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3.2 双曲线3.2.1 双曲线及其标准方程学 习 目 标 核 心 素 养1.理解双曲线的定义、几何图形和标准方程的推导过程.(重点)2.掌握双曲线的标准方程及其求法.(重点)3.会利用双曲线的定义和标准方程解决简单的问题.(难点) 1.通过双曲线概念的学习,培养学生的数学抽象的核心素养.2.通过双曲线标准方程的求解、与双曲线有关的轨迹问题的学习,提升学生的数学运算、逻辑推理及数学抽象等核心素养.做下面一个实验.(1)取一条拉链,拉开一部分.(2)在拉开的两边各选择一点,分别固定在点F1,F2上.(3)把笔尖放在M处,随着拉链的拉开或闭拢,画出一条曲线.试观察这是一条什么样的曲线?点M在运动过程中满足什么几何条件?1.双曲线的定义文字语言 平面内与两个定点F1,F2的距离的差的绝对值等于非零常数(小于|F1F2|)的点的轨迹.符号语言 ||PF1|-|PF2||=常数(常数<|F1F2|)焦点 定点F1,F2焦距 两焦点间的距离思考:(1)双曲线定义中,将“小于|F1F2|”改为“等于|F1F2|”或“大于|F1F2|”的常数,其他条件不变,点的轨迹是什么?(2)双曲线的定义中,F1、F2分别为双曲线的左、右焦点,若|MF1|-|MF2|=2a(常数),且2a<|F1F2|,则点M的轨迹是什么?[提示] (1)当距离之差的绝对值等于|F1F2|时,动点的轨迹是两条射线,端点分别是F1,F2,当距离之差的绝对值大于|F1F2|时,动点的轨迹不存在.(2)点M在双曲线的右支上.2.双曲线的标准方程焦点在x轴上 焦点在y轴上标准方程 -=1(a>0,b>0) -=1(a>0,b>0)焦点 F1(-c,0),F2(c,0) F1(0,-c),F2(0,c)a,b,c的关系 c2=a2+b21.思考辨析(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平面内到两定点的距离的差等于常数(小于两定点间距离)的点的轨迹是双曲线. ( )(2)在双曲线标准方程-=1中,a>0,b>0且a≠b. ( )(3)双曲线标准方程中,a,b的大小关系是a>b. ( )[提示] (1)× (2)× (3)×2.双曲线-=1的焦距为( )A.3 B.4 C.3 D.4D [c2=10+2=12,所以c=2,从而焦距为4.]3.平面内有两个定点F1(-5,0)和F2(5,0),动点P满足|PF1|-|PF2|=6,则动点P的轨迹方程是( )A.-=1(x≤-4) B.-=1(x≤-3)C.-=1(x≥4) D.-=1(x≥3)[答案] D4.(教材P121练习T3改编)已知方程-=1表示焦点在y轴上的双曲线,则m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2) [由双曲线标准方程的特点知2+m<0且-(m+1)>0,解得m<-2.即m的取值范围为(-∞,-2).]求双曲线的标准方程【例1】 根据下列条件,求双曲线的标准方程:(1)a=4,经过点A;(2)与双曲线-=1有相同的焦点,且经过点(3,2);(3)过点P,Q且焦点在坐标轴上.[思路探究] (1)结合a的值设出标准方程的两种形式,将点A的坐标代入求解.(2)因为焦点相同,所以所求双曲线的焦点也在x轴上,且c2=16+4=20,利用待定系数法求解,或设出统一方程求解.(3)双曲线焦点的位置不确定,可设出一般方程求解.[解] (1)当焦点在x轴上时,设所求标准方程为-=1(b>0),把点A的坐标代入,得b2=-×<0,不符合题意;当焦点在y轴上时,设所求标准方程为-=1(b>0),把A点的坐标代入,得b2=9.故所求双曲线的标准方程为-=1.(2)法一:∵焦点相同,∴设所求双曲线的标准方程为-=1(a>0,b>0),∴c2=16+4=20,即a2+b2=20. ①∵双曲线经过点(3,2),∴-=1. ②由①②得a2=12,b2=8,∴双曲线的标准方程为-=1.法二:设所求双曲线的方程为-=1(-4<λ<16).∵双曲线过点(3,2),∴-=1,解得λ=4或λ=-14(舍去).∴双曲线的标准方程为-=1.(3)设双曲线的方程为Ax2+By2=1,AB<0.∵点P,Q在双曲线上,∴解得∴双曲线的标准方程为-=1.1.求双曲线标准方程的步骤(1)定位:是指确定与坐标系的相对位置,在标准方程的前提下,确定焦点位于哪条坐标轴上,以确定方程的形式.(2)定量:是指确定a2,b2的数值,常由条件列方程组求解.2.双曲线标准方程的两种求法(1)定义法:根据双曲线的定义得到相应的a,b,c,再写出双曲线的标准方程.(2)待定系数法:先设出双曲线的标准方程-=1或-=1(a,b均为正数),然后根据条件求出待定的系数代入方程即可.提醒:若焦点的位置不明确,应注意分类讨论,也可以设双曲线方程为mx2+ny2=1的形式,注意标明条件mn<0.[跟进训练]1.根据下列条件,求双曲线的标准方程.(1)以椭圆+=1的焦点为顶点,顶点为焦点;(2)焦距为2,经过点(-5,2),且焦点在x轴上;(3)焦点为(0,-6),(0,6),且过点A(-5,6).[解] (1)依题意,得双曲线的焦点在x轴上,且a=,c=2,所以b2=c2-a2=5.所以双曲线的标准方程为-=1.(2)因为焦点在x轴上,且c=,所以设双曲线的标准方程为-=1,0<a2<6.又因为过点(-5,2),所以-=1,解得a2=5或a2=30(舍去).所以双曲线的标准方程为-y2=1.(3)法一:由已知得c=6,且焦点在y轴上.因为点A(-5,6)在双曲线上,所以2a=|-|=|13-5|=8,则a=4,b2=c2-a2=62-42=20.所以所求双曲线的标准方程是-=1.法二:因为焦点在y轴上,所以双曲线方程可以设为-=1.由题意知解得a2=16,b2=20.所以所求的双曲线的标准方程为-=1.双曲线定义的应用[探究问题]1.双曲线的定义中为什么要加条件“常数2a小于|F1F2|”?[提示] 把常数记为2a,只有当2a<|F1F2|时,其轨迹是双曲线;当2a=|F1F2|时,其轨迹是分别以F1,F2为端点的两条射线;当2a>|F1F2|时,其轨迹不存在.若常数为零,其余条件不变,则动点的轨迹是线段F1F2的垂直平分线.2.双曲线定义中为什么“距离的差”要加“绝对值”?[提示] 距离的差要加绝对值,否则只为双曲线的一支.若F1,F2分别表示双曲线的左、右焦点,且点P满足|PF1|-|PF2|=2a,则点P在右支上;若点P满足|PF2|-|PF1|=2a,则点P在左支上.【例2】 (1)△ABC中,A(-5,0),B(5,0),点C在双曲线-=1上,则=( )A. B.± C.- D.±(2)已知F1,F2分别是双曲线-=1的左、右焦点,若P是双曲线左支上的点,且|PF1|·|PF2|=32.试求△F1PF2的面积.[思路探究] (1)结合三角形中正弦定理及双曲线的定义解题,但要注意||CA|-|CB||=2a.(2)结合焦点三角形中余弦定理和双曲线的定义,以及三角形面积公式解题.(1)D [在△ABC中,sin A=,sin B=,sin C==(其中R为△ABC外接圆的半径).∴==.又∵|BC|-|AC|=±8,∴=±=±.](2)[解] 因为P是双曲线左支上的点,所以|PF2|-|PF1|=6,两边平方得|PF1|2+|PF2|2-2|PF1|·|PF2|=36,所以|PF1|2+|PF2|2=36+2|PF1|·|PF2|=36+2×32=100.在△F1PF2中,由余弦定理,得cos∠F1PF2===0,所以∠F1PF2=90°,所以S=|PF1|·|PF2|=×32=16.1.[变条件,变设问]若本例(2)中双曲线的标准方程不变,且其上一点P到焦点F1的距离为10.求点P到F2的距离.[解] 由双曲线的标准方程-=1,得a=3,b=4,c=5.由双曲线定义得||PF1|-|PF2||=2a=6,∴|10-|PF2||=6,解得|PF2|=4或|PF2|=16.2.[变条件]若本例(2)条件“|PF1|·|PF2|=32”改成“|PF1|∶|PF2|=2∶5”其他条件不变,求△F1PF2的面积.[解] 由|PF1|∶|PF2|=2∶5,||PF2|-|PF1||=6,可知|PF2|=10,|PF1|=4,∴S=×4×4=8.3.[变条件]本例(2)中,将条件“|PF1|·|PF2|=32”改为“∠F1PF2=60°”,其他条件不变,求△F1PF2的面积.[解] 由-=1,得a=3,b=4,c=5.由定义和余弦定理得|PF1|-|PF2|=-6,|F1F2|2=|PF1|2+|PF2|2-2|PF1||PF2|cos 60°,∴102=(|PF1|-|PF2|)2+|PF1|·|PF2|,∴|PF1|·|PF2|=64,∴S=|PF1|·|PF2|·sin ∠F1PF2=×64×=16.求双曲线中的焦点△PF1F2面积的方法(1)①根据双曲线的定义求出||PF1|-|PF2||=2a;②利用余弦定理表示出|PF1|、|PF2|、|F1F2|之间满足的关系式;③通过配方,整体的思想求出|PF1|·|PF2|的值;④利用公式S=×|PF1|·|PF2|·sin∠F1PF2求得面积.(2)利用公式S=×|F1F2|×|yP|求得面积.与双曲线有关的轨迹问题【例3】 如图所示,在△ABC中,已知|AB|=4,且三个内角A,B,C满足2sin A+sin C=2sin B,建立适当的坐标系,求顶点C的轨迹方程.[思路探究] →→→[解] 以AB边所在的直线为x轴,AB的垂直平分线为y轴,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如图所示,则A(-2,0),B(2,0).由正弦定理,得sin A=,sin B=,sin C=(R为△ABC的外接圆半径).∵2sin A+sin C=2sin B,∴2|BC|+|AB|=2|AC|,即|AC|-|BC|==2<|AB|.由双曲线的定义知,点C的轨迹为双曲线的右支(除去与x轴的交点).由题意,设所求轨迹方程为-=1(x>a),∵a=,c=2,∴b2=c2-a2=6.即所求轨迹方程为-=1(x>).求解与双曲线有关的点的轨迹问题,常见的方法有两种:(1)列出等量关系,化简得到方程;(2)寻找几何关系,结合双曲线的定义,得出对应的方程.求解双曲线的轨迹问题时要特别注意:(1)双曲线的焦点所在的坐标轴;(2)检验所求的轨迹对应的是双曲线的一支还是两支.[跟进训练]2.如图所示,已知定圆F1:x2+y2+10x+24=0,定圆F2:x2+y2-10x+9=0,动圆M与定圆F1,F2都外切,求动圆圆心M的轨迹方程.[解] 圆F1:(x+5)2+y2=1,圆心F1(-5,0),半径r1=1.圆F2:(x-5)2+y2=42,圆心F2(5,0),半径r2=4.设动圆M的半径为R,则有|MF1|=R+1,|MF2|=R+4,∴|MF2|-|MF1|=3<10=|F1F2|.∴点M的轨迹是以F1,F2为焦点的双曲线的左支,且a=,c=5,于是b2=c2-a2=.故动圆圆心M的轨迹方程为-=1.1.双曲线与椭圆的比较曲线 椭圆 双曲线定义 |PF1|+|PF2|=2a(|F1F2|=2c,2a>2c) ||PF1|-|PF2||=2a(|F1F2|=2c,2a<2c)标准方程 +=1或+=1(a>b>0) -=1或-=1(a>0,b>0)图形特征 封闭的连续曲线 分两支,不封闭,不连续根据标准方程确定a,b的方法 以大小分a,b(如+=1中,9>4,则,a2=9,b2=4) 以正负分a,b (如-=1中,a2=9,b2=4)a,b,c的关系 a2=b2+c2(a最大) a2+b2=c2(c最大)2.用待定系数法求双曲线的标准方程时,要先判断焦点所在的位置,设出标准方程后,由条件列出关于a,b,c的方程组.如果焦点不确定要分类讨论,采用待定系数法求方程或用形如mx2+ny2=1(mn<0)的形式求解.1.动点P到点M(1,0)的距离与点N(3,0)的距离之差为2,则点P的轨迹是( )A.双曲线 B.双曲线的一支C.两条射线 D.一条射线D [由已知|PM|-|PN|=2=|MN|,所以点P的轨迹是一条以N为端点的射线.]2.已知m,n∈R,则“mn<0”是“方程+=1表示双曲线”的( )A.充分不必要条件B.必要不充分条件C.充要条件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C [方程+=1表示双曲线,必有mn<0;当mn<0时,方程+=1表示双曲线,所以“mn<0”是“方程+=1表示双曲线”的充要条件.]3.已知双曲线方程为2x2-y2=k,焦距为6,则k的值为________.±6 [若焦点在x轴上,则方程可化为-=1,所以+k=32,解得k=6;若焦点在y轴上,则方程可化为-=1,所以-k+=32,即k=-6.综上所述,k的值为6或-6.]4.已知F1,F2分别为双曲线C:x2-y2=1的左、右焦点,点P在C上,∠F1PF2=60°,则|PF1|·|PF2|等于________.4 [在△PF1F2中,|F1F2|2=|PF1|2+|PF2|2-2|PF1|·|PF2|·cos 60°=(|PF1|-|PF2|)2+|PF1|·|PF2|,即(2)2=22+|PF1|·|PF2|,解得|PF1|·|PF2|=4.]5.已知双曲线与椭圆+=1有共同的焦点,且与椭圆相交,一个交点A的纵坐标为4,求双曲线方程.[解] 因为椭圆+=1的焦点为(0,-3),(0,3),A点的坐标为(,4)或(-,4),设双曲线的标准方程为-=1(a>0,b>0),所以解得所以所求的双曲线的标准方程为-=1.8/1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