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河南省濮阳市中考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2年河南省濮阳市中考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

资源简介

2022年初中毕业年级第一次模拟考试试卷
语 文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共6页,四个大题,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2本试卷上不要答题,请按答题卡上注意事项的要求,直接把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
答在试卷上的答案无效。
一、积累与运用(共28分)
1.阅读下面语段,回答问题。(共4分)
这是一届无与伦比的精彩盛会,在“福”“家”“团聚”的氛围中感知古老的东方文
明。因这段“冰雪奇缘”,呈现美不 ① 收的风景。从开幕式二十四节气“倒计时”,到取
自《千里江山图》的冰场挡板图案;从运动员穿戴的虎头头盔、“只此青绿”比赛服,到
脱胎于篆刻、书法的冬奥标 ② ;再到闭幕式的折柳送别……传统文化 ③ 聚成“中国
式浪漫”,为奥林匹克注入多彩的意蕴,为世界留下弥足珍贵的记忆。
(1)依次给语段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分项是(2分)
A. fèn yùn B. fēn wùn C. fēn yùn D. fèn rùn
(2)在语段横线处填入汉字,全都正确的一项是(2分)
A. ①盛 ②识 ③会 B. ①胜 ②志 ③会
C. ①盛 ②志 ③汇 D. ①胜 ②识 ③汇
2.古诗文默写。(8分)
(1)中华古诗文是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瑰宝,其言简义丰的语言特点,形式多样的表
现风格,值得我们学习借鉴。《北冥有鱼》中“怒而飞, ① ”,运用巧妙的手法,
塑造了一个硕大无比的艺术形象;《曹刿论战》中“ ② 。可以一战”,通过简洁的
对话,突显了曹刿取信于民的政治远见和军事才能;《卖炭翁》中“ ③ , ④ ”,
以传神的肖像描写,表现了卖炭翁劳动的艰辛和生活的困苦。
(2)雨是古诗词中一个重要的意象,不同的雨可以营造出不同的意境,传达出不同的
情感。韩愈的诗句““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描
绘了朦朦细雨中,小草若隐若现的景色,表现了人们快乐、新鲜、欣喜之情;李商隐的诗
句“ ⑤ , ⑥ ”(《夜雨寄北》),写出了一场夜雨飘在窗前,唤起了诗人对亲
友重逢的希冀;杜甫的诗句“ ⑦ , ⑧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则诉说
了大风过后茅屋残破、大雨直入的艰难处境,在愁苦之上又添新愁的烦恼。
3.名著阅读。(任选一题作答)(共4分)
(1)下面是名著中的两个故事,请任选其一,简述故事情节,并说说体现了人物怎样
的性格特点。
①猪八戒义激美猴王 ②武行者斗杀西门庆
(2)寓言作为一种文学体裁,用简短的小故事告诉人们以深刻的道理。下面两则故事
出自《伊索寓言》,请任选一则,结合情节谈谈你的阅读感受。
①《狐狸和山羊》 ②《两只口袋》
4.将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①这是中国首位出舱航天员翟志刚时隔13年后再次执行出舱活动任务;
②两名出舱航天员完成在机械臂上安装脚限位器和舱外工作台等工作后,又进行了
其他作业。
③经过约6.5小时的出舱活动,神舟十三号航天员乘组密切协同,圆满完成出舱活
动全部既定任务。
④王亚平成为中国首位执行出舱任务的女航天员,迈出了中国女性舱外太空行走第一步。
⑤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身着我国新一代“飞天”舱外航天服,先后从天和核心舱节点舱成功出舱。
A.①④⑤③② B. ⑤①④②③
C.②⑤③①④ D.⑤③①②④
5.在4月23日第27个“世界读书日”到来之际,你所在班级开展语文综合实践活
动,主题是“书韵飘香,悦读人生”。请你参与并完成相关任务。(共9分)
(1)下面是柯晓敏同学在媒体上搜集的三则有关读书方面的新闻材料。请你简要概括
下面材料的共同信息。(2分)
材料一 作为北京朝阳辖区的第6个“社区之家”——中油书店11月22日正式挂牌。
书店面积约280平方米,提供近两万种正版图书及数字阅读产品,会员凭卡借阅,为小区
居民搭建了阅读交流平台。
材料二 近日,一批城市书房在济宁市任城区陆续向公众开放,它们有一个共同的名
字——“运河书屋”。截至目前,任城区已有5处运河书屋试营业,年底前,将建成20余处。
材料三 4月8日海南文昌市首家图书馆驿站在市民健身活动中心正式对外开放。图书
馆驿站藏书600多册,共1700多本,配备了舒适的桌椅空调。因目前仍然处于疫情防控
期间,广大市民必须佩戴口罩,同时进行体温测量、出示健康绿码才可进入驿站。
(2)美术课代表李善云同学为方便同学们在活动中借阅图书,绘制了学校图书馆借阅
示意图,请你用一段简洁的文字向同学们介绍一下借阅流程。要求内容完整,语言连贯。
(5分)
(3)请你以“读书”开头,为这次活动设计一条宣传标语。要求:上下句语意相关、
句式相同、字数相等。(2分)
【示例】 读书放飞梦想,拼搏成就未来。
现代文阅读(28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6--9题。(共16分)
余晖下的磨刀人
佚 名
①酷暑之下,他仍着一袭草绿的建设服,前胸是污渍,后背是汗碱,下身是土色的粗
布裤子,两只裤腿挽到膝盖。他推着巴辆破旧的自行车,后架上绑着一个乡下才有的窄长
板凳,车把上挂着一个工具袋,因为沉重,所以不摇摆。他走得轻捷而无声,好像知道自
己不属于这里,谦卑如夜行。知道我在注视着他,他便回头朝我一笑:“磨剪子磨刀不?
”平时并不弄刀切菜的我竟说:“磨。”
②我拿出的是一大一小两把刀,我心里想,其实是无须磨的,不过是照顾一下你的生
意而已。他接过刀去,顺刀刃斜睨了一下,笑着说:。“您这两把刀,虽光亮唬人,却都还
没有开刃呢。”我说:“这怎么可能?”他说:“您看,这刀身与刀刃一样厚薄,中手指头放在刀刃上用力摁一下,也不过是一道白印,不信您试一试。”一试,果然没有锋利的感觉。
③他憨然一笑,便将其中的一把抵在窄凳一端的匝柄之上,再用皮环绰住刀尾并蹬在
脚下,使其牢靠,然后施以锉刀,一点一点地锉去刀刃上多余的部分。电视里正有一个喜
看的剧目,我便表现出不耐烦,说:“干吗不用砂轮?横竖不过是一把切菜刀,没必要这
么讲究。”他还是憨然一笑,说:“这刀也如人,都有不同的性子,您这把是合金做的,钢
口是脆的,一上砂轮,会崩出豁口。”我还是不能信服,便问“你们磨刀的是论件数,是还
是论工时?”他说:“论件数,一把四块。”说完,他好像明白了我问话背后的含义,脸不
禁红了。脸红的应该是我,他却先红了,我看到了他朴实的模样,便心生一丝惭愧,说:
“就依你。”
④刃开过之后,他从工具袋里拿出一块中间凹陷的磨刀石,不紧不慢地磨了起来。磨
过一个光景,他便斜眼看一看刃口,并用手指在刃上试一试,再接着磨下去。我觉得那刃
口已足够锋利了,但他还是觉得不到火候,一系列的动作不断反复。
⑤因为离得近,我更看出他皱纹绵密皮糙骨瘦,便问:“您贵庚?”他说:“都50
了。”我吃了一惊——乡下人论虚岁,说是50,其实是49,与我同龄,却这样老态,让人
顿感世道不公,便真切地说了一句:“差不多就行了。”他说:“我自己知道行与不行,您
尽管去忙,不用等。”
⑥这把刀终于磨好了,竟用了近半个小时的光景。拿过另一把刀来,他又笑着摇了摇
头,说:“还是一把合金做的。”我说:“这一把就不磨了,凑合着用吧。”他说:“那可
不成,刀既然到了我手里,就属于我。”似乎怕我跟他争夺所属,他急切地把刀固定在窄凳
之上,还是重复既有的程序和动作。
⑦电视里的剧情虽然感人,但奇怪地,没有了往日的吸引力,我不时地到临街的后窗
旁看一眼那人。那个人专注地工作着。夕阳的余晖洒在他的脸上,他脸色很黄,一如土地。
到了后来,余晖收敛,已看不见他的脸色,只有身姿还在,一如剪纸。再回去观剧,居然
感到那里边的泪水与欢笑离人间烟火甚远,有些虚假。
⑧知道他快完成工作了,我便从冰箱里拿了两听可乐,说:“我也是乡下人出身,依
乡下的规矩,在手艺人干活的时候,应该有烟茶伺候。在城里混久了,连这最起码的规矩
都给忘了,所以请您原谅。”
⑨“瞧您说的,瞧您说的。”我矮下来的身姿果然平复了他心中的谦卑,他不再推辞。
我掏出10元纸币给他付工钱。“不用找了。”我说。他坚决把两元纸币塞进我兜里,说
“八块钱是我的手艺,十块钱就是人的贪心了,我一辈子最恨的就是一个字一贪。”
⑩他表情严正,我内心欢悦,情不自禁地学起了《红灯记》里的一句喊:“磨剪子
来——戗菜刀——”
邻人被惊动,纷纷探出窗,真有数人拿刀出户,匠人有了新的商机。我以为这正可
以回报他的敬业:没想到他满脸惊慌,推车欲走。我说:“到手的生意都不做,您这是为
什么呢?”他说:“天都黑了,看不清物件了。”我说:“不是有路灯吗?”他说:“我眼神不济,灯光下看东西是模糊的,会给人家磨不好。”见来人近了,他说一声“再见您呢”,便仓皇骑远,消失在夜幕里。
我坚信,明天阳光灿烂之时,那个人一定会来,因为他知道,这里的住户对他有期待。
(本文有删改)
6.通读全文,简要概述“我”对磨刀人情感的变化。(4分)
7.请从修辞的角度,分析文中第⑦段画线语句的表达效果。(4分)
夕阳的余晖洒在他的脸上,他脸色很黄,一如土地。到了后来,余晖收敛,已看不见他的脸色,只有身姿还在,一如剪纸。
8.文中第③段和第⑦段反复写到观看电视剧,作者这样安排有什么作用?(4分)
9.请结合具体内容,简要分析磨刀人的形象。(4分)
(二)阅读下面两个文本,完成10一12题。(共12分)
【文本一】
大兴勤俭节约之风
①“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习近平总书记近日对制止餐饮浪费行为作出
重要指示,强调要进一步加强宣传教育,切实培养节约习惯,在全社会营造浪费可耻、节
约为荣的氛围。
②俗话说,人无俭不立。勤俭节约不仅是一种生活习惯,更体现着一个人的道德修养。
《左传》有言“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诸葛亮《诫子书》:“静以修身,俭以养
德。”在中国长久以来的价值观里,俭朴不仅是种行为方式,更是一种大的德行,是培养
良好道德的基础。
③浪费还是节约,这看似是个人的行为选择,却照鉴着一个社会的文明品质。现实中,
一些人缺乏节约意识,有意无意地浪费粮食、糟蹋粮食,一些人爱面子、讲排场,不同程
度地过度消费、攀比铺张,造成社会财富的巨大浪费,这些都与社会文明背道而驰。
④“奢靡之始,危亡之渐”。对于国家来说,也要提倡勤俭节约之风,也要增强危机意
识、赓续艰苦奋斗精神。今天,我们拥有的这份“家底”,是几代人荜路蓝缕、拼搏奋斗才
攒下的,决不能在挥霍浪费中白白断送。因为无论是面对资源相对不足、生态环境脆弱的
现实国情,还是面对宏伟的奋斗目标、复杂的内外环境。都需要我们时刻葆有艰苦奋斗的
精神、勤俭节约的作风。
⑤勤俭节约,是个人涵养优良品德的重要内容,是推动国家发展,社会进步的有效途
径。全社会要汇聚合力,建立勤俭节约的行动自觉。于家庭,从一箪一瓢做起,懂得珍惜;
于商家,要引导理性消费。只有这样,方能真正做到知行合一躬行不辍。
⑥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在全社会大兴勤俭节约之风,需要我们每个人把艰苦奋
斗、勤俭节约付诸实践、见诸行动,更需要持之以恒、久久为功,让克勤克俭、戒奢以俭
的价值理念真正深入人心、蔚然成风。
【文本二】
勤俭节约是传家宝
①风俗者,天下之大事也。从“坚决制止餐饮浪费行为”的严厉要求,到“坚决杜绝
食用野生动物的陋习”的令行禁止,习总书记高度重视倡导文明健康绿色环保的生活方式。
以绿色发展理念为指引,以健康生活为目标,来一场饮食文化“绿色革命”,可谓正当其
时。
②让饮食文化简朴俭约起来。《资治通鉴》里讲:“俭约,所以彰其美也。”苏轼感
慨:“口腹之欲,何穷之有?每加节俭,亦是惜福延寿之道。”勤俭节约这个中华民族弥足
珍贵的“传家宝”,无论国家发展到什么水平、人民生活改善到什么地步,都不能丢。当下
一些地方餐饮浪费现象仍然存在,“触目惊心、令人痛心!”只有驰而不息坚决制止浪费行
为,不断扭转讲排场、比阔气的错误观念,清除未富先奢、炫富竞奢的土壤,才能力戒奢
侈浪费和不合理消费。
③让饮食文化绿色低碳起来。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中深刻指出:“我们对自然界
的整个统治,是在于我们比其他一切动物强,能够认识和正确运用自然规律。”坚持人与自
然和谐共生是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题中之义,也应成为生活方式和餐食文化的重要指导
原则。我们必须把尊重自然、保护自然融入日常生活,提倡绿色、低碳、环保、可持续,
戒除滥食野生动物等破坏生态平衡的饮食陋习。
④让饮食文化文明健康起来。“纵口欲而百病生”,饮食与健康关系密切。暴饮暴食,
油大味重、荤素失衡,诸如此类问题直接或间接导致了各类病症的发生。不科学不健康饮
食习惯还可能加重医疗负担、引发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影响不可小觑。健康中国,离不
开健康饮食。
⑤全面小康既是物质丰盛的小康,更是饮食健康、饮食环保的小康。让我们一起行动
起来,践行绿色健康的生活方式,涵养简约文明的饮食文化。
10.下列对文本一和文本二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4分)
A.文本一中心论点是“在全社会要大兴勤俭节约之风”。
B.文本一第④段主要是从国家的角度来论证提倡勤俭节约之风的,强调了“对于
国家来说,也要提倡勤俭节约之风,也要增强危机意识、警赓续艰苦奋斗精神”这一观点。
C.文本二第②段主要运用了道理论证和举例论证的方法,其分论点是:勤俭节约
是中华民族弥足珍贵的“传家宝”。
D.文本二第④段通过反面论证的方式,阐述让饮食文化文明健康起来的重要性。
E.文本一第②③④段和文本二第②③④段的内容都是并列关系,层次清晰,逻辑性强。
11.简要分析文本一的论证思路。(4分)
12.文本一的第②段和文本二的第②段,均引用了古人的名言谈“俭”,请结合文本分
析两者论证目的有何不同。(4分)
三、古诗文阅读(共14分)
(一)阅读《爱莲说》(节选),完成13——16题。(共10分)
水陆草木之花,复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
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
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 孰视之,自认为不足 反躬自问
B.陶后鲜有闻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闻过则喜
C.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政通人和,百废俱兴 博古通今
D.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人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山清水秀
14.把选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5.选文中陶渊明“独爱菊”,周敦颐“独爱莲”,表现了两人怎样不同的处世态度?
(2分)
16.选文与下面链接材料都运用了衬托和对比的手法,有什么作用?请结合两个文本
的主题简要分析。(4分)
【链接材料】
自有菊以来,高人逸士无不尽吻揄扬①,而予独反其说者,非与渊明作敌国。艺菊之
人终岁勤动,而不以胜天之力予②之,是但知花好,而昧③所从来。饮水忘源,并置汲④者
于不问,其心安乎?从前题咏诸公,皆若是也。予创是说,为秋花报本,乃深于爱菊,非
薄之也。
(摘自李渔《闲情偶寄》)
【注释】①尽吻揄扬:竭力赞美。②予:这里是赞美的意思。③昧:不知道。④汲:从下往上打水。
(二)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17一18题。(共4分)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辛弃疾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国楼。千古兴亡多沙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知孙仲谋。
17.作者赞颂孙权有什么用意?请简要概括。(2分)
18.请任选一个角度,赏析词中画线的句子。长(2分)
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四、作文 (50分)
19.任选一题作文。(50分)
(1)后悔是人常有的情绪,毕竟一个人总会对自己的行为有不满意的时候。但有些时
候,你会自信地说自己是无怨无悔的。在你的青春时光里,有哪些让你感到无悔的经历呢?
请以“无悔”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①表达意图明确,内容具体充实。
②600字左右。
③文中请回避与你有关的人名、校名、地名。
(2)请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当你无法从一楼蹦到三楼的时候,
请别忘了走楼梯。
要记住,伟大的成功往往不是一蹴而就的。
必须学会分解你的日标,
逐步实现。
这段话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和感悟?请自选角度,确定立意,自拟题目,写一篇简单
的议论文。
要求:①观点明确,有理有据。
②600字左右。
③文中请回避与你有关的人名、校名、地名。
2022年初中毕业年级第一次模拟考试
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积累与运用。(共28分)
1.(1)C(2分) (2)D(2分)
2.(1)①其翼若垂天之云 ②忠之属也 ③满面尘灰烟火色 ④两鬓苍苍十指黑 
(2)⑤何当共剪西窗烛 ⑥却话巴山夜雨时 ⑦床头屋漏无干处 ⑧雨脚如麻未断绝 
(每空1分,有错该空不得分。共8分)
3.(1) ①示例:孙悟空被逐后,唐僧、沙僧落入黄袍怪之手。猪八戒向孙悟空求助。猪八戒用激将法,谎称妖精咒骂泼猴,激怒孙悟空,促使孙悟空重出花果山。这一情节体现了猪八戒忠勇善良、聪明理智、灵活机巧的特点。 
②示例:武松杀了嫂子(潘金莲)之后,来到酒楼寻找西门庆。将嫂子(潘金莲)的人头往西门庆脸上掼去,西门庆欲跳窗逃走,武松拔刀与之打斗起来。几个回合后,西门庆被武松摔到楼下,武松跳下楼,手起刀落,割下西门庆的头。这一情节体现了武松嫉恶如仇,勇而有谋、敢作敢当的特点。
(“情节”符合小说内容,2分;“性格特点”意思对即可,2分,共4分)
(2)①《狐狸和山羊》示例:掉入水井的狐狸哄骗山羊跳入水井,踩着山羊背跳出井底,却扔下山羊不管。这告诉我们不要轻易相信别人的话,要自己做出正确的判断。
②示例:普罗米修斯创造了人,又在每个人脖子上挂了两只口袋,一只装别人的缺点,挂在胸前,另一只装自己的,挂在背后。这故事说明人们往往喜欢挑剔别人的缺点,却无视自身的缺点。告诉我们应学会正确认识自己,客观地评价别人,不臆断,不带偏见,全面地看待事物。
( 叙述“故事”2分,“阅读感受”2分,共4分)
4.B(3分)
5.(1)各地有关部门利用多种方式(途径)为读者提供阅读(读书)便利。(2分,大意对即可)
(2)示例:同学们:大家好。(1分)借书时请首先查阅图书卡片,填写借书条,然后将借书条交给管理员,管理员入库查书。(1分)查询到该图书后,借阅者填写卡片。(1分)卡片填写正确且不存在借书不还的情况,(1分)管理员会将书交给借阅者,并将卡片内容录入电脑。(1分)(意思对即可。共5分)
(3)示例一:读书点燃智慧,知识照耀人生。
示例二:读书让理想展翅,学习让生命飞翔。
(2分,符合要求即可)
二、现代文阅读(28分)
(一)(共16分)
6.开始“我”因磨刀人的寒酸打扮而对他产生同情;接下来因误以为磨刀人故意磨蹭而对他感到不耐烦;在明白磨刀人意图后,“我”为自己的误解而惭愧;最后被磨刀人的高尚品质感动,“我”心生敬意。(4分,每点1分)
7.示例一:运用比喻,先把磨刀人的脸色比作黄土地,既写出磨刀人的脸色特点,又表现了磨刀人的农民身份和朴实性格。
示例二:运用比喻,把磨刀人的身姿比作剪纸,既活画出夕阳余晖中人物的身形特点,也暗含着作者对磨刀人的赞美之意。
示例三:运用对比,巧妙地写出了时间的推移变化,暗示磨刀时间之长,突出了磨刀人磨刀的专注、认真,也表达了作者对磨刀人诚实精神的赞颂。
(修辞方法,1分;相关语句,1分;分析,2分。共4分)
(任选一句或两句分析均可;写出其它答案,如果符合要求也可酌情给分。共4分)
8. ①引出下文和磨刀人的对话,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②侧面烘托磨刀人敬业负责的人物形象;③突出磨刀人对作者的影响,从而表现对磨刀人的肯定与赞美;④用电视剧的遥远和虚假衬托出磨刀人的真实和高尚。(答出任意两点即可,每点2分,共4分)
9.①真诚善良(朴实厚道),被“我”误解时所表现出的脸红;②技艺高超,表现在对刀的鉴别上;③敬业负责,对刀锋反复打磨;④不贪钱财,坚决找回顾客的两元钱;⑤保持本真或坚持自我(不趋势),最后拒绝商机。(答出任意4点,意思对即可,一点1分,共4分。如有其他答案,分析合理亦可)
(二)(共12分)
10.【C】【E】(4分,每项2分)
11. 首先文章第①段引用经典诗句和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引出本文的论题;(2分)然后从“个人”“社会”“国家”三个层面进行论证;(1分)最后进行总结,归纳中心论点:在全社会要大兴勤俭节约之风。(1分)。(共4分)
12.【文本一】第②段引用古人有关“俭”的名言,是为了论证“勤俭节约不仅是一种生活习惯,更体现着一个人的道德修养”这一观点;(2分)【文本二】的第②段引用古人有关“俭”的名言,是为了表明“勤俭”是中华民族的传统,并与当下一些地方的餐饮浪费现象形成对比,从而论证了“让饮食文化简朴俭约起来”这一观点。(2分)。(共4分)
三、古诗文阅读 (共14分)
(一)(共10分)
13.B(2分)
14.(对于)牡丹的喜爱,人应当很多了!(意思对即可,2分)
15.陶渊明面对污浊的环境选择了归隐;(1分)周敦颐强调人格修养,尽管周边的环境不好,但人格是可以高尚的。(1分)(意思对即可,共2分)
16.文本一中,作者借菊花、牡丹衬托莲花(君子)洁身自好,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贵品质。(2分) 文本二中,作者借菊花的美衬托种菊人的美,突出赞美种菊人勤劳的主题。(2分)(大意相符亦可,共4分)
(二)(共4分)
17. ①借古讽今,抒发作者对宋朝统治者苟且偷安,不求收复失地的投降路线愤懑之情。(1分)②含蓄地表达了作者渴望收复中原,统一祖国的愿望。③希望能有像孙权那样有才略的人来领导抗金斗争,统一祖国。(1分,②③答出任何一点均可) (共2分)
18. 示例一:运用设问,抒发了词人对古往今来国家兴衰之变化无常的无限感慨。
示例二:运用双关语。“悠悠”一语双关,既指时间漫长久远,又指词人思绪无穷。表达了诗人的无奈伤感。
示例三:借景抒情。眼前江水滚滚逝去,千古多少兴亡事,词人胸中不尽的愁思和感慨,也似这江水长流不息。
  示例四:比喻,把千古兴亡、国家盛衰的历史变迁比作滚滚东流的长江水,抒发了词人对古往今来国家兴衰之变化的感慨。
  示例五:用叠词,暗示了时间之慢,抒发了词人心中不尽的悲思和感慨。
示例六:化用或借用。“不尽长江滚滚流”一句借用了杜甫《登高》的“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透露出词人的无奈、伤感、抑郁。
(任选一个角度,赏析合理即可。2分)
四、作文 (50分)
19. 作文(50分)
分项 主题与内容 (25分) 结构与表达 (20分) 书写与标点 (5分)
一 等 分数 文体 (21—25分) (17—20分) (5分)
记叙文 ①主题突出,内容充实;②有真情实感,能表达自己的思考和体悟;③情感态度价值观健康。 ①叙事完整,重点突出;②描写具体,语言准确、生动。 ①书写规范,卷面整洁;②标点使用正确。
议论文 ①能依据材料提出明确观点;②论据恰当,论证有一定说服力;③情感态度价值观健康。 ①思路清晰,能恰当使用论证方法;②语言准确、简明,有逻辑性。
二 等 分数 文体 (16—20分) (13—16分) (4分)
记叙文 ①主题明确,内容较充实;②有自己的思考和体悟,不空洞,不虚假;③情感态度价值观健康。 ①叙事基本完整,重点基本突出;②语言流畅,有一些具体描写。 ①书写清晰,卷面基本整洁;②标点使用基本正确。
议论文 ①能依据材料提出观点,观点基本明确;②论据比较恰当,论证合理;③情感态度价值观健康。 ①思路无明显问题,能使用常见论证方法;②表达无明显逻辑问题。
三 等 分数 文体 (11—15分) (9—12分) (3分)
记叙文 ①主题基本明确,内容不够充实;②缺少情感体验和思考、体悟。③情感态度价值观基本健康。 ①叙事基本完整,能注意详略;②语句基本通顺,病句较少。 ①字迹能辨认;②标点使用有一些的错误。
议论文 ①能依据材料提出观点;②论据和论点有关,论证基本合理;③情感态度价值观基本健康。 ①思路基本清晰,论证方法使用不太恰当;②语句基本通顺,病句较少。
四 等 分数 文体 (6—10分) (5—8分) (2分)
记叙文 ①主题不明确,内容空洞;②情感态度价值观不够健康。 ①叙事不完整,主次不分;②语句不通顺,病句较多。 ①书写潦草,卷面脏乱;②标点使用随意。
议论文 ①观点与材料关系不大;②论据不能证明观点;③情感态度价值观不够健康。 ①思路不清晰,层次混乱;②语句不通顺,病句较多。
五 等 分数 文体 (0—5分) (0—4分) (0—1分)
记叙文 议论文 ①内容与题目无关;②抄袭比例80%以上;③随意拼凑,不知所云;④价值观错误。 ①结构非常混乱或字数不足100;②病句多,词不达意。 ①书写非常潦草;②不会使用标点。
说明:
1.坚持三人独立评卷。
2.分项分等打分,不同项目可跨等级打分。
3.作文满分的比例掌握在5%左右。
4.以下四项有一项突出者,可酌情加1—4分,加到满分50分为止。
(1)感情特别真挚,对人生、社会、自然有独特感受和认识。
(2)立意新颖、深刻。
(3)记叙文构思巧妙,议论文论证严密。
(4)记叙文语言有文采,议论文语言简洁有力。
5.没写题目扣2分。
6.错别字每三个扣1分,重复错误不计,最高扣3分。
(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