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北方地区------红松之乡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小兴安岭的自然环境特征,及这样的自然特征对当地植被和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2.利用地图和生动形象的图片资料进行直观教学,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感知小兴安岭的自然环境及其景观。3.通过对小兴安岭森林资源的开发利用,学会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重点:小兴安岭成为红松之乡的原因。难点:理解森林资源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教学设计:导入:利用一组小兴安岭的图片,来领略小兴安岭的美丽。(让学生在欣赏中初步认识对小兴安岭的了解)新课:这么美丽的小兴安岭在哪呢?展示《中国地形图》,从中看到小兴安岭位于兴安岭山脉东段,我国东北部,黑龙江省的北部。(培养学生读图识图能力,来了解小兴安岭的具体位置)初略的介绍小兴安岭,用幻灯片出示“小兴安岭整个山脉分布着温带针叶和阔叶林。它与大兴安岭、长白山同是我国最大的林区,是我国重要的木材生产基地。走进小兴安岭山区,松林千里,遮天蔽日。这里有亚洲面积最大的红松原始森林,是我国重要森林资源宝库。森林中有梅花鹿、东北虎等珍贵动物。林地上生长着人参、乌拉草及其他珍贵的林下资源。”并对资料中的红松作介绍,让学生了解小兴安岭为什么要种红松,为什么能成为红松之乡?(通过学生的小组合作完成)我从两方面入手,一方面体现红松的经济价值,另一方面体现种植红松的自然条件。经济价值书本中图6—5的介绍中有所体现,学生很容易知道。对于自然条件需要通过分析小兴安岭的自然环境。观察图6—3认识到小兴安岭的地形为山地,这种地形适合林木生长,观察图6—4来分析小兴安岭的气温与降水,通过分析认识到气温低于0℃的月份比较多,降水集中在夏季,这种气候适合针叶林生长。通过对小兴安岭自然环境的分析得到此地适应红松的生长。也正是此些原因使小兴安岭称为红松之乡。(培养学生合作能力,通过读图分析来锻炼他们的识图能力,分析问题能力)介绍资料中的“森林资源宝库”,小兴安岭具体有哪些宝贵资源。东北林区是我国最大的天然林区主要树种有:红松、落叶松、白桦、紫椴;东北林区三宝:人参、貂皮、鹿茸……介绍资料中的“林下资源”指的是木耳,香菇等,正是因为小兴安岭有如此多的资源,人们就不断的去开发和利用。小兴安岭的林业发展迅速,有陆路和水路,交通十分便利,它为我国经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不过长期以来,林区面积不断减少,森林资源急剧减少,环境出现了恶化,是由于什么原因引起的呢,让学生通过阅读书本和PPT中图片来回答。(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教师总结:毁林开荒,过量采伐,重采轻育,滥砍滥伐,森林灾害,居民烧柴,毁灭性挖掘。我们知道了环境出现恶化的原因,现在让我们根据这些原因来想想对策如何使森林资源增加。学生分小组讨论,而后回答。教师总结恢复和发展东北林区的森林资源、维护生态平衡的主要措施和途径还有:(1)改善管理,设立自然保护区(长白山自然保护区等);(2)积极造林,采伐与培育相结合;(3)开辟多种能源以解决居民烧柴困难问题;(4)预防森林灾害(虫灾、火灾等);(5)制定森林法,用法律的形式保护森林资源等……我们知道要恢复和发展东北林区的森林资源、维护生态平衡,那么当地人们为了控制环境继续恶化,有没有采取一些措施呢?采取了那些措施呢?学生结合书本P37—38页的内容回答。(1)合理经营与管理,通过图6—8和图6—9来说明;(2)木材产品的身份证,通过阅读卡了解;(3)模仿森林自然发育过程来采伐森林。这些措施的实施使小兴安岭的环境得到了大的改善。以前林区工人的主要工作就是伐木,收入也来自于出售木材。如今虽然人们不能随便砍伐树木,但它们依然没有离开森林,最终不仅绿色回来了,而且经济发展更快了。这是为什么呢?请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原因。(森林食品、森林旅游、木材深加工)对于森林食品、森林旅游、木材深加工加以说明,并且总结此段话:对资源的利用:以前是森林资源破坏,经济衰退;如今林业资源经济转型;对环境:以前破坏性开发利用,现在合理利用与开发,从而来证明我们的发展应该因地制宜。小结:通过对红松之乡的学习,你认识到了什么?学生自由回答。1、一个地方人们的生活生产方式总是当地的自然环境相适应。2、人与自然和谐相处。3、一方水土养一方人:靠林吃林。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