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3.2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资源简介

总课题
第三单元 从圈层作用看地理环境内在规律
课 题
第二节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圈层相互作用案例分析
课 型
复习课
课时
1
主备人
李 伟
审核人
考点搜索
自然地理要素与地理环境:自然地理环境的组成要素、自然地理要素在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变中的作用。
2、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作用(以桂林山水为例剖析)、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意义)。
复 习
重难点
地理环境整体性的理解
复习过程
复 习 内 容
我的问题
[基础梳理]
自然地理环境要素主要由哪些组成?
2、什么叫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3、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主要表现有哪些? 请举出实例说明。
4、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是地球各圈层相互作用的结果,而圈层相互作用主要是通过什么实现的?
5、什么叫喀斯特地貌?其本质是什么?
6、喀斯特地貌的形成条件主要有哪些?
7、喀斯特地貌可以分为几部分?分别包括哪些?
[考点突破]
考点一:地球圈层间的能量交换
1、运用各学科所学知识,进行小组讨论,在“地表系统各圈层之间的能量交换示意图”上,尝试写出各箭头表示的能量形式。
阅读课本相关内容,说一说大气圈与水圈之间的热能和势能交换。
考点二:地球圈层间的物质运动
植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充分体现了地球圈层间的物质运动。
在下图中,填出数字①~⑥所代表的物质名称。阅读“知识窗——地球上的碳循环”,填出图3-2-3中的空缺内容,完成碳循环联系图,说明全球变暖是人类破坏了自然界中碳循环平衡的结果。为什么说碳循环是地理环境整体性的体现?
[经典例题1]读陆地环境各要素的关联性图,回答问题。
(1)陆地环境主要由哪些要素组成?
(2)我国西北地区陆地环境的形成主要是由
要素决定的。
(3)以黄土高原为例,说明生态系统的变化对地貌的影响。
(4)举例说明气候要素与地质作用的相互影响。
考点三:喀斯特地貌和喀斯特作用
桂林“山水”的形成的形成原因:
条件
圈层
自然因素
桂林地区的自然条件和环境特征
岩石的可溶性
岩石圈
_____条件
原为海洋,_____大量沉积;后抬升成陆地,_____广布
石灰岩厚度大,岩性纯,空隙和裂隙广泛发育,_______________好
水的溶蚀性
大气圈
_____条件
位于_________湿润区,气候温暖,降水充沛
水圈
_____条件
地势东、西、北部高,中、南部低,利于地表水、地下水的形成____,漓江南北纵贯,水的_____强
生物圈
_____条件
亚热带气候利于生物生长和有机质积累,土壤和流水中的_______含量较高,水的________大
[经典例题2] 下列不是对桂林“山水”成因叙述的是 ( )
A.桂林山区石灰岩广布,岩性纯,所以岩石的可溶性、透水性好
B.位于我国热带湿润地区,全年降水丰沛
C.桂林的气候利于生物的生长,导致土壤和流水中有机酸含量高,为其形成创造了条件
D.与该地岩石条件、气候条件、生物条件密切相关
[自我构建]
[训练固学]
一、单项选择题
(2011·郴州四校联考)读我国某区域农业系统水、气、生物相互作用图,完成1~2题。
1.图中①②③所代表的环节分别是(  )
A.降水增加、大陆性增强、降水减少
B.地面蒸发的水量增多、气温变幅减小、降水增加
C.气温变幅减小、蒸发增强、降水增加
D.地下水位上升、气温变幅变大、土壤表层盐分积累
2.该示意图体现了(  )
A.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 B.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C.自然环境的相对稳定性 D.人类对自然的改造力量是无穷的
(2011·盐城调研)20世纪30年代,美国中西部大草原过度开垦、放牧,造成的频繁的“黑风暴”刮起了3亿吨尘土。据此完成3~5题。
3.“黑风暴”现象的直接原因主要是(  )
A.植被遭到破坏 B.地下水位下降
C.降水异常减少 D.温室效应加剧
4.“黑风暴”现象反映了自然地理环境具有(  )
A.地域性 B.整体性 C.地带性 D.非地带性
5.“黑风暴”现象对我国北方农业发展的启示是(  )
A.少耕免耕,维持土地生态系统的平衡
B.深翻扩耕,充分挖掘土地的生产潜力
C.施用绿肥,防止土壤肥力不断下降
D.退耕还林还牧,优化农业生产结构
(2011·临沂模拟)地理环境中各事象之间是相互联系的,若某事象发生变化就会给其他事象带来影响,甚至整个环境状态的变化。读下图完成6~7题。
6.图中所示的中心事象“甲”可能是(  )
A.人口数量增多 B.气候变化 C.森林破坏 D.围湖造田
7.上图反映了自然地理环境的(  )
A.综合性 B.区域性 C.整体性 D.差异性
(2011·湖南联考)读我国南方某山丘地理环境变化示意图,回答8~10题。
8.该地区可能发生的主要环境问题有(  )
①水土流失加剧 ②土壤次生盐碱化加重 ③大气污染严重④洪涝灾害增多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9.引起该地区环境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地壳上升 B.植被破坏 C.气候恶化 D.围湖造田
10.该地区地理环境的变化主要体现了(  )
A.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B.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C.地理要素的稳定性 D.地理要素的独立性
二、综合题
11、大约在4 000万年前,青藏高原从海底开始隆起。经过漫长的地质年代缓慢抬升,今天青藏高原平均海拔已高达4 500多米,形成独特的高原自然景观。其要素之间的关系可用下图表示。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5分)
(1)按相关关系将下列序号填在框图中相应的位置上。
①太阳辐射强  ②气温低  ③空气稀薄
(2)组成地理环境的各地理要素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特点。在青藏高原地区,其“牵一发”是指什么?
(3)据图简述青藏高原地理环境的演化过程。
我的问题
我的问题
我的问题
我的问题
我的问题
我的问题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