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17张PPT)导入新课你知道新中国 第一任外交部长是谁吗?第16课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第五单元 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学习目标1.知道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2.掌握和平共处五项原则。3.了解“求同存异”方针。依据下列图片和材料思考:近代中国外交有何特点?《马关条约》签字仪式《南京条约》签字仪式《辛丑条约》签字仪式清朝的西太后、北洋政府的袁世凯、国民党的蒋介石,哪一个不是跪在地上办外交呢?中国一百年来的外交史是一部屈辱的外交史。我们不学他们……要有独立精神,要争取主动,没有畏惧,要有信心。——周恩来《新中国外交》不平等不独立无自主权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1.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的外交政策材料一 本政府为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的唯一合法政府。凡愿遵守平等、互利及互相尊重领土主权等项原则的任何外国政府。本政府均愿与之建立外交关系。—— 毛泽东材料二:新中国外交方针:一边倒:社会主义阵营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彻底清除帝国主义在华特权和残余势力另起炉灶:不承认国民党的屈辱外交新中国外交政策: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2.建国初,我国的外交成就毛泽东主席访问苏联到达莫斯科车站的情景。毛泽东应邀出席斯大林七十寿辰庆祝大会1950年2月,中苏在莫斯科签署《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成就: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年就同苏联等十几个国家建交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3.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首次提出:1953年底,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提出。背景:在1936年,英国背着旧中国的中央政府划定了一条非法的“麦克马洪线”,把西藏的9万平方公里土地都划给了英属印度,致使中印就西藏问题出现摩擦。1953年底,中国要和印度我国政府同印度就两国在西藏地区的关系问题进行谈判周恩来接见印度代表团访问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周恩来总理访问缅甸(2)发展:1954年,周恩来访问印度和缅甸,双方一致同意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指导中印、中缅两国关系的基本原则。周恩来总理访问印度3.和平共处五项原则(3)内容: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核心和基础政治保证实施条件目标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走向成熟思考: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影响是什么?①在国际上产生深远影响,被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所接受,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②我国外交政策的成熟材料一:俄罗斯和平与和解联合会主席卡梅沙诺夫表示:“60年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对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发挥了重要的指导作用,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日本外务省前国际情报局局长孙崎享说:“虽然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在60年前发表的,但它仍适用于当今的国际社会。”“新形势下,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精神不是过时了,而是历久弥新;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意义不是淡化了,而是历久弥深;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作用不是削弱了,而是历久弥坚。”——习近平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3.和平共处五项原则(4)意义: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首次 提出 1953年底,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处理两国关系的原则。内容发展影响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1954年,周恩来访问印度和缅甸,分别与印度总理尼赫鲁、缅甸总理吴努发表联合声明,双方一致同意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指导中印、中缅两国关系的基本原则①在国际上产生深远影响,被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所接受,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②我国外交政策的成熟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知识小结二、加强与亚非国家的团结合作(一)日内瓦会议1.时间:2.地点:3.议题:讨论和平解决朝鲜问题和恢复印度支那和平问题4.意义:1954年4月——7月瑞士日内瓦新中国首次以五大国之一的身份参加讨论国际问题,为新中国赢得了很高的国际声誉,大大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为打开新中国外交新局面作出了巨大贡献。二、加强与亚非国家的团结合作(二)万隆会议新中国积极发展与亚非国家的友好关系,促进亚非国家之间的团结与合作。2、时间:促进亚非国家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共同抵制美国与苏联的殖民主义和新殖民主义活动,间接促成不结盟运动。1955年4月3、地点:4、讨论问题:5、目的:印度尼西亚 万隆讨论保卫和平、争取民族独立和发展民族经济等共同关心的问题 。6、会议特点:第一次没有西方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亚非会议。1、背景:二、加强与亚非国家的团结合作“克什米尔公主号”事件7、中国遇到的障碍:(1)会前:“克什米尔公主号”事件。(2)会中:矛盾和分歧伊拉克代表中国是共产主义国家,而共产主义是“新式殖民主义”菲律宾代表我们当前的任务不是反对殖民主义、争取独立,而是同美国联合,反对共产主义。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团结的,而不是来吵架的。我们是来求同,而不是来立异的……我们的会议应该是求同存异。二、加强与亚非国家的团结合作8、周恩来积极应对:提出“求同存异”方针想一想:“求同存异”的同指的是什么?异又是指什么呢?有何作用?同遭遇相同:曾经受到帝国主义的侵略;面临问题相同:如实现民族独立,发展民族经济,促进世界和平。异社会制度不同、意识形态不同、建设道路不同、经济发展水平不同。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加强了同亚非各国的团结合作。作用9、万隆精神:二、加强与亚非国家的团结合作万隆精神亚非人民团结一致,反对殖民主义,争取和维护民族独立,保卫世界和平与增进各国人民之间友谊的精神。他并不打算改变任何一个坚持反共立场的领导人的态度,但他改变了会议的航向。——美国记者20世纪50年代,周恩来为中国外交事业做了哪些重大贡献?知识小结1、1953年,周恩来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后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2、1954年,周恩来参加了日内瓦会议,为新中国赢得了很高的国际声誉。3、1955年,在万隆会议上,周恩来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推动了会议的圆满成功。课堂小结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加强与亚非国家的团结与合作成为处理国与国关系的基本准则新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背景:提出:1953年,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意义:内容: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 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加强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团结与合作1955年,万隆“求同存异”时间地点:作用:方针: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