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一至四单元学情评估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1.拓片是将刻在不同材质上的文字、符号、图案等拓印下来的纸片,有很高的历史研究价值。如果要研究古埃及文明,下列古老文字可用来做拓片的是( )2.某校准备编写《万紫千红总是春——文明的起源》的校本教材,书稿目录如下。请你为横线处填上恰当的标题( )A.思想家亚里士多德 B.凯撒和他的“儒略历”C.释迦牟尼创立佛教 D.亚历山大和他的帝国3.《汉谟拉比法典》规定:自由民偷盗寺庙和王宫的财产要处死,从盗者手里接受赃物者同样要处死; 自由民没有得到果园主人的同意而从果园中砍了一棵树,他得向果园主人支付赔款。这些规定反映了( )A.社会经济得到发展 B.私有财产受到保护C.偷盗现象非常普遍 D.充满浓厚的宗教色彩4.雅典民主不是某个天才的瞬间发明,而是经历了200多年颠簸曲折、不断创新的产物。这个过程就是一个权力再分配的过程,也是一个从人治到法治的过程。对该材料的理解正确的是( )A.雅典的民主政治是雅典与生俱来的产物B.雅典民主政治是不断发展的产物C.伯里克利创造了雅典的民主D.雅典的民主具有极大的局限性5.亚历山大攻下埃及后,接受“阿蒙神之子”等称号;征服波斯后,他则以波斯帝国的继承者自居。亚历山大旨在( )A.推行“神人同形同性”的理念 B.获得更为广泛的统治基础C.提升马其顿军队的战斗力 D.挑起被征服地区的内部矛盾6.“帝国初年,地中海已成了帝国的内湖,地中海各地之间的交通畅通无阻,海上航路、内陆河道、陆上通道和古老商道都成了内外贸易的动脉,商旅往来,络绎不绝。”材料中的“帝国”是( )A.亚历山大帝国 B.罗马帝国C.阿拉伯帝国 D.奥斯曼帝国7.当中国出现第一个奴隶制国家的时候,那里也透射出欧洲第一缕文明的曙光;当东方诞生孔子、老子等一批文化圣人的时候,那里的天空也折射出苏格拉底、柏拉图等哲人的思想光芒。“那里”是( )A.古埃及 B.古希腊C.古罗马 D.古印度8.一个历史事实可以由若干事件构成,事件又可以由若干小事件构成,由此可以排出一系列事件的等级或层次,下列选项不符合上述说法的是( )A.大河文明——两河流域——《汉谟拉比法典》B.海洋文明——古希腊——雅典民主政治C.文明冲撞——区域文明冲突——亚历山大东征D.世界宗教——佛教——种姓制度9.下面的图片显示的古代文明成果所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A.两河流域的统一 B.古代宗教文化的发展C.罗马帝国的辉煌 D.古代世界的法制10.中世纪的西欧,两个相距仅几百千米的地方,一个地方有大量的粮食,另一个地方却在遭受饥饿是很正常的事情。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西欧出现了等级君主制,大封建主仗势欺人、以邻为壑B.国王以粮食为武器,限制粮食贸易,反对城市自治C.庄园制经济封闭和自给自足D.奥斯曼帝国崛起控制了亚欧商路,破坏了西欧商业环境11.“中世纪西欧城市向封建领主纳税,封建领主放弃对城市的统治权和司法权……城市管理人员由市民选举产生。”材料反映了中世纪西欧城市( )A.完全摆脱了封建统治 B.是一个相对自治的共同体C.封建等级制度森严 D.初步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12.12世纪,西欧的教育与学术出现了新的气象,大学的兴起被认为是欧洲中世纪教育“最美好的花朵”。这一时期,牛津大学、巴黎大学、博洛尼亚大学得以创办的根本原因是( )A.西欧商品经济的发展B.希腊、罗马古典著作在西欧传播C.罗马教皇的大力支持D.阿拉伯文化在西欧各地不断传播13.下框中的内容能够说明的观点是( )·阿拉伯的《医典》传入欧洲后,长期成为西方大学的医学教科书。·中国的造纸术、指南针和火药,由阿拉伯人传入欧洲。·印度的棉花、食糖等是由阿拉伯人传入欧洲的。A.阿拉伯文化是西方文明的起源B.阿拉伯人是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使者C.阿拉伯文化大量吸收和消化外来文化D.阿拉伯帝国是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14.论从史出、史论结合是学习历史的基本方法。下列史实与结论能够成立的是( )史实 结论A 公元前450年左右颁布了《查士丁尼法典》 罗马现存最古老的成文法典B 伯里克利建立了津贴制度 保证贫穷公民参政议政C 843年,查理曼的三个孙子缔结条约 形成了今天的英、法、意三国D 庄园法庭设有专门的工作人员 西欧庄园具有司法权15.放眼古今中外,有过很多重要的改革,有些改革是对原有生产关系进行的调整,有些改革则改变了原有的生产关系,大部分改革能够推动社会进步,例如雅典的伯里克利改革、日本的大化改新。关于两者的共同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改革都维护了统治阶级的利益 B.改革都实现了社会转型C.都是发生在封建时代的改革 D.改革都确立了民主政治二、简答题(本大题共16分)16.文化是民族的,更是世界的。根据要求,回答下面相关问题。【文化遗产】在古代历史中,东西方人民用自己的勤劳和智慧创造了许多辉煌的成就,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1)从上面的文化遗产中任选两例,简述其承载的历史价值。(8分) 【文明交流】受希腊文化影响的西亚建筑遗址历经10年征战,亚历山大建立了一个空前庞大的帝国。亚历山大在扩张的过程中,将希腊文化带到了他所走过的每一寸土地,使北非、西亚、中亚甚至印度,都受到了希腊文化的洗礼和影响。希腊文化优秀的成果也因此而逐步传遍当时世界各个文明区域。(2)根据上图及文字介绍,概括亚历山大东征的影响。(2分)【文化现象】宗教是一种文化现象,在不同地区有不同的宗教。(3)根据提示信息,完成方框中内容的填写。(4分) (4)【文化传承】世界古代文明中的无数成就都闪耀着人类智慧的光芒,我们应该怎样对待这些文明成果?(2分)三、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两小题,17题16分,18题16分,共32分)17.中世纪的西欧一度被称为“黑暗时代”,但也有学者认为这是光明出现的时代。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 庄园中有自己的铁匠、磨坊主、制革工人以及织布匠……几乎每一个村落里都有磨……人们穿的衣服由羊毛和大麻、亚麻制成……庄园里通常都有酒坊,农民可以去酿酒……当时存在的庄园法庭,审理各种诉讼案件……由当地全体居民出席,依习惯法判决。——王斯德《世界通史》材料二 9世纪前后,欧洲耕地面积不断扩大,耕作技术不断提高……在封建主的领地内,形成了一批有熟练手艺的铁匠、木匠、武器匠、皮革匠等。他们一般都渴望独立生产,脱离对封建主的依赖……聚居而进行手工业的生产,他们把手工业品卖给农村,买回粮食和原材料。西欧的城市是工商业发展的结果。材料三 他们(新兴市民)要求建立城市学校,由城市当局选聘教师、决定学费、确定入学条件,学习处理商业事务与行会行政事务,培养职业技术技能……许多学校摆脱教会控制,奠定了近代欧洲世俗教育的基础。——齐涛《世界通史教程》(1) 根据材料一,说明西欧庄园的特点。(6分)(2)根据材料二,说明西欧手工业发展的基础和结果。(4分)(3) 综合上述材料,简要说明“西欧庄园”“城市的兴起”以及“世俗教育产生”之间的关系。(6分)18.人类历史的发展反复证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面对社会转型,能否顺应时代潮流、抓住历史机遇,关系其命运的兴衰。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 一个自由人(封臣)对另一个自由人(封君)有服从和服役(主要是兵役)的义务,封君对封臣有保护和维持的义务,维持这两种义务的主要办法就是封君赏赐给封臣一块土地。——摘编自马克·布洛赫《封建社会》材料二 在以后的几个世纪里,拜占庭帝国陶醉于已有的辉煌,无视西欧城市悄然兴起的文明新因素,更不屑于学习和吸纳其他文明的长处。拜占庭人认为,他们的职责仅在于保存祖先的遗产而不在于创新,这种封闭保守的心态最终使拜占庭帝国湮灭于奥斯曼帝国的扩张之中。——摘编自徐家玲《拜占庭文明》材料三 中国隋唐政治、经济制度与日本大化改新内容比较表类别 日本大化改新 中国隋唐经济 班田收授法 均田制租庸调制 租庸调制政治 中央 设二官八省 三省六部制地方 设立国、郡、里 郡县制(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括封君与封臣的义务,并简述封君封臣制的特点。(4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拜占庭帝国灭亡的原因。(4分)(3)根据材料三中中国隋唐政治、经济制度与日本大化改新内容的比较,你有何认识?据此概括日本民族的显著特点,并简述大化改新给日本带来的影响。(6分)(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的感悟和认识。(2分)四、探究题(本大题共22分)19.人类文明的发展受到地理环境的影响。李老师以“人类东西方文明”为主题设计了下面的学习任务单,请你参与完成学习任务。 任务一 【观察图片——对比古代文明】(1)概括下图中的四大文明古国在地理位置上的相同点及图二的文明类型。(4分) 任务二 【分析材料——解读文明成就】(2)解读下面两则材料所反映的历史信息,概括两种文明的相同点,并说说材料反映的两种制度有何不同。(4分)亚非大陆是人类文明的摇篮,这里大河奔腾,土地肥沃,易于农耕,孕育了古老的东方文明,古埃及、古巴比伦、古印度的文明,无不充满智慧和神奇。岁月流逝,历史永恒,灿烂的东方文明依然闪烁着不灭的智慧之光。由于地理环境的影响,这里形成了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 我们的制度之所以被称为民主政治,是因为政权在全体公民手中,而不是在少数人手中。在解决私人争执的时候,每个人在法律上都是平等的。任何人,只要他能够对国家有所贡献,绝对不会因为贫穷而在政治上湮没无闻。 任务三 【梳理线索——见证发展历程】(3)请你根据年代尺中的信息填写A、B、C处的内容。(6分)INCLUDEPICTURE"CXT6.tif" INCLUDEPICTURE "F:\\22秋\\9年级\\9历史山西\\文件\\CXT6.tif" \* MERGEFORMATINET 任务四 【对比文字——感悟文明辉煌】(4)文化引领文明,请根据下面三幅图片,自定主题,写一篇不少于100字的短文。(8分)答案一、1.A 2.C 3.B 4.B 5.B 6.B 7.B8.D 点拨:根据题干说明可知考查“从属关系”,即“后者”一定从属于“前者”。古代西亚两河流域古巴比伦王国统一了两河流域,国王汉谟拉比在位期间制定了《汉谟拉比法典》,两河文明属于古代亚非文明即大河文明,排除A;雅典民主政治即古希腊雅典国家的奴隶主民主政治制度,古希腊是海洋文明的代表性国家,排除B;亚历山大东征指亚历山大对东方波斯等国进行的侵略战争,属于区域文明冲突,当然也属于文明冲撞,排除C;印度的种姓制度人为地制造了不平等的社会等级,引起了许多人的反对和批判,佛教就是当时反对种姓制度的众多思潮中的一个派别。种姓制度与佛教不是从属关系。故选D。9.D 10.C 11.B 12.A 13.B 14.B 15.A二、16. (1)金字塔:是古埃及法老的陵墓,它是古埃及文明的象征,反映了古埃及社会经济发展的较高水平,是古埃及人智慧的结晶。《查士丁尼法典》:是把2世纪初以来历任罗马皇帝颁布的法令收集在一起,剔除其中相互矛盾的条例而编成的。它与《法学汇纂》《法理概要》《新法典》 一起统称为《罗马民法大全》,奠定了欧洲民法的基础。儒略历:是凯撒命人以太阳历为蓝本编制的历法。为纠正每年将近6小时的误差,采取每4年增加1天的办法进行调整。它后来成为今天人们使用的公历的基础。(任选两例表述准确即可得8分)(2)亚历山大东征,给东方人民带来巨大灾难。但也促进了希腊文化在世界范围内的传播,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大交汇。(2分)(3)①巴勒斯坦地区(2分)②穆罕默德(2分)(4)在对待人类文明成果上,切忌盲目照搬和盲目排外,应该批判性地继承,取其精华、弃其糟粕。(言之有理即可得2分)三、17.(1)庄园是一个独立的自给自足的经济和政治单位;庄园里生活着领主、佃户;庄园有自己的磨坊、酒坊等;庄园设有庄园法庭,起着维护庄园公共秩序的作用。(6分)(2)基础:西欧庄园经济的发展。(2分)结果:工商业的发展促进了城市的兴起。(2分)(3)西欧庄园的发展促进了一部分人脱离庄园从事手工业,推动了工商业的发展,城市开始兴起。城市兴起以后,新兴的市民阶层为了城市发展的需要推动了世俗教育产生。(6分)18.(1)封君的义务:不能任意侵害封臣的荣誉、人身和财产安全;当封臣受到外来攻击时,封君必须提供保护。封臣的义务:提供金钱、服兵役、效忠于封君等。(2分)特点:封君和封臣之间以土地的封赐为纽带,封君与封臣的关系有着严格的等级性,封君和封臣之间的权利和义务相互交织,有一定的契约意义。(2分)(2)封闭保守、故步自封,不肯吸收其他文明的先进成果;看重对旧传统的保存,缺乏创新;奥斯曼帝国的入侵等。(一点2分,答出符合题意的任意两点即可)(3)认识:日本大化改新的内容大部分是对中国隋唐政治、经济制度的学习和模仿。(2分)显著特点:善于学习和模仿。(2分)影响:大化改新使日本发展成为一个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2分)(4)我们要学习他人之长,善于学习、借鉴和吸收外国先进文化,并结合本国国情不断创新。(2分)四、19.(1)相同点:都位于大河流域。(2分)文明类型:海洋文明。(2分)(2)相同点:都属于古代世界的人类文明,且都成就辉煌。(2分)不同:前者属于中央集权制,后者属于民主政治制度。(2分)(3)A:罗马共和国建立(2分) B:1世纪(2分)C:476年(2分)(4)示例:主题:文字促进了文明的发展和传播。甲骨文是中国最古老的文字,促进了文明的发展和传播。古埃及的象形文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促进了埃及文明的发展和传播。楔形文字是两河流域最古老的文字,其典型代表是《汉谟拉比法典》石柱上的记载。文字是人类进入文明社会的重要标志,它可以促进人类文明的发展和传播,推动社会的进步。(8分)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