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43张PPT)儿科护理左边的新生儿出生第3天,母亲及亲属因为发现新生儿皮肤颜色及巩膜略微发黄,第5天发黄更明显,因此向护士咨询。经了解,该新生儿精神状态良好,睡眠、吸吮等均无异常。你认为这是正常现象还是异常现象呢 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吧!1.新生儿生理性黄疸是如何发生的?2.哪些疾病会引起新生儿病理性黄疸?3.新生儿生理性黄疸、病理性黄疸如何区别?4.怎样护理患病理性黄疸的新生儿?1.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主要病因2.新生儿生理性黄疸、病理性黄疸的特点3.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护理要点与措施知 识 要 点新生儿黄疸是新生儿血清胆红素浓度增高而引起巩膜、皮肤、黏膜及组织黄染的现象,又称为高胆红素血症。生理性黄疸:病理性黄疸:是单纯因胆红素代谢特点引起的暂时黄疸是由于患儿患某种疾病所致分类1.胆红素生成相对较多2.转运胆红素的能力差3.代谢胆红素的能力差4.肝肠循环增加【生理性黄疸的原因 】胎儿期形成的红细胞数量多且寿命较短、血红蛋白分解快;出生后红细胞破坏多而快,使未结合胆红素生成增多。新生儿体内清蛋白含量低,使其联结运送胆红素的能力低。摄取胆红素的能力低;转运能力差;肝细胞内酶不能有效地将未结合胆红素转换成结合胆红素;肝细胞排泄能力低下;肠道内正常菌群未建立,使还原成粪胆原排少,而肠壁吸收胆红素入血增加;1.感染2.非感染病理性黄疸的原因新生儿肝炎、新生儿败血症等,是由于细菌毒素加快红细胞破坏,损坏肝细胞所致。新生儿溶血症 、先天胆道闭锁、母乳性黄疸、红细胞-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G-6-PD)缺陷症、药物性黄疸等。生理性黄疸 是单纯因胆红素代谢特点引起的暂时黄疸病理性黄疸 是由于患儿患某种疾病所致【症状与体征】生理性黄疸的特点:一般情况良好。足月儿2~3天出现黄疸,4~5天达高峰,10~14天消退;早产儿多于生后3~5天出现黄疸,5~7天达高峰。早产儿由于血浆清蛋白偏低,肝脏代谢功能更不成熟,黄疸程度较重,消退也较慢,可延长至3~4周消退。【症状与体征】每日胆红素浓度升高<85/μmol/L(5mg/dl);血清胆红素浓度足月儿<220μmol/L(12.9mg/dl);早产儿<257μmol/L(15mg/dl);以未结合胆红素升高为主。病理性黄疸的特点:黄疸出现过早,生后24小时内。黄疸持续时间长,足月儿超过2周,早产儿超过4周,或者黄疸退而复现。进展快,每日上升>85μmol/L(5mg/dl)。【症状与体征】程度重或进行性加重,血清胆红素浓度足月儿>220μmol/L(12.9mg/dl);早产儿>257μmol/L(15mg/dl)血清结合胆红素>34μmol/L(2mg/dl)病理性黄疸患儿一般状态不良,伴有原发病的症状 ;不同原因所致黄疸的特点:新生儿溶血病生后24小时内出现黄疸,并进行性加重,可同时伴贫血、肝脾肿大。新生儿肝炎起病慢,一般生后2~3周出现黄疸,伴厌食、呕吐、大便色淡、肝脾肿大。【症状与体征】先天胆道阻塞生后1~3周出现黄疸,进行性加重,大便呈灰白色,肝进行性增大。母乳性黄疸母乳喂养后4~5天出现黄疸,无其他症状,停乳3天后黄疸即下降。【症状与体征】不同原因所致黄疸的特点:【并发症】血清胆红素>342 mol/L(20mg/dl)时可发生。多见于新生儿溶血病,血清未结合胆红素过高,损伤神经系统,表现嗜睡、反应差、肌张力下降、吸吮无力、拥抱反射减弱等 。预后极差,死亡率高,存活者多留有后遗症。胆红素脑病(核黄疸)【治疗要点】生理性黄疸:不需要特殊处理 。病理性黄疸:积极治疗原发病,降低血中胆红素浓度,预防胆红素脑病。预防胆红素脑病的措施:光照疗法、使用酶诱导剂、输血浆或白蛋白,新生儿溶血症严重时采取换血疗法。【护理诊断】潜在并发症 胆红素脑病。焦虑(家长) 与家长对新生 儿黄疸的知识缺乏有关。【护理目标】患儿不发生胆红素脑病或者发生时能被及时发现。家长能正确认识本病、减轻焦虑、情绪稳定。【护理要点与措施】1.保暖,置患儿于适中温度下,维持体温稳定。因低体温时胆红素与清蛋白的结合下降,血清游离的未结合胆红素升高。【护理要点与措施】刺激肠蠕动,促进胎粪的排出。有利于肠道建立正常菌群,减少胆红素的肠肝循环。应耐心喂养,保证热量供给,必要时静脉点滴10%葡萄糖液 。母乳性黄疸时,可暂时停止母乳喂养3天 ,再改为隔次或隔日母乳喂养,逐步过渡到正常母乳喂养。2.提早喂养【护理要点与措施】3.处理感染灶,如脐部有脓性分泌物,用3%过氧化氢清洗局部后涂2%碘酊,保持局部清洁干燥。【护理要点与措施】4.配合换血与光照疗法,采用蓝光照射降低血清胆红素;严重溶血患儿采取换血疗法。采用蓝光照射降低血清胆红素5.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注意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有无出血倾向,注意患儿有无核黄疸的早期表现,如吸吮无力、肌张力低下、嗜睡等胆红素脑病的早期症状。观察大小便次数、量及性质,胎粪排出延迟者应给予灌肠处理。【护理要点与措施】【健康教育】向家长介绍生理性黄疸与病理性黄疸的不同原因,告知生理性黄疸不需要处理。如果是病理性黄疸,需要介绍疾病的严重程度、治疗及预后。对母乳性黄疸者,根据情况暂停母乳喂养或改为间隔母乳喂养,逐渐过渡到正常母乳喂养;【健康教育】预防新生儿肝炎、新生儿败血症等感染性疾病。对已经发生核黄疸的患儿,指导家长给予康复训练及其护理。红细胞-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G-6-pD)缺陷症患儿,要嘱禁食蚕豆及其制品,禁用磺胺及解热镇痛类药物;患儿衣物的存放要远离樟脑丸。1.新生儿生理性黄疸是如何发生的?2.哪些疾病会引起新生儿病理性黄疸?3.新生儿生理性黄疸、病理性黄疸如何区别?4.怎样护理患病理性黄疸的新生儿?胆红素生成相对较多转运胆红素的能力差代谢胆红素的能力差肝肠循环增加感染:新生儿肝炎、新生儿败血症等非感染:溶血症、先天胆道闭锁、母乳性黄疸等从黄疸出现时间、进展速度、胆红素浓度、胆红素性质、一般情况等几方面比较。保暖、提早喂养、处理感染灶等;配合换血与光照疗法;密切观察病情变化;1 .新生儿生理性黄疸主要是因为A.新生儿胆道狭窄B.新生儿胆汁黏稠C.新生儿胆囊较小D.生后过多的红细胞破坏E.肝脏形成胆红素能力强2.新生儿,2天,生后20小时出现皮肤黄染,现黄疸明显加重。为确定病因,该患儿首要的辅助检查为A.肝胆B超 B.母婴血型C.细菌培养 D.尿常规E.血常规3.新生儿病理性黄疸重要的护理诊断是A.营养不良B.胆红素脑病C.体温过高D.有感染的危险E.知识不足4.新生儿生理性黄疸的特点是A.血清胆红素大于220mol/LB.黄疸退而复现C.黄疸于第10天加重D.黄疸持续时间大于4周E.出生后2~3天出现黄疸5.新生儿溶血性黄疸出现的时间是出生后A.24小时内B.2天C.3天D.4天E.5天6.简述病理性黄疸的护理要点与措施。保暖提早喂养处理感染灶配合换血与光照疗法;密切观察病情变化;病例讨论:早产儿,生后8天,胎龄34周,体重2000g,生后3天出现明显黄疸。体检:体温36.5℃,精神一般,吃奶少,血白细胞12×109/L,中性粒细胞40%,血清谷丙转氨酶正常,血清总胆红素206 mol/L。该患儿最可能是生理性黄疸还是病理性黄疸?为什么?该早产儿最可能是生理性黄疸。1.体温、血白细胞正常,基本排除感染性疾病;2.血清谷丙转氨酶正常,基本排除肝脏疾病;3.生后第3天出现黄疸,且胆红素浓度为206 mol/L,符合生理性黄疸的特点。1.以下哪项不是病理性黄疸特点 A.早产儿>3周未消退B.足月儿>2周未消退C.黄疸程度重D.黄疸在24小时内出现E.黄疸消退后再现2.生理性黄疸应除外A.生后24h内出现黄疸B.血清胆红素﹤12mg/dlC.黄疸持续10d消退D.一般情况好E.血清结合胆红素﹤1.5mg/dl3.早产儿生理性黄疸血胆红素最高不超过A.342 mol/LB.257 mol/LC.205.2 mol/LD.171 mol/LE.117 mol/L4.关于新生儿溶血症下列正确的是A.立即输入白蛋白B.可放入保温箱C.可采用蓝光疗法D.不需要处理E.输入与母亲相同血型的血液5.新生儿出生体重3.2kg。生后48小时血清总胆红素257 mol/L(15mg/dl),结合胆红素34.2 mol/L(2mg/dl)。首选治疗方案是A.光照治疗 B.抗生素疗法C.肌注苯巴比妥钠 D.换血疗法E.应用利尿剂6.患儿,男,3天,第一胎足月顺产,出生18小时发现皮肤黄染,吃奶好。体检:反应好,皮肤巩膜中度黄染,肝肋下2cm,子血型“B”,母血型“O”,血清胆红素257μmol/L。最可能的诊断为A.新生儿肝炎 B.新生儿ABO溶血病C.败血症 D.新生儿Rh溶血病E.胆道闭锁7.患儿20天,足月顺产,2周末黄疸加深;大便呈灰白色;反应好,吃奶尚可。体格检查:皮肤巩膜黄染,心肺无异常,肝右下肋3.5cm,质中,脾左肋下1cm;血白细胞10×109/L,中性45%,血清总胆红素265 mol/L。此患儿最可能是A.生理性黄疸 B.新生儿胆道闭锁C.母乳性黄疸 D.新生儿败血症E.新生儿溶血症(8~10题共用题干)一患儿,出生体重3.2kg,生后不久即出现皮肤、粘膜、巩膜黄染。生后24小时血清总胆红素257μmol/L(15mg/dl),结合胆红素34.2μmol/L(2mg/dl)。8.该患儿可能是A.生理性黄疸 B.生理性贫血C.新生儿颅内出血 D.新生儿溶血症 E.消化道出血9.应采用的治疗方案应该是A.立即放入保温箱并准备采用换血疗法B.用抗生素治疗并准备采用换血疗法C.肌注苯巴比妥钠并准备采用换血疗法D.立即放入蓝光箱并准备采用换血疗法E.应用利尿剂并准备采用换血疗法10.若患儿出现嗜睡、尖声哭叫、肌张力下降,胆红素上升至386 mol/L,该患儿可能发生了A.颅内出血 B.胆红素脑病C.呼吸衰竭 D.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E.低血糖谢谢!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