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九年级上册古诗词赏析与理解性默写考点实训08 咸阳城东楼(唐·许浑)一上高城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洲。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鸟下绿芜秦苑夕,蝉鸣黄叶汉宫秋。行人莫问当年事,故国东来渭水流。 【译文】登上百尺高楼,引我万里乡愁。芦苇杨柳丛生,好似家乡沙洲。乌云刚刚浮起在溪水边上,夕阳已经沉落楼阁后面。山雨即将来临,满楼风声飒飒。秦汉宫苑,一片荒凉。鸟儿落入乱草之中,秋蝉鸣叫枯黄叶间。行人莫问当年繁华盛事,都城依旧,只见渭水不停东流。【赏析】这首诗写诗人登上咸阳楼,极目远眺,忽而生出“万里愁”,进而融铸着诗人相思的忧愁和感古伤今的悲凉。首联扣题,“高城”,指咸阳城西楼。“蒹葭”,暗用《诗经·蒹葭》的诗意,表思念心绪;“汀洲”在这里指代诗人在江南的故乡。“一上”表明触发诗人情感时间之短瞬,“万里”则极言愁思空间之迢遥广大,一个“愁”字,奠定了全诗的基调。诗人一登上咸阳高高的城楼,向南望去,远处烟笼蒹葭,雾罩杨柳,很像长江中的汀洲,进而思乡之情涌上心头。颔联写晚眺远景,寓意深远。首先用暮色、夕照展示了一幅丽景图,然后蓦然凉风突起,咸阳西楼顿时沐浴在凄风之中,一场山雨眼看就要到了。这是对自然景物的临摹,也是对唐王朝日薄西山、危机四伏的没落局势的形象化勾画,它淋漓尽致而又形象入神地传出了诗人“万里愁”的真实原因。此联常用来比喻重大事件发生前的紧张气氛,是千古传咏的名句。颈联写晚眺近景,虚实结合。山雨将到,鸟雀仓惶逃入遍地绿芜、秋蝉悲鸣躲在黄叶高林,这些是诗人眼前的实景。但早已荡然无存的“秦苑”“汉宫”又给人无尽的联想——禁苑深宫,而今绿芜遍地,黄叶满林;唯有鸟雀和虫鸣,不识兴亡,依然如故。历史的演进,王朝的更替,世事的变化沧桑,把诗人的愁怨从“万里”推向“千古”,以实景叠合虚景,吊古之情油然而生。尾联作结,融情于景。“行人”,过客。泛指古往今来征人游子,也包括作者在内。诗人最后感慨道:羁旅过客还是不要索问当年秦汉兴亡之事吧!“莫问”二字,令读者从悲凉颓败的自然景物中钩沉历史的教训;一个“流”字,则暗示出颓势难救的痛惜之情。【主题】《咸阳城东楼》是唐代诗人许浑的作品。此诗用云、日、风、雨层层推进,又以绿芜、黄叶来渲染,勾勒出一个萧条凄凉的意境,借秦苑、汉宫的荒废,抒发了对家国衰败的无限感慨。【写法】①情景交融,景中寓情,通过对景物的描写,赋予抽象的感情以形体。②景别致而凄美,情愁苦而悲怆,意蕴藉而苍凉,境雄阔而高远。【考点】一、理解性默写1.《咸阳城东楼》一诗中常被后人在许多场合引来说明社会大变动即将来到的某种征兆的诗句是: , 。2.《咸阳城东楼》一诗中以写秦苑、汉宫的荒废,抒发对历史沧桑的无限感慨的诗句是: , 。3.《咸阳城东楼》形象地写出山城暴雨即将来临的情景,使读者仿佛身临其境的句子是: , 。【答案】1.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2.鸟下绿芜秦苑夕,蝉鸣黄叶汉宫秋。3.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二、阅读鉴赏1.“一上高楼万里愁”的“愁”的含义是: 。2.根据内容,概括作者“愁”的原因和作用。3.诗中哪个字奠定了全诗的感情基调?产生此情感的缘由是什么?请简要分析。4.简要赏析颈联的表达效果。5.《诗境浅说》评“山雨欲来风满楼”可谓“绝妙好词”,试从内容角度赏析。6.请从情景交融的角度,简要赏析《咸阳城东楼》。7.许浑的《咸阳城东楼》属于( )A.政治讽谕诗 B.咏史怀古诗C.山水诗 D.田园诗8.下列对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句中“一上”表明触发诗人情感时间之短瞬,“万里”则极言愁思空间之广大。B.该诗景别致凄美,情愁苦悲怆,意蕴藉苍凉,境雄阔高远,堪称晚唐登临之作的翘楚。C.诗中以遍地绿芜、黄叶高林来渲染秦苑、汉宫的荒废,这些景致为诗人傍晚远眺实景。D.该诗中“山雨欲来风满楼”是千古名句,常转用于比喻重大事件发生前的紧张气氛。【答案】1.思乡,怀古2.官宦在外,思念家乡;国势动荡,危机四伏;江山依旧,世事沧桑。一个“愁”字奠定全诗的感情基调。以“愁”开篇,其后交待“愁”的缘由(用首句引出下文情感的抒发)。3.“愁”字。愁的原因:官宦在外,思念家乡;国势动荡,危机四伏;江山依旧,世事沧桑。4.颈联晚眺近景,虚实结合(或从“视听结合”的角度分析也可);强调过去的禁苑深宫,现今只是绿芜遍地,黄叶满林,唯有鸟蝉不识兴亡,依然如故(或:今昔对比)沧桑的世事,把诗人的愁怨从“万里”推向“千古”,吊古之情油然而生。(或“引发诗人的思古幽情”)5.“山雨欲来风满楼”是全诗的警句。周围的群山雨意越来越浓,大雨即将到来,城楼上已是满楼的狂风。全句只有寥寥七个字,十分形象地写出山城暴雨即将来临的情景,使读者仿佛身临其境。但是作者并不仅仅只是写自然界的变化,而是包含着另外一层意思。唐皇朝的统治,已经面临着崩溃在即的危机。社会也到了大变动的前夕。这种社会大变动的征兆,已经反映得极为明显。也是出现了“山雨欲来风满楼”的局面。所以作者才写出这个概括性极强又十分形象的诗句。由于自然界的变化与社会的大变动具有某些共性特点,所以它的引申意义被后人在许多场合引来说明社会大变动即将到来的某种征兆。6.本诗开篇愁字笼盖全篇,奠定了全文的感情基调,与下文构成因果关系。开头讲愁,下面则交代因何而愁,用云日风雨层层推进,又以绿芜黄叶来渲染勾勒出一个萧条凄凉的意境,抒发了对家国衰败的无限感慨.达到了情景交融的艺术效果。7.B 8.C2 / 2九年级上册古诗词赏析与理解性默写考点实训08 咸阳城东楼(唐·许浑)一上高城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洲。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鸟下绿芜秦苑夕,蝉鸣黄叶汉宫秋。行人莫问当年事,故国东来渭水流。 【译文】登上百尺高楼,引我万里乡愁。芦苇杨柳丛生,好似家乡沙洲。乌云刚刚浮起在溪水边上,夕阳已经沉落楼阁后面。山雨即将来临,满楼风声飒飒。秦汉宫苑,一片荒凉。鸟儿落入乱草之中,秋蝉鸣叫枯黄叶间。行人莫问当年繁华盛事,都城依旧,只见渭水不停东流。【赏析】这首诗写诗人登上咸阳楼,极目远眺,忽而生出“万里愁”,进而融铸着诗人相思的忧愁和感古伤今的悲凉。首联扣题,“高城”,指咸阳城西楼。“蒹葭”,暗用《诗经·蒹葭》的诗意,表思念心绪;“汀洲”在这里指代诗人在江南的故乡。“一上”表明触发诗人情感时间之短瞬,“万里”则极言愁思空间之迢遥广大,一个“愁”字,奠定了全诗的基调。诗人一登上咸阳高高的城楼,向南望去,远处烟笼蒹葭,雾罩杨柳,很像长江中的汀洲,进而思乡之情涌上心头。颔联写晚眺远景,寓意深远。首先用暮色、夕照展示了一幅丽景图,然后蓦然凉风突起,咸阳西楼顿时沐浴在凄风之中,一场山雨眼看就要到了。这是对自然景物的临摹,也是对唐王朝日薄西山、危机四伏的没落局势的形象化勾画,它淋漓尽致而又形象入神地传出了诗人“万里愁”的真实原因。此联常用来比喻重大事件发生前的紧张气氛,是千古传咏的名句。颈联写晚眺近景,虚实结合。山雨将到,鸟雀仓惶逃入遍地绿芜、秋蝉悲鸣躲在黄叶高林,这些是诗人眼前的实景。但早已荡然无存的“秦苑”“汉宫”又给人无尽的联想——禁苑深宫,而今绿芜遍地,黄叶满林;唯有鸟雀和虫鸣,不识兴亡,依然如故。历史的演进,王朝的更替,世事的变化沧桑,把诗人的愁怨从“万里”推向“千古”,以实景叠合虚景,吊古之情油然而生。尾联作结,融情于景。“行人”,过客。泛指古往今来征人游子,也包括作者在内。诗人最后感慨道:羁旅过客还是不要索问当年秦汉兴亡之事吧!“莫问”二字,令读者从悲凉颓败的自然景物中钩沉历史的教训;一个“流”字,则暗示出颓势难救的痛惜之情。【主题】《咸阳城东楼》是唐代诗人许浑的作品。此诗用云、日、风、雨层层推进,又以绿芜、黄叶来渲染,勾勒出一个萧条凄凉的意境,借秦苑、汉宫的荒废,抒发了对家国衰败的无限感慨。【写法】①情景交融,景中寓情,通过对景物的描写,赋予抽象的感情以形体。②景别致而凄美,情愁苦而悲怆,意蕴藉而苍凉,境雄阔而高远。【考点】一、理解性默写1.《咸阳城东楼》一诗中常被后人在许多场合引来说明社会大变动即将来到的某种征兆的诗句是: , 。2.《咸阳城东楼》一诗中以写秦苑、汉宫的荒废,抒发对历史沧桑的无限感慨的诗句是: , 。3.《咸阳城东楼》形象地写出山城暴雨即将来临的情景,使读者仿佛身临其境的句子是: , 。二、阅读鉴赏1.“一上高楼万里愁”的“愁”的含义是: 。2.根据内容,概括作者“愁”的原因和作用。 _______ _______3.诗中哪个字奠定了全诗的感情基调?产生此情感的缘由是什么?请简要分析。 _______ _______4.简要赏析颈联的表达效果。 _______ _______5.《诗境浅说》评“山雨欲来风满楼”可谓“绝妙好词”,试从内容角度赏析。 _______ _______6.请从情景交融的角度,简要赏析《咸阳城东楼》。 _______ _______7.许浑的《咸阳城东楼》属于( )A.政治讽谕诗 B.咏史怀古诗C.山水诗 D.田园诗8.下列对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句中“一上”表明触发诗人情感时间之短瞬,“万里”则极言愁思空间之广大。B.该诗景别致凄美,情愁苦悲怆,意蕴藉苍凉,境雄阔高远,堪称晚唐登临之作的翘楚。C.诗中以遍地绿芜、黄叶高林来渲染秦苑、汉宫的荒废,这些景致为诗人傍晚远眺实景。D.该诗中“山雨欲来风满楼”是千古名句,常转用于比喻重大事件发生前的紧张气氛。2 / 2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九年级上册古诗词鉴赏与默写08咸阳城东楼(唐许浑)-原卷版-考点梳理与实训-部编版语文.docx 九年级上册古诗词鉴赏与默写08咸阳城东楼(唐许浑)-解析版-考点梳理与实训-部编版语文.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