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教科版小学科学毕业总复习之第一章 生命世界知识纲要专题一 植物1.绿色开花植物由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部分构成。它们几乎都是从种子开始它们的新生命,但有些植物可以用根、茎、叶繁殖后代。2.植物的叶一般由叶片和叶柄组成,叶片上有叶脉。3.水葫芦叶柄部位膨大的海绵体充满空气是它能浮在水面上的原因。4.种子萌发先长根,再长茎、叶。根总是向下生长的,而且生长速度很快。5.像蚕豆这样的种子,是由种皮和胚构成的,种皮起保护种子的作用。胚包括胚根、胚芽和子叶。胚芽发育成了茎和叶,胚根发育成了根。子叶的作用是储藏养分。6.果实成熟后会爆裂开的种子靠自体传播(也叫弹射传播),如油菜、凤仙花;轻而且带有翅和绒毛的种子靠风力传播,如蒲公英;有刺(如苍耳、鬼针草)或果实具有鲜美味道的种子(如葡萄、草莓)靠动物传播;表面不沾水,能浮水上的种子靠水流传播,如椰子、莲蓬。7.植物的根能够吸收土壤中的水分和矿物质,还能将植物固定在土壤中。植物的茎具有支撑植物及运输水分和养料的作用。8.植物的绿叶可以制造植物生长所需要的养料。光合作用是植物绿叶依靠阳光提供的能量,利用二氧化碳和水,制造出养料,并释放氧气。植物的叶子交叉生长,伸向四面八方,就是为了最大限度地接受太阳光。9.油菜花由萼片(4个)、花瓣(4个)、雄蕊(6个)、雌蕊(1个)四部分组成。10.花是植物的繁殖器官,雄蕊和雌蕊与形成果实和种子有关。雄蕊的花药上有花粉;雌蕊的柱头有黏液,黏液可以帮助雌蕊更好地接受来自雄蕊的花粉。花粉传播到柱头上去,会使子房里的胚珠受精,胚珠受精以后会发育成种子,子房发育成植物的果实。11.根据花的构造,可以把花分为完全花和不完全花。由萼片、花瓣、雄蕊、雌蕊四部分组成的花,叫完全花;缺少一部分或几部分的花,叫不完全花。有些花同时具有雄蕊和雌蕊,属于两性花;有些只有雄蕊,没有雌蕊的花是雄花;只有雌蕊,没有雄蕊的花是雌花。雄花和雌花都是单性花。植物传播花粉的方式有:借助昆虫传播、借助风力传播、人工传粉等。13.用分类的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辨别和研究植物。科学家主要是根据植物特征对植物进行分类的。专题二 动物1.蜗牛有两对触角,眼睛在长触角的顶端。蜗牛利用腹足爬行,腹足做波浪状运动并在爬行中留下黏液痕迹。2.蚯蚓喜欢生活在阴暗、潮湿的环境中,身体由许多环节构成,身体上有口、环带、肛门。环带是蚯蚓的繁殖器官。3.金鱼的鱼鳃不停地开合是在呼吸水中的氧气。4.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胸部有三对足的动物是昆虫,如蚂蚁。昆虫是动物中种类最多的,达到100多万种。终生在水中生活,用鳃呼吸的动物是鱼类;身体上长羽毛的动物是鸟类;直接生小动动物物(胎生),并用乳汁喂养小动物的是哺乳动物。5.动物的身体构造和生命活动特征是科学家对动物进行分类的重要标准。6.蜕皮是蚕生长过程中的显著特点。蚕的生命周期大约为56天。7.蚕的一生要经历蚕卵一蚕(幼虫)一蛹一蚕蛾(成虫)四个不同形态的变化阶段,这种变化叫变态。有些动物要经过变态,如蜻蜓、蝴蝶等;有的不经过变态,如山羊、熊猫等。8.动物的繁殖方式主要有卵生和胎生两种。9.鸡蛋由蛋壳、蛋白、蛋黄、蛋壳膜、胚、气室等组成。胚发育成小鸡的过程中,蛋白和蛋黄供给养料和水分;气室提供氧气;蛋壳起保护作用,蛋壳膜防止营养物质的流失。专题三 生物与环境和微小世界1.种子发芽的必需条件是水分、空气、适宜的温度。植物生长除了前面三个必需条件之外,还需要阳光。2.生物之间这种像链环一样的食物关系,叫作食物链。食物链中能自己制造食物的生物叫作生产者。直接或间接消费别的生物制造的食物的生物叫作消费者。食物链通常从绿色植物开始,到凶猛的肉食动物终止。3.自然界里某一区域的生物形成一个平衡和谐的整体,叫作生物群落。生物和非生物互相作用、互相依存,形成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我们可以把它们看成一个生态系统。一片森林一块草地、一个湖泊、一个海洋等都可以看成是一个生态系统。4.生物和非生物之间的关系是:(1)非生物给生物提供了生存环境;(2)植物给动物提供了食物;(3)动物给植物提供了养料。5.金鱼的鳞、鳃、鳍、身体呈纺锤形等身体特征都是与它水中的生活相适应。鸽子的翅膀羽毛、骨骼中空、身体呈纺锤形等身体特征都是与它空中飞行的生活相适应。由此可见,植物和动物所具有的形态结构,使它们与生活环境相适应。6.同一种生物,愈冷的地方,个体就愈大,身体愈接近圆形;并且鼻子、耳朵、腿等暴露在外面的器官就越小。7.人工选择和自然选择改变着生物,造就了生物的多样性。生物的多样性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基础。8.放大镜是凸透镜,凸透镜具有放大物体图像的功能,并且能显现人的肉眼看不清的细微之处。它的放大倍数和直径无关,与凸度有关。凸的程度越大,放大的倍数也越大。9.放大镜镜片的特点是透明、中间厚边缘薄(就是中间凸起)。只要符合这种特点的物体都具有放大功能,如:加满水的烧杯、水滴等。10. 13世纪,英国主教格罗斯泰斯特最早提出放大装置的应用。培根根据他的建议,设计并制作出了眼镜。11.放大镜下我们发现:蝴蝶翅膀上布满的彩色小鳞片是扁平的细毛;蝇的眼睛是复眼;蟋蟀的耳朵在足的内侧;昆虫头上的触角就是它们的“鼻子”。草蛉和它的幼虫是蚜虫的天敌。12.有规则几何外形的固体叫作晶体。晶体形状多样,如食盐、白糖的晶体是正方体状的、味精的晶体是柱状的。自然界大部分固体物质都是晶体或由晶体组成,玻璃、珍珠等不是晶体。13.凸透镜放大的倍数是有限的,两个倍数不同的凸透镜组合就能大大提高放大能力。这就是早期的显微镜。它的使用方法是:(1)调整两个凸透镜的距离直至能观察到最清楚的图像:(2)固定镜片。此后,人们还研制出电子显微镜和扫描隧道显微镜。电子显微镜能帮助我们观察到细菌和病毒。14.列文虎克制成了世界上最早的可以放大近300倍的显微镜,并观察到了微生物。英国科学家罗伯特·胡克最早在显微镜下发现了细胞、并加以命名。大量的研究事实说明生命体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学说的建立被誉为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15.物体必须制成薄而且透明的玻片标本,才能在显微镜下观察到它的精细结构。制作洋葱内表皮玻片标本具体方法:(1)滴清水;(2)取洋葱内表皮;(3)把洋葱内表皮放在水滴中央,注意要平展;(4)盖上盖玻片,注意不要有气泡;(5)用碘酒染色;(6)吸走多余水分。16.正确使用显微镜的步骤:(1)安放;(2)在低倍物镜下对光;(3)抬高镜筒、上片:(4)看物镜,降低镜筒;看目镜,慢慢抬升镜筒,调焦直至能看清标本为止;(5)观察。17.显微镜目镜的倍数乘以物镜的倍数就是这台显微镜放大的倍数。目镜下看到物体图像移动方向与实际移动方向是相反的。倍数越高,观察的视野就越小。专题四 健康生活与环境1.人的身体一般可以分为头、颈、躯干、四肢四个部分。我们的身体是对称的。2.身体的肢体活动由骨骼、关节和肌肉共同完成。骨骼的主要功能是支撑和保护身体。3.肺的气体交换作用是将氧气吸收进血液,再由心脏通过血管输送到全身各个部位,同时收集二氧化碳等废物,再排出体外。运动量越大,消耗的氧气就越多,肺的呼吸就越快,需要血液运输更多的氧气,心脏跳动速度就越快。经常锻炼身体可加大我们的肺活量,获得更多的氧气。4.人体的消化器官包括:口腔、食道、胃、小肠和大肠。食物在口腔先经历初步的消化过程,是由牙齿、舌头、唾液共同完成,在这一过程中,牙齿的作用是切磨,舌头的作用是搅拌、唾液的作用是湿润和初步消化淀粉。接下来,胃会把食物进一步的消化,小肠很长,食物的养分主要是在人体的小肠里吸收的。5.牙齿是我们身体重要的消化工具,我们的牙齿按形状分可分为门齿(切下食物)、犬齿(撕开食物)、白齿(磨碎食物)三类。6.食物含有的营养成分通常分为:蛋白质、糖类、脂肪、维生素、矿物质和水。蛋白质是构成身体的主要成分。糖类和脂肪能提供身体需要的能量。维生素和矿物质有调节身体机能的作用。7.食物变熟后变得容易被人体消化和吸收,而生食的方法能减少营养的损失。8.食物的腐败变质是微生物大量繁殖引起的。我们可以通过冷冻、晒干、灭菌密封、腌制真空包装等方法来储存食物。9.目前处理垃圾的方法有填埋、焚烧和堆肥,但这些方法还是会影响环境。像填埋场在填满垃圾以后,可以在上面修建公园、体育场、但是不能用来建筑房屋和种植庄稼。10.减少垃圾的数量是从源头上解决垃圾问题的办法。我们可以通过减少丢弃、重新使用回收再利用等方法来实现。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