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塑造地表形态的力量课件(52张)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1塑造地表形态的力量课件(52张)

资源简介

(共52张PPT)
选择性必修一 第二章 地表形态的塑造
第一节 塑造地表形态的力量
塑造地表形态的力量
课标要求
结合实例,解释内力和外力对地表形态变化的影响,并说明人类活动与地表形态的关系。
学习目标
1.了解内、外力作用的能量来源、表现形式及其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2.结合实例,说明流水、风力、冰川等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塑造。
3.运用图像及示意图,了解三大类岩石的形成过程,并在此基础上说明岩石圈物质循环过程。
新课导入
对庐山的险峻,毛泽东有诗赞道:“山飞峙大江边,跃上葱茏四百旋。”庐山位于长江南岸、鄱阳湖之滨,山体拔地而起,四周陡立。在海拔1100米左右,却有一片较为平坦的开阔地,并建有一座城镇。
1、是什么力量让庐山“飞峙”于这江环湖绕的平原上
2、险峻的庐山上为什么会有一片较为平坦的开阔地
材料
问题
内力作用
外力作用
目录
岩石圈的物质循环
随堂练习
01
内力作用
内力作用
能量来源
表现形式
地球内部的热能
地壳运动
地质作用
岩浆活动
内力作用的表现形式
在自然界中,有些内力作用进行得很快,如火山喷发和地震,可以瞬间改变地表形态。
有些内力作用进行得及其缓慢,不易被人们察觉,但是,经过漫长的地质年代,会使地表形态发生显著的变化。
对地表形态影响
内力作用
●地壳运动是指岩石圈因受内力作用而发生的变位或变形,也称构造运动。
地壳运动
●在地壳运动过程中,岩层在水平方向上受到压力、张力等,从而发生水平或垂直方向上的变形或变位。地壳运动包括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
内力作用
大约4000万年前,喜马拉雅山开始隆起,当时它的年平均上升速度只有0.05厘米。20世纪最后30年,喜马拉雅山的年平均上升速度达到了最大,也只有5厘米。
东非大裂谷
内力作用
运动类型 水平运动 垂直运动
岩层运动方向
对地形的影响 形成断裂带和褶皱山脉 常形成高原、断块山及盆地和平原等地貌
举例 东非大裂谷、喜马拉雅山、大西洋 台湾海峡、华山、泰山
相互关系 ①它们相伴发生; ②在不同时期和不同区域,两者常有主次之分;③就全球而言,地壳运动以水平运动为主,垂直运动为辅
地壳运动
内力作用
●当岩石圈破裂时,深处岩浆沿破裂带上升,侵入岩石圈或喷出地面,这一过程叫岩浆活动。
●岩浆也只有喷出地表时才可以直接影响地表形态。
岩浆活动
内力作用
变质作用
●岩石受温度、压力等因素的影响,其成分、结构发生改变,这一过程称为变质作用。
●变质作用一般发生在地壳深处,不能直接塑造地表形态。
内力作用
在内力作用中,地壳运动是塑造地表形态的主要形式。
内力作用奠定了地表形态的基本格局,总的趋势是使地表变得高低不平。
大陆漂移、地面抬升和沉降、地震等都是地壳运动的反映。
庐山就是由于岩层受到挤压,局部地面抬升时岩层断裂而形成的。
内力作用
活动 识别塑造地表形态的内力作用
以上描述的现象分别是哪种内力作用造成的
推测a、b现象发生的过程。
比较这些现象形成的时间长短。由此谈谈你对地表形态变化“很快”和“极其缓慢”的认识。
内力作用或和缓或剧烈,总会在地表或地下岩层中留下一定的痕迹。科学家通过这些痕迹,推测地表形态变化的过程;下面三段描述从不同的视角记录了这些痕迹。
02
外力作用
能量来源
表现形式
外力作用
风化作用
侵蚀作用
搬运作用
堆积作用
固结成岩作用
…………
外力作用
石蛋地貌(花岗岩球状风化)
风化作用
概念:在大气条件下,岩石的物理性状和化学成分发生变化的作用。
作用的营力:太阳辐射、水、气体和生物。
类型:按岩石风化的性质分为
物理风化和化学风化。
外力作用
物理风化示意
外力作用
侵蚀作用
概念:流水、波浪、风、冰川等外力对地表进行破坏的过程。
风力侵蚀
流水侵蚀
海浪侵蚀
冰川侵蚀
…………
类型:
外力作用
流水侵蚀
坡面受流水作用,被冲刷、下切形成沟谷,水流汇集使沟谷不断加宽加深。
千沟万壑的黄土高原
科罗拉多马蹄湾
外力作用
风力侵蚀
雅丹地貌:现泛指干燥地区一种风蚀地貌。雅丹地貌以新疆罗布泊西北楼兰附近最典型。
外力作用
风力侵蚀
风蚀蘑菇
风蚀洼地
海蚀地貌
海蚀崖
海蚀柱
海蚀平台
海蚀拱桥
海蚀地貌是基岩海岸在波浪、潮流等不断侵蚀下所形成的各种地貌,主要有海蚀穴、海蚀崖、海蚀平台、海蚀柱等。
海蚀穴
海浪侵蚀
外力作用
冰川侵蚀
新西兰库克山的冰川侵蚀地貌
山地冰川形成的侵蚀地貌具有陡峭、险峻的特点,常形成刀刃状山脊、多面椎体山峰、U形谷等。
常见的冰川地貌主要有冰斗、冰川槽谷(U 形谷)、角峰和刃脊等。
外力作用
外力作用
流水堆积作用
冲积扇-洪积扇
分布:发育于山前(山麓)或河流出山口
特点:以谷口为顶点成扇形,冲积扇顶端到边缘地势逐渐降低,堆积物的颗粒由粗变细
外力作用
分布:河流入海的口外海滨地区。
特点:从平面上看,像三角形,顶部指向上游,底边为其外缘,三角洲的面积较大,土层深厚,水网密布。
尼罗河三角洲
长江三角洲
外力作用
风力堆积作用
沙垄
沙丘
潟湖
进入海岸带的松散物质,在波浪推动下移动,并在一定的条件下堆积起来的各种地形称海积地貌。
其类型有水下堆积阶地、海滩、潟湖(xì hú)、水下沙坝等。 由于地形气候等影响而使波浪力量减弱,海滨沉积物就堆积下来形成各种海积地貌。
外力作用
外力作用
在不同的地区,水热组合状况不同,塑造地表形态的主要外力及其作用的方式、强度等存在差异,从而形成具有不同特征的地表形态。
例如,降水充沛的热带、温带地区,以流水作用为主,流水地貌发育;
在干旱地区,风力作用强劲,风沙地貌广布。
风化、侵蚀、搬运和堆积是外力塑造地表形态的基本过程。
外力作用
外力作用总的趋势是使地表起伏状况趋于平缓。
庐山上城镇所在的平台就是地质历史时期外力作用的结果,后来随着山体隆升而到达现在的高度。
地表形态是内力和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
如果说内力作用形成地表形态的“粗毛坯”,外力作用则不断地把“粗毛坯”进行再塑造,使地表形态更加丰富多彩。
外力作用
活动:认识海水侵蚀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澳大利亚墨尔本海岸曾经矗立着12根巨大的海蚀柱,这里是澳大利亚著名的旅游景点;这些海蚀柱最高约45米。近些年来,陆续有5根海蚀柱倒塌。
思考:
这些海蚀柱是如何形成的
海蚀柱为什么会倒塌
预测未来这一景观的演变趋势。
03
岩石圈的物质循环
岩石圈的物质循环
岩石是构成地貌、形成土壤的物质基础。
岩石按照成因可以分为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三大类。
岩石分类
岩石圈的物质循环
岩浆岩
在地球内部巨大压力作用下,岩浆沿着岩石圈的薄弱地带侵入岩石圈上部或喷出地表,随着温度、压力的变化,冷却凝固形成岩浆岩。
形成的岩浆岩物质来源是什么 在地球圈层中的位置?
岩石圈的物质循环
常见的岩浆岩有花岗岩、玄武岩等。
岩浆岩
岩石圈的物质循环
沉积岩
裸露在地表的岩石,经风化、侵蚀作用,逐渐成为砾石、沙子、泥土等碎屑物质。这些碎屑物质被风、流水等搬运后沉积下来,经压实、固结形成沉积岩。
岩石圈的物质循环
沉积岩
按照沉积物的颗粒大小,沉积岩可分为砾岩、砂岩、页岩等。
有些沉积岩是由化学沉淀物或生物遗体堆积而成的,如石灰岩。
岩石圈的物质循环
沉积岩
●大陆地表出露的岩石约75%都是沉积岩。
●沉积岩具有两大特征:层理构造和含有化石。
岩石圈的物质循环
变质岩
地壳中已生成的岩石,在地球内部的高温、高压等条件下成分、性质发生改变,形成变质岩。
例如,页岩变质成为板岩,石灰岩变质成为大理岩。
岩石圈的物质循环
三大岩石比较
岩石 成因 常见岩石 主要特征
变质岩
岩浆上升
冷却凝固
侵入岩:花岗岩
喷出岩:玄武岩
侵入岩:结晶度好
喷出岩:具有气孔构造
风化、侵蚀
搬运、堆积
固结成岩
石灰岩、砂岩、
砾岩、页岩
具有层理构造
变质作用
大理岩、板岩、
石英岩、片麻岩
具有片理结构
沉积岩
岩浆岩
常含有化石
岩石圈的物质循环
岩石圈物质循环
这三类岩石在岩石圈深处或岩石圈以下高温高压的条件下熔化,又成为新的岩浆回到地球内部;岩浆在一定的条件下再次侵入或喷出地表,形成新的岩浆岩,并在此基础上形成其他岩石。
岩石圈的物质循环
变质岩
岩浆
冷却凝固
岩浆岩
外 力 作 用
沉积岩
变质作用
变质作用
重 熔 再 生
重熔再生
重熔再生
外力作用
岩石圈的物质循环
请说出图中A到D的岩石类型以及①—⑥的地质作用。
岩石圈物质循环
岩石圈的物质循环
①冷却凝固
②外力作用
③变质作用
④重熔再生
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的判读技巧
(1) 判断岩石和岩浆
岩浆:三进一出,一进一出;岩浆岩:一进三出
注:沉积物指向的一定是沉积岩
(2) 理清箭头含义
①指向岩浆岩的箭头:冷却凝固,是内力作用。
②指向沉积岩的箭头:外力作用。
③指向变质岩的箭头:变质作用,是内力作用。
④指向岩浆的箭头:重熔再生,是内力作用。
岩石圈的物质循环
岩石圈物质循环的地理意义
①形成丰富的矿产资源
②改变和塑造地表形态
③实现物质交换和能量传输
岩石圈的物质循环
岩石圈物质循环
思考
有人认为岩浆岩是“浴火而生”的岩石,沉积岩是沉积物经压实、固结而来的岩石,变质岩是由老变新的产物;也有人认为一类岩石是由另一类岩石转化而来的。你怎么理解这两种说法?
岩石圈的三大类岩石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在内力、外力共同作用之下,通过与岩浆之间的物质循环,使得岩石圈的物质处于不断循环转换中。
04
随堂练习
随堂练习
下图是新疆准噶尔盆地著名的乌尔禾“魔鬼城”的景观,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形成“魔鬼城”四面壁立,怪石嶙峋景观的主要地质作用是 ( )
A. 流水侵蚀 B. 流水溶蚀 C. 冰川侵蚀 D. 风力侵蚀
2.与乌尔禾“魔鬼城”地区地貌形成关系最密切的自然环境是 ( )
A. 海拔高,气温年较差小 B. 山高谷深,水流湍急落差大
C. 深居内陆,降水少,风力强 D. 冬冷夏热,降水季节变化大
D
C
课堂检测
壶口瀑布位于山西省吉县,是中国第二大瀑布。瀑布周围的岩石是砂岩和砾岩夹粉砂质泥岩。
问题:按岩石成因分类,壶口瀑布周围的岩石属于 岩;形成黄河壶口瀑布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
沉积
流水侵蚀作用
课堂检测
塔里木盆地是我国最大的含油气盆地。盆地可探明油气资源总量160亿吨,其中,石油80亿吨,天然气10万亿立方米。
问题:油气资源集中分布地区的地质构造多为 构造;形成钻井附近典型地貌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
风力堆积
沙漠腹地的塔中油田
石油钻井
背斜
课堂检测
珠穆朗玛峰山体呈巨型金字塔状,威武雄壮昂首天外,地形极端险峻。在众多山脊和峭壁之间分布着548条冰川。
问题:指出珠峰甲处的地貌类型 。形成该地貌类型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
刃脊(山脊)

冰川侵蚀作用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