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3.1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资源简介

总课题
第三单元 从圈层作用看地理环境内在规律
课 题
第一节 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课 型
复习课
课时
1
主备人
李 伟
审核人
考点搜索
1、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地带性规律、非地带性规律;
2、地理环境的差异性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复 习
重难点
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复习过程
复 习 内 容
我的问题
[基础梳理]
地理环境的地域差异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这种差异主要取决于什么?
2、自然带往往以什么命名?
3、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主要包括哪些?
[考点突破]
1、地理环境的地域差异
⑴理解有关自然带的概念的关键词,用箭头表示它们之间的因果关系。
⑵陆地自然带与气候类型分布的相关性
[经典例题1]
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影响,构成了一个有机整体。同学们可以从气压带、风带的分布规律推测气候的形成与特征;而气候又是影响自然带分布的最重要因素。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气压带与风带模式图”“气候类型分布模式图”与“自然带分布模式图”之间的对应关系体现了地理环境的 性。
(2)在“气压带与风带模式图”中,甲地位于 (风带),请在图上相应的位置用箭头画出该风带的风向。
(3)A地终年受赤道低气压带的控制,形成的气候类型是 ,对应的自然带①是 带。
(4)从“气压带与风带模式图”上可以看出,C地在 和 的交替控制下形成地中海气候,与之对应的④地的自然带是 带。
(5)在“自然带分布模式图”中,自然带①②③④的变化体现了地理环境地域分异规律中的 地域分异,这种分异是以 为基础的。自然带⑤⑥⑦⑧的变化体现了地理环境地域分异规律中的 地域分异,这种分异是以 为基础的。
2、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1)读上图,归纳地理环境的地带性分异规律
地带性分异规律
从赤道到两极
的地域分异规律
从沿海到内陆
的地域分异规律
山地垂直
地域分异规律
自然带分布特征
从山麓到山顶垂直变化
主导因素
海陆位置
形成基础
热量
典型分布地区
海拔较高的山地
图示
[经典例题2](2011南通)图9为“非洲和欧洲大陆沿某条经线陆地自然带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⑴~⑵题
⑴图中P、Q处的自然带分别是( )
A.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冰原带 B.热带草原带、苔原带
C.高山草甸带、温带荒漠带   D.热带荒漠带、温带草原带
⑵关于自然环境地域分异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自然环境干湿度地带分异现象各纬度间无差异
B.自然环境纬度地带性分异性现象大陆东西岸相同
C.自然环境垂直分异现象与纬度地带性分异相似
D.形成自然环境地域分异的主导因素是太阳辐射
(2)观察“珠穆朗玛峰地区的垂直自然带示意图”,归纳山地垂直地域分异的一般规律:
影响山地垂直自然带谱复杂程度的因素有:
山麓的自然带(基带)与 一致,从山麓到山顶的自然带更替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些相似。
同一自然带,阳坡的分布高度一般比阴坡
雪线(即积雪冰川带下限)的影响因素(本质是蒸发融化与降雪积雪的对比关系):
①山体所在的纬度: ,高度副热带地区最高。
②坡向:阳坡 ,阴坡 ;迎风坡 ,背风坡 。
③降水: 。
④季节: 。
⑤人类活动: 。
[经典例题3]
(2011年高考江苏卷)下图是珠穆朗玛峰地区南、北坡垂直自然带谱示意图。读图回答13~14题。
1.与北坡相比,南坡自然带丰富的原因是( )
A.相对高度大,纬度低? ? B.坡向朝南,纬度低
C.坡度大,纬度低????? ? D.海拔高,降水多
2.我国西藏的墨脱县位于喜马拉雅山区。2010年12月15日,墨脱公路的嘎隆拉隧道贯通,结束了墨脱县不通公路的历史。修建墨脱公路的主要目的是( )
A.改变墨脱的生态环境?????????? B.加强墨脱与外界的联系
C.保持墨脱经济发展的特色?????? D.促进墨脱的产业向外转移
3、非地带性规律及其成因
⑴非地带性规律的影响因素有哪些?
⑵表现
联系学过的地理知识,写出下列非地带性分异现象的影响因素:
①南半球缺失亚寒带针叶林带和苔原带 。
②新疆沙漠中的绿洲 。
③南美洲西海岸荒漠延伸至赤道附近 。
④东非赤道附近形成热带疏林草原带 。
⑤马达加斯加岛东侧形成热带雨林带 。
⑥南美洲大陆南段东岸形成温带荒漠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训练固学]
一、单项选择题
(2011·徐州调研)读模拟大陆自然带分布图。回答1~3题。
1.自然带从①→②→③→④→⑤→⑥和自然带从⑦→⑧→⑨→⑩的分布规律分别符合
A.纬度地带性和经度地带性规律
B.经度地带性和纬度地带性规律
C.沿海到内陆和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布规律
D.垂直地带性和非地带性规律
2.A山地自然带带谱与下列图示自然带吻合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3.B自然带的出现说明其自然带的分布具有(  )
A.地带性规律 B.非地带性规律
C.地带性和非地带性规律 D.垂直地带性规律
(2011·盐城模拟)读“北半球陆地自然带分布模式图”及“植物景观照片”,回答4~5题。
4.对自然带分布规律影响因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沿X方向湿度减少 B.沿X方向热量减少
C.沿Y方向湿度增加 D.沿Y方向热量增加
5.与③自然景观类型一致的地区是(  )
A.山东丘陵 B.江南丘陵 C.德干高原 D.巴西高原
读“世界植被类型分布图”,回答6~9题。
6.上图中,图例所示的植被类型是(  )
A.森林 B.草原 C.沼泽 D.荒漠
7.图中a、b两种植被类型,分别体现了(  )
A.a—纬度地带性 b—经度地带性 B.a—垂直地带性 b—非地带性
C.a—非地带性 b—垂直地带性 D.a—经度地带性 b—纬度地带性
8.a所代表的植被类型,其分布面积最大的是(  )
A.亚欧大陆 B.非洲大陆 C.澳大利亚大陆 D.美洲大陆
9.b所代表的植被类型,对应的气候类型是(  )
A.热带雨林气候 B.温带大陆气候
C.热带草原气候 D.亚寒带针叶林气候
二、综合题
10、下图为“亚欧大陆部分地区自然带分布模式”,读图完成下列要求:
(1)写出字母表示的自然带名称:
A ;C ;
D ; F 。
(2)图中自然带 和 的名称相同,但对应的气候类型不同; 和 自然带名称不同,但对应的气候类型相同。(填字母)
(3)图中A、B所处纬度大致相同,但自然带类型不同,原因是
(4)自然带由A→E→D反映了自然带的 分异规律;E→G→F→G→C反映了自然带的 分异规律。
(5)自然带D在亚欧大陆东部向南延伸的主要原因是 ;在大陆西岸其南界比东部偏北的主要原因是 。
我的问题
我的问题
我的问题
我的问题
我的问题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