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下 第五单元 第二课 山川秀美一、【课标解读】:课标:1-2-5 描述中国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的总体面貌,了解其基本特征。解读:自然环境特征,包括地势地形、土壤植被、主要气候类型、主要河流等。 二、【教材简析】:1.教材编写特点及意图:运用多种形式的地图,描述我国地形和地势的特点,分析其与人们生产生活之间的关系。2.教材结构体系:教材紧密结合社会实际和学生日常生活,先通过丰富的图文资料,呈现我国自然环境的特点,展示这些特点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 复杂多样的地形不仅说明了我国地形种类齐全、山区面积广大、地势呈三级阶梯的地形特点,还分析了山区经济发展的优势和劣势。三.【教学目标】(一)知识和技能目标:1.知道五种基本地形及我国主要的地形单元;2.知道山区的含义和地势的概念;3.知道我国的地势高低起伏大致状况;(二)过程与方法目标:1.运用地图了解我们的五种基本地形和地势高低起伏状况;2.运用地图及相关资料,概括出我国自然环境的总体特征;3.结合具体实例,分析地形对社会经济生产以及人们日常生活的影响。(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从自己生活的地区,了解自己家乡的地形及其主要特点,以及这种地形对人们生产和生活的影响。2帮助学生树立因地制宜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增进对家乡的关注和热爱之情。 3.培养良好的读图和用图习惯;四、【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我国地形地势特点及其影响;2.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和地理观念。难点1.结合具体实例,分析我国的地形地势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从而树立因地制宜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2.通过对学生的读图指导,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和正确的地理观念。五.【教学方法】情景教学法、分组讨论法、合作探究法。六.【教学流程】新课导入师述: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下面将要出示的几张图片,并一一说出这些图片分别反映了哪种地形?多媒体打出图片(平原、高原、山脉、盆地、丘陵)师述:这就是我们前面学过的世界五种基本地形。那在我国能找到这些类型吗?今天,我将带同学们去感受一下中国的地形特点。出示课题: 复杂多样的地形【新课教学】一.复杂多样的地形1.出示:《中国地形图》,即教材图3—12,对学生进行读图指导:读图先看图形的标题——图3—12 中国的地形,表示这幅图描绘的是中国的地形图。然后再读图例,每种不同的图例各表示什么信息,再根据图例观察注记,并从图中获取有效信息。2.活动:火眼金睛活动任务:请同学们读教材图3—12,完成历史与社会图册60页的填图题。活动要求:两人为一小组,一人从教材图3—12中找出地形单元,另一人填写图册,合作完成。合作完成后,教师请学生汇报活动结果,并在投影仪上动态展示活动结果。按照山脉的走向分,请同学们指出主要东西走向、南北走向、和弧形山脉的名称?【总结】 天山山脉、阴山山脉 东西走向 昆仑山脉、秦岭 南岭 大兴安岭、太行山脉、巫山、雪峰山南北走向 长白山脉、武夷山脉 台湾山脉弧形山脉:喜马拉雅山脉山脉是地形的骨架,那么在山脉与山脉之间又镶嵌着其他的地形单元,有哪些呢?教师可举准噶尔盆地的例子,引导学生回答四大盆地、四大高原、三大平原以及丘陵与山脉之间的关系,教师可在投影仪上动态展示。总结并提问:可见,我国山脉众多,又有四大高原、盆地,还有三大平原及丘陵,这说明了我国地形的什么特点?(引导学生回答,我国的地形复杂多样)过渡:不同地形下人们的生活、生产状况又是如何呢?就让我们一同去看看。请大家先看两张图片。3.出示图片(内蒙古高原、长江中下游平原)提问:这两张图片分别反映了什么地形?这两种不同地形下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有什么不同?(学生发言)归纳:①地势较低、地形平坦的平原,种植业比较发达;②地势较高的高原地区,畜牧业比较发达。由此可见,地形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提问:从上面地形对人们生产和生活的影响,给我们什么启示?归纳:我们要树立因地制宜的意识。过渡:从上面的图片中我们已经学习到不同的地形差异显著,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人们的生产和生活。那么,在同一地形中,它们又是怎样的关系呢?我们先来欣赏几幅图片,来猜一猜这些图片都是我国的哪些地形单元。4。出示图片(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云贵高原)请学生说出对应图片的名称。教师引导学生得出:在每一种地形内部,景观也存在着很大差异,这也加剧了我国地形的复杂程度。过渡:我国拥有的这几种地形,其面积差是很大的,你们知道其中所占比重最大的是哪种地形?最小的又是哪种?出示:《中国各类地形面积比例示意图》。指导学生读圆饼图。先读图形标题,再读注记。二.山区面积广大1.师述:我们常把山地、丘陵和崎岖的高原统称为山区,请同学们计算一下我国山区所占的面积。大约占全国总面积的2/3。这又说明了我国地形的什么特点呢?归纳:我国是一个山区面积广大的国家。过渡:浙江省南部地区地形也以山区为主,因此山区的发展于否会直接影响浙江省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所以,要请你们为我省南部地区的经济发展出谋划策。2.活动:出谋划策说说山区开发利用有哪些有利条件和不利因素?归纳:从同学们的回答中可知山区有利也有弊:利——有丰富的资源、发展潜力大;弊——地形复杂,交通不便,条件艰苦。开发山区时,应尽量发挥其优势。山区虽然交通不便,但随着经济和科技的发展,这种劣势会逐渐改善,山区发展的潜力是无限的。要因地制宜的开发,这样我省的经济才能得到更好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才能构建和谐社会。承转:前面我们学习了我国地形的特点,接下来再让我们一起探讨我国地势的特点。三.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再次出示《中国地形图》,对学生进行读图指导。提问:我们说地图有三要素,这是地图的哪一要素呢?(图例)图例是我们从地图上获取信息的重要手段。从这一图例中,你可以从中获取什么信息呢? (引导学生分析出我国地势西高东低。)这幅地形图中从颜色相近来看可以大致分几部分?你能不能尝试着把各部分的界限用笔勾勒出来。(引导学生分析出我国地势呈三级阶梯状。)之前我们说到山脉是地形的骨架,现在我们也发现一些山脉构成了我们阶梯的分界线。看看北纬32°纬线自东向西穿越我国的地形类型有哪些?总结:我们国家地形多样,陆地五种地形都有分布,第一级阶梯的平均海拔超过了4000米,主体是有世界屋脊之称的“青藏高原”,同时还包括了柴达木盆地;第二级阶梯的平均海拔在1000-2000米之间,是盆地和高原的天下;第三级阶梯的海拔在500米以下,主要分布着海拔较低的平原和丘陵。这种西高东低的地势特征对我国有哪些影响?出示诗词:虞美人 李煜(南北朝)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念奴娇 赤壁怀古 苏轼(北宋)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提问:从诗词中,我们会发现古人描述我国江河都是东流东去的,哪位同学来解释一下我国江河东流的原因?拓展:那么你还知道这种西高东低的地势特征对我国还有哪些影响?(可从经济发达程度、人口密度等思考)教师评价:对学生回答给予评价。【课堂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我国地形和地势特点,请哪位同学来总结一下。地形特点:地形复杂多样,山区面积广大地势特点:地势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状【作业巩固与练习】1.我国第二级阶梯的主要地形单元是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2.下列盆地,位于我国地势第一级阶梯的是 ( )A.准噶尔盆地 B.塔里木盆地 C.柴达木盆地 D.四川盆地3.将下列地名与其美称连接起来。四川盆地 世界屋脊长江三角洲 鱼米之乡青藏高原 祖国宝岛台湾岛 天府之国4. 下列对山区的认识,你认为正确的是( )A.山区条件太艰苦,特别是交通不便,所以无法开发建设B.山区虽然资源丰富,但经济发展比较缓慢,所以我们要合理地开发建设山区C.山区有茂密的树林,清澈的泉水,是旅游的好地方,所以不用再开发建设了D.以上说法都不正确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