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嘎达梅林》教学设计课 型:欣赏课教学内容:聆听:歌曲《嘎达梅林》聆听:马头琴五重奏《嘎达梅林》知识:男低音、马头琴教学目标:1、通过欣赏歌曲《嘎达梅林》感受豪放流畅的曲调,了解英雄人物嘎达梅林的故事。2、了解男低音的音色,能听辨男低音的音色。3、认识马头琴,从马头琴五重奏《嘎达梅林》中听辨音乐主题出现的次数,分辨不同的表现情绪。教学重点:欣赏两种不同形式的《嘎达梅林》的不同特点,体会音乐家对民族英雄的敬仰和怀念之情。教学难点: 体会音乐表现的情绪,了解音乐《嘎达梅林》的具有的民族风格。教学方法:体验法、演唱法、分析音乐法。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等1、组织教学课前一支歌 、师生问好2、定向诱导1、今天我们欣赏的音乐就和视频里的人物有关,请欣赏视频,感受人物的性格特征?2、学生观看视频,回答问题。3、教师:“这个人物和军阀斗争,最终牺牲在了乌力吉木河。他叫嘎达梅林,是蒙古族的英雄。他虽然牺牲了,可是他的目光坚定而面带微笑,这又是为什么呢?4、请同学们一起来听一听歌曲《嘎达梅林》,听听嘎达梅林究竟为了什么?3、自学探究1、初次聆听歌曲《嘎达梅林》2、学生回答:“歌词里唱了嘎达梅林起义、造反是为了什么?”“为了蒙古人民的土地。”3、教师提问:“蒙古族人民赖以生存的土地是怎样的?”4、学生回答:“是草原,我们知道蒙古族以放牧为生。一旦草原被开垦,就会带来沙尘暴,草场变沙漠。”教师:“对,正是因为管理草原的达尔罕王爷和军阀勾结,要开垦草原上土地,才引起了蒙古族人民的反抗。嘎达梅林在1929年冬至1931年春,率众起义,最后牺牲。他的死,唤醒了蒙古族人民与封建蒙古王公和东北军阀进行斗争的勇气。许多年过去了,他的英雄事迹凝结成一部悲壮的史诗,在美丽的草原上传唱。”5、请同学们跟着老师一起来学唱此歌。分乐句学习演唱。6、我们要想唱好这首歌曲,就要把胸腔打开,采用低音演唱的方法。而歌曲中运用的就是男低音演唱。7、认识男低音。男低音(Bass),音域通常为 E2-E4。抒情男低音声音流畅、低沉,时而亦显轻快、抒情,富于歌唱性。这是人声最低的音域了.8、我们听到的歌曲《嘎达梅林》,是蒙古族音乐中的短调音乐。短调民歌,结构严谨,曲调豪放流畅。(长调,字少腔长,旋律悠长舒缓,意境开阔,声多词少,气息绵长,旋律极富有装饰性。)9、我们从歌曲中感受到的是蒙古族人们对嘎达梅林的深沉的爱。10、提到蒙古族人民,就一定要认识一件乐器,请看视频。11、视频里老爷爷手里拉得就叫马头琴。下面我们就一起来认识马头琴。12、学生观看微课《马头琴》。同学们好,今天我们来认识马头琴。马头琴是蒙古民间拉弦乐器。蒙古语称“潮尔”。1、图片欣赏:图片上的人物拉的乐器就是马头琴。2、马头琴的起源:马头琴的历史悠久,从唐宋时期拉弦乐器奚琴发展演变而来。成吉思汗时(1155—1227)已流传民间。3、马头琴的介绍:马头琴是一种两弦的弦乐器,有梯形的琴身和雕刻成马头形状的琴柄,琴身木制,长约一米,有两根弦,共鸣箱呈梯形,声音圆润,低回宛转,音量较弱。4、马头琴的构造:马头琴由共鸣箱、琴头、琴杆、弦轴、琴马、琴弦和琴弓等部分组成,共鸣箱呈正梯形,也有极个别的做成六方形或八方形。5、看图认识各部位:这是琴头、琴轴、琴杆、共鸣箱、琴弓、侧板、音孔、面板、上码、下码、弓毛、指板和拉弦绳。6、《马头琴传奇》是一个优美动人的内蒙古民间故事。贫苦牧童苏和从恶狼嘴里救了一匹小马驹,从此他们相依为命。后来,小马驹长成一匹雄壮的白马,不料被王爷看中。王爷千方百计陷害苏和并夺走了白马。白马逃出后被王爷乱箭射死。为了纪念白马,苏和便用木头刻了一把马头琴,以此倾诉胸中的怨愤。从此,马头琴便成为蒙古牧民喜爱的乐器,一直流传至今。7、马头琴五重奏,是由第一马头琴、第二马头琴、次中音马头琴、低音马头琴、倍低音马头琴组成的五部弦乐群。马头琴所演奏的乐曲具有深沉粗犷、激昂的特点,体现了蒙古民族的生产、生活和草原风格。可表现辽阔的草原、呼啸的狂风、悲伤的心情、奔腾的马蹄声、欢乐的牧歌等。8、请欣赏:马头琴五重奏《嘎达梅林》12、欣赏马头琴五重奏《嘎达梅林》4、讨论解疑1、回答以下问题:音乐中主题旋律共出现了几次 分别有什么不同?请按表格分析。次数 音区 音色 速度 伴奏 情绪2、教师带领学生分段分析。5、反馈总结今天我们欣赏了两首音乐《嘎达梅林》,一首是男低音独唱,另一首是马头琴五重奏。表现力上有何不同?歌曲语言声韵的抑扬与曲调旋律的起伏一致,情绪悲壮而沉重,表达了人们对民族英雄的无限敬仰和深切的怀念。马头琴五重奏的赞美蒙古族民族英雄的乐曲,主题多次出现,将嘎达梅林对草原的热爱、对自由的追求、以及大无畏的英雄气概,进行了清晰地描绘。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