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0张PPT)中国美术作品中人物的情感表现----流民图1937年7月7日,日军制造“卢沟桥事变”,开始全面侵华,之后日以重兵三路进攻华北。 8月,日军大举进攻上海。 12月,日军攻下当时中国的首都南京,进行惨绝人寰的大屠杀,杀死30多万手无寸铁的中国军民,造成了城内几乎无中国人的惊人局面。侵华罪行: 解剖活人;把婴儿从母亲怀抱中夺来摔死;用刺刀剖开孕妇的肚子;还有把人活埋;堆上柴草点火把人活活烧死;或者用机枪扫射,一下子把整个村子1280多人杀死。辽宁省沈阳市 “九一八”历史博物馆这幅长26米,高2米的巨幅人物画《流民图》。它描写了在日本侵略者统治下中国人民的苦难生活,是对日本侵略者的悲愤控诉。画中塑造的100多个难民的形象和真人一般大小,他们的愤怒、疾病、饥饿、绝望被画家集中地展现在观众面前、给人以视觉冲击力。此画“堪称一幅里程碑式的宏篇巨制”。讨论问题:1.这组人物都画了哪些人?2.人物的表情和动作分别是什么?画家是如何描绘人物来表现在日本侵略统治下中国人民苦难生活这一主题的?3.你对这组人物的感受是什么?是否触动了你?蒋兆和生平通过观察比较,想一想《流民图》的艺术特色?《格尔尼卡》西班牙 毕加索《太白行吟图》梁楷 南宋 《流民图》的艺术特色《 流民图》在艺术表现上,采取中西结合的手法,中国画的线描结合西画明暗及色彩的因素,使作品既有中国画美学所追求的笔墨气韵,又不乏写实精神。这也正是画家在艺术取向上所追求的通过写实揭示劳苦大众的悲惨命运和他们内心苦痛的现实主义道路。《保卫孩子》素描柯勒·惠支 (1867年7月8日 - 1945年4月22日)是德国表现主义版画家和雕塑家,20世纪德国最重要的画家之一。毕加索的《和平的面容》《流民图》丢失部分现只存资料照片想一想 谈一谈这节课你的收获和体会是什么?这几个儿童形象多么令人难忘。他们为了一口吃的,也要争执一番。他们一个个都那么骨瘦如柴。这是什么样的童年?课后拓展:生活在战争年代的儿童的童年是悲惨的,他们本应该在学堂读书,在课下玩耍的年龄,现在却不得不到处流浪,那你们的童年又是怎样的?画一画你的童年?油画《格尔尼卡》,是立体主义的领导人毕加索作于20世纪30年代的一件具有重大影响及历史意义的杰作。此画是受西班牙共和国政府的委托,为1937年在巴黎举行的国际博览会西班牙馆而创作,是表现战争题材且具有纪念意义的作品。画中表现的是1937年纳粹德国空军疯狂轰炸西班牙小城格尔尼卡的暴行。作为一个具有强烈正义感的艺术家,毕加索对于这一野蛮行径表现出无比的愤慨。他仅用了几个星期便完成这幅巨作.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