ABD,O∈平面BCD.∵平面ABD∩平面BCD=BD,∴O∈BD,即直线EF、BD、HG交于一点.【跟踪训练】4 [证明] 因为梯形ABCD中,AD∥BC,所以AB,CD是梯形ABCD的两腰.所以AB,CD必定相交于一点.设AB∩CD=M.又因为AB α,CD β,所以M∈α,M∈β.所以M∈α∩β.又因为α∩β=l,所以M∈l.即AB,CD,l共点(相交于一点).【当堂达标】1.D 解析:镜面可以抽象成平面,但不是平面,所以选项A不正确;平面没有大小,所以选项B和选项C都不正确,故选D.2.A 解析:选项B、C中直线a在平面α外,选项D中直线a与平面α相交,选项A中直线a在平面α内.3.B 解析:点A在直线a上,而直线a在平面α内,点B在平面α内,表示为A∈a,a α,B∈α.4.B 解析:两条平行直线、两条相交直线、直线及直线外一点都分别确定一个平面.5.1或4 解析:其中三个点可确定唯一的平面,当第四个点在此平面内时,可确定1个平面,当第四个点不在此平面内时,则可确定4个平面.6. 3 解析:三条直线相交于一点,最多可确定3个平面,如图所示,直线a,b,c相交于点A,直线a,b确定平面α,直线b,c确定平面β,直线a,c确定平面γ,共3个平面.7.[证明] 因为P∈AB,AB 平面ABC,所以P∈平面ABC.又P∈α,平面ABC∩平面α=DE,所以P∈直线DE.所以点P在直线DE上.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