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17张PPT)二战中的美苏携手相助,共同赢得了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他们以为战争结束了,然而美国驻苏联参赞却说:“人们在欢呼跳跃······他们以为战争结束了,而战争才刚刚开始。”为什么说战争才刚刚开始?即将到来的是怎样一场“战争”?第18课 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1.认识冷战的基本特征2.理解冷战的发生、发展与世界格局变化之间的相互影响标题文字添加The user can demonstrate on a projector or computer, or presentation and make it film to be used in a wider field1945年 欢庆胜利大国互掐:冷战人们在欢呼跳跃……他们以为战争结束了,而战争才刚刚开始。——美国驻苏参赞乔治·凯南(1945年)一、冷战与两极格局(一)冷战(1947-1991)1、含义:20世纪40年代中后期至80年代末90年代初,以美苏为首的两大集团之间逐步形成的既非战争又非和平的长期对峙与竞争状态。涉及领域: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文化乃至科技等一切方面2、原因:共产主义已经成为世界上一切邪恶的根源,全世界应该采取美国制度。——杜鲁门苏维埃制度比非苏维埃制度更有生命力,更稳固。战争是现代垄断资本主义基础上发展的必然产物,只要资本主义存在,战争就不可避免。 ——斯大林⑵美国和苏联在国家战略上的对立和冲突⑷美国和苏联在国家利益、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上的对立和冲突⑴二战改变了国际实力对比,欧洲衰落,美苏崛起且实力较为均衡吾国因拥有道义、政治、经济及军事各方面之力量,故自然负有领导国际社会之责任,且随之亦有领导国际社会之机会。吾国为本身之最大利益以及为和平与人道计,对于此种责任,不能畏缩,不应畏缩,且在事实上亦未畏缩。 ——罗斯福②苏联希望有一个和平的国际环境恢复经济,发展社会主义,特别注重西部边界安全,努力扩大自己在东欧的影响,与美国发生了尖锐矛盾①美国在战后欲称霸世界,在全球进行扩张,把苏联视为其建立世界霸权的最大障碍⑶二战后美苏失去战时同盟的基础(消灭法西斯这个共同敌人)根本法西斯的消亡导致战时同盟合作的基础瓦解,使得美苏合作的共同利益消失,而美苏在战时同盟掩盖下的矛盾得以暴露,这些矛盾包括其固有的矛盾(如意识形态)以及战后美苏分配利益中的一系列矛盾,如波兰问题、土耳其问题、伊朗问题等。这些矛盾加深了双方相互间的怀疑和不信任。 ——沈志华《冷战五书》波兰问题对于俄国人不仅仅是个荣誉问题,而且是个安全问题……因为苏维埃国家一些极为重要的战略问题都与波兰有关……波兰问题对苏维埃国家来说是一个生死攸关的问题。——《1945年2月斯大林在雅尔塔会议上的讲话》一、冷战与两极格局(一)冷战(1947-1991)3、表现:领域 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 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军事地缘 政治 1947年9月,成立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宣布……1947.6实施马歇尔计划1949.1成立经济互助委员会,形成以苏联计划经济模式为主导的经济体系1949年4月“北约”1955年,“华约”1948年第一次柏林危机导致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和德意志民主共和国于1949年相继成立,德国分裂随着冷战的发生和发展,逐渐形成了两极格局1947年3月,杜鲁门主义美国对苏联发动冷战的标志两极对峙正式形成一、冷战与两极格局(二)两极格局(1955-1991)1、形成:20世纪50年代中期(华约组织的建立),美苏全面冷战对峙,两极格局正式形成。2、特点:朝鲜战争(1950-1953)越南战争(1961-1973)①两极格局是不对称的,美国及其盟国的总体实力始终强于苏联及其盟国②两极格局是不完全的,有些国家处于两大阵营之外,如印度、印度尼西亚等③总体冷战,局部热战二、冷战的发展与多极力量的成长(一)冷战的发展1、特点:2、表现: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后,东西方关系既有缓和,也有激烈的冷战对抗。缓和 美苏开展对话 对抗 概况影响1958.11-1961第二次柏林危机1962年10月古巴导弹危机战争特别是核战争的风险空前严重H-bomb 1亿吨TNT当量氢弹(1)西方阵营逐渐分化学习聚焦:两极格局中孕育着多极化发展趋势◎战后美国与欧共体GDP占世界总额的比重◎日本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示意图◎1950-1970年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年均增长率西欧——欧共体日本——经济“起飞”,谋求“政治大国”(2)社会阵营开始瓦解从1958年起,苏联为了谋求与美国合作主宰世界的超级大国地位,加强了对社会主义阵营各国的干预和控制 ——王斯德主编《世界通史》(第三编)◎1956年 波兰波兹南事件东欧兴起反对苏联控制的斗争中苏交恶中苏关系破裂二、冷战的发展与多极力量的成长(二)多极力量的成长(3)中国的发展学习聚焦:两极格局中孕育着多极化发展趋势1964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1972.2196719711970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尼克松访华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1972.9中日建交中国成为国际社会中不可忽视的政治力量二、冷战的发展与多极力量的成长(二)多极力量的成长(4)第三世界的崛起◎1955年 万隆会议1955年万隆会议29个亚非国家和地区第一次在没有西方殖民国家参加的情况下举行,由此诞生了体现和平共处原则的“万隆精神”。1961年第一次不结盟运动首脑会议召开不结盟运动在万隆会议的基础上形成,要求独立自主,掀起非殖民化浪潮发展中国家以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国际政治舞台的重要标志二、冷战的发展与多极力量的成长(二)多极力量的成长二、冷战的发展与多极力量的成长(二)多极力量的成长⑴西方阵营逐渐分化:⑵社会主义阵营开始瓦解:①欧洲共同体的成立和发展②日本经济的“起飞”及其要成为“政治大国”的追求①原因:苏联的大国主义和民族利己主义②表现:东欧国家反对苏联控制的斗争,中苏关系的破裂日本的经济恢复工作到40年代末已基本结束,……从50年代中期开始,日本经济进入战后持续高速増长时期,1960年国家经济实力上升到世界第五位,1968年以后跃居世界第二位,仅次于美国,并在企业经营规模、劳动生产率和资本装备率方面日渐逼近美国的水平。日本从一个战败国一跃成为世界经济大国。——王斯德主编《世界通史》▲ 20纪50-70年代主要本主交国家经济增长率▲匈牙利十月事件▲中苏关系恶化▲波兰波兹南事件两极格局中孕育着多极化发展趋势1、表现:标志事件:中国自力更生拥有“两弹一星”、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美国总统尼克松正式访华⑶中国成为国际社会中不可忽视的政治力量。从经济状况和经济潜力看,当今世界有五大力量中心。未来五年、十年或十五年,在我们有生之年,我们将看到五大超级经济力量:美国、苏联、西欧、中国,当然还有日本。——《尼克松在堪萨斯城的讲话》(1971年)⑷第三世界的兴起:①万隆会议:②不结盟运动发展中国家以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国际政治舞台的重要标志1955年,第一次在没有西方殖民国家参加,万隆精神2、影响:国际关系的变化,对美苏两极格局造成了有力冲击。时期 特征 表现20世纪70年代1985年 以后①1979年,苏联入侵阿富汗,美国再次加强对苏联的遏制②美国大搞军事竞赛,实施“战略防御计划”,企图拖垮苏联美苏首脑多次会晤,建立了多层次对话机制1987年,美苏签署《关于消除两国中程和中短程导弹条约》1991年,两国签订《美苏关于削减和限制进攻性战略武器条约》苏联从阿富汗撤军,宣布不再干涉东欧事务,同意两德统一;苏联与中国关系实现了正常化三、两极格局的瓦解(一)美苏关系的变化①对话:②裁军:③战略收缩:日趋紧张走向缓和▲美国战略防御计划,又称“星球大战”计划。20世纪80年代初里根政府提出并开始实施的以空间定向能和动能武器技术为主的长远研究计划,是一种使核武器失效的反弹道导弹多层综合战略防御系统。▲1989年邓小平会见戈尔巴乔夫,宣布中苏关系正常化以苏联的退让和妥协为前提三、两极格局的瓦解(二)两极格局的瓦解1、原因:20世纪50年代,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帝国主义国家更注重用和平的办法来促使社会主义国家发生演变,被称为“和平演变”。艾伦·杜勒斯是主要代表人物。1953年1月,他在国会提出“解放”社会主义国家的政策:“解放可以用战争以外的方法达到。”……“它必须是而且可能是和平的方法。那些不相信精神的压力、宣传的压力能产生效果的人,就是太无知了。”——刘仓:《毛泽东关于新中国文化建设思想探析》①外部:苏联放任西方对东欧的“和平演变”攻势戈尔巴乔夫提出:“民主的、科学的社会主义”②内部:国内改革背离了社会主义方向,放弃共产党的领导地位2、标志:3、影响:1991年12月,苏联解体冷战结束,世界多极化趋势不可逆转③根本: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弊端二战后初期: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美国苏联资本主义社会主义新兴独立国家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出现多极化趋势、冲击了两极格局美国苏联中国日本西欧第三世界美国俄罗斯中国日本欧盟第三世界1991年——现在:两极格局瓦解、多极化趋势不可逆转二战后世界格局的演变世界格局演变的决定性因素是大国综合国力的对比冷战 结束冷战的影响就不在了吗?中美应摒弃冷战思维,走向互信我们坚决反对人为制造所谓“新冷战”,因为这完全违背中美两国人民的根本利益……当年冷战给世界人民带来的创伤和痛苦绝不应重演。如果谁要在21世纪的今天挑起所谓“新冷战”,那他就站到了历史前进的对立面,就是国际合作的最大破坏者,就必将被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王毅反思冷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习总书记用五个“要”系统阐述了怎样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即要相互尊重、平等协商,坚决摒弃冷战思维和强权政治;要坚持以对话解决争端、以协商化解分歧;要同舟共济,促进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要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要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家园。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