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五单元 综合训练 2021-2022学年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
一、选择题(共0分)
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孱头(càn) 猥琐(wéi) 矜持(jīn) 灼灼其华(zhuó)
B.凝望(níng) 赤裸(luǒ) 粗犷(guǎng) 芳草萋萋(qī)
C.挑逗(tiǎo) 怆然(chuàng) 颤抖(zhàn) 仙露琼浆(jiāng)
D.一摞(luò) 服侍(shì) 枯槐huái 忍俊不禁(jìn)
2.下面各句中,加下划线的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你那手指头一定是给小钉子弄破的,后来却异想天开,想得一笔什么赔偿费了。
B.诗人以匠心独运的杰出才能,为我们描绘了一幅色彩鲜明、情景交融的夜泊图画。
C.当鼓声戛然而止的时候,世界出奇的寂静。
D.李望水当时不在场,对这件事的经过一窍不通,你们就不要再问啦。
3.选出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在同学们热心帮助下,使他更加坚定了追求美好人生理想的信心。
B.中国人民有信心有能力把自己的国家建设得更加美好。
C.老师那和蔼可亲笑脸和谆谆教诲总是浮现在我眼前。
D.他迈着强壮有力的步伐正向我们走来。
4.下列关于文学常识和课文内容的表述,无误的一项是( )
A.《老王》的作者杨绛,浙江绍兴人,作家、翻译家。代表作有散文《干校六记》、译作《堂吉诃德》等 。
B.《爱莲说》选自《周敦颐集》卷三,作者是周敦颐,字茂叔,南宋哲学家,著有《太极图说》《通书》等。
C.《说和做》的作者是臧克家,山东诸城人,诗人。代表作有诗集《烙印》等。
D.鲁迅原名周树人,代表作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散文集《朝花夕拾》以及散文诗集《野草》。课文《阿长与山海经》选自《野草》。
5.下列各项中的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好吧。”他说,“我相信你能行!”
B.我国南海蕴藏着丰富的海洋动力资源,如潮汐能、波能等……
C.给成功者一个微笑,那是赞赏;给失败者一个微笑,那是鼓励。
D.在挫折和磨难面前,你是做畏缩逃避的懦夫,还是做奋起搏击的勇士?
二、语言表达(共0分)
6.请仿照下面句子的形式和修辞方法,分别以“大树”“鲜花”作为“生命”的喻体展开叙述,要求与前一组句子构成意思相近的排比句。
假如生命是一株小草,我愿为春天添上一点嫩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金秋九月,又到了学生进人新的学校的时候,开始新的人生旅途。请你展开想象,用生动的语句描绘那时你心中的怡人秋色。
要求:①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②不少于100字。③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
三、现代文阅读(共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犁花
宋殿儒
①犁花。而不是梨花。这是农人犁铧翻开土地,而绽放的泥土之花。
②春天是花的季节,她们都很艳丽妖娆,可是她们却不能像犁花那样,永远在心田盛开。犁花在花科家族中没有位置,然而她却真实地花开万朵,无处不在。她盛开的时候,不但有状,有味儿,而且还能在花开花落之间结出麦子、玉米、稻谷、蛋肉,还有我们人间的温饱富足及幸福。
③每当春天来临的时候,犁花就会首先在春风荡漾的地方露出半张羞涩的脸。先是开在南方近邻油菜花的水田上,接着就会盛开在北方桃花树下的那些土黄湿润的田地上。犁花在南方盛开的时候,农民们的鞭梢炸响时会伴着一阵“哎哎啊啊”的吆喝;而在北方盛开时,农民们的鞭梢炸响处则会有一串“胆胆咧咧”的声音相伴。
④儿时,我会常常追着父亲的犁铧看犁花盛开。父亲喝牛的时候嘴里总是“胆胆咧 咧”地吆喝,让我一直以为,那就是犁花盛开的声音。我很小的时候,父亲经常把我带到田里看他在田里开犁花。父亲只要将手中的鞭儿在空中甩出一个炸响,再对黄牛喝一声“胆”,那一双黄牛就会使足力气拉着犁铧朝前迈了。犁铧走处,一朵朵,一团团湿漉漉、黑黑黄黄的犁花就接连地盛开了。
⑤那时候,我们一帮儿童会追着犁花向前奔跑,在犁花中寻觅一种白白的、甜丝丝的植物。家乡人都把那种植物叫做“春狼娃儿”。春狼娃儿是春天里第一个愿意长得白胖又好吃的东西。它的样子非常隐秘,一般情况下,从地表上是看不到它的,而每当乡亲们春耕,犁花盛开的时候,它就再也藏不住了。犁花会将它们活脱脱地暴露在我们儿童眼前。它白白胖胖的身子,就像一个白白胖胖的女娃儿,吃到嘴里香脆甘甜,是儿童们最最喜爱的一种野食。
⑥犁花黑黑黄黄的,并不怎么好看,可是她却松软湿润,温暖绵柔。每当我们把自己的脚手插入犁花之中的时候,一种无法形容的舒服感就会在瞬间流遍全身。
⑦有时候,父亲开出的犁花还异常的粘巴。我们儿童们会将一些犁花紧紧地攥在手心,然后做出各式各样的动物和小人儿。那时候两小无猜的小伙伴们,就会把这手捏的小小玩具互相赠送。后来我们长大成人,彼此间话也渐少。但是偶尔聊起来,却不知道为什么总会说起那些犁花小人儿的事情来。
⑧对于犁花,我也经常问父亲,为什么那些好看的花儿都能结果,而这犁花却总不见结果儿呢?父亲则对我说,咱手里的白馍馍,碗里的白面叶儿,笼里的甜红薯儿,囤里的粮食籽儿,栏里的猪马牛羊儿……哪个不是犁花的果儿啊!犁花是人最离不开的花儿,它结出的果儿千种万种啊……
⑨“为什么呢!”对于父亲的这种解释,那时候的我是从来听不明白的。“等你长大了就明白了。”父亲不是个文化人,没有能让我心服口服的答案。可是等我长大,自己能掌着犁铧赶着黄牛开犁花的时候,突然间就明白了。那一天,我代替父亲开了一晌犁花。汗水一串串地往黑黑黄黄的犁花中跌落的时候,我突然间明白了犁花为什么能结出千千万万种果儿了。因为,犁花是在农民父辈们的汗水中盛开的,犁花是开在农民们用生命赋予的承诺之中的。
⑩我们会在夏天看到犁花盛开的地方泛起滚滚的麦浪,我们也会在满世界飘香的秋天看到犁花盛开之处长出了一派喜悦和收获。我们的地里有犁花的影子,我们的餐桌有犁花的甜香,我们的生命里更有犁花在鲜艳地盛开。
我不知道用何种语言才能描述犁花的魅力,然而,我们的心田里却真真实实地有犁花盛开。春天啊!我的父老!我的至亲!我们的心田不能没有犁花盛开啊……
8.作者回忆了童年哪些有关犁花带来的乐趣?请简要概括。
9.请按要求赏析下面的句子。
(1)每当春天来临的时候,犁花就会首先在春风荡漾的地方露出半张羞涩的脸。(请从修辞手法角度赏析该句的妙处。)
(2)犁铧走处,一朵朵,一团团、湿漉漉、黑黑黄黄的犁花就接连地盛开了。(加黑词语有什么表达效果?)
10.第⑤⑥段中,作者用“它”代指“春狼娃儿”,却用“她”来指称犁花。请你说说作者这样写的意图。
11.本文与《紫藤萝瀑布》在写作手法和情感表达上有何异同?请阐明你的理解。
阅读张军霞的《多种花,少栽刺》一文,完成小题。
①“好可怕的刺啊!”那天逛花卉市场,女儿看到一棵仙人球上面长满了尖刺,吓得连连往后躲。我平时喜欢养些花草,但几乎从来不种带刺的品种,一方面是因为家里有小孩子,怕刺扎到她,另一方面,我从小受了爷爷的影响,习惯了对“刺”敬而远之。
②童年时,我的老家没有自来水,村里人都要到一口大水井里去挑水,管水井的人只在每天早晨放一次水,如果起早去挑水,井水满满的,打水比较省力,而且那时候人少,也不会拥挤。爷爷是个爱起早的人,有一天我也醒得早,跟着爷爷去挑水。村里人为了保护水井,在它周围砌了一圈砖头,只留下可容纳一个人打水的位置,也就是说挑水的人多时,大家必须排队。
③当时天刚蒙蒙亮,在井边排队的只有四五个人,轮到爷爷时,忽然有个叫刘四的人挤过来,抢在前面去打水,毫无防备的爷爷,脚底趔趄了一下,差点摔倒。我气愤地要找他理论,爷爷一把拉住我:“井里那么多水,晚一会儿也能把水桶打满,不急。”刘四听到这话,反而不好意思了:“我一会好吃了早饭要出趟门,家里等水煮饭呢……”爷爷挥挥手说:“没啥,没啥。”
④刘四挑着水走了,爷爷才悄声跟我说:“他是村里有名的刺儿头,为一桶水跟他翻脸,不值啊。遇事别太较真,多种花,少栽刺,路才能越走越宽……”
⑤当时我年龄小,对爷爷说的话,似懂非懂。又过了几年,有人给姑姑说婆家,一对年轻人见过面之后,彼此都很满意。对方家里大人不放心,专门找村里的熟人打听爷爷家的情况。没想到,他们找的人恰是刘四,他对男方家人说:“张家可是一个大家庭,四代同堂,婆媳之间从来没红过脸儿,村里人都羡慕他们家和睦呢!”姑姑出嫁之后,有一次和婆婆聊天时听到了这个小插曲,她回家之后又告诉了爷爷,还说:“没想到像刘四这样的人,还能替咱们说好话。”爷爷只是笑了笑,什么也没说。我回想起水井边发生的那一幕,假如爷爷那次和刘四发生争执,他心里结了怨恨和不满,肯定就不会说爷爷家的好话了,说不定姑姑的婚事也不能如愿。我对爷爷说的“多种花,少栽刺”,忽然有点明白了。
⑥多年之后,我参加工作,当时有个同事比我大几岁,她和人交往总爱占便宜,属于口碑不太好的人。我刚到单位没多久,就有好心人提醒我,一定要远离这个人,少和她掺和,否则就会吃亏。于是,我和她接触时,总是小心翼翼,如履薄冰。
⑦有一次过周末,轮到我和她在单位值班,傍晚时下起了瓢泼大雨,给单位做饭的老师傅没来。正当我饥肠辘辘,发愁晚饭没有着落时,她端着一盆热腾腾的红薯来敲门:“你也饿了吧,正好我有个老同学昨天送来了些红薯,我宿舍里有锅,刚煮熟,咱们就拿它当晚饭吧!”我拿起一个滚烫的红薯,有一点受宠若惊的感觉,心里想:“这人也不小气啊,多热情。”
⑧那天晚上,我们吃饱了红薯,又聊天到很晚,她给我讲自己父母过世早,她身为姐姐,拉扯着弟妹长大的过程中吃了数不清的苦。我忽然就理解了她所谓爱占便宜的习惯,觉得她也很不容易。从此,我不再用带着成见的眼光去看她,遇事总是以诚相待,有了好吃的东西也跟她分享,这就相当于爷爷说的“多种花”吧?我们在一起共事有五六年,她一直都待我很好,从不刻意占便宜。
⑨如今,爷爷已经过世好几年了,他大约也不会想到,当年无意中跟我说的那句俗语“多种花,少摘刺”,竟然成了我后来为人处事的座右铭。种下花,墙里墙外都生香,让人觉得赏心悦目,心情愉悦。栽刺,却伤己刺人,甚至留下后患,实在得不偿失。懂得宽容,与人为善,人生的路才能越走越宽。
(选自《博爱》2020.7)
12.文章选取了哪两件事体现“多种花,少栽刺”的道理?请简要概括下来。
13.按要求完成下列两小题。
(1)请赏析第③段画线句中的加点词。
忽然有个叫刘四的人挤过来,抢在前面去打水,毫无防备的爷爷,脚底趔趄了一下,差点摔倒。
(2)文中描写“刘四”和“单位同事”,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有什么作用?
14.请分析题目“多种花,少摘刺”的含义。
15.阅读链接材料,回答问题。
【链接材料】
奶奶从集市上回来,带给了我们一人一颗桃子,她说:“都吃下去吧,这是一颗‘仙桃’;含着桃核儿做一个梦,谁梦见桃花开了,就会幸福一生呢。”
(贾平凹《一棵小桃树》)
文章第④段和链接材料分别描写了“奶奶”“爷爷”,这两个人物的形象以及“我”对他们的情感有什么相似之处,他们对“我”的成长与启发又各自有什么不同之处。
相似点:
不同点: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B
2.D
3.B
4.C
5.B
6.假如生命是一棵大树;我愿为夏日洒下一片阴凉;假如生命是一朵鲜花;我愿为世界奉上一缕馨香
7.示例:九月一到,秋意在一个多雾的黎明溜来,它踞起脚尖掠过树顶,染红几片叶子,然后乘着一簇风飘过校园。在这醉人的季节里,同学们欢呼,吟诵着“我言秋日胜春朝”的诗句,感受秋的美景,我也将迎来金色的收获。
8.(1)听父亲犁铧时的吆喝声;(2)在犁花中寻觅香脆甘甜的“春狼娃儿”;(3)用犁花捏玩具互相赠送。
9.(1)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将犁花人格化,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春天来临时犁花开放的情景,表达了作者对犁花的喜爱之情。
(2)“一朵朵”“一团团”“湿漉漉”“黑黑黄黄”这些叠词的连用,生动地描绘了犁铧在田里开垦时犁花盛开的样子,语言富有韵律感和音乐美,朗朗上口。
10.示例:犁花不仅给作者带来了物质上的收获,使他的生活温饱、富足和幸福;犁花与父辈们的辛勤质朴紧密联系,成了父辈农民勤劳质朴品质的象征,深深感染和影响着作者; 犁花更是作者童年和故乡难忘的印记,承载着美好温暖的童年记忆。所以,作者对犁花有着更加深刻和深沉的情感,用“她”更贴切,也更能传递情感。(答出两点即可)
11.同:两文都采用了托物言志(借物抒情、借物喻人)的写法。
异:本文借犁花抒发了作者对故乡的热爱、对农民的歌颂和赞美之情;《紫藤萝瀑布》是借盛开的紫藤萝表达了自己对生命的感悟——面对生活中的不幸,我们应该乐观应对。
12.挑水时爷爷不与刘四爷计较,刘四爷促成姑姑的婚事;“我”不用带着成见的眼光的看待同事,同事与我相处融洽。
13.(1)运用动词,“挤”“抢”两个词写出了刘四爷的急躁,反衬出下文爷爷的宽容。
(2)对比,刘四之前是个“刺儿头”,后来能对人称赞我家,同事之前属于口碑不好的人,后来与我友好相处,前后变化突出了多几份宽容,与人为善,人生的路才能越走越宽,凸显了中心。
14.表层含义:多种花让人觉得赏心悦目,心情愉悦。栽刺,却伤己刺人,甚至留下后患,实在得不偿失。深层含义:与人相处,少一些计较,多几份宽容,与人为善,人生的路才能越走越宽。
15.相似点:都关爱、启发孩子成长,都有对孩子淳朴善良的愿望;都表达了“我”对爷爷(奶奶)的感激、怀念之情。
不同点:奶奶启发“我”要追求幸福美好的生活,爷爷教育“我”要待人宽容,与人为善。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
展开更多......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