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写意人物画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①感受人在生活、工作和学习中产生的不同的动态美;②学会观察人物动态的方法,即观察什么和怎样观察人物的动态特征,能够用语言进行简要描述。③参照照片,应用速写的方式塑造人物动态形象。过程与方法:①通过欣赏图片和美术作品,感受多样的人物动态美和美术作品中塑造的丰富人物动态形象,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人物动态,架起课程和学生生活之间的联系;②通过体验、观察、比较人体在静态和动态情况下的区别,学会观察人物动态特征的方法,并能够用语言描述出人物的动态特征;③通过观摩教师示范,学会用线概括人物动态结构的步骤和方法,进而掌握用速写描绘人物动态形象的步骤和方法;④学生依据体验、观察、比较、描述等环节中自己的参与度和实践成果进行多元评价。情感态度和价值观:①通过欣赏图片,使学生发现人在生活、工作和学习过程中,丰富的动态美,进而使学生关注生活中的动态形象;②通过欣赏美术作品和实践创作,让学生体会塑造生动的艺术形象始终是艺术创作追求的目标;③激发学生观察和创作人物动态速写的兴趣,感受速写创作的乐趣与成功。学情分析学生对人物动态有着丰富的生活体验,包括生活、学习、运动等方面,由于贴近学生生活,所以学生乐于表现人物的动态。学生欣赏过很多著名的表现人物动态的美术作品,比如《掷铁饼者》、《说唱俑》、《拾穗者》、《千年土地翻了身》等,学生在生活中也可以接触到很多表现人物动态的美术作品,比如学生生活地区街头巷尾有很多表现人物动态的雕塑作品,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激发了学生探索和表现人物动态的兴趣。由于人体结构和运动方式比较复杂和多变,人在动态过程中不易捕捉,使学生观察人物动态特征存在困难,主要表现在观察什么、怎样观察、观察的持续性和稳定性四方面,进而不能更深入的理解人物动态规律。学生由于知识能力有限,表现人物动态不能顾全大局,致使塑造的人物形象容易出现不符合人体的比例和运动规律的问题。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学会用线概括人物动态结构的步骤和方法。教学难点:掌握观察人物动态特征的方法,即观察什么和怎样观察人物的动态特征。教学过程第一学时教学目标①感受人在生活、工作和学习中产生的不同的动态美;②学会观察人物动态的方法,即观察什么和怎样观察人物的动态特征,能够用语言进行简要描述。③通过观摩教师示范,学会用线概括人物动态结构的步骤和方法;学时重点学会用线概括人物动态结构的步骤和方法。学时难点掌握观察人物动态特征的方法,即观察什么和怎样观察人物的动态特征。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生动的人物动态请学生说说自己喜欢的运动项目,和为什么喜欢,引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学生说自己喜欢的运动项目,和为什么喜欢。从生活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借助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为进一步的感受和学习奠定基础。活动2【活动】请学生欣赏生活、工作、学习、娱乐等活动中的人物动态图片,感受生动的人物动态。(1)篮球运动中的人物动态美(健康、速度、力量、激情)(2)舞蹈中的人物动态美(优雅、高贵、节奏、曲线)(3)阅兵仪仗队中的人物动态美(庄严、秩序、威武、激昂)(4)农民、工人、教师、医护人员工作中的人物动态美(勤劳、朴实、执着、严谨)图片为学生提供的较为稳定和持续的观察调条件,有利于学生对人物动态的感受。学生通过欣赏生活、工作、学习和娱乐等活动中的人物动态图片,感受这些既熟悉又陌生的人物动态,激发学习兴趣。活动3【讲授】引导学生欣赏美术作品中塑造的人物动态形象,体会塑造生动的艺术形象是艺术创作孜孜以求的目标。(1)《掷铁饼者》米隆 希腊(运动)(塑造了正在掷铁饼的男性形象,作品定格于掷出铁饼之前的一瞬间,保函了引而不发的力量,人物动势和比例精准,动感强烈。)(2)《说唱俑》中国 东汉 (娱乐)(作品塑造了一位满脸喜悦,尽情表演的击鼓说唱艺人,人物陶醉于自己的表演,动态夸张、幽默,给人以质朴的美感)(3)《拾穗者》米勒 法国(劳动)(画家用手中的画笔描绘了底层人民弓背拾穗,辛苦劳累的形象,动态写实,充满画家对劳动人民的尊重)(4)《藏族舞蹈》叶浅予(生活)表现出藏族舞蹈独具民族特色的典型动作,揭示出劳动人民的喜悦之情。学生通过欣赏美术作品中的人物动态形象,了解人物动态的艺术价值,从而认识生动的人物动态形象是艺术家取之不尽的创作源泉,进而体会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创作理念。感受人物动态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活动4【活动】人体比例、结构及运动规律1、人体比例通过图片使学生认识人体动态情况下的比例变化规律。观察课本图片,认识“立七坐五盘三半”的人体比例规律。用静态的图片对比认识动态情况下的人体比例规律,方便认知,利于应用。体块和关节2、影响人物动态语言形成的主要因素。参照图片了解影响人物动态语言形成的主要因素。体块:头,躯干(胸廓、髋骨、脊柱),四肢(上肢,下肢)。关节:头(颈),上肢(肩、肘、腕),下肢(髋、膝、踝)。3、头部动势参照图片讲解头部的动态规律。4、躯干动势通过观察和体验,比较人体躯干的动态规律。请学生到台前做《舞动的青春》广播操,台下学生在座位观察体验动作,比较直立姿势和其他动态姿势的人体结构差异。从学生熟悉的、具体的、典型的、动作切入,易于学生对人物动态的理解。1)教师为体验广播操动作的同学贴上肩线、髋线,便于比较观察。学生代表做动作。预备动作侧身运动体转运动体前驱运动2)观察比较引导学生观察和比较四个广播操动作之间的差异,重点看教师贴的标志有什么变化。观察内容:胸廓(肩关节)、髋骨、脊柱。观察方法:从是否在同一平面、相对角度、相对位置和重心四方面进行观察和分析。在教师的引导下,观察和比较头、躯干(肩、髋)、四肢的动静态差别,体会不同动作的重心差别(每位学生都可以在自己的位置上亲身体验动作),逐步学会人物动态特征的观察方法和步骤。a预备动作:肩线与髋线平行且在同一平面。b体侧运动:肩线与髋线在同一平面,并向一侧倾斜,髋线与肩线成一定开合角度,相互不平行。c体转运动:肩线与髋线不在同一平面,肩线向后扭转,与髋线成交叉角度。d体前驱运动:肩线因脊柱弯曲,由髋线上方移至髋线下方,不在同一平面,但相互平行。通过亲身体验、观察和比较的学习活动,使学生从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思考和分析,进而把知识内化,从而留下深刻印象。3)分析图片教师给学生提供典型动作的图片,让学生画出人物的动态线,使学生理解人物动态在平面作品中的存在形式,巩固人体动态结构认知经验。给图片画动态线(肩、髋、四肢主要关节和重心)有助于学生认识人物动态线在平面中的存在方式,为学生的课堂实践奠定操作基础。5、四肢动势参照图片认识四肢的动态规律。观察图片,体验动作,对比四肢各关节的动态规律。肩关节肘关节腕关节6、观察角度对人物动态绘画的影响。通过观察对比两幅图片,体会躯干和头部的动态位置关系,了解观察角度对人物舒展动作和躬身动作绘画表现的影响。活动5【讲授】教师示范用线条描绘人物动态结构的步骤和方法确定人体动态比例 ,用笔轻轻的确定人物的比例。画出肩、髋动态线,头、四肢的动势和位置。学生体验照片中的动作,对动态和人物重心有亲身体会,之后观摩教师示范。学生通过体会图片人物的动作和直接观摩教师示范,可以规范学生的创作步骤,过程中教师对学生易出现的动势不准确、比例失调等问题着重讲解,使学生从宏观上对创作人物动态速写有认识,从而减少甚至避免违背人物动态规律的作品出现。活动6【练习】学生参照图片用线条描绘人物动态结构参照课本或课件中的图片,体验动作,依据图片中人物的动态线,创作人物动势结构图。教师巡视指导通过体验、在图片中画动态线两个准备环节,使学生创作作品更加有的放矢。同时,为学生提供图片这种稳定的观察条件,也有利于降低学生的创作难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活动7【活动】小结与评价人物动态是塑造生动的艺术形象的载体,更散发着人类生命律动的光辉,希望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使我们能够用自己的双手记录更多的美丽瞬间。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并对作品进行,自评和互评,同时谈谈自己创作的感受和对人物动态有哪些新的认识与理解。评价标准:动态造型符合人物动态规律。作品展现的人物动感强烈。线条表现力强,与人物动态完美结合。通过课堂即时评价和成果评价,使学生充分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并对人物动态有更深层次的认知与理解。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