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五课 面临挑战的中国 (课时4来自海上的挑战)主备 :朱建国 审核 :车树群授课时间课 时班级 姓名 一、【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学习郑和下西洋,新航路开辟后传教士与欧洲殖民者东来史实,掌握这一时期中国政府对海外探索的态度,分析东西方在这一时期产生差距的原因。2、能力目标:用历史的、辩证的眼光去看待传教士东来给中国带来的影响。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感受明清时中国所面临的挑战,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及探究、合作交流的能力。二、【学习重点、难点】1、重点:通过对郑和下西洋、传教士来华、马戛尔尼来华等事件的分析,理解同一时代中外统治者在海外拓展上的不同态度。2、难点:如何理解古老的中国在明清时已面临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三、【课前预习导学】1、郑和下西洋(结合课本P41图)史料《明史?郑和传》:郑和,云南人,世所谓三保太监者也。初事燕王,从起兵有功。A成祖疑惠帝亡海外,欲踪迹之,且欲B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永乐三年六月,命和等通使西洋。自苏州刘家河……,首达占城,以次遍历诸番国,宣天子诏,因给赐其君长,不服则以武慑之。C威德遐被,四方宾服,受命而入贡者迨三十国,幅员之广,远迈汉唐。和经事三朝,先后七奉使,D所取无名宝物,不可胜计,而中国耗废亦不赀。明宪宗欲重新启动下西洋计划。大臣刘大夏认为这是祸国殃民之举,将郑和出使西洋的海图资料藏匿起来,说:“三保下西洋费钱粮数十万,军民死且万计,纵得奇宝而回,于国家何益?此特一弊政,大臣所当切谏者也,旧案虽存,亦当毁之,以拔其根。”①(看课本41页图5-72)郑和下西洋中的“西洋”是大西洋吗?“西洋”指今天哪个洋?②郑和下西洋受明 命令 出发地: 次数: 次 首先到达今天的 ③阅读资料,思考:三保太监说明郑和是什么身份?④思考资料中ABCD四句话,说明郑和下西洋的目的分别是:A B C D ⑤明朝一些大臣对下西洋是什么观点?原因是什么?2、西方殖民者东来①新航路开辟后,西方殖民者东来,比他们更早到中国的是 ,这从一个侧面说明新航路开辟的原因之一是传播 。②圆明园,坐落在北京西郊,与颐和园紧邻。始建于康熙年间,历时150余年,有“万园之园”之称。1860年10月,圆明园遭到英法联军的洗劫和焚毁。你觉得为什么圆明园能称为“万园之园”?圆明园被毁说明了殖民主义什么罪行?③台湾自古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但17世纪初曾被 人所占领,19世纪末又被 人占领。而 人则在1553年以 手段攫取在澳门的居住权。④清朝统治者对外实行 政策,严格限制对外贸易。明清时期来华的外国人很少,你知道的人物有明朝时的 ,清朝时的 、 。四、【课堂导学】(一)、郑和下西洋1、历史原因(条件): 。2、目的: 。(看课前预习史料记载的目的是什么?)加2点3、时间: 年―― 年 4、途经:从江苏刘家港出发,经 海、南海、 洋(南洋――今天 一带)、经马六甲海峡,进入西洋(实际是 洋一带),最远到达 和 。5、意义:①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因为)比欧洲人开辟新航路早 。②促进了中国与 国家的经济文化交流,有助于中国人了解世界。6、结局:因下西洋耗资巨大,后来停止。这也导致了后来的闭关锁国政策。(二)、欧洲殖民者东来(欧洲殖民者对华政策)1、传教士的友好活动:①明朝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a ;b ;c与 合作,翻译《 》;d绘制《 》(世界地图)。②清朝时,德国传教士帮助修改 。③法国传教士用 治好了康熙皇帝的病。④意大利传教士 参与了圆明园的建筑设计。2、殖民侵略①1553年,葡萄牙人占领澳门,直到1999年才回归祖国。②17世纪初,荷兰人占领台湾,1662年,被 收复。1683年,清军进入台湾,1684年,设置 ,归属福建省。(三)、闭关锁国政策(中国人对外政策)1、原因:①社会原因(根本):中国处于 文明时代,男耕女织是基本生产生活方式,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主体。②政治原因(课本):清朝统治者担心a ,b沿海人民与外国人交流会 。③思想原因(课本P44乾隆之语):自认为天朝 ,狂妄自大,目光短浅,思想守旧。2、政策:清初实行 ;统一台湾后,设立 个通商口岸;乾隆皇帝只允许 可对外贸易。3、案例:马戛尔尼来华①马戛尔尼来华 目的: 要求: ②乾隆皇帝 态度: 深层思考:课本说:19世纪以后,中国这个古老的文明国度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巨大挑战。这导致中国近代史上始终处于落后挨打的局面。这个挑战来自哪里?是当时哪个先进文明对哪个落后文明的挑战?其结果肯定怎样?填一填:近代中国落伍的原因中国(内在原因)欧美(外在原因)文明阶段 文明 文明经济状况 为主体, 占主导 迅速发展政治制度封建 资本主义民主制度对外政策对外实行 对外 思想文化愚昧无知,文化专制,科技落后追求平等、民主、自由、科学五、【当堂测试】1、郑和下西洋最远到达现在的 ( )A吕宋岛 B爪哇岛 C锡兰 D红海和非洲东海岸2、1661年,郑成功率领军队横渡台湾海峡,沉重打击了 ( )A西班牙殖民者 B葡萄牙殖民者 C荷兰殖民者 D英国殖民者3、从清朝前期开始,中国逐渐在世界上落伍的主要原因是 ( )A手工业、商业的落后 B实行闭关锁国 C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 D严禁民间经济交往六、【课后反思】课件12张PPT。来自海上的挑战一、郑和下西洋1、历史条件2、目的史料A寻找失踪的建文帝B宣扬国威C加强同海外各国的联系D满足统治者对异域珍宝的需求3、时间人物1405--1433迪亚士 1487从课前预习史料中获取信息P41第一行4、路线从江苏刘家港出发,经东海、南海、太平洋、经马六甲,进入西洋(印度洋),最远到达红海沿岸(阿拉伯)和非洲东海岸。5、意义(积极影响)影响:劳民伤财,耗资巨大。结果:遭到官员们的反对,被停止。6、结果(消极影响)课前预习史料 第2节P41页 第3行几个地名:鸡笼、占城、吕宋、满剌加、爪哇、古里、天方利玛窦二、欧洲殖民者东来原因:用奎宁治好康熙的疟疾修改中国历法郎世宁 新航路开辟捷足先登:传教士说明新航路开辟的原因之一是什么?1、传教士的活动德法 --圆明园①1553年 葡萄牙 澳门欺骗手段1999年12月20日回归2、早期对华殖民侵略不要忘记沙俄对东北的侵略②17世纪初 荷兰人 台湾日月潭②郑成功收复台湾3、中国人民早期抗击外来侵略的斗争①康熙两次亲征雅克萨,打败沙俄侵略者郑成功A、1661年,横渡台湾海峡,沉重打击荷兰殖民者; B、1662年,收复台湾;清朝A、1683年,进入台湾,郑成功的后代归顺清朝; B、1684年,清朝在台湾设台湾府,隶属福建省。三、清朝的闭关自守政策1、原因2、措施P43页 末节 共3点 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主体地位,商品经济不发达;(根本原因) 统治者自认为天朝物产丰富,且目光短浅,不屑与外国互通有无;政治:课本P43页清初 统一台湾后乾隆社会经济:思想:目的3、案例 马戛尔尼来华 要求拒绝马戛尔尼乾隆 结果扩大英国海外市场遣使 通商 减税 让岛 传教你认为乾隆皇帝的态度是否正确,为什么?正确,捍卫了国家主权错误,狂妄自大,目光短浅P44页课本思考题乾隆皇帝认为:中国物产丰富,自给自足,不需要与其他国家开展贸易;马戛尔尼认为:中国的海防线十分脆弱,技术、军队实力落后,不堪一击,所以如果中国不给英国贸易以优惠条件,英国对中国的战争也就指日可待。19世纪以后,中国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来自海上的挑战 导学稿.doc 来自海上的挑战.p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